仿真模拟卷(4+5+1+2)(六)

合集下载

2025新高考(九省联考新题型)语文模拟试卷4(学生版+解析版)

2025新高考(九省联考新题型)语文模拟试卷4(学生版+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四)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

我们既要鼓励语言创新,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方式,重视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促进,理解流行词语无可替代的表达功能,也要高度警惕消极的玩梗文化,防范玩梗背后的传播迷思和价值取向偏差。

梗文化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质,其依赖的是将逻辑推至极致带来的荒诞,并借助于这一荒诞性去完成一次笑点的制造。

梗的诞生发展可以分为语音变异和词汇变异两大源头。

语音变异是指将各地方言或者外来语言转化成汉语中的同音字或近音字,以达到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目的。

词汇变异是指词汇的变化以某一词汇作为基础进行延伸。

梗,通过对某事或某物在不同情境的解码编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

玩梗,作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流行离不开媒介技术、符号意义、生产风格和社交隐喻的共同作用。

造梗者漫不经心地自创或者引用某些具有流行潜质的词句或场景充当梗的语料,用以表达、评论、分享,成为梗的首发角色;玩梗者受个人经历、生活经验或性格偏好的影响与造梗者的输出一拍即合,对梗进行理解、解读、定义、回应、修正、延伸和再造。

当下许多“梗”的更新速度快、包含意义多样。

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指向,“梗”的能指和所指都很丰富,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都存在着流动性。

大众在使用“网络流行梗”时,不会追求一个确定的意义,更多的是通过“梗”来确立自身的位置,获得群体认同和情感共鸣。

山西平遥县和诚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西平遥县和诚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年的暑假,博物馆成了当之无愧的旅游“热点”,可博物馆里展出的“高仿品”却让不少旅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博物馆不展出真品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真品被外借,不得不拿仿品暂时;有的是因为真品品相不好,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便将品相更好的仿品拿出来展览;但更多情况下,( ),毕竟真品保护起来工序复杂,用仿品替代则方便许多。

不少游客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文物面前,忽然得知文物竟是仿造的,不免一时间。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让博物馆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一些博物馆和文物更是晋升成了“网红”,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游客赶来,却只能看到一件仿品,自然心有不甘。

当下,博物馆需要重新“定位”,把真品藏着掖着已经明显挫伤了公众学习参观的兴趣,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也会跟着大打折扣。

博物馆要收起“高冷范”,转变得生活化些、接地气些,让文化历史因为“活”而变得“火”,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填补心灰意冷陆陆续续不约而同B.补充心灰意冷络绎不绝不远万里C.填补兴味索然络绎不绝不远万里D.补充兴味索然陆陆续续不约而同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展出真品的博物馆还是出于成本考虑B.由于商业原因,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C.出于保密考虑,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D.博物馆不展出真品还是出于成本考虑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几乎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不仅学校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2024届高三数学仿真模拟卷(全国卷)(理科)(全解全析)

2024届高三数学仿真模拟卷(全国卷)(理科)(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理科)·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24A x x =-≤≤,{}260B x x x =-≥,则A B = ()A .[]2,0-B .[]0,4C .[]2,6-D .[]4,6【答案】A【分析】首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出集合B ,再根据交集的定义计算可得.【详解】由260x x -≥,即()60x x -≥,解得6x ≥或0x ≤,所以{}(][)260,06,B x x x ∞∞=-≥=-⋃+,又{}24A x x =-≤≤,所以[]2,0A B ⋂=-.故选:A 2.已知3i 2z a =(R a ∈,i 是虚数单位),若21322z =,则=a ()A .2B .1C .12D .14【答案】C【分析】运用复数代数运算及两复数相等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由题意知,22231(i)i=i2422z a a=+=-+,所以23142a⎧-=⎪⎪=,解得12a=.故选:C.3.如图,已知AM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若AB a=,AC b=,则AM等于()A.()12a b-B.()12a b--C.()12a b+D.()12a b-+【答案】C【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法则计算可得.【详解】因为AM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所以12CM CB=,所以12AM AC CM AC CB=+=+()()()111222AC A CB A AC aBA b=+-=+=+.故选:C4.已知函数()()πtan0,02f x xωϕωϕ⎛⎫=+><<⎝⎭的最小正周期为2π,直线π3x=是()f 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则()f 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A.()π5π2π,2πZ66k k k⎛⎤-+∈⎥⎝⎦B.()5π2π2π,2πZ33k k k⎛⎤--∈⎥⎝⎦C.()4ππ2π,2πZ33k k k⎛⎤--∈⎥⎝⎦D.()π2π2π,2πZ33k k k⎛⎤-+∈⎥⎝⎦【答案】B【分析】根据()()πtan0,02f x xωϕωϕ⎛⎫=+><<⎝⎭的最小正周期确定ω的值,根据函数的对称轴求出ϕ,结合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由于()()πtan 0,02f x x ωϕωϕ⎛⎫=+><< ⎪⎝⎭的图象是将()tan y x ωϕ=+的图象在x 轴下方部分翻折到x 轴上方,且()tan y x ωϕ=+π0,02ωϕ⎛⎫><<⎪⎝⎭仅有单调递增区间,故()()tan f x x ωϕ=+和()tan y x ωϕ=+的最小正周期相同,均为2π,则π12π,2ωω=∴=,即()1tan 2f x x ϕ⎛⎫=+ ⎪⎝⎭,又直线π3x =是()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则1π1π,Z 232k k ϕ⋅+=∈,即1ππ,Z 26k k ϕ=-∈,结合π02ϕ<<,得π3ϕ=,故()1πtan 23f x x ⎛⎫=+ ⎪⎝⎭,令π1πππ,Z 223k x k k -<+≤∈,则5π2π2π2π,Z 33k x k k -<≤-∈,即()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5π2π2π,2πZ 33k k k ⎛⎤--∈ ⎥⎝⎦,故选:B5.已知直线l 过点()1,1A 交圆22:4O x y +=于,C D 两点,则“CD =l 的斜率为0”的()A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B .充分必要条件C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根据充分性、必要性的定义,结合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当直线的斜率等于0时,直线的方程为1y =,代入方程224x y +=中,得x =,显然CD =;当直线的不存在斜率时,直线的方程为1x =,代入方程224x y +=中,得y =CD =因此是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A6.甲、乙、丙、丁、戊共5名同学进行唱歌比赛,决出第一名到第五名.丙和丁去询问成绩,回答者对丙说:很遗憾,你和丁都没有得到冠军,对丁说:你当然不会是最差的从这两个回答分析,5人的名次排列方式共有()A .24种B .54种C .96种D .120种【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分2种情况讨论:①丙是最后一名,则丁可以为第二、三、四名,剩下的三人安排在其他三个名次,②丙不是最后一名,丙丁需要排在第二、三、四名,剩下的三人安排在其他三个名次,由加法原理计算可得答案.【详解】根据题意,丙丁都没有得到冠军,而丁不是最后一名,分2种情况讨论:①丙是最后一名,则丁可以为第二、三、四名,即丁有3种情况,剩下的三人安排在其他三个名次,有33A 6=种情况,此时有1863=⨯种名次排列情况;②丙不是最后一名,丙丁需要排在第二、三、四名,有23A 6=种情况,剩下的三人安排在其他三个名次,有33A 6=种情况,此时有6636⨯=种名次排列情况;则一共有361854+=种不同的名次情况,故选:B .7.函数()πln sin 2x x f x x⎛⎫⋅- ⎪⎝⎭=的部分图象大致为()A .B .C.D.【答案】C【分析】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奇偶性,排除BD ,再求出特殊点的函数值,得到答案.【详解】()πln sin ln cos 2x x x x f x x x⎛⎫⋅- ⎪⋅⎝⎭==定义域为()(),00,∞-+∞U ,且()()()ln cos ln cos x x x x f x f x x x-⋅-⋅-==-=--,所以函数()f x 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排除B 、D .又()ln 2cos 2202f ⋅=<,故A 错误.故选:C .8.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祖暅原理用现代语言可以描述为“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例如,可以用祖暅原理推导半球的体积公式,如图,底面半径和高都为R 的圆柱与半径为R 的半球放置在同一底平面上,然后在圆柱内挖去一个半径为R ,高为R 的圆锥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用任何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α去截这两个几何体时,所截得的截面面积总相等,由此可证明半球的体积和新几何体的体积相等.若用平行于半球底面的平面α去截半径为R 的半球,且球心到平面α,则平面α与半球底面之间的几何体的体积是()A .3π24R B .3π24R C .3π12R D .3π12R 【答案】C 【分析】分别求得面α截圆锥时所得小圆锥的体积和平面α与圆柱下底面之间的部分的体积,结合祖暅原理可求得结果.【详解】 平面α截圆柱所得截面圆半径2r =,∴平面α截圆锥时所得小圆锥的体积2311ππ3212V r R R =⋅=,又平面α与圆柱下底面之间的部分的体积为232πV R R R =根据祖暅原理可知:平面α与半球底面之间的几何体体积33321πππ21212V V V R R R =-=-=.故选:C.9.已知函数()21e 3ln ,ln ,ln ,ln 222f x x a f b f c f ⎛⎫⎛⎫⎛⎫==== ⎪ ⎪ ⎪⎝⎭⎝⎭⎝⎭,则()A .a b c <<B .b a c <<C .c<a<bD .a c b<<【答案】B【分析】用定义证明函数()f x 的奇偶性及在()0,1上的单调性,利用函数()f x 的奇偶性及单调性,对数函数ln y x =的性质及对数运算可得结果.【详解】因为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x x ≠,又()()ln ln f x x x f x -=-==,所以()f x 为偶函数,当01x <<时,任取12x x >,()()12121221ln ln ln ln ln ln 0f x f x x x x x x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0,1上为减函数,因为31ln2ln02>>>,所以()()()113ln ln2ln2ln2ln 22a f f f f f c-⎛⎫⎛⎫===-=<= ⎪ ⎪⎝⎭⎝⎭,即a c <,设3401,1x x <<<,则()4444ln ln ln f x x x x ===,()3333ln ln ln f x x x x ===-,若()()34f x f x =,则34ln ln x x -=,所以341x x =,因为2e ln 2ln212=->,所以22e 11ln e 22ln2ln 2b f f f ⎛⎫ ⎪⎛⎫⎛⎫=== ⎪ ⎪⎪-⎝⎭⎝⎭ ⎪ ⎪⎝⎭,又()21ln21ln202ln22ln2--=>--,即11ln202ln2>>>-,所以()1ln22ln2f f ⎛⎫< ⎪-⎝⎭,即b a <,故选:B.10.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1,nn n n n a a a a a +⎧⎪=⎨⎪+⎩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若81a=,1a 的所有可能取值构成集合M ,则M 中的元素的个数是()A .7个B .6个C .5个D .4个【答案】B 【分析】由81a=,利用递推关系,分类讨论逆推出1a 的不同取值,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若81a =,又1,231,nn n n n a a a a a +⎧⎪=⎨⎪+⎩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根据上述运算法进行逆推,可得72a =,64a =,所以58a =或51a =;若58a =,则4316,32a a ==或35a =;当332a =时,2164,128a a ==或121a =;若35a =时,2110,20a a ==或13a =;当51a =,则4322,4,8a a a ===或21a =;当28a =时,116a =;当21a =时,12a =,故81a=时,1a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集合{}2,3,16,20,21,128M =即集合M 中含有6个元素.故选:B11.如图,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0)F c -,2(,0)F c ,点A 在C 上,点B 在y 轴上,A ,2F ,B 三点共线,若直线1BF1AF的斜率为C 的离心率是()AB .32CD .3【答案】B【分析】根据斜率及双曲线的对称性得12BF F △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同角间关系求解三角函数值,进而用正弦定理求出121410,33AF c AF c ==,由双曲线定义可得423c a =,从而得到离心率.【详解】由题意,直线1BF12π3BF F ∴∠=,又12BF BF =,所以12BF F △为等边三角形,故12122BF BF F F c ===,2112π2π,33BF F F F A ∠=∠=,在12AF F △中,21tan 0F F A ∠>,则21F F A ∠为锐角,则212111sin 14F F A F F A ∠=∠=,212πsin sin 3A F F A ⎛⎫=+∠= ⎪⎝⎭由正弦定理,12121221sin sin sin F F AF AF AF F AF F A==∠∠,=∴121410,33AF c AF c ==,由122AF AF a -=,得423c a =,32c e a ∴==.故答案选:B .12.已知()f x ,()g x 都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对任意x ,y 满足()()()()()f x y f x g y g x f y -=-,且()()210f 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f =B .函数()21g x +的图象关于点()1,0对称C .()()110g g +-=D .若()11f =,则()202311n f n ==∑【答案】D【分析】利用赋值法结合题目给定的条件可判断AC ,取()()2π2πsin,cos 33f x xg x x ==可判断B ,对于D ,通过观察选项可以推断()f x 很可能是周期函数,结合()()()(),f x g y g x f y 的特殊性及一些已经证明的结论,想到令1y =-和1y =时可构建出两个式子,两式相加即可得出()()()11f x f x f x ++-=-,进一步得出()f x 是周期函数,从而可求()20231n f n =∑的值.【详解】解:对于A ,令0x y ==,代入已知等式得()()()()()000000f f g g f =-=,得()00f =,故A错误;对于B ,取()()2π2πsin,cos 33f x xg x x ==,满足()()()()()f x y f x g y g x f y -=-及()()210f f -=≠,因为()3cos 2π10g ==≠,所以()g x 的图象不关于点()3,0对称,所以函数()21g x +的图象不关于点()1,0对称,故B 错误;对于C ,令0y =,1x =,代入已知等式得()()()()()11010f f g g f =-,可得()()()()110100f g g f ⎡⎤-=-=⎣⎦,结合()10f ≠得()100g -=,()01g =,再令0x =,代入已知等式得()()()()()00f y f g y g f y -=-,将()00f =,()01g =代入上式,得()()f y f y -=-,所以函数()f x 为奇函数.令1x =,1y =-,代入已知等式,得()()()()()21111f f g g f =---,因为()()11f f -=-,所以()()()()2111f f g g =-+⎡⎤⎣⎦,又因为()()()221f f f =--=-,所以()()()()1111f f g g -=-+⎡⎤⎣⎦,因为()10f ≠,所以()()111g g +-=-,故C 错误;对于D ,分别令1y =-和1y =,代入已知等式,得以下两个等式:()()()()()111f x f x g g x f +=---,()()()()()111f x f x g g x f -=-,两式相加易得()()()11f x f x f x ++-=-,所以有()()()21f x f x f x ++=-+,即:()()()12f x f x f x =-+-+,有:()()()()()()11120f x f x f x f x 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为周期函数,且周期为3,因为()11f =,所以()21f -=,所以()()221f f =--=-,()()300f f ==,所以()()()1230f f f ++=,所以()()()()()()()2023111232023202311n f n f f f f f f ===++++===∑ ,故D 正确.故选:D.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n S n n =+,当9n nS a +取最小值时,n =.【答案】3【分析】根据n S 求得n a ,再结合对勾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得结果.【详解】因为2n S n n =+,则当2n ≥时,()()221112n n n a S S n n n n n -=-=+----=,又当1n =时,112a S ==,满足2n a n =,故2n a n =;则9n n S a +29191222n n n n n ++⎛⎫==++ ⎪⎝⎭,又9y x x=+在()1,3单调递减,在()3,+∞单调递增;故当3n =时,9n n+取得最小值,也即3n =时,9n n S a +取得最小值.故答案为:3.14.若函数()sin 1f x x x ωω=-在[]0,2π上恰有5个零点,且在ππ[,415-上单调递增,则正实数ω的取值范围为.【答案】9542ω≤≤【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辅助角公式化简函数()f x ,再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得.【详解】依题意,函数π()2sin(13f x x ω=+-,由()0f x =,得π1sin()32x ω+=,则ππ2π36x k ω+=+或π5π2π,Z 36x k k ω+=+∈,由[0,2π]x ∈,得πππ[,2π333x ωω+∈+,由()f x 在[0,2π]上恰有5个零点,得29ππ37π2π636ω≤+<,解得935412ω≤<,由3ππ22πx ω+≤-≤,得5ππ66x ωω-≤≤,即函数()f x 在5ππ[,66ωω-上单调递增,因此5ππ[,]ππ[,]41566ωω-⊆-,即45π6πω≤--,且π6π15ω≥,解得502ω<≤,所以正实数ω的取值范围为9542ω≤≤.故答案为:9542ω≤≤15.已知52345012345(23)x a a x a x a x a x a x +=+++++,则123452345a a a a a -+-+=.(用数字作答)【答案】15【分析】根据条件,两边求导得到12342345415(23)2345x a a x a x a x a x +=++++,再取=1x -,即可求出结果.【详解】因为52345012345(23)x a a x a x a x a x a x +=+++++,两边求导可得12342345415(23)2345x a a x a x a x a x +=++++,令=1x -,得到23454115(23)2345a a a a a -=-+-+,即12345234515a a a a a -+-+=,故答案为:15.16.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4()0f x f x '+>,且(01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f x 是奇函数②(0,),()0x f x ∃∈+∞>③41(1)e f >④0x ∀>时,41()e xf x <【答案】②③【分析】根据构造函数的规律由令()()4e xg x f x =,再结合奇函数的性质可得①,求导分析单调性和极值可得②③④.【详解】令()()4e x g x f x =,则()()()()()4444e e e 4x x x g x f x f x f x f x '''=+=+⎡⎤⎣⎦,若()f x 是奇函数,则()()f x f x -=-,取0x =时,即()00f =,但(01f =),故①错误;因为4e 0,(0,)x x >∈+∞恒成立,且()4()0f x f x '+>,所以()0g x '>恒成立,()g x 在(0,)+∞上为单调递增函数,所以()()()()()44110e 101e g g f f f >⇒>⇒>,故②正确;由②可知,③正确;因为()g x 在(0,)+∞上为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当0x >时有()()()()0,001g x g g f >==,所以()()441e 1e x xf x f x >⇒>,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②③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17.(12分)已知()sin ,5sin 5sin m B A C =+ ,()5sin 6sin ,sin sin n B C C A =--垂直,其中A ,B ,C 为ABC 的内角.(1)求cos A 的大小;(2)若BC =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35;(2)4.【详解】(1)由()sin ,5sin 5sin m B A C =+ ,()5sin 6sin ,sin sin n B C C A =-- 垂直,得0m n ⋅=,...............1分即sin (5sin 6sin )(5sin 5sin )(sin sin )0B B C A C C A -++-=,整理得2226sin sin sin sin sin 5B C A B C +-=,...............2分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22265b c a bc +-=,...............3分由余弦定理得2223cos 25b c a A bc +-==,所以cos A 的大小为35................5分(2)由(1)知,在ABC 中,3cos 5A =,则4sin 5A ==,...............6分由22265b c a bc +-=,得22266482555a b c bc bc bc bc ==+-≥-=,即10bc ≤,...................................................................................................8分当且仅当b c =时取等号,...................................................................................................9分因此ABC 的面积12sin 425ABC S bc A bc ==≤ ,..........................................................11分所以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4.....................................................12分18.(12分)2016年10月“蓝瘦香菇”等网络新词突然在网络流行,某社区每月都通过问卷形式进行一次网上调查,现从社区随机抽取了60名居民进行调查.已知上网参与问卷调查次数与参与人数的频数分布如下表:参与调查问卷次数[)0,2[)2,4[)4,6[)6,8[)8,10[]10,12参与调查问卷人数814814106(1)若将参与调查问卷不少于4次的居民称为“关注流行语居民”,请你根据频数分布表,完成22⨯列联表,据此调查你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在此社区内“关注流行语与性别有关”?男女合计关注流行语8不关注流行语合计40(2)从被调查的人中按男女比例随机抽取6人,再从选取的6人中选出3人参加政府听证会,求选出的3人为2男1女的概率.附:参考公式()()()()()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及附表()2P K k ≥0.1000.0500.0100.001k 2.706 3.841 6.63510.828【答案】(1)列联表见解析,有99%的把握认为在此社区内“关注流行语与性别有关”;(2)35【详解】(1)依题意,关注流行语居民人数为81410638+++=,不关注流行语居民人数为81422+=,...................................................................................................2分所以22⨯列联表如下:男女合计关注流行语30838不关注流行语101222合计4020602K 的观测值2260(3012108)7.03 6.63540203822K ⨯-⨯=≈>⨯⨯⨯,................................................................4分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在此社区内“关注流行语与性别有关”...................5分(2)依题意,男居民选出406660⨯=(人),.......................................6分记为a b c d ,,,,女居民选出2人,记为,E F ,从6人中任选3人的样本空间{,,,,,,,,,,abc abd abE abF acd acE acF adE adF aEF Ω=,,,,,,,,,}bcd bcE bcF bdE bdF bEF cdE cdF cEF dEF ,共20个,.................................9分选出的3人为2男1女的事件{,,,,,,,,,,,}A abE abF acE acF adE adF bcE bcF bdE bdF cdE cdF =,共12个,...........11分所以选出的3人为2男1女的概率123()205P A ==......................................12分19.(12分)在几何体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E 平面ABC ,若,5,4,3AE CD BF AE CD BF ===∥∥.(1)求证:平面DEF ⊥平面AEFB ;(2)是否在线段AE 上存在一点P ,使得二面角P DF E --的大小为π3.若存在,求出AP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4AP =-【详解】(1)证明:如图,设,M N 分别为,EF AB 边的中点,连接,,MN DM CN ,..1分因为⊥AE 平面,,5,4,3ABC AE CD BF AE CD BF ===∥∥,所以42AE BFMN CD +===,//MN BF ,进而MN CD ∥,即四边形CNMD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MD CN ∥,......................................3分在底面正三角形ABC 中,N 为AB 边的中点,则CN AB ⊥,......................................4分又⊥AE 平面ABC ,且CN ⊂平面ABC ,所以AE CN ⊥.由于⋂=AE AB A ,且AE AB ⊂、平面ABFE ,所以CN ⊥平面ABFE ......................5分因为,MD CN CN ⊥∥平面ABFE ,则MD ⊥平面ABFE ,又MD ⊂平面DEF ,则平面DEF ⊥平面AEFB .......................................6分(2)如图,以点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5,0,2,4,E D F .设点()0,0,P t,则)()()1,1,0,2,1,0,2,4DF DE DP t =--=-=--..................8分设平面PDF 的法向量为()1111,,n x y z = ,平面EDF 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 =.由题意知110,0,n DF n DP ⎧⋅=⎪⎨⋅=⎪⎩即()111110,240,y z y t z --=-+-=⎪⎩令12z =,则114,y t x =-=14,2n t ⎫=-⎪⎭ ,......................................9分220,0,n DF n DE ⎧⋅=⎪⎨⋅=⎪⎩即222220,20,y z y z --=-+=⎪⎩取22z =,则)22n = ,...............................10分由121212π1cos ,cos 32n n n n n n ⋅===,28290t t +-=,解得:4t =±-,由于点P 为线段AE 上一点,故05t ≤≤,所以4t =-,......................................11分当4t =-时,二面角P DF E --所成角为锐角,即存在点P 满足,此时4AP =.......................................12分20.(12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点31,2P ⎛⎫ ⎪⎝⎭在椭圆C 上,且PF 垂直于x 轴.(1)求椭圆C 的方程;(2)直线l 斜率存在,交椭圆C 于,A B 两点,,,A B F 三点不共线,且直线AF 和直线BF 关于PF 对称.(ⅰ)证明:直线l 过定点;(ⅱ)求ABF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2143x y +=(2)(ⅰ)证明见解析;(ⅱ)4【详解】(1)点31,2P ⎛⎫⎪⎝⎭在椭圆C 上,且PF 垂直于x 轴,则有()1,0F 设椭圆C 的焦距为()20c c >,则1c =,.......................................................................1分点31,2P ⎛⎫ ⎪⎝⎭代入椭圆方程,有()222219191441a b a a +=+=-,解得2a =,则222413b a c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22143x y +=...................................................................................3分(2)(ⅰ)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由22143y y k x x m =+⎧⎪⎨⎪+⎩=,消去y ,整理得()2223484120kxkmx m +++-=,因为l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所以()22Δ48430k m =-+>,设()()1122,,,A x y B x y ,所以21212228412,3434km m x x x x k k -+=-=++, (5)分因为直线AF 和直线BF 关于PF 对称,所以()()()()12121212121212220111111AF BF kx x m k x x my y kx m kx m k k x x x x x x +-+-+++=+=+==------所以()()()21212224128222203434m kmkx x m k x x m k m k m k k --+-+-=⨯+-⨯-=++所以222282488860km k km k m mk m --+--=解得4m k =-................................................................................................................7分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44y kx k k x =-=-,所以直线l 过定点()4,0................................,,,,,,,,,,,,,,,,,,,,,,,,,,,,,,,,,,,,,,,,,,,,,,,,.......8分(ⅱ)设直线l 的方程为4x ny =+,由224143x ny x y =+⎧⎪⎨+=⎪⎩,消去x ,整理得()223424360n y ny +++=,因为l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所以()()()222Δ241443414440n n n =-+=->,解得24n >,........................................................................................................9分1212222436,3434n y y y y n n +=-=++,所以12y y -=所以121331822ABFS y y =⨯-=⨯⨯ .............................10分令()24,0n t t -=>则18184ABC S ==≤,当且仅当163t =时取等号,所以ABF △面积的最大值为4......................................................................12分21.(12分)已知函数()2,0eax x f x a =>.(1)当2a =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和极值;(2)当0x >时,不等式()()2cos ln ln 4f x f x a x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答案】(1)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为:(,0)-∞和(1,)+∞;极大值21(1)f e =,极小值(0)0f =;(2)(]0,2e 【详解】(1)当2a =时,()22=exx f x ()()2222222e e 22(1)=e e x x xxx x x x f x ⋅-⋅⋅--'=......................................2分令()=0f x ',解得0x =或1x =,......................................3分所以()()x f x f x '、、的关系如下表:x(,0)-∞0(0,1)1(1,)+∞()f x '-+-()f x 单调递减0单调递增21e 单调递减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为:(,0)-∞和(1,)+∞;......................................4分极大值21(1)f e=,极小值(0)0f =;......................................5分(2)[]222()cos ln ()ln 4cos ln 2ln 4e eaa x xx x f x f x a x x a x x ⎛⎫-≥-⇔-≥- ⎪⎝⎭ln 2e 2(ln 2)cos(ln 2)0a x x a x x a x x -⇔----≥......................................6分令()e 2cos t g t t t =--,其中ln 2a x x t -=,设l (2)n a x x F x =-,0a >2()2a a x x xF x --='=令()0F x '>,解得:02ax <<,......................................8分所以函数()F x 在0,2a ⎛⎫ ⎪⎝⎭上单调递增,在,2a ⎛⎫+∞ ⎪⎝⎭上单调递减,max ()ln 22a a F x F a a ⎛⎫==- ⎪⎝⎭,且当0x +→时,()F x →-∞,所以函数()F x 的值域为,ln 2a a a ⎛⎤-∞- ⎥⎝⎦;......................................9分又()e 2sin t g t t '=-+,设()e 2sin t h t t =-+,,ln 2a t a a ⎛⎤∈-∞- ⎥⎝⎦,则()e cos t h t t '=+,当0t ≤时,e 1,sin 1t t ≤≤,且等号不同时成立,即()0g t '<恒成立;当0t >时,e 1,cos 1t t >≥-,即()0h t '>恒成立,所以()h t 在(0,)+∞上单调递增,又(0)1g '=-,(1)e 2sin10g '=-+>,所以存在0(0,1)t ∈,使得0()0g t '=,当00t t <<时,()0g t '<,当0t t >时,()0g t '>,所以函数()g t 在0(,)t -∞上单调递减,在0(,)t +∞上单调递增,且(0)0g =......................................11分当ln 02aa a -≤即02e a <≤时,()0g t ≥恒成立,符合题意;当ln02a a a ->即2e a >时,取10min ln ,2a t a a t ⎧⎫=-⎨⎬⎩⎭,必有1()0g t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为(]0,2e ......................................12分(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2.(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12cos 2sin x y αα=+⎧⎨=⎩(α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sin 42πρθ⎛⎫-= ⎪⎝⎭.(1)求C 的普通方程和l 的直角坐标方程;(2)设直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A ,动点B 在C 上,点M 满足AM MB =,点M 的轨迹为E ,试判断曲线C 与曲线E 是否有公共点.若有公共点,求出其直角坐标;若没有公共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C 的普通方程为()2214x y -+=,l 直角坐标方程为30x y -+=.(2)存在,坐标为33,,4444⎛⎛--- ⎪ ⎪⎝⎭⎝⎭【详解】(1)由题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消参得()2214x y -+=,............................2分由cos ,sin x y ρθρθ==,且)πsin sin cos 4ρθρθρθ⎛⎫-=-=⎪⎝⎭y =30x y -+=,......................................4分∴C 的普通方程为()2214x y -+=,l 直角坐标方程为30x y -+=...............................5分(2)当0y =时,()33,0x A =-⇒-,易知()12cos ,2sin B a a +,设(),M x y ,可得()()3,,2cos 1,2sin AM x y MB a x a y =+=-+-,......................................6分32cos 1cos 1,2sin sin x a x x a AM MB y a y y a +=-+=-⎧⎧=⇒⎨⎨=-=⎩⎩(a 是参数),消参得方程为()2211,x y ++=......................................8分且1,2,1,3E C C E C E r r r r r r ==-=+=,则圆心距离2,d ==得C E C E r r d r r -<<+,则两圆相交,故两圆存在公共点,联立方程组()()22221114x y x y ⎧++=⎪⎨-+=⎪⎩,解得34x y ⎧=-⎪⎪⎨⎪=⎪⎩或34x y ⎧=-⎪⎪⎨⎪=⎪⎩,故坐标为33,,44⎛⎛--- ⎝⎭⎝⎭......................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23.(10分)已知()2122f x x x x =-+-+.(1)求()2f x ≥的解集;(2)记()f x 的最小值为t ,且2(0,0)3a b t a b +=>>,求证:11254a b a b ⎛⎫⎛⎫++≥ ⎪⎪⎝⎭⎝⎭.【答案】(1)113x x x ⎧⎫≤≥⎨⎬⎩⎭或(2)证明见解析【详解】(1)()2122f x x x x =-+-+,当0x <时,532x -+≥,解得0x <,......................................1分当102x ≤<时,332x -+≥,解得103x ≤≤,......................................2分当112x ≤<时,12x +≥,解得x ∈∅,......................................3分当1x ≥时,532x -≥,解得1x ≥,......................................4分综上所述,()2f x ≥的解集为13x x ⎧≤⎨⎩或}1≥x .......................................5分(3)由已知可得()5301330211<12531x x x x f x x x x x -+<⎧⎪⎪-+≤≤⎪=⎨⎪+≤⎪⎪->⎩,所以当12x =时,()f x 的最小值为32...............................................................................................6分1a b ∴+=,211,24a b a b ab +⎛⎫+=∴≤= ⎪⎝⎭,当且仅当12a b ==取等,......................................8分令t ab =,则104t <≤,211()212225224a b ab a b ab ab t a b ab ab ab t +-⎛⎫⎛⎫++=++=+-=+-≥ ⎪⎪⎝⎭⎝⎭,当且仅当14t =取等,此时12a b ==.......................................10分。

期末仿真模拟卷【考点培优尖子生专用】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题训练(沪教版)

期末仿真模拟卷【考点培优尖子生专用】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题训练(沪教版)

期末仿真模拟卷(解析版)一、单选题1.如图是由5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现将第6个小正方体摆放在①、②、③哪个正方体前面,新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发生变化( )A.放在①前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图不变B.放在②前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图不变C.放在③前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图不变D.放在①、②、③前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图都不变【答案】D【分析】根据正面所看到的图形为主视图,原来是底层都是三个小正方形,上层的中间是一个小正方形,保证从前面图形不变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将第6个小正方体摆放在①、②、③三个正方体前面,新几何体从前面看不发生变化,底层都是三个小正方形,上层的中间是一个小正方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注意主视图即为从正面所看到的图形.2.钟面上3点2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度数是()A.20°B.25°C.30°D.35°【答案】A【分析】时针走一分钟是0.5°,分针走一分钟是6°,利用角度之间数量关系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6-0.5)×20°-90°=110°-90°=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钟面角问题,熟知时针和分针所走的度数,找出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我们知道过平面上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过平面上3点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过平面上4点最多可以画6条直线,过平面上5点最多可以画10条直线.如果平面上有6个点,且任意3个点均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最多可以画多少条直线?()A.15B.21C.30D.35【答案】A【分析】根据图示的规律用代数式表示即可.【详解】根据图形得:第①组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第②组最多可以画6条直线;第③组最多可以画10条直线.如果平面上有n (n ≥3)个点,且每3个点均不在1条直线上,那么最多可以画1+2+3+…+n -1=()12n n -条直线.当n =6时,65=152´=15.即:最多可以画15条直线.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的观察图形并找到其中的规律.4.在不等式63x ->的两边同时除以-6,得到的不等式为( )A .12x <-B .12x >-C .2x <-D .2x >-【答案】A【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判断即可.【详解】∵-6是负数,∴不等式63x ->的两边同时除以-6,得到的不等式为12x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灵活选择选择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35225x y a x y a -=ìí-=-î,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当5a =时,方程组的解是105x y =ìí=î;②当x ,y 的值互为相反数时,20a =;③不存在一个实数a 使得x y =;④若23722a y -=,则2a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分析】把5a =代入方程组进行求解即可判断①,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方程组的解,然后可判断②③④,进而问题可求解.【详解】解:35225x y a x y a -=ìí-=-î①②,①-②×3得:15y a =-,把15y a =-代入②得:()2155x a a --=-,解得:25x a =-,∴原方程组的解为2515x a y a =-ìí=-î,①当5a =时,方程组的解是2010x y =ìí=î,故①错误;②当x ,y 的值互为相反数时,则25150a a -+-=,解得:20a =,故②正确;③当x y =时,即2515a a -=-,无解,所以③说法正确;④因为23722a y -=,所以237a y -=,即()23157a a --=,解得:525a =,故④错误;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有2个;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6.如果x 是最大的负整数,y 绝对值最小的整数,则2016x - +y 的值是( )A .-2000B .-1C .1D .2016【答案】B【分析】由于x 是最大的负整数,y 是绝对值最小的整数,由此可以分别确定x =-1,y =0,把它们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x 是最大的负整数,y 是绝对值最小的整数,∴x =-1,y =0,∴- x 2016+y = -(-1)2016+0=-1.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最大的负整数,绝对值最小的整数的性质确定x 、y 的值,然后代入所求代数式即可解决问题.另外需注意− x 2016有两个符号,除了算式中的负号,x = -1也有一个负号 .二、填空题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019x +5=2019x +m 的解为x =2021,那么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52019y - +5=2019(5﹣y )+m 的解为___.【答案】y =-2016【分析】方程2019x +5=2019x +m 可整理得:2019x -2019x =m -5,则该方程的解为x =2021,方程52019y -+5=2019(5-y )+m 可整理得:52019y --2019(5-y )=m -5,令n =5-y ,则原方程可整理得:2019n -2019n =m -5,则n =2021,得到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方程2019x +5=2019x +m 可整理得:2019x -2019x =m -5,则该方程的解为x =2021,方程52019y -+5=2019(5-y )+m 可整理得:52019y --2019(5-y )=m -5,令n =5-y ,则原方程可整理得:2019n -2019n =m -5,则n =2021,即5-y =2021,解得:y =-2016,故答案为:-201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正确掌握转化思想是解题的关键.8.定义一种新运算“Å”:2x y x y x -Å=.如:()()32273233-´-Å-==,则()248ÅÅ=______.【答案】4【分析】根据2x y x y x-Å=,可以计算出()248ÅÅ的值.【详解】解:∵2x y x y x-Å=,∴()248ÅÅ=42822(3)2()2(3)442-´-´-Å=Å-==.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新定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用新定义解答问题.9.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化简22b c a b c a +----=______.【答案】4a-b【分析】根据数轴可以判断a 、b 、c 的正负和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从而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详解】解:由数轴可得,a <b <c ,|b |<|c |<|a |,∴|b +c |﹣2|a ﹣b |﹣|c ﹣2a |=b +c ﹣2(b ﹣a )﹣(c ﹣2a )=b +c ﹣2b +2a ﹣c +2a=4a-b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绝对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0.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则在这次买卖中,他赔了___________元.【答案】18【分析】要知道赔赚,就要先算出两件衣服的原价,要算出原价就要先设出未知数,然后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在这次买卖中原价都是x元,则可列方程:(1+25%)x=135,解得:x=108,∴第一件赚了13510827-=(元);第二件可列方程:(1﹣25%)x=135,解得:x=180,第二件亏了18013545-=(元),两件相比则一共亏了45﹣27=18(元).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白盈利与亏本的含义,准确列出方程,计算出原价,难度一般.11.关于y的不等式组253()22y y ty tt-£-ìïí-<ïî的整数解是﹣3,﹣2,﹣1,0,1.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11 32t<£【分析】不等式组整理后,根据整数解确定出t的范围即可.【详解】解:不等式组整理得:354y ty t³-ìí<î,解得:3t-5≤y<4t,∵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3,-2,-1,0,1,∴4353142tt-<-£-ìí<£î,解得:11 32t<£.故答案为:11 32t<£.【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熟练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2.如图,长方形ABCD中放有6个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即空白区域),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答案】72cm2【分析】设长方形的长为a cm,宽为b cm,由题意得,31628a ba b b+=ìí+-=î,求出,a b的值,根据()16826S b a b=´+-´´阴影,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设长方形的长为a cm,宽为b cm,由题意得,31628a ba b b+=ìí+-=î,解得102a b =ìí=î,∴()16826S b a b=´+-´´阴影()168226102=´+´-´´72=∴阴影部分的面积为722cm ;故答案为:722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图形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13.如图,已知线段AB =8cm ,点M 是AB 的中点,P 是线段MB 上一点,N 为PB 的中点,NB =1.5cm ,则线段MP =__________cm .【答案】1【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解BM 及PB 的长,进而可求解.【详解】解:∵M 是AB 的中点,AB =8cm ,∴AM =BM =4cm ,∵N 为PB 的中点,NB =1.5cm ,∴PB =2NB =3cm ,∴MP =BM -PB =4-3=1cm .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定义.14.计算:4927524¢¢¢°¸=______.【答案】12°21′58″【分析】根据度分秒的除法,从大的单位开始除,把余数化成下一单位,可得答案.【详解】解:4927524¢¢¢°¸=48°84′232″÷4=12°21′58″.【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利用了度分秒的除法,从大的单位开始除,把余数化成下一单位.15.如图,把一个长方体的礼品盒用丝带打上包装,打蝴蝶结部分需丝带48cm ,那么打好整个包装所用丝带总长为________ cm .【答案】146【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得所用丝带的长度等于长方体的两条长、两条宽、四条高的总和加上打蝴蝶结部分的长度,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图可知,15210212448146()cm ´+´+´+=,故答案为:146.【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实际应用,依据题意,正确列出运算式子是解题关键.16.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则表面积最多可增加____________平方厘米.【答案】40【分析】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只切一次,增加两个横切面的表面积,则最多增加的应是平行于54´面切割,这样就增加2个54´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要使表面积增加最多则应应是平行于54´面切割最多可增加54240´´=平方厘米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熟练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即可,属于一般题型.17.如图,在长方体ABCD ﹣EFGH 中,与棱AD 异面的棱有___条.【答案】4【分析】异面指不在同一个平面内,AD 可看作在下面和左面两个平面内,只要不在下面和左面内的棱即可.【详解】解:棱AD异面的棱:BF、CG、EF、HG,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异面的含意,难点在于先找到AD所在的是哪两个平面,除去这两个面所包含的棱即可.18.如图,在同一平面内,∠AOB=90°,∠AOC=20°,∠COD=50°,∠BOD﹥45°,则∠BOD的度数为______.【答案】60°或120°或160°【分析】分当OC在∠AOB外部,OD在∠AOB内部时,当OC在∠AOB外部,OD在∠AOB外部时,当OC在∠AOB内部,OD在∠AOB外部时,三种情况画出图形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1所示,当OC在∠AOB外部,OD在∠AOB内部时,∵∠AOC=20°,∠COD=50°,∴∠AOD=30°,∵∠AOB=90°,∴∠BOD=∠AOB-∠AOD=60°;如图2所示,当OC在∠AOB外部,OD在∠AOB外部时,∵∠AOC=20°,∠COD=50°,∴∠AOD=70°,∵∠AOB=90°,∴∠BOD=∠AOB+∠AOD=160°;如图3所示,当OC在∠AOB内部,OD在∠AOB外部时,∵∠AOC=20°,∠COD=50°,∴∠AOD=30°,∵∠AOB=90°,∴∠BOD=∠AOB+∠AOD=120°;综上所述,∠BOD的度数为60°或120°或1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中角度的计算,画出对应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9.薛老师坚持跑步锻炼身体,他以30min 为基准,超过30min 的部分计为“+”,不足30min 的部分计为“-”,将连续7天的跑步时间(单位:min )记录如下: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与30分钟差值10+8-12+6-11+14+3-(1)薛老师跑步时间最长的一天比最短的一天多跑几分钟?(2)若薛老师跑步的平均速度为0.1km/min ,请计算这七天他共跑了多少km ?【答案】(1)22min(2)24km【分析】(1)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即可求解;(2)求出这七天的跑步时间,再乘速度即可求解.(1)解:(1)14(8)22(min)--=答:薛老师跑步时间最长的一天比最短的一天多跑22min .(2)(2)307(10812611143)240(min)´+-+-++-=2400.124(km)´=答:所以薛老师这七天一共跑了24k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0.计算:(1)40(18)(26)(19)---+---(2)()231110.526(3)3éù---¸´---ëû【答案】(1)-29(2)-5.5(1)解:40(18)(26)(19)---+---222619=--+4819=-+29=-(2)2311(10.5)2[6(3)]3---¸´---312114=--´1 4.5=--5.5=-【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把握好运算顺序和正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1.已知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a 、b 、c 、M 满足:757676M a b c M a b c=++ìí=++î(1)求M 与b 的关系式;(2)若381400M <<,求98a b c ++的值;【答案】(1)19M b=(2)2100【分析】(1)观察方程组,,a c 系数一致,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2)根据b 为整数,求得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即可求得b 的值,根据方程组可得2b a c =+,进而即可求解.(1)解:757676M a b c M a b c =++ìí=++î①②②×7-①×6得,19M b=(2)Q 19M b =,381400M <<,\1120211919b <<,b Q 为整数,则21b =,757676M a b c M a b c =++ìí=++î①②,①-②得,2b a c =+,98100a b c b \++=2100=,982100a 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求得19M b =是解题的关键.22.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8x y x y -=ìí+=î,现系数“*”印刷不清楚.(1)李宁同学把“*”当成3,请你帮助李宁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38x y x y -=ìí+=î;(2)数学老师说:“你猜错了”,该题标准答案的结果x 、y 是一对相反数,你知道原题中“*”是 .【答案】(1)31x y ==-ìíî(2)5【分析】(1)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消掉未知数y ,得到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 的值,把x 的值代入第一个方程,求出y 的值,即得方程组的解;(2)用x -y =4与x +y =0组成方程组,求出x 、y 的值,把x 、y 的值代入*x +y =8,求出*的值.(1)438x y x y -=ìí+=î①②,①+②得,4x =12,∴x =3,把x =3代入①,得,3-y =4,∴y =-1,∴31x y ==-ìíî;(2)04x y x y +=ìí-=î①②,①+②,得,2x =4,∴x =2,把x =2代入①,得,2+y =0,∴y =-2,∴22x y =ìí=-î,∴228*-=,∴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如图直线L 上有A 、B 两点,线段12AB cm =,(1)若在线段AB 上有一点C ,且满足8AC cm =,点P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BP 的长.(2)若点C 在直线L 上,且满足6AC cm =,点P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BP 的长.【答案】(1)2BP cm =(2)6BP cm =或3BP cm=【分析】(1)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得BC ,根据线段中点定义即可求解;(2)分点C 在点A 的左侧和点C 在点A 的右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如图:∵12AB cm =,8AC cm =,∴4BC AB AC cm =-=,∵点P 为线段BC 的中点,∴122BP BC cm ==;(2)①当点C 在点A 的左侧时,如图:∵12AB cm =,6AC cm =,∴18BC AB AC cm =+=,∵点P 为线段BC 的中点,∴192BP BC cm ==,②当点C 在点A 的右侧时1,如图所示:∵12AB cm =,6AC cm =,∴6BC AB AC cm =-=,∵点P 为线段BC 的中点,∴132BP BC cm ==综上所述,6BP cm =或3BP cm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分类讨论.24.如图,直线AB 与EF 相交于点O ,∠AOE =60°,射线OC 平分∠BOE .(1)求∠COF 的度数;(2)将射线OC 以每秒2°的速度绕点O 顺时针旋转,同时直线EF 以每秒6°的速度绕点O 顺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60).①当射线OE 与射线OC 重合时,求∠AOE 的度数;②旋转过程中,若直线EF 平分∠BOC 或平分∠AOC ,求t 的值.【答案】(1)∠COF =120°(2)①∠AOE =150°;②18或36或54【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OC =60°,再由∠COF =∠BOC +∠BOF =∠BOC +∠AOE 即可求解;(2)①OC 运动形成的角度为2t °,OE 运动形成的角度6t °,由题意可知,60°+2t °=6t °,求解即可;②见解析图,分三种情况分析,按照先表示出角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解:∵∠AOE=60°,射线OC平分∠BOE∴∠BOC=∠COE=111(180)(18060)60 222BOE AOEÐ=°-Ð=°-°=°∴∠COF=∠BOC+∠BOF=∠BOC+∠AOE=60°+60°=120°.(2)解:①当射线OE运动到射线OE¢,与射线OC运动到射线OC¢重合,如图则OC运动形成的角度为2t°,OE运动形成的角度6t°,∴60°+2t°=6t°解得t=15°,∴此时∠AOE=60°+6t°=150°;②由题意可知,EF平分∠AOC,此时t=0时,不符合题意,因0<t≤60,故EF旋转分三种情况:Ⅰ.当EF旋转到E F¢¢,OC旋转到OC¢时,E F¢¢平分BOC¢Ð,如图,则(606)(1202)460C OE AOE AOC t t t ¢¢¢¢Ð=Ð-Ð=°+°-+°=°-° ,180180(1202)602BOC AOC t t ¢¢Ð=°-Ð=°-°+°=°-°∵E F ¢¢平分BOC ¢Ð∴12C OE BOC ¢¢¢Ð=Ð 即1460(602)2t t °-°=°-°解得t =18;Ⅱ.当EF 旋转到E F ¢¢,OC 旋转到OC ¢ 时,E F ¢¢平分AOC ¢Ð,如图,则360(606)3006AOE t t ¢Ð=°-+°=°-° ,360(1202)2402AOC t t ¢Ð=°-°+°=°-°∵E F ¢¢平分AOC ¢Ð∴12AOE AOC ¢¢Ð=Ð 即13006(2402)2t t °-°=°-°解得t =36;Ⅲ.当EF 旋转到E F ¢¢,OC 旋转到OC ¢ 时,E F ¢¢平分BOC ¢Ð,如图,则(606)3606300BOF AOE t t ¢¢Ð=Ð=+°-°=°-° ,(1202)180260BOC t t ¢Ð=°+°-°=°-°∵E F ¢¢平分BOC ¢Ð∴12BOF BOC ¢¢Ð=Ð 即16300(260)2t t °-°=°-°解得t =54;故t 的值为18或36或5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旋转的速度、角度、时间的关系,应用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解题中要先初步估计旋转的位置并画图,注意分类讨论.25.如图1所示,从大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之后,可以得到图2的几何体.(1)设原大正方体的表面积为a ,图2中几何体的表面积为b ,那么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B .a <b ;C .a =b ;D .无法判断.(2)小明说“设图1中大正方体的棱长之和为m,图2中几何体的各棱长之和为n,那么n比m正好多出大正方体的3条棱的长度.”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如果截去的小正方体的棱长为大正方体的棱长的一半,那么图3是图2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吗?如有错误,请予修正.【答案】(1)C;(2)不正确,理由见解析;(3)图③不是图②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改后的图形见解析【分析】(1)根据“切去三个面”但又“新增三个面”,因此与原来的表面积相等;(2)根据多出来的棱的条数及长度得出答案;(3)根据展开图判断即可.【详解】解:(1)根据“切去三个小面”但又“新增三个相同的小面”,因此与原来的表面积相等,即a=b故答案为:a=b;(2)如图④红颜色的棱是多出来的,共6条,当且仅当每一条棱都等于原来正方体的棱长的一半,n比m正好多出大正方体的3条棱的长度,故小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图④ 图⑤(3)图③不是图②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改后的图形,如图⑤所示.【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表面积的意义、棱长之和、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是抓住几何图形变换后边长和棱长的变与不变的量.。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仿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仿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仿真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10分)1.地球内部由外到内的结构是()。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壳→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2.制作模型的步骤是()。

A.观察特征b.制作模型c.解释模型d.选择材料A.a b c d B.a d b c C.b a d c3.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B.筷子C.起瓶器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通常用()给洋葱表皮染上颜色。

A.碘酒B.酒精C.盐水5.春分秋分两日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以上均不对6.下列生命活动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A.公鸡打鸣B.银杏树秋季落叶C.植物向光生长D.老鹰捕食7.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地球分为时区()。

A.12个B.24个C.360个D.180个8.测量不同大小的轮轴用力的数据后,同学们发表了关于轮轴作用的想法,这属于科学探究中()。

A.提出问题B.处理信息C.收集证据D.表达交流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与温度计相比是更好的工具B.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C.所有的工具使用起来都省力、方便D.工具和技术是独立没有关联的10.下列技术发明,与信息的传播关系最紧密的是()。

A.人造卫星B.人类登月C.火星探测D.炸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显微镜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这个观察工具是由两个______________凸透镜组合起来的,镜片的形状特点是中央______________、边缘薄。

12.我们周围的有机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______________,它们必须借助______________才能看见。

13.在显微镜下看到了“q”,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________。

14.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________单位,也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经检测发现电池确实没什么电了,而后他给小电动机两端接上新电池后,发现小电动机的轴成功转起来了,转久了还有点发烫,这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有____________。

2025届山东省六地市部分学校高考仿真模拟数学试卷含解析

2025届山东省六地市部分学校高考仿真模拟数学试卷含解析

2025届山东省六地市部分学校高考仿真模拟数学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M 分别是AB 、AD 、1AA 的中点,又P 、Q 分别在线段11A B 、11A D 上,且11(0)A P AQ m m a ==<<,设平面MEF 平面MPQ l =,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l 平面11BDDB B .l MC ⊥C .当2am =时,平面MPQ MEF ⊥ D .当m 变化时,直线l 的位置不变2.已知()f x 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若当0x ≥时,()2xf x x m =++(m 为实数),则关于x 的不等式()212f x -<-<的解集是( )A .()0,2B .()2,2-C .()1,1-D .()1,33.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6353a a a +-=,则7S =( ) A .42B .21C .7D .34.若01a b <<<,则b a , a b , log b a ,1log ab 的大小关系为( ) A .1log log b a b aa b a b >>> B .1log log a bb ab a b a >>> C .1log log b a b aa ab b >>> D .1log log a b b aa b a b >>> 5.已知236a b ==,则a ,b 不可能满足的关系是() A .a b ab +=B .4a b +>C .()()22112a b -+-< D .228a b +>6.已知ABC △的面积是12,1AB =,2BC =,则AC =( )A .5B .5或1C .5或1D .57.设实数满足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 A .1B .2C .3D .48.将函数()sin(2)3f x x π=-()x R ∈的图象分别向右平移3π个单位长度与向左平移n (n >0)个单位长度,若所得到的两个图象重合,则n 的最小值为( )A .3π B .23π C .2π D .π 9.某工厂只生产口罩、抽纸和棉签,如图是该工厂2017年至2019年各产量的百分比堆积图(例如:2017年该工厂口罩、抽纸、棉签产量分别占40%、27%、33%),根据该图,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2019年该工厂的棉签产量最少B .这三年中每年抽纸的产量相差不明显C .三年累计下来产量最多的是口罩D .口罩的产量逐年增加 10.已知复数41iz i=+,则z 对应的点在复平面内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3cm )为( )A .163B .6C .203D .22312.已知复数z 满足()11z i i +=-(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虚部为( ) A .i -B .iC .1D .1-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4)及参考答案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4)及参考答案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四)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

《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最声。

一曰手箸匈曰揖”,“攘”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就叫作“揖”。

而“让”字最早书写为“禳”,古同“攘”,意为谦让。

揖让之礼承载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的说法。

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揖礼。

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

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齐平再行礼之别。

《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

《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

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

如周代“宾礼”的“士相见礼”中就有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

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不同。

广义而言,先秦时期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真模拟卷(4+5+1+2)本试卷共12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3. 如图1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竖直固定杆上各套有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可以在杆上无摩擦地自由滑动,两球用长为2L 的轻绳相连,今在轻绳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恰能使两球沿竖直杆向上匀速运动.则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mg 2 B .mg C.3F 3D .F 14.2013年夏季,贵州、云南、重庆等省市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引起不同程度旱情,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受灾,造成群众饮水短缺等基本生活困难.电力部门全力确保灾区的用电供应.如图2所示,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变压器均不变,如果发电厂增大输出功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B .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C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D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减少15.如图3所示,将带正电的甲球放在不带电的乙球左侧,两球在空间形成了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A 、B 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 、D 两点关于直线AB 对称,则( ).A .A点和B 点的电势相同图1图2图3B .C 点和D 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 .正电荷从A 点移至B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负电荷从C 点移至D 点,电势能增大16.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质量为m ,太阳与地球的中心间距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 ,则太阳的质量为( ). A.4π2r 2T 2R 2g B.4π2mr 3T 2R 2g C.4π2mgr 2R 3T 2 D.T 2R 2g 4π2mr 3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分子势能与液体的体积无关B .为了保存玉米地的水分,可以锄松地面,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C .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引 起的D .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发生1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能很好地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B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C .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 一定等于入射光子的频率D .分别用X 射线和紫光照射同一金属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X 射线 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19.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2 s 末和6 s 末C .乙在头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20.如图5所示,一个闭合三角形导线框ABC 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下方(略靠前)固定一根与导线框平面平行的水平直导线,导线中通以图示方向的恒定电流.释放导线框,它由实线位置下落到虚线位置未发生转动,在此过程中( ).A .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依次为ACBA →ABCA →ACBAB .导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流却不为零C .导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依次为向上→向下→向 上D .导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21.如图6所示,O 点有一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均在xOy 平面内.在直线x=a 与x =2a 之间存在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与y 轴正方向成60°角发射的粒子恰好垂直于磁场右边界射出.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关于这些粒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的速度大小为2aBq mB .粒子的速度大小为aBq mC .与y 轴正方向成120°角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D .与y 轴正方向成90°角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34.(18分)(1)小明利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的纸带如图7所示,其中O 为打下的第一点,A 、B 、C 、D为连续的四个点,已知所用交流电的频 图5图6率为f ,以点C 为研究点,则图7①以下关于打点C 时重锤的速度v 求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A .测出从O 到C 的时间,利用v =gt 求B .利用v 2=2gh 和已测下落高度求C .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 的平均速度求D .测出从O 到C 的时间,利用h =v t -12gt 2求②实验中因阻力的存在,动能的变化量应小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但通过计算(计算方法正确合理)小明却发现动能的变化量总大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这是由于他在实验中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错误操作造成的.③经老师指点后,小明重做了实验,得出自由下落物体在误差范围内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作出v 22-h 图象如图8,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2)某同学要测量一导体的电阻R x .①他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用已经调零且选择开关指向电阻挡“×100”挡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9甲所示,要能比较准确地测量该电阻的阻值,应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转到电阻挡的________挡位,调到正确挡位后重新调零,再次测量此电阻,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电阻约为________Ω.图8图9②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该导体的电阻R x,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A.待测电阻R xB.电流表A1(量程0~50 mA,内阻约为50 Ω)C.电流表A2(量程0~5 mA,内阻约为30 Ω)D.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约为10 kΩ)E.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约为50 kΩ)F.直流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G.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为0~2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 A) H.定值电阻R2=50 ΩI.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则(ⅰ)为了使实验误差较小,要求电表的指针的偏转幅度达到半偏以上,并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则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ⅱ)将你设计的实验电路画在虚线框内.(ⅲ)使用设计的电路图进行测量,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 ,电流表的读数为I ,那么,待测电阻的阻值R x =________(用已知物理量和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符号表示).35.(18分)如图10所示的轨道由半径为R 的14光滑圆弧轨道AB 、竖直台阶BC 、足够长的光滑水平直轨道CD 组成.小车的质量为M ,紧靠台阶BC 且上水平表面与B 点等高.一质量为m 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自圆弧顶端A 点由静止下滑,滑过圆弧的最低点B 之后滑到小车上.已知M =4m ,小车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一根轻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在Q 点,小车的上表面左端点P 与Q 点之间是粗糙的,滑块与PQ 之间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Q 点右侧表面是光滑的.(1)求滑块滑到B 点的瞬间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2)要使滑块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滑离小车,则小车上PQ 之间的距离L 应在什么范围内?(滑块与弹簧的相互作用始终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图1036.(18分)如图11所示,竖直平面(纸面)内有直角坐标系xOy,x轴沿水平方向.在x≤0的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的匀强磁场.在第二象限紧贴y轴固定放置长为l、表面粗糙的不带电绝缘平板,平板平行于x轴且与x轴相距h.在第一象限内的某区域存在方向相互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一质量为m、不带电的小球Q从平板下侧A点沿x轴正向抛出;另一质量也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P从A点紧贴平板沿x轴正向运动,变为匀速运动后从y轴上的D点进入电磁场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14圆周离开电磁场区域,沿y轴负方向运动,然后从x轴上的K点进入第四象限.小球P、Q相遇在第四象限的某一点,且竖直方向速度相同.设运动过程中小球P电量不变,小球P和Q始终在纸面内运动且均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图11求:(1)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并判断P球所带电荷的正负;(2)小球Q的抛出速度v0的取值范围;(3)B1是B2的多少倍?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根轻绳与两竖直杆间距正好组成等边三角形,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2F ′cos 30°,解得小球所受拉力F ′=3F 3,C 正确.答案 C解析 如果发电厂增大输出功率,输电线中电流一定增大,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增大,选项C 正确,D 错误;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输电线上电压损失增大,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减小,输出电压减小,选项A 、B 错误.答案 C解析 A 点比乙球面电势高,乙球面比B 点电势高,故A 点和B 点的电势不相同,A 错;C 、D 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B 错;φA >φB ,W AB >0,C 对;C 、D 两点位于同一等势面上,故此过程电势能不变,D 错.答案 C解析 设太阳的质量为M ,地球绕太阳公转,G mM r 2=m ⎝ ⎛⎭⎪⎫2πT 2r ,再由Gm =gR 2,得到M =4π2mr 3T 2R 2g ,选项B 正确.答案 B解析液体的体积决定了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进而决定液体分子势能,A错误;锄松地面可以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从而保存玉米地里的水分,B正确;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引起的,C正确;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固体扩散得慢,D错误.答案BC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A正确;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的中子,B错误;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要发光,必须先吸收一定的能量E(设E=hν)跃迁至某一激发态,若由该激发态直接跃迁回基态,则发出的光子频率等于ν,若由该激发态间接跃迁回基态,则光子的频率小于ν,C错误;X射线的频率大于紫光的频率,根据hν=12mν2m W可知D正确.答案AD解析由图象知,v甲=2 m/s,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0~2 s内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6 s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C对.在2 s末,甲物体的位移x甲=2×2 m=4 m,乙物体的位移x乙=12×(2×4)m=4 m,故两物体在2 s末相遇.在6 s末,甲物体的位移x甲′=2×6 m=12 m,乙物体的位移x乙′=12×(6×4)m=12 m,故两物体在6 s末相遇,B正确.在0~6 s内,甲、乙两物体始终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D错.答案BC解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导线上方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下方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而且越靠近导线磁场越强,所以闭合导线框ABC 在下降过程中,导线框内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先增大,当增大到BC边与导线重合时,达到最大,再向下运动,导线框内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逐渐减小至零,然后随导线框的下降,导线框内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通量增大,当增大到A点与导线重合时,达到最大,继续下降时由于导线框逐渐远离导线,使导线框内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通量再逐渐减小,所以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内部磁通量的变化,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先向内,再向外,最后向内,所以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依次为ACBA →ABCA →ACBA ,选项A 正确;当导线框内的磁通量为零时,内部的磁通量仍然在变化,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所以感应电流不为零,选项B 正确;根据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由于导线框一直向下运动,所以导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一直向上,不为零,选项C 、D 错误.答案 AB解析 带正电粒子与y 轴正方向成60°角发射进入磁场后的轨迹如图甲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a =R sin 30°,其中R =m v qB ,联立解得v =2aqB m ,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θ2πT ,可见圆弧所对的圆心角θ越大,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由图甲中的几何关系可得粒子的轨道半径R =2a ,因此当带电粒子与y 轴正方向成120°角射入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弧所对圆心角最大为120°,粒子的运动轨迹恰好与磁场的右边界相切,如图乙所示,最长时间t m =13T ,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 AC解析 (1)①当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不能认为下落过程中没有阻力存在,A 、B 、D 错,计算某点的瞬时速度时应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C 对.②先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时会造成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均偏大,使动能的变化量大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③因满足机械能守恒,所以有12m v 2=mgh ,所以v 22-h 图线的斜率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由图知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为9.70 m/s 2. 答案 (1)①C ②先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③9.70 m/s 2(2)①×10 220 ②(ⅰ)B D (ⅱ)如图所示(ⅲ)U I -U R2解析 (1)设滑块滑到B 点的速度大小为v ,到B 点时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为F N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R =12m v 2①滑块滑到B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N -mg =m v 2R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F N =3mg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在B 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N ′=3mg (2)滑块最终没有离开小车,滑块和小车必然具有共同的末速度,设为v ′,滑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m v =(M +m )v ′④若小车PQ 之间的距离L 足够大,则滑块可能不与弹簧接触就已经与小车相对静止,设滑块恰好滑到Q 点,由功能关系得μmgL =12m v 2-12(M +m )v ′2⑤ 联立①④⑤式解得L =4R 5μ⑥若小车PQ 之间的距离L 不是很大,则滑块必然挤压弹簧,由于Q 点右侧是光滑的,滑块必然被弹回到PQ 之间,设滑块恰好回到小车的左端P 点处,由功能关系得2μmgL =12m v 2-12(M +m )v ′2⑦联立①④⑦式解得L =2R 5μ⑧综上所述,要使滑块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离开小车,PQ 之间的距离L 应满足的范围是2R 5μ≤L <4R 5μ⑨答案 (1)3mg (2)2R 5μ≤L <4R5μ解析 (1)由题给的已知条件,小球P 在电磁场区域内做圆周运动,必有重力与电场力平衡,设所求场强大小为E ,有 mg =qE① 得 E =mgq②小球P 在平板下侧紧贴平板运动,其所受洛伦兹力必竖直向上,故小球P 带正电.(2)设小球P 紧贴平板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此时洛伦兹力与重力平衡,有 B 1q v =mg③设小球P 以速度v 在电磁场区域内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有 B 2q v =m v 2R④设小球Q 与小球P 在第四象限相遇点的坐标为x 、y ,有 x =R ,y ≤0⑤小球Q 运动到相遇点所需时间为t 0,水平方向位移为s ,竖直方向位移为d ,有 s =v 0t 0⑥ d =12gt 20⑦由题意得x =s -l ,y =h -d ⑧由题意可知v 0>0,联立相关方程,得 0<v 0≤2gh 2 h ⎝ ⎛⎭⎪⎫l +m 2g B 1B 2q 2⑨(3)小球Q 在空间做平抛运动,要满足题设要求,则运动到小球P 穿出电磁场区域的同一水平高度时的W 点时,其竖直方向的速度v y ,与竖直位移y Q 必须满足v y =v ⑩ y Q =R⑪设小球Q 运动到W 点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有 v y =gt⑫ y Q =12gt 2⑬联立相关方程,解得B 1=12B 2⑭B 1是B 2的0.5倍.答案 (1)mg q 正 (2)0<v 0≤2gh 2h ⎝ ⎛⎭⎪⎫l +m 2g B 1B 2q 2 (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