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宋词二首

合集下载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宋词二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宋词二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

诗词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品析语言
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 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例:我喜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它写出了作者
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 活的赞美和向往。
安适
课后拓展
【甲】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从体裁上说,【甲】属于
作都表达了

;【乙】属于 。从表达的感情上说,两首名
2、【甲】诗以“ ”和“ ”着眼,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其中的颈联所以
“灭烛”,是为了
朱阁:
朱红的楼阁。
不胜寒: 禁不住。 绮户:
雕花的窗户。
无眠: 何似: 婵娟: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哪里象是。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整体感知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 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 长音。
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方法,为下阕划分节奏,并找出韵脚,然后 试着小声地读一读。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 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 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 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精美课件

(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精美课件

品读赏析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 谁道人生无再少? 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 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品读赏析
借出猎表达 报国决心
出猎
天狼:即天狼星。
这里指侵犯北宋的西夏和辽国 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宋词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 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 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 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课文拓展
苏轼的代表作欣赏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 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 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第二单元 · 宋词两首
水调歌头
课文导入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呢?(吃月饼、赏月等)同学们知道哪些与中秋
品读赏析
7、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 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名句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 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 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八年级语文下册 3《宋词二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 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3《宋词二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 长春版

团Tiffany,a 16yearold girl,was very st September,her best frien “I was really sad the moment I heard the bad news and I didn't know what to do,” Tiffany recalled.“I shut myself in my room for a whole week.It was then that my aunt took me to a sports club one Saturday and I saw so many young people playing different kinds of sports there.I signed up for a beginner's course in volleyball and since then I have been playing this sport.Now I practice twice a week there.It is wonderful playing sports in this club and I have made lots of friends as well. 2 ” The most basic aim of playing sports is that you can improve your health even if you are not very good at sports.Besides,you can get to know a circle of people at your age while playing sports. 3 Since she joined the sports club,s I got used to the life here. And now I know lots of (5)_________ here. For example, when I meet my friend on the street, I usually (6)_________ him like this, “Hey, where are you going?” In our country if someone asks this, people may get (7)_________ but in this country people won't.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other interesting things here. I'll tell you about them next time.he has opened up herself and now she has become very active and enjoys meeting and talking with others. 1.It's polite for girls to kiss each other on the side of the face.s also become more confident.团圆圆一家在台湾可受欢迎了 。每天 ,小朋 友们排 着长队 ,等着 跟它们 合影留 念。从 “排着 长队” 体现出 每天喜 欢它们 的人不 计其数 ,特别 受选D.A.根据 同类项 合并法 则,与不 是同类 项,不能 合并,故 本选项 错误;B.根据 算术平 方根的 定义,=3,故本选 项错误;C.根据 同底数 幂的乘 法a•a2=a3,故 本选项 错误;D.根据积 的乘方 ,(2a3)2=4a6, 故本选 项正确.欢迎。 从“合 影留念 ”体现 出大家 都想和 大熊猫 留住最 美丽的 瞬间以 作纪念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or standards.

八年级语文上册 2《宋词二首》凤栖梧 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宋词二首》凤栖梧 长春版
(2)巧妙地运用前人诗句。如“对酒当歌” 是照用原句;“衣带渐宽终不悔”是化用其 意。均贴切自然,宛如己出。
(3)不避俚俗,浅切易解。如“风细细”、 “无言谁会凭栏意”、“强乐还无味”、 “为伊消得人憔悴”等,明白晓畅,接近口 语。
新巧典雅与浅切自然的有机结合,雅俗共赏, 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的相思,柳 句写情人间的相思;原句只写想瘦 了人,柳句则写想瘦了也不后悔。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 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 矢志不渝的精神。结合自己 的读书经验谈谈,这两句诗
读你出还一读出种了人什生么态?度:王国 维的《人间词话》曾引用 《凤栖梧》这首诗的结尾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两句,说明古今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 境界,比喻一种执著追求, 不惜牺牲的精神。这首爱情 诗又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
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 等) 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走近柳永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
宋代著名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 屯田。排行第七,也成柳七郎,或 柳七。他精通音律,即擅长作歌词, 又擅长谱写乐曲。他既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词人,又是当时知名度很 高的音乐家。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 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 身价大大提高。
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 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 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作者以形象的 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 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 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但“何日”却给人遥遥 无期之感,怎不让词人焦虑、压抑?
草色 残照品味意象愁 离愁别恨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课时)课件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课时)课件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
用哪些语句连缀而形成艺术整体的?是否符合怀古诗词 的一般写法? 答案 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 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 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赤壁 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文主旨。 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联系自然而 紧密。
2.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烘托指的是以乙事物衬托甲事物,使甲事物的特点更
加突出。这首词所要塑造的人物是周瑜,但诗人从“千古 风流人物”说起,再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 后才集中写周瑜——词人的感慨主要因周瑜而发。映衬是 烘托的一种,一方面是以乙衬托甲,另一方面甲也可以衬 托乙。词中有两种映衬:一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 是赤壁的险要地势,是词人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 是作者的想像,二者相互衬托,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 周瑜的“雄姿英发”和词人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 写出了周瑜的年少有为,又写出了自己年岁渐老、事业无 成,从而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3.对比手法的运用。 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人才出, 叹孙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 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刘裕生于平常人家,出身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 业——表己抗金救国之志。其子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 败涂地——告诫当今统治者。 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金主完颜亮被哗变的部下所杀,正是南宋反攻复国的好机 会,但赵构在此后三天去议和,弄到如今异族皇帝庙前还 有人祭祀,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子民。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江城子》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江城子》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江城子》【教学目的】1.朗诵背诵现代诗词。

2.了解主要内容。

3.体会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难点】1.朗诵背诵现代诗词。

2.了解的主要内容。

3.体会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教学进程】一、讲授词普通分为婉约派和豪迈派。

上节课我学过了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的«凤栖梧»,明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豪迈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言语清爽、委婉,情思迂回而逼真;作风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柳永。

豪迈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剧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性;言语畅达流利,直抒胸臆;作风豪迈豪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开展而推向高峰。

二、作者及背景引见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迈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迈词派的开创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迈〞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践上,苏轼是豪迈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2.写作背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苏轼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迈词。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事先,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南方的西夏和辽不时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向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辰预备要驰骋沙场,为国效能。

三、读词:自在、放声地大声朗诵四、研读探求1.〝密州出猎〞为什么要用〝出〞,而不用〝打〞呢?答:词特别考究练字,〝打〞字是口语,〝出〞字是口语。

由于打猎时要走出城,所以用〝出〞。

2.上阕描画的是怎样的内容?答:描画出猎时的浩荡局面3.你以为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事先的心境呢?答:狂4.哪些语句表现〝狂〞?〔1〕左牵黄,右擎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宋词二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宋词二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2)

2、上片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片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 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 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片抒情作 了铺垫。
3、下片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开阔、豪壮
4、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 尚持有节用云武中之,地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 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是用《史记·张释之冯 唐列传》的故事:汉文帝时, 云中郡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 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 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 节去赦免魏尚。
一门父子三词客,
天三下词客文(章即三四苏大):家。
苏洵(父) 苏轼(兄) 苏辙(弟) 四大家: 韩 愈、柳宗元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 始人,但细数《东坡乐 府》,340多首传世之 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
江城子
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 完整统一、反对外敌入侵的强烈 愿望。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 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 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古诗文积累:
1、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 苏轼的诗词(或其中的名 句)。
2、这首词表现了诗人高 尚的爱国情操。你还能说 出哪些表现爱国主题的诗
经典题选: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 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3《宋词二首》《破阵子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3《宋词二首》《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通过对比、以壮衬悲的手法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搜集关于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辛弃疾作品,走进作者,导入本课。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现出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表现心情闲适,完全陶醉自然。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

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宋词二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两首宋词。

2.对比体会婉约词风与豪放词风的特点。

3.学会结合生活理解词作,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养分。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学过的宋词。

找六位学生分别背诵李煜的《相见欢》、李清照的《醉花阴》、辛弃疾的《破阵子》、晏殊的《浣溪沙》、李煜的《虞美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其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有哪些?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上作品除辛词外多为婉约风格,而婉约与豪放的代表词人柳永与苏轼也有不少流传千古的佳句,今天我们通过《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进一步感受婉约与豪放词风的魅力。

二、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交流时避免照本宣科,避免资料式的介绍。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元年(1034),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评说柳永,不管你怎样看待,也得承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才子。

李白有才气,苏轼也风流。

若要有才气,也风流,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恐怕李白与苏轼是难以望及柳永的项背的。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伎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伎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伎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苏轼的一生也极为坎坷。

我们来看一下苏轼的绝命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诗是他死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后的即兴之作。

从中我们能了解到苏轼一生的概况:辗转于贬谪的痛苦之中,历经三个贬谪之地:黄州、惠州、儋州。

虽说两人人生结局都是让人扼腕痛心的,但他们的人生历程大不相同,或者说人生态度各不相同,因此两人的词风也就迥然相异了。

让我们在朗读词作中感受两人的精神境界与思想情感。

三、朗读。

1.教师范读。

(示范情感把握:《凤栖梧》尽量读出一种缠绵哀婉的感觉;《江城子·密州出猎》尽量读出一种豪情满怀、坚定执著的感觉。

示范节奏把握:《凤栖梧》读时要柔缓抒情,渐次突出沉重的无奈与伤感;《江城子·密州出猎》读出铿锵的顿挫感和紧张的变化感。


2.学生散读。

(要求学生先默读扫清字词障碍、读熟练。


3.学生齐读,落实教师示范的要求,为分析作准备。

四、分析。

1.你认为两首词中能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词分别是什么?
《凤栖梧》中的“春愁”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出猎”。

即两首词的内容分别是写春愁和出猎的。

2.我们先看《凤栖梧》中的“春愁”,何处可见其愁?
(1)孤独:“伫倚”即长时间地倚靠。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2)借酒消愁: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又是一种徒增烦恼的做法。

(3)生动形象的誓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衣带渐宽”的消瘦,“消得人憔悴”的煎熬,“不悔”“消得”的忠贞与执著,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3.学生再读,试着背诵。

4.接下来再看《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出猎一事的呢?
出猎装束: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英姿
出猎场面: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壮观
出猎豪情:亲射虎,看孙郎。

——英武
出猎用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壮怀
5.我们没提到的句子又该怎样理解?
(1)老夫聊发少年狂。

(2)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从这些词句中读出的是不如意的惆怅,不得重用的失落,“老夫”的戏谑,“鬓微霜”的慨叹,“何日遣冯唐”的期盼。

6.为什么词人的情感如此复杂呢?(介绍背景)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

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能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辽和西夏。

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但“何日”却给人遥遥无期之感,怎不让词人焦虑、压抑?
7.我们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生活经历读这两首词,你还能读出什么?
读出一种人生态度: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曾引用《凤栖梧》这首词的结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境界,比喻一种执著追求,不惜牺牲的精神。

这一首爱情诗又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

读出一种爱国情怀: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多次被贬谪,然而他在力所能及时又修建了利民的“苏堤”,在不被重用时仍有一腔热血欲征战沙场。

苏轼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这是他的资本,是他骄傲的资本,是他可以愤世嫉俗的资本,然而在这种境遇下能百折不挠,能
以一种永远向上的阳光姿态面对人生,这一点又有几人能及?这种心怀祖国,不忘报国的情怀又有几人能及?
可以说,无论是婉约的柳永还是豪放的苏轼都是真人:柳永坦然、决然抛弃了官场的污浊;苏轼坦然表现对朝廷的期待。

他们二位当之无愧为活出自我的楷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敢于、甘于为自己的所想而执著付出。

五、背诵两首词。

六、默写两首词。

板书设计:
凤栖梧
柳永
孤独——“伫倚”“无言谁会”
春愁借酒消愁——“拟把疏狂图一醉”
生动形象的誓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出猎装束: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英姿
出猎场面: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壮观壮志
出猎豪情:亲射虎,看孙郎。

——英武凌云
出猎用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壮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