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碰撞与融合中琵琶音乐的发展

合集下载

论琵琶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

论琵琶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
的 发 展 历 程 及 其 文 化 内涵 。 关 键 词 : 琶 ; 展 历 程 ; 化 内 涵 琵 发 文
中 图分 类 号 :6 5 J0
文献 标识码 : A
Th v l p e t lCo r e a d Cu t u a n e to p e De eo m n a u s n lr r lCo t n fPi a Z HU u—h a S u
l1 0 1
国图冒囤 图厨留 窝璁 国国
朱苏华
( 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江苏 南京 2 09 ) 107
摘 要 : 文 将 琵 琶 及 其 音 乐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 于 中 华 文 化 的 整 体 框 架 中进 行 探 本 置
讨 , 琵 琶 的名 称 和 形 制 、 奏 姿 势 和 方 式 、 曲表 现 内容 三 个 方 面 的 发 展 演 变 , 述 了 琵琶 从 演 乐 阐
程及其文化内涵。


名称和 形制的发展演变
民族的大迁移进一步促进 了音乐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
1名称的来源及演 变 、
曲项 琵琶在 唐代 得到空前发展。基于梨形音箱 的优美 造
型, 曲项琵琶充分汲取 了汉 琵琶多品柱 的特点 。晚唐至宋代 。
最早出现的秦琵琶, 诞生时叫作“ 弦鼗” 在有了琵琶之 ,
曲项 琵琶逐渐 向曲项 多柱 琵琶 发 展, 而两者 共存 。宋元 时 进 期, 琵琶广泛应 用于说唱音乐和戏 曲音乐 的伴 奏 , 琵琶扩 故将
① 参见周显宝著《 西方民族音乐学与 中国音乐研究—— 应用 民
族音乐学理论 与方法的几 点思考》 一文 , 栽干《 音乐研究》 20 . , 02年
于《 中国音乐学》 19 。 1 , 92年 第 期。

浅谈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与创新途径

浅谈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与创新途径

浅谈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与创新途径琵琶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琵琶的演奏技巧一直在不断传承与创新。

如何传承和创新琵琶演奏技巧,成为了琵琶爱好者和专业演奏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现状、传承与创新的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现状琵琶的演奏技巧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琵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琵琶演奏技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传统的琵琶演奏技巧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传,对琵琶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的琵琶演奏者们受到了各种音乐形式和乐器演奏技巧的冲击,使得他们在琵琶演奏方面的技巧可能会有所减弱。

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现状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二、传承与创新的途径为了传承和创新琵琶演奏技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的琵琶演奏技巧来进行传承。

传统的琵琶演奏技巧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其对琵琶音乐的贡献不可忽视。

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进行创新。

可以学习吉他的弹奏技巧,来提高琵琶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琵琶演奏技巧的教育培训来进行传承。

培养一批琵琶技术过硬的优秀演奏者,不仅可以保障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同时也可以为琵琶音乐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加强对琵琶演奏技巧的研究和探讨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为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三、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与创新途径针对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推进。

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来进行创新。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比如吉他的弹奏技巧、二胡的拉弦技巧等,来提高琵琶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实现琵琶演奏技巧的更新与升华。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我们相信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与创新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现代音乐文化艺术对南音琵琶演奏艺术的影响

现代音乐文化艺术对南音琵琶演奏艺术的影响

“ 徙歌 ” 形式发 展成 “ 竹更相 和 , 者 歌 ” 丝 执节 的成熟乐 歌
形态, 并进一步发展为以笙、 节、 瑟 、 笛、 琴、 琵琶、 筝七种乐器 伴奏, 歌舞表演兼备的相和大曲。其形式上具有 “ 一曲一 艳
趋” 的结构 。 “ ” 艳 是大 曲开始 部 分 , 乐 比较 徐 缓悠 美 ; 音 “ 是带叙述性 的中板段落 , 曲最主要 的部分 , 曲” 是大 重在叙
萨桑玉瓤酶曲 项琵琶 有着直接的 关联。

乐风格于一身的代表性乐种。
相和歌艺术形 式的演 变是从最初 “ 人 唱、 一 三人 和”的
穴至七世纪 的萨桑朝曾出现过一种四弦的琉特琴 。 叫
B ra 或 酗ab u i a a一词与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出 a t b rh fB t t i h i 现在古希腊的弦乐器 B rn在语言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ab o t
出现在天 山北道的龟兹 而形 成交叉现象 。但这一时期就 总
琵琶, 这件起端于丝绸之路上的古老乐器, 自汉魏以来 由波斯、 印度通过佛教传人我国, 至今绵延发展有两千多年
了, 逐渐取得 了独立 的地位 , 对 中国音乐文化 产生了 巨大 并
的冲击力。 隋书- 《 音乐志》 “ 载: 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
形琵琶。从这些出土的陶器中较难看清其弦数, 但是该乐器
为梨形 、 横抱着用 拨子来演 奏、 其共 鸣箱的下端有一 块打着
乐文化对曲项四弦琵琶的引进及其演奏艺术的演变具有重 大的影响, 是我国南音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萌芽阶段。
第 一 、 代 我 国 曲项 四 弦 琵琶 的产 生 及 其 鼬 台 西域 文 化 汉 所 产 生 的 特征 及 表 现 能 力 。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记中东欧九国高访艺术交流活动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记中东欧九国高访艺术交流活动

412012年Vol.27 No.9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艺术收稿日期:2012-08-14作者简介:肖 玛(1978-),男,四川成都人,从事歌剧、高男高音演唱及室内乐方向的研究。

音乐无国界。

李斯特曾说:“音乐能够同时既表达了感情的内容,又表达了感情的强度,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到我们心灵的实质。

”而中国更是有“情动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永(长声)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之说,这更是说明音乐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世界的语言,音乐跨越地域将不同国籍人民的心紧紧相连。

音乐工作者如果缺乏广阔的历史视野,缺乏对社会发展规律、对客观的、也即必然的普遍的、恒久不变的规律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势必会成为在音乐的发展中出现困难的根源。

为更好的促进我国音乐发展,传播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国文化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推向世界,2011年9-10月派遣中国民乐大使团对中东欧九国进行高级艺术访问交流活动。

通过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传播我国经典文化的同时,借鉴西方音乐文化的优点,完善和发扬我国的民族音乐。

笔者有幸参加了中东欧九国的高访活动,在与各国艺术家的交流中经历了思想的碰撞,得到了不少启发。

以下便是笔者的一些感悟,希望会为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带来参考。

一、多国国际音乐节——中国古乐打动外国观众笔者随“紫禁城室内乐团”先后参加了罗马尼亚第20届“埃内斯库”国际音乐节、“PLAI”音乐节和爱沙尼亚的“早期”音乐节以及匈牙利的国际艺术节,这些艺术节均属深度学术交流。

在这些享誉国际舞台的音乐节上,“紫禁城室内乐团”的艺术家们带来的琵琶独奏《霸王卸甲》气势恢宏,昆曲曲风九重奏《梅边四梦》风格独特。

《霸王卸甲》是著名的琵琶套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全曲共分十六段:(1)营鼓 (2)开帐 (3)点将一 (4)整队 (5)点将二 (6)出阵一 (7)出阵二 (8)接战 (9)垓下酣战 (10)楚歌 (11)别姬 (12)鼓角甲声 (13)出围 (14)追兵 (15)逐骑 (16)众军归里。

中国古代琵琶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中国古代琵琶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中国古代琵琶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研究【摘要】:琵琶大约起源于秦朝,因为在弹奏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前弹出去,一种是向后挑起来。

当时人们管他叫“枇杷”,后来为了以其他乐器在书写上统一,人们便该称为“琵琶”后来又融合了西域文化,经过艺术家的改造,形成了现在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

中国琵琶文化涉足琵琶传统曲,绘画,文学等多个领域,琵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琵琶艺术;文化内涵琵琶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是我们国家音乐的瑰宝,在中国音乐历史上,琵琶作为最具代表华夏民族审美特征和民族文化的乐器,一直在乐坛上独领风骚。

琵琶这词的出现起源于“丝绸之路”之后,琵琶是中外文化的产物。

是中国历史的影照。

从琵琶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尽管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不同,但随着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中国的琵琶文化走向了国际。

一、琵琶的发展历史琵琶的雏形最早出现在秦朝,开始是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

汉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文化与西域文化碰撞的大门。

丝绸之路的产生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曲项琵琶,也就是胡琵琶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流传到中原地区,这是一种梨形的、用拨子演奏的、横抱的演奏乐器。

唐朝时期,国家经济鼎盛,中国的音乐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是曲项琵琶最为兴盛的时代。

唐代诗人岑参有“凉州七里十万户,胡人半解弹琵琶”的诗句。

可见琵琶在当时音乐上的地位,而在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带,更是出现了“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的局面。

琵琶作为一种常见乐器常常用于歌舞音乐的伴奏,有时也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宴会等重要场合,担任独奏、合奏的角色。

唐朝时期的曲项琵琶为四弦四柱,木质。

到了唐末,宋朝经过艺术家的改良,成为了曲项多柱琵琶。

曲项多柱琵琶到了元代彻底代替了四弦四柱琵琶。

后又随着年代的变迁,曲项多柱琵琶在品位、相位上不断的调整,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琵琶,与开始从西域流入中国的琵琶已经截然不同。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琵琶在中国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古代文人雅士的音乐创作中广泛应用,而且在民间音乐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琵琶的历史和发展。

1. 起源与发展琵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波斯(现今伊朗)的一种乐器,称为“比阿尔”。

这种乐器在东汉时期被引入中国,经过改良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琵琶的雏形。

最早的琵琶是由木质琴身和丝弦构成,后来逐渐改为板胴琴身和丝弦,使得琵琶的音色更加丰富和饱满。

2. 汉代至唐代在汉代,琵琶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和文人雅士的创作中。

然而,真正使琵琶成为古代乐器之一的是唐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琵琶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

唐代的琵琶有四弦和五弦两种,五弦琵琶成为了主流。

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李白就是唐代的一位琵琶名家,他的琵琶曲《琵琶行》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3. 宋代至明代在宋代,琵琶进一步发展,琴身逐渐加大,琴弦也增加到七弦。

这个时期的琵琶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演出中。

明代时期,琵琶的造型和音色进一步改良,琴身更加精致,琴弦更加均匀,使得琵琶的音质更加出色。

4. 近现代琵琶近现代的琵琶在造型和音质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创新。

琵琶的琴身逐渐采用了榉木或红木等高质量的材料,琴弦也采用了更加坚韧耐用的材料。

同时,琵琶的音域也得到了扩展,使得演奏者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创作和表演。

5. 琵琶的地位与影响琵琶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它不仅在古代宫廷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戏曲、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琵琶的音色悠扬动人,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能够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意境。

许多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如刘昌祥、刘天华等都为琵琶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琵琶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乐器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起初的波斯乐器到现代的琵琶,琵琶的造型、音质和演奏技巧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琵琶演奏流派历史传承与发展的体会

琵琶演奏流派历史传承与发展的体会

琵琶演奏流派历史传承与发展的体会我们常说“弹琵琶”,琵琶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琵琶的历史悠久,文化含义深厚,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琵琶的演奏形式也不止一种,不同的地域和时期产生的琵琶演奏流派各具特色,给琵琶音乐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琵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当时的琵琶是低头弦乐器,弹奏方式类似现在的扬琴。

到了唐代,琵琶逐渐演变成为扬琴式的形态,演奏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唐代的琵琶艺术家张昭在琵琶演奏和创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琵琶艺术的奠基人。

宋代是琵琶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琵琶演奏技巧已经相当高超,琵琶演奏家也开始在曲艺界崭露头角。

宋代宋祁的《琵琶行》被誉为琵琶艺术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因思念丈夫而抚琴悲吟的情景,琵琶的音色深情而悦耳。

到了元代,由于对西域文化的大力传播,琵琶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元代琵琶家崔膺也以其出类拔萃的技艺,被誉为元代琵琶的代表人物。

明清时期,琵琶的流派逐渐形成,江南地区发展出指弹琵琶和擦弦琵琶两种表现形式,而在北方,则流行弹拨琵琶和京胡。

近现代,琵琶音乐吸收了不同音乐体系的成分,许多琵琶艺术家开始大胆尝试,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意义的琵琶曲目。

琵琶演奏流派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如以南音为代表的苏派琵琶、以山东为代表的泰山琵琶、以四川为代表的川派琵琶等等。

琵琶的演奏流派历史传承至今,得以发扬光大,其中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琵琶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同时,也需要现代的琵琶爱好者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新的元素和创新,使琵琶音乐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

琵琶流派的多样化,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在市场经济相对单一的当下,琵琶音乐及其多样的演奏流派,为我们提供了展现多样性的良好篇章。

同时,琵琶艺术家们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展示窗口。

总之,琵琶演奏流派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让琵琶音乐更加立体和丰富,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琵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在中国戏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琵琶独特的音色、技巧和演奏形式,为戏曲音乐和表演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情感。

一、音色丰富多变琵琶的音色丰富多彩,具有高亢激昂、清脆亮丽、柔和圆润等多种特点。

在戏曲中,琵琶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和技巧,能够模拟出各种声音效果,如风雨雷电、鸟兽鸣叫等,为戏曲音乐和表演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

二、技巧灵活多端琵琶的技巧灵活多端,包括弹、挑、扫、拂、轮指、滑音等多种演奏手法。

在戏曲中,琵琶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性格,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来表达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

同时,琵琶的双手配合及左手吟、泛音的运用,使演奏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演奏形式多样琵琶的演奏形式多样,既可以独奏、合奏,也可以伴奏或协奏。

在戏曲中,琵琶通常作为伴奏乐器出现,为唱腔或念白提供背景音乐。

此外,琵琶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合作,共同完成曲目的演奏,以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四、曲目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琵琶的曲目广泛且具有代表性,既有传统古曲,也有现代创作。

在戏曲中,琵琶演奏者需要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选择合适的曲目,以更好地服务于戏曲表演。

同时,琵琶的演奏也需要在音乐节奏、音色等方面与戏曲剧情紧密结合,展现出戏曲韵味。

五、表现力强,能够塑造人物形象琵琶的表现力强,能够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

在戏曲中,琵琶可以运用各种音色和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例如,通过琵琶的弹奏表现出角色的活泼开朗性格,或通过柔和的轮指表现出角色的温婉柔情。

六、与戏曲剧情紧密结合,展现戏曲韵味琵琶在戏曲中的运用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通过音乐来传达情感、营造氛围并展现戏曲韵味。

在表演过程中,琵琶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运用适当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来表达情感、推动剧情发展并展现出戏曲的独特韵味。

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琵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碰撞与融合中琵琶音乐的发展
琵琶协奏曲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领域中的一种新形式。

本文主要从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碰撞与融合中的琵琶音乐及其衍变过程为主线,重点阐述当代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背景下琵琶协奏曲的产生,以及其中音乐元素、创作技法、中西审美心理等在其中的碰撞与融合,最后对琵琶协奏曲乃至中国音乐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

第一章以历史进程中文化碰撞、融合为背景,从琵琶的产生至今数千年的衍变中探寻该乐器本身的发展及其音乐的发展概况。

论述主要从“中国古代的琵琶音乐”和“近现代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琵琶音乐”两方面进行,通过对琵琶的形质、律制、演奏姿势、演奏技巧、演出形式、演出曲目等方面的总结归纳,阐述其在各时期文化融合背景下琵琶音乐所呈现的独特风貌及其衍变过程。

第二章从音乐本体出发,对经典琵琶协奏曲作品进行音乐分析,分别从种类,调性与和声,节奏与节拍,旋律素材与发展手法,曲式结构,演奏技法的拓展与创新这几个角度出发,归纳和分析琵琶协奏曲的创作技法和音乐特征,以此来探求中方音乐本体在琵琶协奏曲中的融合。

第三章在以比较的方式研究中西审美心理差异的基础上,阐述琵琶协奏曲中融合的中西审美趣味,及其与当代审美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并从美感结构层次的论述和音乐的民族性、世界性思辨角度出发,对琵琶协奏曲的发展进行思考。

最后,本文认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音乐都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讴歌对那一个时代的赞美,中国音乐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传统性和民族性的根基,时代浪潮中的文化碰撞交流将为音乐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养料,和谐的美感是人类超脱时空的永恒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