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面推进黔东南自治州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合集下载

困境与出路:贵州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途径和对策探讨

困境与出路:贵州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途径和对策探讨


加 快 以 交 通 为 主 的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不 利 的 变
地 理 位 置 为 有 利 的 区 位 优 势
贵 州 的 发 展 首 先 要 破 解 交 通 不 便 这 个 瓶 颈 。贵 州 历 史
上 是 “ 沿 江 、 沿 海 、 沿 边 ” “ 不 沿 ” 陆 省 份 。 由 于 不 不 不 的 三 内
主 的基 础设施 建设 , 变不利 的地 理位置 为有利 的 区位优 势 ; 大力发展 科技 教 育 事业 , 变人 口大省 为人 力 资源 强省 ; 转
变观 念 , 成 与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相 适 应 的 思 想 观 念 ; 展 特 色 , 形 发 以后 发 优 势 实现 跨 越 发 展 。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省 份 。 目前 , 离 2 2 距 0 0年 还 有 不 到 1 O年 的 时 间 。在 未 来 1 O年 的 时 间 里 , 卅 省 要 实 现 全 面 建 设 小 贵 I
投入 。从 2 0 0 8年起 , 财政 安 排 l 省 o亿元 交 通建 设 资金 , 并
区 域 经 济 与产 业 经 济
困境 与 出 路 : 州 省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贵 途 径 和 对 策 探 讨
李 震 雷
( 节 学 院 , 州 毕 节 5 ]0 ) 毕 贵 5 7 0 摘 要 : 科 学发 展 观 的 指 导 下 , 州 省 的 小 康 社 会 建 设 取 得 可喜 成 绩 。 总 体 小 康 基 本 实 现 , 在 为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在 贵 正 而奋 斗 。站 在 新 的 历 史 起 点 上 , 足 省 情 , 州省 全 面 建设 小康 社 会 应 重 点 做 好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的 工 作 : 快 以 交 通 为 立 贵 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对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对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

113经济智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对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目前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现实困难扶贫对象的自我认识相对薄弱:在我国大多数贫困群众中,多数扶贫对象意识相对薄弱,对贫困认识不到位,部分贫困对象甚至以贫困为荣以被国家救助为荣,存在思想贫困,使得整体扶贫工作推进相对困难,在具体的扶贫过程中,我国因地制宜推行的精准扶贫政策具有着突出的现实优势,精准扶贫的推行使整体扶贫工作的开展进度得到有效提升。

然而在具体的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帮扶干部虽然能够将相应的扶贫内容于以有效的应用于整体扶贫对象,但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往往尚缺乏优质的扶贫意识,而使整体扶贫工作存在较为严重的被动推动问题,大部分扶贫对象在接受扶贫工作中往往采取被动接受的工作方式,而不去主动增强自身脱贫意愿和增强脱贫技能,进而使扶贫工作存在无效化的风险,脱贫扶贫工作具有极为突出的施舍性质。

扶贫对象自身的差异性特征相对突出:虽然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较为突出的现实进展,但大部分扶贫对象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差异性变化,扶贫对象自身的差异性变化使得整体扶贫对象的脱贫意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影响,导致部分扶贫对象不愿对政府所传递的优质扶贫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使其所想传授的脱贫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构建,是扶贫工作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的中梗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对精准扶贫予以进一步优化的具体方式以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为引领,对精准扶贫予以细化: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将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作为整体扶贫工作的思想引领。

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在脱贫工作中其主要的内涵便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由此使教育脱贫能够成为我国精准脱贫的有效推进力,在进行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扶贫流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在具体的流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应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整体扶贫工作的流程进行有效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以及精准考核四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细化。

黔东南抓重点解难点 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黔东南抓重点解难点 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122/ 2021年第3期/4期/1月15日黔东南:抓重点解难点筑牢乡村振兴基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石含开----------------------------------------------------------------“十三五”时期,黔东南州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8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全部如期脱贫。

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黔东南州曾有15个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底,全州贫困人口达84.32 万,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7.1%。

脱贫攻坚以来,黔东南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全州之智、举全州之力,抓重点、解难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乡村振兴 基础。

u十三五”时期,黔东南州工作 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15个贫 困县全部摘帽、1853个贫困村全部出 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如期 脱贫。

强化党建引领汇聚攻坚合力2020年深冬,黔东南的苗乡侗寨处处涌动着喜人场景:道路平坦通 畅、村貌焕然一新、产业欣欣向荣,各移民搬迁点的扶贫车间里,工人们 忙碌而喜悦……这是脱贫攻坚战在黔东南州深入开展,梦想照进现实的生动画面。

"1村村通’开通后,村里通了客运班车,给我们群众带来了便利,也为我们山区村寨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站在村头等待客车的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村民杨武笑着说。

2017年7月,“村村通”在该村试点,成为了全省首个"互联网+农村客运”的试点村。

随后,黔东南州各乡镇和建制大村实现100%通客运班车。

"三山”阻挡,"三江”阻隔。

长期以来,交通落后、技术缺乏、产业脆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黔东南州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十三五’’以来,黔东南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党建引领,集中力量解决农村路、水、电、讯、网等‘‘短板”,畅通贫困走向振兴的大动脉。

目前,齡东南州所有建制村全部建成通村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网络宽带,建成通组公路8975公里,解决125.7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 4G网络实现州域全覆盖,5G基站建设全面铺开,彻底打通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最后一公里”。

黔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我见

黔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我见

黔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我见摘要:黔东南自治州是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欠发达地区。

因此,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南,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创新坚持后发赶战略,确保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黔东南;发展经济社会黔东南自治州是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地区。

贫困和落后是自治州的主要矛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是自治州艰巨的第一要义。

自治州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的精神要求,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实施:“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城镇带州、科教兴州”的后发赶超战略;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民生;着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扎实、快速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1 着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自治州民族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缩小自治州与全省、全国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自治州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

自治州要按照十八大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部署,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强州战略,以加速发展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自治州的经济管理方法和发展政策;立足自治州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访问次数: 6 发布日期:2015-01-13 16:02:32 字体:【大中小】陈雁桦〔内容摘要〕按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指标体系,六盘水2012年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80.3%。

但是按国家统计局监测方案,六盘水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68.7%。

农村是六盘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则是重中之重。

本文就如何重抓农村、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康;重点;难点〔作者简介〕市政府研究室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得到不断丰富。

党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七大指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战略任务”,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针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加主注教育、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六个方面,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领域的战略部署。

1六盘水市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按照国统字(2008)77号文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指标体系包含六个方面的23项指标,市统计局依此测算出六盘水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68.7%。

其中,经济发展方面为54.5%,社会和谐方面为87.1%,生活质量方面为79.1%,民主法制方面为84.7%,文化教育方面为53.6%,资源环境方面为66.3%。

其中,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方面实现程度最低(详情见表一)。

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实施方案

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实施方案

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领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贵州农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等。

因此,制定和实施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实施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

三、经济发展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农民收入提升1. 支持农民参与产业合作,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2.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3. 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五、基础设施建设1. 提升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 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推动信息化在农村的广泛应用。

3. 完善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六、生态环境保护1.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2. 推动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工作。

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七、政策保障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实施。

2.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3.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调整。

八、宣传和评估1. 加强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对实施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九、实施步骤和措施根据以上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确保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十、结语实施贵州农村全面小康发展实施方案,是贵州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贵州农村将实现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全面小康发展。

黔东南自治州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黔东南自治州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XINNONGCUN
20l2.03
曩 黔东南自治州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刘 峰
持党篙民毳磊 ? 蓑磊 滕案 ?箍羹酱 釜袭蓬 , 篝鬻
和时代要 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确保 与全 省、全 国同步 实现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宏伟 目标 。本文对此提 出了粗浅建议 ,供参考 。
黔东 南 自治 州是苗 侗 为主 的多 民族 聚居 的欠发 达地 区 。
经 济社 会发 展 总体 仍滞 后 。贫 困人 El多 、贫 困程度 深 ,民 治州 l7个 民族 乡 的支教长效 机制 ,努 力提 高教学 质量 ;
族 矛 盾多 发 、易发 ,贫困和 落 后是 黔东 南 自治 州 的主 要 矛
2.建 立 专项 资金 ,对农 民进 行 科 技知 识 和 法制 知 识教
意见》 的要 求 ,坚 持党 的科学 发展观 ,坚持 党 的民族政 策 , 济社会 发展 中的贡献 率 。
坚持 “生态 立州 、农 业 稳州 、工 业强 州 、旅 游活 州 、城 镇
4.努 力发 展 自治 州 民族文 化 体 育事 业 ,加大 自治 区的
带 州 、科教 兴 州 ”战略 ,着 力加 强 交通 、水 利 设施 建设 和 广播 电视 覆 盖率 达到 全省 平均 水平 ,尤 其 要抓好 自治 州 民
式 和扶 贫政 策 ;立 足 自治 州独 具特 色 的经 济优 势 ,加 快 经 通运 输能 力 。
济结构 调 整和 经济 增长 方 式 的转变 ;做 大做 强 自治州 所在
2.加快 农 田水 利建 设步 伐 ,高标 准 实施 农 村 “六 小 工
地凯 里市 建设 ,抓 好 l6个 县 (市) 县城 和 重点 乡镇 建 设 , 程 ”全 面 完成病 险水库 的除 险加 固 ,解决 人 民群 众饮 水 难

对黔南州“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着力点的建议

对黔南州“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着力点的建议

对黔南州“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着力点的建议作者:肖贵斌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摘要:黔南州经过“十一五”的建设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

但农村面大,贫困人口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发展质量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处理难度大,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矛盾易发多发。

自治州的州情决定了自治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依然艰巨。

因此,从自治州的州情出发,把握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对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本文从着力建设和完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着力建设完善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着力建立完善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机构和引导农民建设自已家园的激励机制,着力培植特色产业,确立整体科学跨越发展工作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城乡经济和社会统一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个人建议。

关键词:黔南州新农村建设重点建议一、前言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黔南自治州委、州政府制订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五好五进”工作思路:选好班长,建好班子,选准路子,建好机制,营造好环境;以扶贫开发、科技推广、文明生态、文化旅游、务工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

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加快了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自治州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2亿元,实现了5年翻番,年均增长12.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00美元。

自治州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加建期。

实践证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扩大内需、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十二五”期间,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力度,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支持和投入;中央企业加大在西南地区的投入,东部产业加快向西南地区转移,全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o 年第 2 期 08 2
试论全面推进黔东南自 治州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王 绍 瀚
( 州电子职业技 术信 息 学院 , 州凯里 560 ) 贵 贵 500
摘要: 黔东南 自治州山高林密、 沟谷纵横 ,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 在建设小康社会中选准着力点是关键 , 而交通建设、 龙头企业建设和城镇化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三农” 以“ 为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 文化教育和培养人才是集 中 人 力、 物力、 财力重点投资和发展的着力点。
展观 为指 导 , 遵循经 济社会 发展 的客观规律 , 找准 我们 黔东南 苗族侗族 自治州在 全面建设 小康社 会 中必 须集 七要积极 推进 黄平机 场前期 工作 ,抓 好黎平机 场新航 线开发工作 。
中人力 、 物力 、 财力予以重点投资和发展 的领域 和方面 , 2 大力发展 以旅游 为龙头的服务业 。 加快城 镇化建设 着力使这些领域和方面优先健康发展 , 从而全 面推进 自
凸, 西南部为黔桂 台 向斜 的黔东南 凹陷 , 貌有 常态地 地 总 面积 的 8 % ,交通条件历 来是 自治州经济社会 发展 7 的制约 因素。新 中国成 立以后 , 特别是 三线 建设时期和 党 的十一 届全 三中会 以后 ,黔东南 自治 州的交 通建设 得 到了飞速发展 , 交通条件 得到 了显著改 善 , 已初步形
因为 , 快城镇 化进程 , 加 是推进工业化 成 了以公 路 、 铁路为主 的交通运 输体系 。特别是党 的十 须加快城镇建设 ,
六大以来 , 自治 州的交通建 设更是 有 了长 足 的发 展 , 建 和发展旅游业 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 成了一批高质量 的 以州 府所在 地凯里 为 中心 的贯通 州
标准 , 抓紧完善州域城镇 体系规划 、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
内外 的高速 公路 , 建成 了黎平 机场 。仅 2 0 并 0 7年就 建 利用 总体规划 , 强城市道路扩建 、 加 城镇基础设施 建设 ,
成通乡油路 3 1m, lk 通村公路 30 5 O m。 5 . k 但是 , 9 与其他 加速城 乡一 体化建设步伐。要 以 自治州所在地凯里 以及
关 键词 : 东南 民族地 区 ; 黔 小康社会 ; 着力点
党的十六 大提 出了在本世 纪头二 十年建设 小康 社 省公 路路 网总体 规划 ;三要加快 完善 旅游环线公 路建
会的 目标 , 党的十七大要 求 以科 学发 展观为 指导 , 面 设 规划 , 准实施 已开 工建设项 目; 全 高标 四是尽快 建好列 推进社会 主义小康社会 建设。因此 , 我们必须依 照 中央 入 省规划 的二级公路 ; 五要 继续 抓好通 乡油路 、 通村公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战略布署 , 以党 的科 学发 路 和 乡镇 汽车站建设 ; 要抓好 航道整 治和码头 建设 ; 六
竹基地 、 茶园基地 、 油茶基地 、 烟叶基 总之 , 黔东南 自治州大力发展旅游业 , 既能为当地广大农 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 、
特色养殖业基地 、 优质苗 圃基地 , 做大做强农产品名优 户服务 ,又能发挥 当地资源优势并具有市场竞 争能力 的 地 、
持, 集中和动员各方力量, 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弓资力度 入超 5 0 I 0万元的民族旅游商品集团 , 0 努力发展民族旅游
抓好交通 建设 ;另 一方面要 按照县 县通 高速公路 的 目 标, 加快调整 和完善 全州公 路路 网规 划 , 将之 纳入全 并 是季 节性 负荷变化 及高峰负 荷时 , 偿容量 不足 , 补 造成 商品专业村或专业大户。 抓住厦蓉高速公路 、 贵广快速铁 路建设机遇 , 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 型 、 技术密集型产业 。 境差 , 交通不便 , 居住相对 比较分散 , 经济基础薄弱 。随
治州小康社会建设 的进程 。 l 加快 交通建设 。 进一步改善经济社 会发展条件 黔东南 苗族侗族 自治 州地处贵 州省高 原 向湘桂 丘
陵过渡 的斜坡地带 , 东南部 为雪峰 台凸 , 部 为铜 施 台 北
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 民族文化 的多元性 和原生态
性是世界上少有的 ,要按照把 自治州打造成旅游文化大 州和原生态 国际旅游 目的地的 目标 ,按照 国际水准高起 点做好旅游服务业的规划 , 采取新的营销模式 , 优化旅游 发展 环境 ,全力打造 自治州旅游品牌 ,抓好历史文化保 护, 努力做好 民族旅游村寨二次开发 , 全力打造黔东南旅
地区相 比, 通落后仍然 是经济 发展 的第 一制 约 因素 , 交 运输成本 高 、 运量小 、 时间长 的问题一 直是 自治州经 济
历史名城黎平为重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 ,制定原生态旅
游城镇建设标准 , 打造一批极具 民族特色的旅游城镇 , 建
发展 的重要 障碍 。因此 , 一方 面要 争取 中央和 省上的支 设凯里 、 黎平民族旅游产品专业市场 , 打造一批年销售收
农村 电网电压质量偏低 。
27 由于资金有限 ,全县还有相 当一部分村庄未 网改 , . 这些村庄地处偏 远 , 属于 高寒地 区和 阴湿 山区 , 自然环
着通电工程 的逐步实施 , 对相应 电网延伸配套工程 必须
进行必要的建设和改造。 一 l
固 盐 技5 衣 斜 佐鱼
2o 年第 2 期 o8 2
在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的同时 , 大力发展新型工 貌 和岩溶地 貌 , 山高谷 深 , 形 象杂 , 地 山地 占全州 土地 游品牌 。
业, 做大做强 电力工业 , 优源自发展 高载能工业 , 发展 加快 森工产业步伐 , 大力发展苗 、 、 药为主 的民族 制药工 侗 瑶
业, 大力发展 民族旅游商品制造业 , 大做强具有民族特 做 色的绿色食 品加工业。发展旅游业 , 发展新 型工业 , 就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