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下《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2)

合集下载

26.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苏科版)

26.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苏科版)
2.选择一种自然资源,深入了解其分布、开发利用状况及保护措施。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整理相关信息,制作一份关于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宣传海报。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a.什么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什么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b.请举例说明生物学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应用。
c.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湖泊、草原等,让学生感受自然资源的美丽与丰富。同时,提出问题:“这些自然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它们是如何被利用的?”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价值与利用方式。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以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资源利用实例。通过学生的发言,总结出自然资源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
1.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帮助他们梳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紧密联系;
2.学生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了解,引导他们关注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学生对可持续利用原则和方法的理解,培养他们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需求,引导他们形成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思想观念。
5.能够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实地调查、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6.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学案设计(无答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6.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学案设计(无答案)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概念及其种类。

2.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2.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

【学习过程】课中学习1.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人类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取之不尽,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二是可以更新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是不可更新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生态平衡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须推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实施无公害的清洁生产,杜绝随意向田野、河流排放污染物,才能拯救生物资源。

3.作为社会公民有义务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产品,选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

4.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定义。

5.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通关检测1.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

以下做法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是()A.防止生物入侵B.回收废旧电池C.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2.地球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是()A.植物增长较慢B.人口过渡增长C.自然界动物增加过快D.植树造林3.下列关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瓶车B.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D.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4.大量使用下列哪类产品不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A.节能产品B.不可回收产品C.环保产品D.可再生利用产品5.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谈谈家乡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上是怎样做的或准备怎么做?6.对于污染来说,一个是“防”、一个是“治”。

苏科版八下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苏科版八下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000元/月
22000元/月
1500元/月
3200盒/学期
80个
讨论:校园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节约资源?
从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小事做起!
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二: 合理开发,重视再生
过度放牧带来 草场退化 什么危害? 土地沙漠化
适度放牧 促进草的再生
乱砍滥伐
会导致什么 后果?
动物失去家园,
生态平衡被破坏、 泥石流、沙尘暴、 水土流失等自然灾
第2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学生活动:自学并思考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 加工的资源。如:煤、铁、石油、 天然气、风、水、阳光、各种生 物等。
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
一、取之不尽的 二、可以更新的 三、不可更新的
取之不尽的
太阳能
风能
可以更新的
各种生物
土壤 水
不可更新的
煤 炭 等 矿 物
各 种 金 属
石油 天然气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 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核心:使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 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人类 能够持续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 自然环境。
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有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大自然的财富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这句话正确吗?
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 节约资源
汇报调查报告:
• 家庭节水、节电调查情况 思考: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从
从哪些方面节约资源?
我校2014年各项消费项目情况
电量消 耗
用水量

26.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6.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
26.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学习重难点
03 课程讲解
04
总结与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学然资源有哪些?
1、淡水 2、植物 3、石油 4、天然气 5、太阳能 6、风能 7、煤炭 8、动植物物 种
可再生 不可再生
地球上的淡水总量占地球总水量2.8%。占 全球淡水总储量的68.7%为冰川,目前人类还不能 利用,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流、 淡水湖泊、浅层地下水,它们只占全球淡水总储量 的0.3%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可再生资源的数 量也是有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被遗忘的水龙头
浪费资源现象 就在我们身边!
想一想 在家庭和校园中,我们如何做到节约 资源?
二、合理开发,重视长再江生禁渔示意图
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季节性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划区放牧
合理开发,重视再生
三、防止污染损害生物资源
探寻清洁能源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杜绝污染的随意排放
防止污染物损害生物资源
防止污染物损害生物资源——探寻清洁能源
下节课再见!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下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市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下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市一等奖】

第3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设计思路:面对自然资源的迅速衰减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拯救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我国人民的共识和各级决策者的追求,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思考,产生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

所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并使之内化为自觉行动和要求,应该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初二学生对自然资源有所认识,但不够完整清晰,如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有利用价值,但却说不出这些价值体现在哪里;知道石油、煤等资源,但却缺乏对森林等生物资源的认识,甚至错误地认为“生物资源是可再生的,所以不需要保护”。

因此,教师可通过数字的比较、案例的阐述、资料的分析,结合讨论、调查和实验探究,来警示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并有目的地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激起共鸣,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自觉地去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概念及其种类,说出自然资源的类型⑵描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资料的分析,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⑵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活动,分析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清楚地感受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形成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⑴全面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可持续利用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⑵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2、教学难点:⑴增强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⑵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

3、教学准备:⑴收集有关自然资源利用的各方面的资料,进行问卷调查。

⑵准备好身边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再利用,巧用的生活小物品、创造小发明。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第26章第3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第26章第3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苏科版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考 纲 介 绍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掌握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开发利用与保护。 (4)掌握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1.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图表资料考查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 能力要求: 出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措施。 2.以新的油价改革方案、第二条西气东输工程的开工建设等能源热点为切入 点,考查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学习要点: 课 型: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六·四·二”模式” 教学过程 学一学 : (我非常聪明) 活动形式 自 学 要 求: 议一议: (我潜力无穷) 教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特点 举例表现 指导学 生自主完 成 学之窗 。 学


1
练一练 1.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 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B.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都具有均衡性的特征 C.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无规律可循 D.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无限的,利用率亦可以无限提高 (2)造成目前某些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 A.工业的发展 B.资源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 C.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D.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 讲一讲 1.部分能源的特点与分布 分布 能源 主要特点 世界 中国 ) ( )
煤炭
石油 学
水 能
太 阳 能 过
2


2.我国能源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新版苏科版初中生物精选教案: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整理汇总

新版苏科版初中生物精选教案: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整理汇总

2、对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TB 搜:小初高题库
苏科版初中生物
么措施来保 证其可持续 利用? 教师总结: 节约资源对 保护不可再 生资源的意 义。 1、 分 析 长 参与 江禁渔前后 调 的变化,认 查、 识“合理开 探究 发、重视再 和讨 生对保护可 论、 再生资源的 计算 意义”。 等, ①展示:历 形成 年来长江渔 对可 业捕捞对长 再生 江鱼类资源 资源 的破坏情况 的 我国长江禁 可持 渔的有关措 续利 施;实施长 用的 江禁渔措施 共识 前后,渔民 并能 收入比较; 转化 ②分析:实 成自 施长江禁渔 觉的 后渔民收入 行
苏科版初中生物
源 。 并 请 源种
学 生 练 类连
习。

来。
(具
体内

略)
教师组织 阅
学 生 进 行 读资
资 料 分 料,
析:
进行
资 料 1 分析
资 料 2 并交
组 织 学 生 流,
思 考 与 讨 从而
论:
认识
① 以 上 两 到不
份 资 料 分 可再
别 说 明 了 生资
哪 类 自 然 源和
资 源 的 有 可再2、自然资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概念TB 搜:小初高题库
苏科版初中生物
于每升 0.8 元(注: 本文未标 注的货币 单位均为 人 民 币 ), 过去的汽 油价格更 便宜。如 六年前, 汽油价格 每升才 0.4 至 0.5 元。然 而,伊朗 是个比较 缺水的地 方 ,“ 水 比 油 贵 ”。 一 瓶 1.5 升 容量的矿 泉水大概 在 3元 左 右。 教 师 总 结 举例 自 然 资 源 说出 的 概 念 常见 ( 自 然 环 生活 境 中 人 类 用品 可 以 用 于 的自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26.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26.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概念及其种类.2.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资料的分析,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2.通过调查、实验探究、模拟计算等活动,认识人类生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教学重点】1.全面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2.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教学难点】1.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2.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在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呢?二、新课学习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回答】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学生活动】概括,小组讨论【学生竟答】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教师补充】还有气候资源.自然资源还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提问】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属于可再生在原.例如: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水资源、气候资源可以循环再现,土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的生长繁殖.所以都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产生,或使用后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资源.煤、石油、矿石等矿产资源形成周期很长,在人类历史时期使用完以后就无法再生,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设计意图】通过导学案,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承转】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总结: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教师展示课件】生活离不开资源【承转】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并小组讨论,竞赛回答【教师小结】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对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教师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断流——不可利用一或没有可利用的--取之尽,用之竭.土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产力下降,消失——取之尽,用之竭.【承转】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度,那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怎样?【课件显示】中国自然资源总的特征:资源丰富,人均不足【展示课件】“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值”“中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中的位次”【教师提问】请找出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竞争回答【教师总结、板书】人口的继续增长,人口总量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资源利用不当,破坏和浪费资源等【展示课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承转】那么,你们怎样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资源的优势,也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相对短缺.同时,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所以,我们既要为我国丰富的资源而自豪,也要看到资源的危机,树立危机意识,更好地、合理的利用、节约、保护资源.【提问】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学生活动】完成课件中的倡议书.可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作为正方和反方,针对倡议书的内容答辩.【设计意图】答辩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达到思维对话的目的.通过答辩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防止污染损害生物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设计思路面对自然资源的迅速衰减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拯救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我国人民的共识和各级决策者的追求. 所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并使之内化为自觉行动和要求,应该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初二学生对自然资源有所认识,但不够完整清晰,如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有利用价值,但却说不出这些价值体现在哪里;知道石油、煤等资源,但却缺乏对森林等生物资源的认识,甚至错误地认为“生物资源是可再生的,所以不需要保护”. 因此,教师可通过数字的比较、案例的阐述、资料的分析,结合讨论、调查和实验探究,来警示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并有目的地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激起共鸣,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概念及其种类;⑵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资料的分析,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⑵通过调查、实验探究、模拟计算等活动,认识人类生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三、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⑴全面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⑵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2、教学难点:⑴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⑵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3、教学准备:⑴收集有关自然资源利用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⑵提前一周进行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思考播放公益短片:拍卖世界上最后一瓶纯净的空气.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发生上述情况?观看短片;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和产生相应的危机感.(一)认识自然资源1、体会:自然资源的价值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所调查的我国汽油和水的价格,然后阅读下列资料,进行分析:伊朗境内石油储量相当丰富,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十分之一. 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的伊朗每天出口250万桶原油. 伊朗百姓处处能享受到廉价汽油. 目前的汽油价格相当于每升0.8元(注:本文未标注的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过去的汽油价格更便宜. 如六年前,汽油价格每升才0.4至0.5元. 然而,伊朗是个比较缺水的地方,“水比油贵”.一瓶1.5升容量的矿泉水大概在3元左右.阅读资料并思考:与我国相比,伊朗国内的汽油和水的价值有何不同?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讨论交流2、自然资源的概念教师总结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中人类可以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 并请学生举例说明.举例说出常见生活用品的自然资源来源,如书本、衣服等(二)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有限性1、认识资源的种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①你知道生产、生活经常用到的电和哪些自然资源有联系?②你还知道这些自然资源有何区别?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自然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并请学生练习.回答1:太阳能、风能、石油、煤、水等;回答2:略;连线练习:将下列自然资源与相应的资源种类连起来. (具体内容略)2、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资料1:地球上许多自然资源(如原油、煤炭、金属矿产等)是不可再生资源. 然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社会生产方式对资源和能源的攫取远远地超过了环境对经济的承载能力,从而造成了资源枯竭危机. 比如美国几乎已经用尽了探明的锰、铬、镍、铝土等矿产资源. 据统计,按照当前的资源消耗率和开采量,在现有探明的矿产资源中,估计石油可供使用30年,铁可供使用93年,天然气可供使用58年,煤可供使用226年. 在我国资源枯竭问题也十分严重,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1/2. 我国514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据估计,到2020阅读资料,进行分析并交流,从而认识到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年,我国绝大多数矿产资源将短缺,前景不容乐观. 资料2:一次性筷子一年“吃”掉的木材,相当于我国全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 小小的筷子关系到我国的环境和资源大问题.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呼吁,要限制生产、使用和出口一次性筷子,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王全杰代表说,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现有森林覆盖面积1.34亿公顷,活林木蓄积量117.85亿立方米;森林面积人均0.11公顷,活林木蓄积量人均10立方米,分别只有世界人均的11%和13%. 目前我国有近千家企业生产木制筷子,年消耗林木资源约500万立方米,约占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 在筷子生产过程中,从圆木到木块再到成品,木材的有效利用率为60%,而这60%的利用率中能成为一二三等品的也只有60%,剩下的40%只能当废弃物扔掉.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5%,是我国的5倍,但他们却明令禁止用本国的林木加工一次性筷子,其用量的97%依靠进口,每年从中国进口200多亿双,占进口总量的99%. 我国仅为向日本出口筷子每年就须砍掉250万棵大树.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①以上两份资料分别说明了哪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②一次性筷子的自然资源属于哪一类?你认为国家为什么要从06年4月1日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征收消费税?你认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三)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调查活动:我省通常是用煤发电的. 空调的正确使用有利于节能节电. 如空调在制冷时,设定温度高2℃,就可节电20%. 请调查同学在家或宿舍中的空调使用情况;资料分析:2004年6月26日,由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等组织共同倡议“夏天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以上, 以减少能源消耗”.讨论:你认为“26℃空调节能行动”对保护自然资源有何意义?你认为我们应对不可再生资源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教师总结:节约资源对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的意义.参与调查;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交流.形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共识并能转化成自觉的行为.五、教学反思教育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去震动学生的心灵,激起热爱生命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自觉地去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调查1:同学在家或宿舍中的空调使用情况①你或你家一般什么时候使用空调?A 、只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使用B 、一年四季,只要觉得冷或热就要开C 、一年四季基本不开②空调使用中,你或你家设置什么样的温度?A 、25℃B 、夏天28℃左右 冬天21℃左右C 、不一定,只要房间内温度上升或下降越快越好D 、尽量比最舒适温度高或低1度 2、对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分析长江禁渔前后的变化,认识“合理开发、重视再生对保护可再生资源的意义”. ①展示: 历年来长江渔业捕捞对长江鱼类资源的破坏情况 我国长江禁渔的有关措施; 实施长江禁渔措施前后,渔民收入比较;②分析:实施长江禁渔后渔民收入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你认为对可再生资源需要保护吗?为什么?2、在“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中感悟 “防止污染损害生物资源对保护可再生资源的意义.①汇报调查结果:同学们使用与处理废电池的方法②组织学生交流废电池的危害、处理的相关知识.③分组交流实验探究结果和结论.组织讨论:你认为乱丢废弃物对生物资源有影响吗?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你还知道哪些保护生物资源的有效措施?3、提高节水意识展示图片:校园内常流水现象和校园内节水器图片;模拟计算:常流水造成的水流失计算;展示资料: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讨论: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该采取的措施.参与调查、探究和讨论、计算等,形成对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共识并能转化成自觉的行为.总结与拓展总结升华 师生共同总结与回顾,加深对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有限性的认识,了解对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等. 积极开展“节水、节电、节能、节纸、节粮”宣传教育活动.③你知道空调的耗电量与下列哪种电器的耗电量相近?A、电灯B、电冰箱C、电磁炉D、大于前者④你知道空调设置温度相差2度,耗电量有差异吗?A、相差不大B、有较大差别C、不清楚调查2:同学们使用与处理废电池的方法①你了解废电池的危害性吗?A、详细了解B、不清楚②你在家中经常使用哪类电池?A、一次性电池B、可充电电池C、以上两者皆有D、其他③在你家中电池寿命一般有多长?A、1个星期B、1个月C、不知道④你是如何对待废电池的?A、随手扔掉B、分类投入相应垃圾桶C、没在意实验: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①制取废电池浸出液:用1节5号电池浸泡在1000毫升清水中2-3天备用;②梯度稀释废电池浸出液;③各小组选择不同实验方案,利用小麦种子进行实验;方案一:分别用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然后测定其发芽率;方案二:小麦种子不作任何处理,分别用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土壤,然后测定在不同土壤中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方案三:分别用不同浓度梯度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然后测定其发芽率;(4)各小组分别对实验结果做好记录,并做好计算;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