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补充练习
第十章补充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0.9y,投资为1000亿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15000,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为多少?3)如投资增加为2000,求增加的收入;4)如消费函数变为c=1000+0.8y ,投资仍为100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0.9d Y ,投资支出i=1000,政府购买g=2000,政府转移支付tr=1500,税收T=2500。
试求:1)均衡收入;2)投资、政府购买、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平衡预算乘数。
3)假如经济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40000,试问:用增加政府购买、减少税收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3、略。
4、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0.8d Y ,税收函数T=62.5+0.25y,投资i=600,政府购买g=500,政府转移支付tr=100,求:1)均衡收入2)投资、政府购买、税收、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参考答案:1、1)y=c+i=1000+0.9y+1000 y=20000 c=19000 s=y-c=10002)当实际产出为15000时,c=1000+0.9y=14500,计划投资为1000,则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15000-14500-1000=-5003) y=c+i=1000+0.9y+2000 y=30000 300002000010000y ∆=-=4)y=c+i=1000+0.8y+1000 y=10000 c=9000 s=10005) =1k 109.01111=-=-β 58.011112=-=-=βk 乘数变小了。
2、1)y=c+i+g=1000+0.9d Y +1000+2000=1000+0.9(y -T+tr)+ 3000=1000+0.9(y -2500+1500)+ 3000 Y=31000 2)109.01111=-=-==βg i k k99.019.01-=--=--=ββt k 99.019.01=-=-=ββtr k 1=b k 3)y ∆=40000-31000=9000增加政府购买需增加支出9000/10=900 减少税收 9000/9=1000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 40000=1000+0.9[40000-(2500+t ∆)+1500]+i+(g+g ∆)g ∆=t ∆ 或者 g k g ∆-t k t ∆=9000 g ∆=t ∆ 10g ∆-9t ∆=9000 所以 g ∆=t ∆=90003、略4、1)y=c+i+g=g i y d +++βα=g i tr ty t y ++++-+))((0βα y=3575 2) 112.51(1)0.4i g k k t β====--0.821(1)0.4t k t ββ--===---0.821(1)0.32tr k t ββ===--。
第十章 章节练习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办法一、单项选择题1. 2010年6月8日,甲公司出售了所持有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乙公司债券,售价为2 650万元。
该债券的有关明细科目的金额如下:成本为2 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借方)2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出售该债券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20B.130C.150D.1252. A公司2010年1月10日购入B公司15万股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每股价格为6元。
3月15日收到B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3万元。
6月30日该股票的市价为每股6.5元,则该交易性金融资产6月30日的账面余额为()万元。
A.90B.93C.97.5D.100.53. 企业无论从何种途径取得的材料,入库时都要通过()核算。
A.在途物资科目B.应付票椐科目C.原材料科目D.应付账款科目4.企业取得的罚款,应计入()。
A.主营业务收入B.营业外收入C.其他业务收入D.补贴收入5. 某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外购一批原材料,不含税价款为3 000元,增值税为510元,同时发生运杂费50元,合理损耗2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30元,则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A.3 590B.3 100C.3 610D.3 0006.甲公司2010年年初“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余额在借方,金额为50万元,2010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20万元,分配利润50万元,则2010年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为()万元。
A.130B.150C.80D.1807.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
A.本期实现的净利润B.本期发生的净亏损C.累计尚未分配的利润D.累计尚未弥补的亏损8. 企业生产发生的间接费用应先在“制造费用”科目归集,期末再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分配记入()科目。
A.管理费用B.生产成本C.本年利润D.库存商品9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应贷记的科目是()。
A.管理费用B.营业外支出C.资产减值损失D.坏账准备10. 企业收到投资方以库存现金投入的资本,实际投入的金额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应记入()科目。
实用行政管理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

《实用行政管理》第十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在我国,行政法规是指由( )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律文件。
A.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B.人们代表大会C.国家立法机构D.国家权力机关2.行政法律规范是依法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A.约束力和执行性B.约束力和自主性C.约束力和强制性D.适用性和强制性3.在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的解决方式上,()有处理争议的行政司法权,只有在被管理的当事人不服行政裁决或另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依照司法程序解决。
A.行政客体B.行政主体C.双方当事人D.行政机关4.()不能在法律规定的内容以外增加新的法律规范,如果它所执行的母法变更或废止时,它也随即失效。
A.执行性行政法规B.法律性行政法规C.补充性行政法规D.自主性行政法规5.法规名称一般由()和()两部分组成。
A.法规内容和法规的制定单位B.法规的针对单位和法规采取的形式C.法规的针对单位和法规的制定单位D.法规内容和法规采取的形式6.行政法律规范的内部结构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
A.思想模式和法律后果B.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C.行为模式和法律效力D.思想模式和法律效力7.行政法律规范的作用体现在()的关系上。
A.行政法律规范与法律、行政法、行政协调B.行政法律规范与法律、行政法、行政管理C.行政法律规范与法律、行政管理D.行政法律规范与法律、行政法8.行政法律行为的要素有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内容要素、形式要素和()A.抽象要素B.具体要素C.依据要素D.事实要素9.依行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不同,可将行政行为分为()。
A.羁束行为和自由裁量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C.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D.无附加条件行为和有附加条件行为10.根据立法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而划分,行政立法分为()A.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B.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C.执行性立法和非执行性立法D.执行性立法和补充性立法11.行政立法的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制定、修改和()行政法规或规章的活动方式和步骤。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十章

第十章教育途径一、单项选择题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社会实践B.学校教学C.课外活动D.阶级斗争【解析】B 原始社会的教育途径是生产实践、政事、宗教与艺术等活动,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与文字、分工的出现,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从此,学校教学变成了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育途径包括学校教育、课外活动和A.社会实践B.个人活动C.家庭教育D.团体活动【解析】A3.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A.教育活动B.认识活动C.实践活动D.传授知识的活动【解析】B 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认识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人类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的活动。
4.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C.促进受教育者体质增强D.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解析】A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的中心与基础,是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的主要特点。
5.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哪项方针A.以德育工作为主B.以智育工作为主C.以教学为主D.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解析】C 教育途径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任务的重要教育要素,有多样性,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其中教学是基本途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
因此,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6.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A.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B.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同C.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正规教育活动D.是同一种活动【解析】A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共性。
首先,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一样,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
其次,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方向一致,共同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服务。
7.课外活动的主人是A.教师B.学生C.辅导员D.学校领导【解析】B 课外活动的自主性决定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人,实践中教师要防止包办代替,以真正锻炼学生的智慧与才能。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习题+考证题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自测题】A1 型题1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咽鼓管相对窄、短,易患中耳炎B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C .肺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D .右侧支气管比左侧直E .婴幼儿缺乏SlgA ,易患呼吸道感染2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正确的描述是A .气管腔狭窄,软骨柔软,弹力组织发育好B .气管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C .肺间质发育好,肺泡数量多D .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低E .纵隔相对较大,胸廓呈扁平状3 .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缺乏的免疫球蛋白是A . IgAB . IgDC . IgED . IgGE . SlgA4 .婴幼儿呼吸特点是A .胸式呼吸.B .胸腹式呼吸C .腹式呼吸D .呼吸潜力大E .呼吸频率慢5 .扁桃体的发育高峰是A . 3~6 个月B . 6 个月~1 岁C . 1~4 岁D . 4~10 岁E . 10~15 岁6 .属于下呼吸道的是A .咽鼓管B .会厌C .鼻窦D .喉E .毛细支气管7 .属于上呼吸道的是A .鼻B .气管C .支气管D .毛细支气管E .肺泡8 .婴儿呼吸次数平均为A . 16 ~20 次/分B . 20 ~30 次/分C . 30~40 次/分D . 40~50 次/分 E . 50~60 次/分9 .婴幼儿易出现呼吸不规则的原因主要是A .呼吸器官发育不完善 B.呼吸肌发育不完善 C.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 D.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完善 E.呼吸功能储备能力差10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是A .肺炎链球菌B .真菌C .病毒D .肺炎支原体E .原虫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如腹痛持续存在,可能是A .全身症状的表现B .肠痉挛所致C .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D .食入刺激性食物E .发热致肠蠕动亢进12 .引起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A .呼吸道合胞病毒B .疱疹病毒C .流感病毒D .腺病毒E .柯萨奇病毒13 .引起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A .合胞病毒B .疱疹病毒C .流感病毒D .腺病毒E .柯萨奇病毒14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A .母乳喂养B .避免着凉C .加强保护性隔离D .加强体格锻炼E .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1 5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重点预防的并发症是A.结膜炎B.中耳炎C.咽后壁脓肿D.支气管炎E.热性惊厥16 .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物理降温时体温降至多少为宜A . 37 ℃以下B . 37 ℃C . 37 . 5 ℃D . 38 ℃E . 38 . 5 ℃17 .下列关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描述正确的是A . 3 岁以上小儿多见B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C .多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D .发作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多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18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预防热性惊厥的主要措施是A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B .按医嘱应用抗生素C .积极控制体温D .按医嘱应用镇静剂E .发现惊厥先兆时,立即通知医生19 .健康指导中以做好家庭护理为主的疾病是A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 .喘息性支气管炎C .轻型肺炎D .重型肺炎E .支气管哮喘20 .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的主要区别点是有无A .发热B .咳嗽C .呼吸困难D .肺部固定细湿哆音E .青紫21 .迁延性肺炎的病程在A . < 1 个月B . 1~3 个月C . 3~6 个月D .6~9 个月E .9~12 个月22 .婴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是A .支气管肺炎B .大叶性肺炎C .间质性肺炎D .支原体肺炎E .衣原体肺炎23. 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炎的病因分类A .病毒性肺炎B .细菌性肺炎C .间质性肺炎D .支原体肺炎E .衣原体肺炎24 .肺炎患儿机体各系统病理生理改变的关键因素是A .机体抵抗力低下B .缺氧和二氧化潴留C .病原体侵入D .毒素作用E .各器官发育不成熟25 .引起小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肺炎链球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革兰阴性杆菌D .腺病毒E .呼吸道合胞病毒26 .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A .病原体及毒素作用B .缺氧致肺小动脉收缩C .体循环阻力增加D .中毒性心肌炎E .心率加快致心脏负荷加重27 .重症肺炎患儿面罩给氧时,吸氧浓度最好为A . 10 %~20 %B . 20 %~30 %C . 30 %~40 %D . 40 %~50 %E . 50 %~60 %28 .腺病毒肺炎的好发年龄为A.新生儿 B .2~6 个月 C. 6 个月~2 岁 D .2 ~4 岁 E .4 ~10 岁29 .重症肺炎患儿发生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的常见原因是A .低钾血症B .低钠血症C .低镁血症D .消化功能紊乱E .中毒性肠麻痹30 .婴儿患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支原体E .衣原体31 .婴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时心率可达A . 100 次/分B . 120 次/分C . 140 次/分D . 160 次/分 E.180次/分32 .肺炎患儿进行鼻导管给氧时,氧流量每分钟应为A .0 . 5 ~1 LB .1~1.5LC .1 . 5~2 .0LD .2.0~2.5LE .2.5~3.0L33 .重症肺炎面罩给氧,氧流量每分钟应为A . 1~2LB . 2~4LC . 4~6LD . 6 ~8LE . 8~10L3 4 .引起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细菌是A .肺炎链球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流感嗜血杆菌D .大肠杆菌E .厌氧菌35 .治疗支原体肺炎最有效的抗生素是A .青霉素B .红霉素C .庆大霉素D .氯霉素E .阿莫西林36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是A .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B .易发生心力衰竭C .易发生脓胸和脓气胸D .病情重死亡率高E .中毒症状轻37 .肺炎患儿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A .室温14~18 ℃,相对湿度40 %B .室温16~20 ℃,相对湿度50 %C .室温18~22 ℃,相对湿度60 %D .室温22~24 ℃,相对湿度70 %E .室温24~28 ℃,相对湿度75 %38. 关于小儿肺炎的护理下列错误的是A .体位采用头高位或半卧位B .经常翻身更换体位C .痰液多者及时吸痰D .尽量少喂食、水以防呛咳E .输液时严格控制液量及速度39 .常出现皮疹、易复发及出现脓胸等并发症的肺炎是A .支气管肺炎B .腺病毒肺炎C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D .支原体肺炎E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40 .肺炎伴有中毒性肠麻痹时下列护理不妥的是A .腹部热敷B .肛管排气C .禁食D .胃肠减压E .补钾A2 型题41 .患儿,女,11个月。
会计学基础概念 第10章 必做补充课后作业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补充课后作业姓名:学号:班级:成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A.资本溢价B.计提的盈余公积C.投资者投入的资本D.应付高管人员的基本薪酬2、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接受乙公司投资转入的原材料一批,账面价值100 000元,投资协议约定的价值120 000元,假定投资协议约定的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符,该项投资没有产生资本溢价。
甲公司实收资本应增加()元。
A.100 000B.117 000C.120 000D.140 4003、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接受乙公司投资转入的原材料一批,账面价值10万元,投资协议约定的价值12万元,假定投资协议约定的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符,投资后乙公司占实收资本的份额为11万元,则资本溢价为()元。
A.30 400B.7 000C.10 000D.140 4004、下列各项中,关于股份公司溢价发行股票的相关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行股票溢价计入盈余公积B.发行股票相关的印花税计入股票成本C.发行股票相关的手续费应从溢价中抵扣D.发行股票取得的款项全部计入股本5、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500万股。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6元,相关手续费和佣金共计9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
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发行股票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万元。
A.2905B.2405C.2500D.30006、某股份制公司委托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普通股2000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每股4元。
证券公司按发行收入的2%收取手续费,该公司这项业务应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元。
A.5840B.5880C.5960D.60007、某上市公司发行普通股1 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发行价格5元,支付手续费20万元。
该公司发行普通股计入股本的金额为()万元。
A.1 000B.3 980C.4 980D.5 0008、甲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乙证券公司发行普通股,股票面值总额4 000万元,发行总额16 000万元,发行费按发行总额的2%计算(不考虑其他因素),股票发行净收入全部收到。
第十章补充练习

第十章说明:有些题目我删除了,所以题号不一定是连续的(一)单项选择题1.注册会计师设计和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应当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具备明确的对应关系。
A.财务报表层次 B.认定层次 C.账户余额 D.交易或事项2.对内部控制取得了解的程序不包括()。
A.观察 B.检查 C.询问 D.重新执行3.在应对评估的风险时,合理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 )是最重要的。
A.性质 B.时间 C.范围 D.以上都是5.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越高,对测试结果可靠性要求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B.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C.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D.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6.审计ABC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时,注册会计师A发现ABC公司在2011年12月份发生了躲避重大的销售业务,并且还有若干笔大额销售业务在2011年底尚未完成。
对此,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当(),并在期末或期末以后检查此类交易。
A.将财务报表与会计记录相核对B.考虑截止认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C.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所作的会计调整D.向ABC公司的客户发询证函7.注册会计师A了解到ABC公司关于领料的规定如下:生产工人每次领取原材料后,须经生产车间负责人B检验并与领料单核对无误方可下料,但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要求B检验核对后在领料单上签字,在测试该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时,注册会计师采用下列程序无效的是()A.穿行测试 B.观察 C.询问 D.检查文件与记录9.注册会计师A是XYZ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外勤审计负责人,在审计过程中,负责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审计,下列审计程序属于不可预见性方法的是()A.对重要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B.改变函证日期,即把所函证账户的截止日期提前或者推迟C.对营业收入采用分析程序D.对销售业务进行期末截止测试10.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控制测试,以获取控制在整个拟信赖的期间有效运行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0 第十章 股利分配与政策 习题参考答案 V2

可以说,股票回购是作为现金红利的一种补充股利政策。公司运用股票回购方式分配股利, 都有其特殊的回避制约股利分配因素的成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股票回购的税负效应。 (2)股票回购的政策规避效应。
8. (1)发放股票股利可使股东分享公司的盈利而无须分配现金,使公司留存了大量的现金, 便于进行再投资,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2)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每股价格,可以抑制股票价格上涨过快。 (3)发放股票股利往往会向社会传递公司将会继续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 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票价格。 (4)发放股票股利的费用比发放现金股利的费用大,会增加公司的负担。
现象逐渐明显,1999 年一度达到 58.39%的水平; 第三阶段是 2000-2006 年,派现的上市公司比例上升至 50%左右,分配股票股利和转增
股本的上市公司逐渐减少,同时不分配的上市公司比例稳定在较高水平(50%上下)。
5. MM 股利无关理论的主要假设如下:
(1)企业的投资政策是不变的并且被投资者所熟知。 (2)证券交易瞬间完成,不存在交易费用。 (3)不存在税收。 (4)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5)不存在代理成本。
票分割是一种成长中公司所为,把它作为现金股利与盈利能力增强的先导信号,因而能提高 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甚至提高公司股票的价格。 (3)发放股票股利可使股东分享公司的盈于而无须分配现金,这使公司留存了大量的现金, 便于公司扩大现有规模进行再投资,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4)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都能达到降低公司股价的目的。但一般来说,只有公司股价剧涨 且预期难以下降时,才采用股票分割的办法降低股价,而在公司股价上涨幅度不大时,往往 通过股票股利将其股价维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说明:有些题目我删除了,所以题号不一定是连续的(一)单项选择题1.注册会计师设计和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应当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具备明确的对应关系。
A.财务报表层次 B.认定层次 C.账户余额 D.交易或事项2.对内部控制取得了解的程序不包括()。
A.观察 B.检查 C.询问 D.重新执行3.在应对评估的风险时,合理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 )是最重要的。
A.性质 B.时间 C.范围 D.以上都是5.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越高,对测试结果可靠性要求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B.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C.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D.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6.审计ABC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时,注册会计师A发现ABC公司在2011年12月份发生了躲避重大的销售业务,并且还有若干笔大额销售业务在2011年底尚未完成。
对此,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当(),并在期末或期末以后检查此类交易。
A.将财务报表与会计记录相核对B.考虑截止认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C.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所作的会计调整D.向ABC公司的客户发询证函7.注册会计师A了解到ABC公司关于领料的规定如下:生产工人每次领取原材料后,须经生产车间负责人B检验并与领料单核对无误方可下料,但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要求B检验核对后在领料单上签字,在测试该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时,注册会计师采用下列程序无效的是()A.穿行测试 B.观察 C.询问 D.检查文件与记录9.注册会计师A是XYZ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外勤审计负责人,在审计过程中,负责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审计,下列审计程序属于不可预见性方法的是()A.对重要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B.改变函证日期,即把所函证账户的截止日期提前或者推迟C.对营业收入采用分析程序D.对销售业务进行期末截止测试10.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控制测试,以获取控制在整个拟信赖的期间有效运行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下列关于控制测试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拟信赖程度越高,需要实施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小B.控制的预期偏差率越高,对拟信赖控制实施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C.如果控制的预期偏差率过高,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控制可能不足以将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从而针对某一认定实施的控制测试可能是无效的D.信息技术处理具有内在一贯性,除非系统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通常不需要增加自动化控制的测试范围12.实质性程序的下列表述中不恰当的是()A.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B.实质性分析程序从技术特征上讲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作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C.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程序;对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D.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认定层次的重要大错报风险设计有针对性的细节测试,针对完整性认定设计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选择包含在财务报表金额中的项目,并获取相关审计证据13.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下列审计程序,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实现双重目的的是()A.将询问与其他审计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B.注册会计师通过检查某笔交易的发票可以确定其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也可以获取关于该交易的金额、发生时间等细节证据C.将询问与检查或重新执行结合使用,通常能够比仅实施询问和观察获取更高的保证D.仅经过询问和观察程序往往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还需要能够证明此类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其他时段有效运行的文件和凭证,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14、注册会计师运用分层抽样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减少样本的非抽样风险B、决定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正确发生率C、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D、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15、根据实质性程序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
A、变量抽样B、属性抽样C、统计抽样D、非统计抽样17、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则其应得出的结论和采取的措施为()。
A、注册会计师应确认总体可接受,不用采取任何措施B、注册会计师应确认总体不可接受,并修正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增加实质性程序的数量C、注册会计师应确认总体不可接受,并对影响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的其他控制进行测试,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D、注册会计师应当结合其他审计程序的结果,考虑是否接受总体,并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测试范围18、在以下各项中,属于属性抽样且适合于查找重大舞弊或违法行为的是()。
A、固定样本量抽样B、发现抽样C、停——走抽样D、比率估计抽样(二)多项选择题1.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细节测试时,可能实施的具体程序有()A.函证 B.检查记录或文件 C.重新执行 D.重新计算3.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是注册会计师应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措施。
但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方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A.对某些为测试过的低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实施实质性程序B.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人员,由助理人员担任关键项目的审计工作C.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期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D.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4.ABC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小组的项目负责人注册会计师A在了解ABC 公司状况后,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以选择的总体应对措施包括()A.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B.分派更有经验或技能的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督导或利用专家的工作C.考虑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以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D.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意某些程序不能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A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下列审计程序中可能适用的具有不可预见性的有()A.函证确认销售条款或者选定销售额较不重要、以前未曾关注的销售交易,例如对出口销售实施实质性程序B.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审阅销售及客户账户C.把所函证账户的截止日期提前或者推迟D.对比近三年销售收入的变动个6.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A.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B.主要依赖综合性方案获取审计证据C.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D.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7.下列关于三种审计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死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B.在某些情况下,仅通过控制测试就可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D.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9.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本年度实施控制测试的项目有()A.在了解ABC公司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预期内部控制运行有效B.ABC公司的某项控制专为降低某项特别风险而设计,该项控制在去年已经测试过,且本年度未发生变化C.ABC公司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为500万,后半年新增几笔长期投资业务,投资金额均在500万至1000万元之间D.ABC公司的销售业务采用电子交易方式,交易总笔数达200多万次,且不存在适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供注册会计师采用10.下面有关实质性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有()A.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B.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C.如果风险评估程序未能识别出与认定相关的任何控制,注册会计师认为应该采用综合性方案就是适当的D.注册会计师认为控制测试很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就是适当的12、F注册会计师负责对已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在测试已公司内部控制时,F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下列与控制测试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如果控制设计不合理,则不必实施控制测试B、如果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则应当实施控制测试C、如果认为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证据,则应当实施控制测试D、对特殊风险,即使拟信赖的相关控制没有发生变化,也应当在本次审计中实施控制测试(2)在确定控制测试的范围时,F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的因素有()A.总体变异性B.在风险评估时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程度C.控制的预期偏差D.控制的执行频率(3)假设F注册会计师对20*7年1-10月已公司某项控制的运行有效性进行了测试。
为了得出该项控制在20*7年度是否均运行有效的结论,F注册会计师可以实施的审计程序有()A.对该项控制在20*7年11-12月的运行有效性进行补充测试B.获取该项控制在20*7年11-12月变化情况的审计证据C.测试已公司对控制的监督D.向已公司管理层询问20*7年11-12月该项控制的运行情况(4)已公司某项应用控制由计算机自动执行,且在20*7年度未发生变化。
F注册会计师测试该项控制在20*7年度运行有效性,正确的做法有()A.同时考虑信息技术一般控制运行有效性B.利用该项控制得以执行的审计证据和信息技术一般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持该项控制在20*7年度运行有效性的重要审计证据C.确定的测试范围与该项控制由手工执行时的测试范围相同D.一旦确定正在执行该项控制,则无须扩大控制测试的范围13.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组成部分。
以下关于重大错报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B.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C.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项目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有关D.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14、下列各项中,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样本时所确定的样本量存在反向变动关系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