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查漏补缺题
2023年北京海淀高三二模历史查漏补缺试题及答案

2023北京海淀高三查漏补缺历 史第一部分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很快发展至数万人。
不少六国贵族乘机而起,企图“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加入陈胜、吴广队伍的张耳、陈余反对陈胜称王,要他拥立六国的后裔。
陈胜失败后,楚国贵族景驹和楚怀王之孙熊心先后被立为王。
以上现象说明A .六国势力影响仍然深刻B .秦统治者与农民矛盾激化C .六国贵族推动土地兼并D .秦朝推行中央集权制不力2.皇帝用非制度化的中枢权力机构来对抗制度化的中枢权力机构,以便绕开官僚体系伸展君主的个人意志。
下列不同朝代的中枢权力机构示意图符合该说法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 ③④3.《宋史》记载:“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
”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A. 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膨胀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4.上海响应国家号召,从1964年秋至1966年,共将411座工厂迁到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这些工厂一分为二,内迁部分设备和人员,在后方组建新厂,老厂任务仍要完成”,“上海职工以大局为重,奔赴内地山区”。
以上现象所涉及的历史事件①有助于改善工业的布局②源于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③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④加大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在19世纪中期,拉美是各种哲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基地。
从美国和法国那里,它继承了革命的遗产。
从西班牙和葡萄牙那里,它继承了对更保守、虔诚和等级划分传统的忠诚。
从非洲那里,它继承了丰富的宗教、音乐和舞蹈传统。
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①本土印第安文化的保存 ②欧洲殖民者的大量到来③罪恶的黑奴贸易的发展 ④启蒙思想在拉美的传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1889年,日本天皇颁布了“御赐”给“臣民”的宪法。
宪法规定议会采取两院制,贵族院由皇族、华族等特权阶层组成,众议院由选举产生;受年龄、性别、财产等限制,仅有 1.1%的公民享有选举权。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5月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022.5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7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中国古代思想】1.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货币的使用】2.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王安石变法、古代社会救济】3.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边疆治理】4.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
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C.确定行省之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郡、州、县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5.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
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②隶属于中书省③隶属于尚书省④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古代法律与教化—明清时期】6.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
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
此举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7.晚清时期,中国的商业经营形式产生了新变化。
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查漏补缺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海淀区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
18.【参考答案】(1)主要情况:分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以保存书籍,延续文化为目的;具有封闭性;藏书馆管理严格;官方藏书设专门官员,具有政治色彩;私人藏书具有宗族色彩等。
材料一:吸取秦朝焚书坑儒的教训;建立大一统王朝的需要等。
材料二:维护宗族地位的需要;重视文化传承的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书籍成为重要资源等。
(2)原因: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提高;工业革命对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英国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传统等。
影响:有利于英国国民素质的提升;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学术中心之一;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利于近代科技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为人类先进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知识条件等。
19.【参考答案】(1)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
过程:拓跋珪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加以强化。
效果:北魏统治者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2)答案示例: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民本)。
晚清时期,维新、革命志士主张开启民智,反对君主专制,宣传民主思想。
他们一方面引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另一方面又积极发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近代因素,作为自己政治主张的理论依据。
黄宗羲的思想符合维新派和革命派的需要,因此受到重视。
他们将《明夷待访录》与卢梭《民约论》相比附,宣传“人民主权”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从而赋予黄宗羲的思想以近代意义,社会上出现了对黄宗羲“记忆复兴”的现象。
进入民国后,封建王朝己被推翻,共和政体建立,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时代的要求以及国人关注热点己发生变化,对黄宗羲政治思想的关注逐渐淡化。
年高三历史查缺补漏试题(海淀区带)学科试卷

年高三历史查缺补漏试题(海淀区带)学科试卷____年高三历史查缺补漏试题(海淀区带答案)[编辑推荐]__()为大家带来____年高三历史查缺补漏试题(海淀区带答案),供广大师生学习参考!1.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对象是天子的同姓亲族B.分封制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C.分封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分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本题考察内容: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
2.19___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了犁、插、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这说明A.青铜农具已经取代木石制农具B.日用青铜农具有向南方传播的趋势C.南方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开发D.商代青铜文明的发达和传播本题考察内容:__古代农业的发展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C.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本题考察内容:__古代商业的发展4.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治国主张,下列观点属于儒家政治理想的是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为勇者尽之于军。
C.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D.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本题考察内容:__古代思想主张5.虎符是古代调兵的信物,在秦时多有发现.如阳陵虎符(右图)中有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等错金文字,十分精美。
由此可以推断A.当时的将领与君主相互制约B.君主对军队的控制十分严格C.贵族与君主联合执掌军权D.统兵权与调兵权有效分离本题考察内容:__古代的政治的发展6.中医学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施治思想和药物总结十分丰富,其中系统阐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理论和辩证施治原则的医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本题考察内容:__古代科技成就7.晚清时期,龚自珍建议朝廷在新疆设立行省,全国各省应迁徙人口到新疆,只有两省不用迁徙。
北京市海淀区年高考历史查漏补缺试卷(含解析)

高考历史查漏补缺试卷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8分)1.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这说明孔子著《春秋》坚持()A.以小见大 B.有闻必录 C.惩恶劝善 D.述而不作2.汉武帝时“ 尚书” 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
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3.陕西西安出土了22枚银饼,其中两件錾文“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
“洊安县”位于今广州。
《旧唐书》记载:成年男子每年需为国家服徭役20天,若不服役则可按每日三尺布帛折收,此即为“庸”。
官府将所收之布帛,折变成金银等运往京师。
据此推断()A.白银已成为国家通行的主要货币B.缴纳布帛替代劳役曾经普遍实行C.广州地区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D.沉重的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4.万历时有人指出:“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安徽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由此可知明朝()①商帮经济实力雄厚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③国家厉行盐铁官营政策④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
”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
以上洋务派的主张及做法()A.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C.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6.史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是孔子的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之才得以区别于周边野蛮人,如今却因为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被当成糟粕来排斥。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1.在春秋中期以前,工商食官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在春秋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者和商人大量出现,他们或“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或“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这种变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通过研读以上史料,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是___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仁的学说。
他认为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仁的方向。
___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___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
但是湖南里耶古井出土的秦朝地方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洞庭”等地名。
这说明文物可以补正历史文献的缺漏,洞庭郡是秦朝时期的地方机构。
4.___是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统一体,人类社会应比照天的意志和特征行事,天的意志和特征通过阴阳、五行体现;“刑狱时令”,“灾异赦宥”观点的思想家。
5.据《晋书》记载,自公元311年洛阳陷落至公元325年(4世纪初),___贵族十之六七从中原省份迁到长江以南。
到公元4世纪中叶,100万北人在南方的新址定居。
长江流域和南方的人口在公元280年--464年之间增加了五倍。
这说明南方已经成为国家经济重心,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6.唐末出现了一些农业科技著作,如___的《四时纂要》,___的《耒耜经》和___的《茶经》。
这些著作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实现了专门化,长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茶叶种植遍及大江南北。
7.北宋熙宁七年颁布的诏令规定京西南路流民置田、买耕牛权免税钱,南宋高宗___元年和绍兴二十六年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
这些诏令的颁布体现了统治者关注民生,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并未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反而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8.明朝___认为,商人与士人虽然阶层不同,但同心协力,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虽然谋利但不会污秽。
这一观点打破了鄙视商人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商人阶层的地位,但也维护了士人阶层的特殊地位,巩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高三历史查漏补缺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1.古时有歌谣唱道:“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
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人口。
”这里的京师指的是A.咸阳B.长安C.洛阳D.平城2.以下各项可以说明唐宋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是①君主专制日益加强②商品经济不断发展③世俗文化方兴未艾④贵族阶层力量壮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与下图朝代所处时期相符的中外史实有A.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徐光启编成《农政全书》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C.曹雪芹著成《红楼梦》孟德斯鸠写成《论法的精神》D.李贽写成《藏书》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4.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
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C.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5.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描述了1946年冬天,解放军在东北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围剿国民党的历史场景。
与此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结束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D.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6.“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我们应该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能体现以上言论原则的会议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日内瓦会议7.“以史解史”是回顾和缕析中苏(俄)关系发展史的一个比较可观的方法。
按照历史的推演顺序和发展框架,中苏关系可以循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8.雅典直接民主制形成的条件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希腊的民主氛围C .小国寡民的现实D .海洋文明的熏陶A .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 .德意志帝国中央权力加强C .德意志皇帝掌握巨大的权力D .工人运动威胁德意志帝国统治 11.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讽刺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统一调整了审判程序和诉讼程序等,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法院。
2020年高考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历史1.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C.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2. 明清政府一再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B. 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C. 来自海上的威胁日益突出D. 统治者见识短浅,盲目自大3.读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②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③黄淮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说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是经济史的重要内容,还可能与世界史内容结合,形成组合。
5.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
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A. 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B. 有些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C. 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D.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6.以下关于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主张的评论,正确的是①削弱了清初的君主专制统治②表明中国民主启蒙思想的滋③鼓舞志士仁人为国家民族奋斗④影响了西方国家的启蒙和革命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D. ②③说明:本学期几次模拟考试中国古代思想史部分都是侧重于考察儒家思想,5、6题可弥补不足。
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曾在安徽芜糊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8.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①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革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②③说明:补充太平天国的有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古时有歌谣唱道:“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
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人口。
”这里的京师指的是
A.咸阳B.长安C.洛阳D.平城
2.以下各项可以说明唐宋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是
①君主专制日益加强②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③世俗文化方兴未艾④贵族阶层力量壮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与下图朝代所处时期相符的中外史实有
A.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徐光启编成《农政全书》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曹雪芹著成《红楼梦》孟德斯鸠写成《论法的精神》
D.李贽写成《藏书》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
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
C.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5.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描述了1946年冬天,解放军在东北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围剿国民党的历史场景。
与此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结束
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D.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
6.“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我们应该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能体现以上言论原则的会议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日内瓦会议
7.“以史解史”是回顾和缕析中苏(俄)关系发展史的一个比较可观的方法。
按照历史的推演顺序和发展框架,中苏关系可以循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雅典直接民主制形成的条件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希腊的民主氛围
C .小国寡民的现实
D .海洋文明的熏陶
A .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 .德意志帝国中央权力加强
C .德意志皇帝掌握巨大的权力
D .工人运动威胁德意志帝国统治 11.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讽刺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统一调整了审判程序和诉讼程序等,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法院。
政府对银行发行纸币进行限制,1871年,帝国境内33家银行有钞票发行权,1912年减少到4家。
出于缓解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压制工人运动等方面的原因,在德意志帝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1873年创立“帝国铁路局”,协调各系统铁路的建设、装备和营运,铁路建设发展特别迅速。
A .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
B .两极格局承认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
C .美苏两极处于相对均势及“核恐怖平衡”状态
D .两极格局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12.2006年,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原型的电影《女王》里面有一个镜头:私人秘书罗宾通知女王新首相布莱尔正在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用词的纠正: “是准首相,罗宾。
” 运用历史知识对这个镜头解读正确的是 ①布莱尔所在政党已经赢得议会大选 ②布莱尔的执政权力受到女王的制约 ③布莱尔担任首相需要女王形式任命 ④女王实际上仍掌控至高无上的大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3.随着全球化进程、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等,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扩展。
考古学成果的应用
材料一 《算数书》木简出土于湖北江陵张家山的汉墓,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
它与现存本《九章算术》一样,都是以习题集的形式编撰的,共同涉及的问题有关税、田租、金价、丝价、利息金额、米价、负重等。
例如以下习题:有人背米出关,不知米有几斗。
关卡有三个,每出关一次要纳三分之一的税。
出三关后,剩下的米是一斗。
此人在一开始背多少米?答案:背三斗三又四分之三升米。
书中还给出了算法。
有学者认为本题的社会背景是商鞅变法。
商鞅主张国内经商之人加重关市之税,不准商人从事粮食买卖,通过对粮食的严格管理以控制人口流动,保证民众务农。
《九章算术》中也有类似的习题,连过三关的税率由本题的70%下降为54%。
摘编自刘艳《张家山汉简<
算数书>所见社会经济生活问题考察》
译文:绝不使用,因为敌人会报复。
(左同)
⑴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整理研究《算数书》在历史研究中的用途。
《算数书》成书早于《九章算术》,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早期数学成就。
书中例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实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例如反映粮食流通税收沉重,有助于研究秦国重农抑商政策。
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词汇出现次数统计(单位:次)
摘编自村田忠禧《通过对字词使用的计量分析研究中共党史》
⑵阅读上表,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阶段和理由:(示例)
第一阶段:1956~1977年,以阶级斗争为工作中心。
第二阶段:1978~1997年,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社会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材料三
⑶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晚清时期北京报刊发展的背景及影响。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进入北京。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影响: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和民主思想,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有助于思想启蒙,促进了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史观演变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是20世纪西方史学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之一,综述了15
世纪末欧洲文艺复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历史。
其主编克拉克概括本书取材的范围:
“它论述这样一种‘文明’的历史,这种文明自15世纪起,从它的欧洲发源地向外扩展,并在
扩展的过程中,同化新异的成分,一直到它在不同程度上巩固地扎根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
⑷你认为他的叙述是否能涵盖这一阶段历史的全貌?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不能。
克拉克将近代史概括为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历史,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观点。
近代史还包括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等内容。
近代亚非拉国家的近代化发展,既受到西方的影响,也与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国情及各国人民的回应与努力相关。
例如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深受印度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等。
克拉克的观点忽视了文明发展多元性。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14.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和古希腊都出现了邦国林立、战乱纷争不断的局面。
孟子认为春秋以来无义战,用战争那样残酷的手段是不能统一天下的,统治者要是能够
做到“不嗜杀人”,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柏拉图在其晚期著述《法律篇》中,主张以法律手段来抑制城邦间无休止的战争,认为“最大的善既不是对外战争也不是内战(但愿我们永远不要诉诸两种战争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人们之间的和平与善意”,法律应服务于城邦间最大的善,成为和平而非战争的工具。
依据材料,比较孟子和柏拉图对战乱局面的态度。
共同点:谴责战争的破坏,希望和平。
不同点:孟子主张由实行仁政的君主统一天下,实现和平。
柏拉图主张用法律手段实现城邦间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