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四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鲁尔区为例教

合集下载

江苏专版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典型例题剖析第九章第四讲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典型例题

江苏专版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典型例题剖析第九章第四讲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典型例题
第五页,共7页。
[答案 (dá ③ 措施:à①n)调] 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 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 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 等技术);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méitàn) 综合利用率。
第六页,共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的山西省为例。[例2] (2011·重庆高考)。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 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③ 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No (gōngyè)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gōngyè)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
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答案]
能源(néngyuán)资源的开发——以我国的山西省为例
第一页,共7页。
[例2] (2011·重庆高 考)
石窟艺术是古代 文化(wénhuà)中的一 朵奇葩,具有极高的 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和科学价值。下图是 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 意图,读图并结合所
第二页,共7页。
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 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____线(限填图中的一个铁路 编号)。
该地大量(dàliàng)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形成酸性物 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 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第三页,共7页。
————————[获取和解读(jiě dú)信息]————————
可得出“大秦线”
可得出发展 清洁能源, 调整能源消
可结得构出和需工调业整布产局大业 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méitàn费)结构 工业区,煤炭(méitàn)外运至秦皇 岛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____线 (限填图中的一个铁路编号)。 该地 大量使用煤炭(méitàn)产生的SO2

江苏专版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读图析图能力气候变化图的判读

江苏专版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读图析图能力气候变化图的判读

A.1981年后逐年上升
B.相对于平均值降幅小于升幅
题目重点考
C.1993年后波动上升
查两个(liǎnɡ
D.2001年以前均低于平均值
ɡè)方面:
(2)该变化对我国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极端天气事件减少
C.低温(dīwēn)冻害损失减少
D.热带气旋出现的频率增加
第八页,共15页。
二是此变化对我国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高温日数总体 上呈波动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极端天气 事件(shìjiàn)增加,不同地区低温冻害损失不同。
第九页,共15页。
[读图“五步法”]
第四步:析原理(yuánlǐ)、找方 法利用(lìyòng)气候变化图,可以判断的主要内
容1.有判:断气候变化的特点
第十一页,共15页。
[读图“五步法”]
4.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增加(zēngjiā)温室气体的吸收。 (3)适应气候变化。 (4)技术措施。
第十二页,共15页。
本题的两个问题(wèntí)设计的都是动态的考查,题干和选择
项中的关键[词读有图“1“98五1年步”法“1”99]3年”“2001年”“变
No ——气候变化图的判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图2)、。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图(
图3)。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坐标图、。景观或变化图(图4、图5)。(3)某点(如 某年)的气候变化特点(tèdiǎn)。③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增加。D
Image
第十五页,共15页。




)


观图图图52的
第二页,共15页。

江苏专版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读图析图能力地理关联图的判读技巧

江苏专版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读图析图能力地理关联图的判读技巧
品农业。本题考查点包含两个方面——判断所在地区、填出预留框的内容。而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 的,自然属于豆制品加工。A
Image
第十四页,共14页。
第八页,共14页。
[读图“五步法”]
第二步:析图例(túlì)、看
表明该农业
点线判读这类图示,对每一个框和箭头都要(n进ó行ng梳y理è),生在
头脑(tóunǎo)要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产演是变商过品程农,找
出突破口。
业(nóngyè)
图示左侧信息:小麦 主要供给面粉厂,秸 秆用于喂养牲畜、制 造沼气。沼气池一方 面提供燃料,另一方 面沼渣作为肥料还田, 充分体现了该地区农 业生产的生态特征。 右侧体现类似的关联 性。
例题图示和问题体现了东北平原(píngyuán)上农 业生产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之间在生产条件、 投入-产出上的联系。
第十一页,共14页。
第五步:组答案(dá à图n中)、主要防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 失误将已经初步完成的关作类联物型图是相按大符箭豆。头,黄连与土接东高起北 原来地大,区 豆检的种作 植查物较一
[典例] (2012·郑州二模)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 图”。读图回答(huídá)下列问题。
题干中明确指出这是“某地区夏季 生态农业示意图”,可以体会出三 点内容:“夏季”说明该地区的农 业生产季节性明显、“生态农业” 表明图中显示两个重点:各框中主 要(zhǔyào)是农业要素、各框之 间主要(zhǔyào)体现生态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
(2)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 C.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
第六页,共14页。
第七页,共14页。

江苏专版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读图析图能力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

江苏专版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读图析图能力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
“读图析图能力(nénglì)——多增分”系列之(八) 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
第一页,共12页。
[图表特征(tèzhēng)概览]
物质循环(xúnhuán)示意图(如下图但是)形可以表现的内容 丰富,式可简以单表,示地壳物质循环(图1)、
水循环(图2)、 洋流分布(图3), 也可以表示 热力环流(huán liú)(图3)、生物循环。
Image
第十二页,共12页。
海洋 地表径流 陆地
流——一方面改变陆地 水资源的空间部分,最
(hǎiy
终汇入海洋;另一方面
án(1g)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通则过(侵蚀、) 搬运、沉积
基本AABCD上.....(平2甲乙环我 环)分若地为节国 节,此海④的 ①则图B洋能夏 一该.表(季 定给h环乙示ǎ陆风能地流i水y属 造地á中平n环 成补易Cg大充节 黄).形,洋② 土淡丙成甲环高水地规为流原模陆,等的D较地甲.作千大、用丁沟的乙,地万渔塑两壑场造地的地全表是年形(昼态夜。)
起“到甲结的合、作题乙用目两也设地不置同的全选。年蒸昼 发提—夜 甲 则通环供乙基 该择示过节水两本图步项的大—源细地上示,环气—;致对节在平为为运水分示进赤分北水动汽析意行道”半。汽,输图进附表球表一输把送近明中送水—,


汽低从纬海度洋洋高流空环运流送模到式陆


地圈高。空;降水——为陆
地补充淡水;地表径
注每个环节的名称,或把不完整 的地方给它补充完整,根据各物 质循环所涉及的环节和原理进行 分析。
第八页,共12页。
第五步:组答案(dá àn)、防失误
(1)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 则( ) C
A.乙为海洋,甲为陆地 B.我国的夏季风属环节② C.环节④能给陆地补充淡水 D.环节①一定(yīdìng)能造成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八单元 第四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八单元 第四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第三部分第八单元第四讲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3题。

1.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A.野外测量B.扫描旅游地图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2.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A.①B.②C.③D.④3.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驶轿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A.旅游交通图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读“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完成第4~5题。

4.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的为( )A.东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5.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A.甲B.乙C.丙D.丁6.某运动员在自行车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并且每20秒自动记录一点的方式,将自行车所到之处记录下来。

右图是“该运动员在山区公路上全力冲刺时GPS的点位记录图”。

则图中坡度最平缓的路段是( )A.乙丙段B.丁戊段C.丙丁段D.甲乙段2011年1月4日,国家测绘局、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数字广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合作协议书》,据介绍,“数字广州”总投资1 760万元,将覆盖广州市八区约4.5万条地名信息等数据,通过虚拟三维世界、数字城市的构筑,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家里就可以了解城市热点信息。

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8.“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①高速网络技术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④虚拟现实技术⑤GPS技术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

【江苏专版】2014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选修2 海洋地理

【江苏专版】2014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选修2 海洋地理

由坚硬 的岩石 基岩海 组成, 岸 又称岩 岸
①海湾一带形成海 在我国广 阔水深、利于避风 泛分布于 浪的天然良港; 浙江、福 ②基岩海岸千姿百 建、台湾、 态的海蚀地貌,是 山东、辽 进行旅游开发的重 宁等地 要资源
海岸的 类型
成因
地貌景观
分布地 区
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砂质海 岸
通常为堆积 性海岸,主 要是由砾石 和沙子组成
影响因素
时空条件
分布规律
洋流
河川径流
同纬度
河口 封闭
暖流>寒流
盐度小
受陆地影响大,盐度特别高
或特别低 受陆地影响小 融冰:盐度低
海陆轮廓 开放 融、结冰 分布差异成因分析方法 (1)首先分析纬度因素。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 低。 (2)若纬度相同,要分析洋流因素。暖流流经的地区, 温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温度较低。一般地,中低纬度 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 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2.盐度分布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 (1)先考虑纬度的差异,不同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和蒸 发量不同,盐度也不同。

分布 规律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是大陆架、大陆坡、 海沟、海盆、海岭
2.海底地形的形成 (1)海底扩张学说与洋壳的形成:
海底地形 用海底扩张学说解释其成因 海底扩张 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 学说的内 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容 洋中脊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 洋壳 凝结形成 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 洋盆 形成
1.下图为“某大洋海底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地形为________,B处地形是________。 (2)从海底地形分布特点来看,A多分布在大洋的________(部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地球和地图备选作业 新人教版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地球和地图备选作业 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地球和地图一、单项选择题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2题。

1.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A.① B.②C.③D.④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2012·苏州测试)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图中实线表示等高线,R1为输水管道,R2、R3为天然河流。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某村与甲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42米B.18米C.62米D.20米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B.R1可自流输水C.R2西流补给R3D.R3可能有凌汛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规划公路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高差可能为180米B.走向为东北-西南C.长度约为6千米D.穿越山脊地区6.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河流流速最快B.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C.③点是观日出最佳地点D.④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8.下面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A.L1B.L2C.L3D.L4二、双项选择题(2012·致远模拟)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易发生泥石流B.夏季a处降水多于b处C.ab两处相对高差可能为300米D.c处可以建设水电站10.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 )A.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B.发挥水热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种植C.广种牧草,兼顾经济、生态效益D.发展沼气,使用清洁能源(2013·扬州模拟)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位于谷地的有( )A.①B.②C.③D.④1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在甲处可见乙、丙、丁三处的地物B.该地区地形破碎、沟谷发育C.丙地位于甲地的正北方向D.该地区最高地点海拔不超过2 800米三、综合题13.(2013·寿光检测)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

【三维设计】(江苏专)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一讲 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教师配选作业

【三维设计】(江苏专)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一讲 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教师配选作业

第一部分第四单元第一讲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一、选择题1.某铁路在施工过程中经过下图所示区域,现有①②③三种线路方案,结合图示信息,判断关于这三种线路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线工程量较③线小B.③线地质条件较①线好C.①线对文物保护不利,不宜选择该线D.③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施工方便,为最合理线路二、综合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材料1:据新华社拉萨2011年7月15日消息: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了解到,墨脱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我国唯一不通等级公路的县——墨脱县有望明年实现通车。

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2009年4月20日开工,工程概算总投资9.5亿元,由国家全额投资。

材料2: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1)材料1中喜马拉雅山从山地类型上看是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

(3分)(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

(3分)(3)关于在墨脱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有河谷地貌、冰川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等(4)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分布在北部,地势低,气温高B.分布在河谷,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C.分布在北部,地势抬升,降水较多D.分布在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的农业分布区(5)材料2中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____,C__________。

在地貌上B表现为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6)如果打算在材料2地区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__________处,试分析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第九单元第四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鲁尔区为例一、选择题(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世界某地区图(图甲)和该区产值构成图(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图乙),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是(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③便利的水陆运输④雄厚的科技力量⑤离铁矿区较近⑥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2.图乙中反映该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C.园艺业比重增大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延长产业链B.提高附加值C.提高就业率D.降低碳排放4.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交通和生态产生的压力都比较大,其原因是煤炭( )A.发热量低B.应用广泛C.有害成分多D.分布不平衡读海南岛降水与风能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因素与图示地区风能分布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地势高低B.干湿程度C.海陆位置D.台风与寒潮6.风力发电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需要大面积占用耕地,造成土地资源短缺B.减小风力,从而影响气候C.危及部分鸟类生存D.产生辐射污染,影响生态环境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

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 000亿元。

据此回答7~8题。

7.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距市场距离远B.水资源短缺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D.交通便利8.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D.解决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6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今天的鲁尔区,不再浓烟滚滚、噪声嘈杂,而是众多的高等院校、技术中心和著名大公司的集聚地。

昔日留下来的大批工业生产旧址吸引了大批游人。

工业旅游的开发,生态绿地的建设,高科技的发展,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据此回答9~10题。

9.鲁尔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A.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B.消除污染,美化环境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D.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10.鲁尔区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A.就近获得从国外港口运进的大量煤炭B.靠近沿海获得海运优势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下图表示中国的大庆油田、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杜玛兹油田和土库曼斯坦的古姆达格油田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比值为“1”时,即达到“巅峰时刻”)。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曲线反映了( )A.古姆达格油田达到“巅峰时刻”最早B.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C.罗马什金油田储油量最大D.杜玛兹油田的开采率最高12.有关石油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西亚地区的油田B.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的态势,生产量大于消费量C.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石油价格D.中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二、综合题13.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材料: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又称南盘江。

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盐滩、天生桥二级(低坝)、岩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百龙滩等水电站。

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有效地改善了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并拉开了华南电网西电东送的序幕。

全流域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最大且调节性能最好的关键性、控制性骨干枢纽——龙滩水电站,主体工程于2009年底全部竣工,标志着红水河这一中国水能“富矿”的开发利用将步入高潮。

(1)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4分)(3)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红水河流域的水电主要输往________地区,对该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6分)(4)以红水河水电基地与山西能源基地为例,说明水电基地与煤炭基地在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和对环境的影响。

(8分)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材料1: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材料2:下图为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模式图。

材料3: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

(1)材料1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保障程度较高的是。

(4分)(2)据材料2可知,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资源消费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4分)(3)典型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均能耗却保持了平稳增长,你认为这些国家在降低人均能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4)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6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2.解析:第1题,鲁尔区不临海,也不是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故B为正确答案。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到②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化学工业比重上升(上升幅度不大),钢铁工业比重明显下降。

答案:1.B 2.B3、4.解析:第3题,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必然加大对能源的需求,也就意味着山西省要消耗更多的煤炭,从而导致碳排放增多。

第4题,煤炭相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发热量较低,产生同样的电力需要的煤炭更多,而且CO2排放量大,因此对交通和生态产生的压力都比较大。

答案:3.D 4.A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东向西,随着年风能蕴藏量数值的逐渐增大,年降水量在逐渐减小,由此可以看出风能分布与干湿程度明显有关。

第6题,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直径很大,转动过程中会对鸟类造成危害。

风力发电一般使用的是高空风力,占用地面面积较小;对气候影响不大;风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产生辐射。

答案:5.B 6.C7、8.解析:第7题,山西位于黄土高原,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水资源短缺是两地发展煤炭工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第8题,新疆在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7.B 8.A(二)双项选择题9、10.解析:第9题,鲁尔区为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到此落户,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而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

第10题,鲁尔区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进口,靠近沿海,海运便利,可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口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并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那里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轧钢。

答案:9.BC 10.BC11、12.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古姆达格油田达到“巅峰时刻”最早;大庆油田采油巅峰时期持续时间最长,长期保持稳产高产。

第12题,西亚石油蕴藏最为丰富,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西亚的油田;我国目前能源利用技术偏低,单位产值耗能较高,因此节油潜力大。

答案:11.AB 12.AD二、综合题13.解析:第(1)题,从流量、落差两方面分析。

第(2)题,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3)题,红水河流域水电主要输往华南地区,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第(4)题,两基地在区位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对环境的影响差异也很大。

答案:(1)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之间,落差大(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3)华南可以有效地改善华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4)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山西能源基地选择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黄土高原东部;红水河水电基地选择在地势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

对环境的影响:山西能源基地在煤炭开采、发电和化工等方面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环境污染;由于水电清洁干净的特点,红水河水电基地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14.解析:第(1)题,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第(2)题,认真分析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S”形模式,抓住不同发展阶段曲线变化的特征,分阶段进行描述。

第(3)题,人均能耗平稳增长应得益于降低能耗措施的实施。

第(4)题,从解决能源短缺的措施方面考虑即可。

答案:(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稀土矿(2)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上升保持在一定水平,最后呈下降趋势(3)调整经济结构,采取节能措施,发展新技术等。

(4)加大能源勘探力度,建立能源战略储备,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实行循环经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