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三次限时训练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图(未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测数据)。
目前我国规定男子16--60周岁、女子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
读图,完成1--2题。
1.仅从人口增长变化考虑,我国就业压力最大的年份是A.1975年B.1980年C.2015年D.2025年2.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二十多年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老龄人口数量减少B.劳动力数量较为充足C.人口增长模式转变D.人口性别比明显变化人口年龄中位数是指该国有一半人口年龄比该数字大,另一半人口年龄比该数字小。
下图为四个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2015年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德国B.韩国、中国C.德国、日本D.日本、韩国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韩国老年人口数量高于德国B.日本年龄中位数始终高于德国C.中国少年儿童的数量低于日本D.中国年龄中位数始终是最低的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此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B.灾害C.交通D.政策6.图中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A.改善迁入区生态环境B.提高迁出区城市化水平C.有利于迁入区资源开发D.提高迁出区人口出生率读我国某城市总体规划图,完成7--8题。
7.图中表示绿化用地的是A.甲B.乙C.丙D.丁8.该城市欲建一高级住宅区,宜布局在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国际比较图。
读图,完成9--10题。
9.目前,我国A.城市好刚刚起步B.城市化快速发展C.城市化开始衰退D.呈现快速逆城市化10.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A.城市化起步晚B.城市环境质量好C.城市化速度慢D.城市化水平高读吉林省等高线简图,完成11--12题。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高级模块测试(地理试题)第Ⅰ卷(共70分)图1为195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1中代表欧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据此完成3~4题。
3.与这种空心化现象产生无关的是A.城市化B.城乡收入差距大C.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人口迁移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图1 C.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 D.城乡差距缩小图2为新疆某区域铁路线分布图。
a为已建铁路,b为新规划铁路。
据此完成5~7题。
图25.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受控于A.铁路分布 B.河流分布 C.地形分布 D.绿洲分布6.与b线路相比较,a线路A.距城镇距离近 B.工程量小 C.线路较短 D.占用农田多7.图2所示区域环境承载力低,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A.矿产资源 B.经济水平 C.水资源 D.交通图3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等值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减小。
据此完成8~9题。
图38.图3中代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字母依次是A.A、B、C B.B、C、AC.A、C、B D.C、A、B9.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最可能的原因是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10.图4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图4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图5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 B.乙C.丙 D.丁1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有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③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④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减少图5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图6示意我国东线放蜂线路。
高一地理第三次限时训练题及答案

瑞金三中高一级地理限时训练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1”,完成1-2题。
1、在大气受热过程涉及的辐射中,辐谢波长种类与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D .大气逆辐射 2、关于大气的热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只有少量被大气削弱,绝大部分到达地面B .大气逆辐射是地面的根本热量来源C .地面以反射太阳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D .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3、下列事物在地球圈层结构中属同一圈层的是( ) A .岩浆、地下泉水 B .南极冰盖、黄山云雾 C .瀑布溪流、天山积雪 D .岩石与表面的苔藓4、若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有一艘船,则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5、图2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圈层由A 、B 、C 三部分组成,其中C 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 、F 、G 三部分组成,其中G 为地核C. E 、F 合为岩石圈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6-7题。
6、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 波速度始终大于S 波B.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C.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7、根据图3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 波,图1图2 图3而没有 S 波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D.通过图3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8、“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空呈蓝色,云为白的原因分别是大气对太阳的辐射的 ( )A.散射与反射B.吸收和散射C.吸收与反射D.散射与吸收 9、同一纬度地区“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来自地面的辐射少10、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制造人造烟雾可以加强温室效应B.大量毁林导致温室效应加强C.大量使用制冷设备导致温室效应加强D.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导致温室效应加强11、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图4)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原理的是(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P )分布图(图5)”,完成第12-13题。
江西省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江西省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各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的是A. ③④B. ①②C. ⑤⑥D. ⑦⑧2. 图中③点位于⑥点的A. 东北方向________B. 西北方向________C. 东南方向________D. 西南方向2. 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任何地方,纬度差1°的经线长度都相等________B. 经度差1°的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C. O°纬线的长度是O°经线的两倍________D. 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3. 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B. 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C. 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详细________D. 在原图上渭河长度为20厘米,在新图上长度为10厘米4. 以下四幅图都代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100米,比例尺分别为1∶40 000、1∶30 000、1∶20 000、1∶1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 ④>①>②>③B. ②>③>①>④C. ①>②>③>④D. ④>③>②>①2. 若四幅图的等高距分别为100米、50米、200米、150米,比例尺都为1∶1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 ③>①>④>②B. ③>④>①>②C. ①>②>③>④D. ④>③>②>①5.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若a的海拔高度为200米,b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A. 200<P<300B. 300<P<400C. 100<Q<200D. 300<Q<4002. 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A. 只能是小丘________B. 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C. 同为缓坡________D. 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6. 读等高线图,已知等高距为25米,AB为一空中索道。
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文新人教版

高一放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文)试题第 I 卷:单项选择(共读“某国人口自然增加率变化曲线图”30 题,每题2分,60 分)(图 1),达成 1~ 2 题。
1.该国人口达到巅峰的期间为A.①B.②C.③D.④2.以下国家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种类一致的最有可能是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读“ X、 Y 两国人口年纪金字塔构造图”,达成3-4题。
3.对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X 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加快B.Y 类国家因人口数目超出环境人口容量而致使人口萎缩C .X 类国家因资源丰富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大D.Y 类国家因经济发达因此环境人口容量较大4.对于 X、 Y 两类国家面对的环境问题,正确的选项是A.X 国面对人口老龄化, Y 国面对人口增加过快B .X 国面对人口增加过快, Y 国面对人口老龄化C .X 、Y 均为人口老龄化D .X 、Y 均为人口增加过快5.从由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的四位游客的讲话中,判断谁属于人口迁徙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旅行”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此刻是去报到”C. 丙说:“我到上海为企业洽商业务”D. 丁说:“我是去上海采买”读“建国以来我国总人口及城村夫口变化状况图”,达成6-7题。
6.以下各年份中,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最高的是A .1950 年B .1960 年C .1970 年D .1980 年7.整体来看,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体现加快的趋向,其根来源因是 A. 城村夫口出生率不一样 B. 我国经济连续高速发展C. 城乡之间的人口迁徙D. 城乡之间的人口政策不一样读“我国某城市不一样城市功能分区气温变化图”,达成 8-9 题。
8.若仅考虑温度要素,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A .西风和东风B.西寒风和东南风C.东南风和西寒风D.西南风和东寒风9.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适合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A.甲处 B .乙处 C .丙处D.丁处读“ 20 世纪 50-90 年月某家产部门的布局变化图”,达成10题。
三模地理试题及答案高一

三模地理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面积相比,哪个更大?A. 陆地B. 海洋C. 陆地和海洋面积相等D. 无法确定2. 亚洲最大的河流是:A. 长江B. 黄河C. 湄公河D. 印度河3.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4.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集团?A. 美国B. 德国C. 巴西D. 法国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6. 以下哪个城市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A. 纽约B. 日内瓦C. 巴黎D. 伦敦7.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A. 40,000公里B. 20,000公里C. 10,000公里D. 5,000公里8.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A. 俄罗斯B. 沙特阿拉伯C. 伊朗D. 委内瑞拉9.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留申海沟C. 秘鲁海沟D. 菲律宾海沟10.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A. 美国B. 中国C. 印度D. 俄罗斯11.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的一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12.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A. 五大湖B. 贝加尔湖C. 维多利亚湖D. 里海13.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A. 中国B. 澳大利亚C. 南非D. 加拿大14.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是:A. 大堡礁B. 红海珊瑚礁C. 巴哈马珊瑚礁D. 马尔代夫珊瑚礁15.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A. 巴西B. 越南C. 哥伦比亚D. 印度尼西亚16.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A. 格陵兰岛B. 新几内亚岛C. 马达加斯加岛D. 冰岛17.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A. 俄罗斯B. 美国C. 卡塔尔D. 伊朗18.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A. 亚马逊盆地B. 刚果盆地C. 印度尼西亚D. 澳大利亚19.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A. 澳大利亚B. 巴西C. 中国D. 印度20.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A. 亚洲B. 非洲C. 欧洲D. 南美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球的极半径约为 ________ 公里。
高一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高一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58、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1~3题: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B .甲——城郊乳畜业C .丙——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D.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A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 .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C .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程度B.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C. 充分利用水资源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读“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回答4~5题。
4.影响图中①附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 ) A .气候 B .交通 C .市场 D .土壤5.若将④处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引入我国,最适合的地点是 ( )A .华北平原B .珠江三角洲C .三江平原D .长江三角洲阳台农业不仅指单纯的在阳台空间进行农业活动,也包括在屋顶、露台等空间的农业,栽培模式更趋无土性,生产产品趋观赏性与自给性,是现代都市农业中的一种形式。
读下图回答6~7题。
6.阳台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加注重( ) A .土地 B .市场 C .劳动力 D .技术 7. 阳台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对农业生产带来冲击较小 ②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商品率 ③美化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回答8~9题。
8.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 .热量和土壤B .积温和降水C .地形和水分D .光照和温度 9.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热量和水分B .地形和土壤C .光照和湿度D .市场和政策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图a 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A .地域联系 B .工序上的联系 C .信息联系 D .技术联系 11.图b 表示( )A .工业集聚B .工业的信息联系C . 工业分散D .工业的空间利用联系 12.图b 所示工厂元件生产的全球化,目的是( )A .寻找最优区位B .提高产品质量C .减轻污染D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下图表示 1978~2008 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含解析)

③人口规模
④交通状况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6。 A 7. D
【解析】
本题考查服务等级。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服务的范围距离最短,范围最小。都是一级仓储式物流中心,服务种类和等级是一样的。故选A.
【7题详解】
该企业七大仓储物流中心主要布局在大城市,多为区域的中心城市,大城市土地价格往往较高,故其布局没有考虑土地价格,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和交通状况,故选D。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_处,原因是____。
【答案】( 1)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生态休闲区
( 2)d 靠近生态休闲区,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位于河流上游,污染小等.( 3)乙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市空气污染小;河流下游,有丰富可用水资源,且对河流污染较小;接近铁矿资源,运输原料便利,资金消耗少;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等。
【14题详解】
以“数据中心”支撑的华为业务,主要从事云化、数字化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图中③类企业基本相同。
【15题详解】
相对于深圳等一线城市,东莞发展产业的生产成本较低,这是吸引华为“数据中心"迁入的主要原因。
16。读三种运输方式旅程与耗时对比图,图中不同路段旅客选择的交通运输最合理的是
A。 AB区间——客运飞机B. BC区间——高速公路
【18题详解】
港珠澳大桥主桥实施岛隧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河海联运,避免桥梁建设影响海面船只航行,D对。河水流量、防御台风不是主要因素,A、C错。隧道建设投资更多,B错。
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金三中高一级地理限时训练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1”,完成1-2题。
1、在大气受热过程涉及的辐射中,辐谢波长种类与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关于大气的热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只有少量被大气削弱,绝大部分到达地面
B .大气逆辐射是地面的根本热量来源
C .地面以反射太阳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D .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下列事物在地球圈层结构中属同一圈层的是( ) A .岩浆、地下泉水 B .南极冰盖、黄山云雾
C .瀑布溪流、天山积雪
D .岩石与表面的苔藓
4、若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有一艘船,则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5、图2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 、B 、C 三部分组成,其中C 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 、F 、G 三部分组成,其中G 为地核
C. E 、F 合为岩石圈
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 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6-7题。
6、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 波速度始终大于S 波
B.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C.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7、根据图3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 波, 而没有 S 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3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8、“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空呈蓝色,云为白的原因分别是大气对太阳的辐射的 ( )
A.散射与反射
B.吸收和散射
C.吸收与反射
D.散射与吸收
9、同一纬度地区“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
来自地面的辐射
图1 图2 图3
少
10、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 A.制造人造烟雾可以加强温室效应 B.大量毁林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C.大量使用制冷设备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D.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11、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图4)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原理的是( )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
P )分布图(图5)”,完成第12-13题。
1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 →G →B →A →E B.E →A →B →G →E C.G →E →A →B →G D.G →E →B →A →G
13、在图5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内,下图(图6)中正确表示城郊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差(F )的是( )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心。
据此回答14-15 14、( ) A —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 —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D —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15、
图8中表示海底储
有石油的是 ( )
图4
图5
图6
图7
A.①
B.② C ③ D.④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9),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回答16-17题。
16、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的热力运动
C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17、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 A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 .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图8
图9
A .由于a 处气压低于c 处,所以a 处气温比c 处高
B .由于c 处气压高于a 处,所以气流由c 处流向a 处
C .由于c 处为高压,d 处为低压,所以c 处为晴朗天气,d 处为阴雨天气二.非选择题(共40分)
下图为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折线图,读图(图12)回答问题。
(20分)
时间 3.21
6.22 9.23 12.22 3.21 正午太阳高度 9043°08h 1h 20图11
图12
(1)指出L
1、L
2
的所在的纬度:L
1
为________,L
2
为_________。
(2)指出h
1、h
2
的数值:h
1
为________,h
2
为_________。
(3)在图中绘出23O26’N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折线。
(4)当全球昼夜平分时L
1.L
2
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L
1
为______,L
2
为______。
(5)某地正午竿影有时朝北,有时朝南,且朝北的时间更长,则该地位于_______ 和_________两条纬度之间。
12.(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图14中的 (时段)。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
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甲、乙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变大”或“变小”)。
(3)试在材料二图13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4)图15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
①该图所示地区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②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参考答案:
7 8 9 10
图13 图14
图15
21、(1).0° 90°N (2).66° 23°26’ (3).(略)
(4).90° 0° (5).赤道 北归线
22、(1)8~16时 (2)变小
(3)
(4)①A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