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货币制度
第二章 货币制度

原因:规避“劣币驱逐良币”
19世纪70年代世界银价大跌,金银名义比价已经日益脱离市
场比价,“劣币驱逐良币规律”驱使着货币制度倒退至银本 位制,限制银币的自由铸造就是保证货币制度不倒退的措施 之一;
第三,有限法偿性。即限制其一次交易的支付金额,在一次支付行为中,在 一定的金额内可以用辅币去支付,如果超过一定金额,卖方有权拒绝接受。
如美国规定,10分以上的银辅币每次的支付限度为10元;铜镍所铸造的辅币,
每次的支付限度为 25 分。也有国家没有具体规定辅币是否具有无限法偿性,
如中国。
第四,自由兑换性。法律规定,辅币可以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就 保证了实际价值低的辅币可以按名义价值流通。
第二,大规模交易的需要,白银体重价低不适合巨额支付,而
黄金相对白银的同单位体积的价值大得多, 19 世纪后期各国逐
渐舍弃白银而采用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
(二)金银复本位制
银、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金需求增加的时候,银并没有
立即消失,两者共存了一段时间,出现了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 币制度,金币、银币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并在市面上平行流通。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 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一般以贵金 属金作为发行准备,也叫金准备制度;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在现 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仍然保留着发行保 证制度,作为发行准备的资产有黄金、 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第二章货币制度

三、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流通程序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不定期的债务
凭证。 最初的银行券由许多大银行各自发行, 19世纪中期以后,逐渐改由中央银行集 中发行。 纸币是依靠国家强制力量发行与流通的 价值符号。当今世界各国流通的都是不 兑现的信用货币,即按信用程序由中央 银行统一发行和调控的纸币,所以在纸 币流通条件下,如信用发行程序控制不 好,就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现 象。
☆本位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这 种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 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造币厂代铸货币,不收 或只收少量的铸造费。 (2)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为了保证本位币的名义 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防止磨损过大而实际价值减少 的货币充斥流通领域,国家规定当本位币流通一段时 间以后允许磨损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公民可 以持币去向政府换取新的铸币。例如,英国在1870年 规定1镑金币的标准重量是123.27447格令,磨损后的 铸币重量不得低于122.5格令。
货币名称:目前世界上的货币名称有100多种,其中用 元、镑、法郎作为货币名称的较多。据统计,用“元” 作为货币名称的国家有52个,如人民币元、美元、日元 等;用“镑”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12个,入英镑、苏丹 镑等;“用法郎”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32个,如法国法 郎、瑞士法郎、马里法郎等。 ☆货币单位及其划分:在确定货币名称的同时,还要确定 货币单位,也就是价格标准。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 “镑”,镑以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 的单位为“元”,元以下有“角”、“分”等。
一、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的确定
1、货币材料的确定
货币材料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哪种或哪几种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 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 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 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 体系。
(二) 本章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主 要内容: 1.掌握货币制度的含义,了解货 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掌 握国家货币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和 特点,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过 程和原因,掌握劣币驱逐良币的规 律。
3.重点掌握我国现行货币制度的 内容与特点,掌握人民币的发行程 序。
4.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 掌握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与利弊。
5.了解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过程,了解欧洲货币联盟等几 种主要的区域性货币制度。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货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自从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之后
7.如何看待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 度?
▲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主要 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 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 欧洲货币制度等。
▲按照“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采用 区域性货币制度对于协调与稳定区 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汇率机制的作 用具有积极意义。
(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 以作为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 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 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 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 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了解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内容及其利 弊?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储备 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渠道调 节国际收支。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为国际经 济活动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为各国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自主性; 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灵活性。
货币银行学(本专科适用)第二章 货币制度

第二章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 素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我国人民币制度
2.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 币 银 行 学
1. 货币制度的概念及产生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 式确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货币制度最早伴 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 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 贱金属;分散性、地方性;差别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发达)才逐 步建立统一的、完整的货币制度。
银价上涨,通货紧缩,经济萧条 银价下跌,通货膨胀,经济过热
可分为:银两本位、银币本位。
2014-4-26 9
2.2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 币 银 行 学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1. 金属货币制度
② 金银复本位:金银同为本位币币材, 自有铸造,无限法偿。 历经的三种形态:
2014-4-26
白银——黄金——纸币——电子货币
具体选择什么金属做货币材料受到客观 经济发展条件以及资源禀赋的制约。
2014-4-26 3
2.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 币 银 行 学
2.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② 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 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英“镑”:7.97克黄金 美“元”:0.888671克黄金 中国“圆”:23.977克纯银
具体政权背景下,货币单位表现为国家规定 的货币名称:
美元、卢布、法郎、英镑、里拉、泰铢、越南 盾、比索„„
2014-4-26 5
2.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 币 银 行 学
2.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的实例
假设:当金银法定比例1:15时,若银价跌 落,如市场上生金、生银的比例为1:16。 这时,把金币融化为金块,在市场上按市 价换成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 定比例换成金币,就可得到1份银的利润。 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 银币充斥市场,美国18世纪即如此,这实际 上是币制的倒退。
(二)纸币的产生过程
1、铸币的自然磨损带给人们的启示; 2、不足值的货币同样可流通的现实; 3、为了摆脱货币发行金属准备金的限制,发行没 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纸币
忽必 烈监 督用 金银 交换 纸币
(三)纸币制度产生的条件
1、集权的民族国家
2、广阔的民族市场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第二章
货币制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的作用,需要对货币的
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在资本主义 制度建立后,这种规范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 确定下来,此谓货币制度。
本章主要内容: 货币制度引论及其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定义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 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 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 织形式。 属上层建筑和国家主权 范畴。
关于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
英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镑”,按照第1870 年铸币条例,其重量规定为123.27447格令 (合7.97克)。 美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元”,根据1934年 法令,一美元含金量规定为13.714格令(合 0.888671克)。 我国近代以银作为货币币材,1914年的“国 币条例”中规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圆”, 每圆含纯银合23.977克。
第二章_货币制度.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基本 内容包括: 1、以白银为本位币的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 具有强制的流通能力。 2、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本位币所含的一定成色、重 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 3、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白银。 4、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银本位制从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但到19世纪末各国 基本放弃了银本位制。原因是: 1、白银大幅度贬值。如伦敦金银市场价变动情况是: 1860年,1∶15;1900年,1∶33;1932年1∶73.5。 2、白银已不便于大宗交易。 11
•
2
一、货币制度及其形成过程
1、货币制度
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形成过程
货币和货币流通在资本主义以前就产生了,但当时没有典 型的货币制度,货币流通极其紊乱。表现在(1)造币权分散; (2)铸币不断变质,即重量减轻,成色降低。 货币流通的紊乱,不利于正确计算成本、价格和利润,不 利于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用联系,阻碍着商业的扩展和统一的 民族市场的形成。由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对货币 流通提出了变分散为统一,以定型代替紊乱的要求。 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以法律的形式对货币流通的程序 作出了种种规定,这些规定都叫货币制度。
3、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市场 上没有金币流通,而流通银行券,居民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 一战之前的一些殖民地和战后的战败国实行。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1) 这两种货币制度都没有金币流通。金币本位制所具备的自发地 调节货币流通量、保持币值相对稳定的机制不复存在。(2) 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削弱货币的稳定性。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这两种货币制度的崩 溃。 18
第2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二、
货币
经 形态
济
学 院
的演
变
1、 足值 货币
2、 表征 货币
3、 信用 货币
4、 电子 货币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计量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
经 济
M0 = 流通中现金
学
院
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短期票据等。
经 济 学 院
辅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 的小额通货,供小 额周转使用,通常 用贱金属铸造。
各国货币制度一般 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辅币只具有有限法
偿力。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中国的辅币
经 济 学 院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双本位制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关系。
5、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M0、M1、M2等 不同的层次,各国对不同层次货币规定的口径有所不同。不同层次 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
况、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学习要点
6.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 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3500多 年。 中 国的先秦 时期,牲 畜、兽皮、 珠玉、贝、
1500年, 商代已有 铜贝币; 早在殷商 时代,金 属货币就
800年, 春秋初期 已有青铜 铸造的布 币和刀币;
2章 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制度2-1 货币制度基本构成2-2 货币制度的演变2-3 我国的货币制度2-1 货币制度基本构成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形成以铸币的流通为前提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内容)1.货币金属(币材)的确定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什么币材作为本位币;“本位”是货币制度的一个术语,它表明以什么材料作为标准货币的币材。
选择什么样的金属作为本位币的币材,就会构成什么样的货币本位制。
2.货币单位的确定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3.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包括本位币和辅币⑴本位币,亦称主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本位币特点:①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
②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和超差兑换。
③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属于无限法偿币。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即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不得拒收。
⑵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币值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用。
辅币的特点:①辅币一般由贱金属铸造;②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是非足值货币;③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④辅币实行限制铸造。
即不能自由铸造,只能国家铸造。
⑤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所谓有限法偿,是对辅币规定的,指在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辅币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无权拒收。
思考:为何规定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而辅币实行限制铸造和有限法偿?①自由铸造的意义在于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②规避“格雷欣法则”4.准备制度: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银行券的发行要以黄金作准备,所以,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准备金制度
贵金属制度下
准备金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 库或中央银行,其主要目的是将贵金属: 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 作为支付存款和银行券的准备金
纸币制度下
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19:09 7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19:09
8
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 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和 纸币制度。
金单本位制的缺点:
黄金存量有限,各国拥有的黄金不均衡,价值 符号无法兑现:09 13
四、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 它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银行券代替金 币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金块,但兑换的起点很高。实行 金块本位可以节约黄金的使用,暂时缓解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 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 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从本质上讲,金 汇兑本位制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一般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所 采用。
19:09
4
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四个: (一)规定货币材料 就是规定一国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 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就是金本位制度。 用白银就是银本位制度。 同时用黄金、白银就是金银复本位制度 用纸币就是纸币制度。
(二)规定货币单位 一是规定货币的名称, 二是规定单位货币的价值。
–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金汇
兑本位制度。这一体系规定的“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直到 1973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正 式停止。
19:09 14
五、纸币制度
纸币制度是指以不兑现纸币为主币的货币制度。 (一)实行纸币制度的原因 1、金属货币制度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首先,金属货币制度需要有足够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发 行准备金和货币流通基础。 其次,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一国经济受国外影响太大。 2、纸币制度有其天然的优势 纸币既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多 项货币职能,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政府或中央银 行进行调节。纸币的实际价值很低,其损耗不会浪费社会 财富。纸币的好处还有容易携带、保管、计价和支付准确。
第二章 货币制度
自从产生了货币,货币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就扮演 着重要角色,并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 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 立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便 产生了货币制度。
19:09
1
第一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19:09
2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
铸币的出现: 最初,黄金和白银以条、块形式充当货币。由于交 易时须称量,鉴别以及分割,使得商品交易和货币 流通存在较大的不便。随后出现了标明重量和成色 的金银条块,这种铸币的雏形的流通范围有限。最 后,当国家以自己的权威集中铸币以进一步推动商 品交易的发展时,真正的铸币就出现了。 所谓铸币,是指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用一定重量 的金属,以一定的形式铸造以后,并标明其重量和 成色的金属块。我国是最早出现铸币的国家。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的特征: 1、铸造权分散。这和封建制度有关。 2、铸币不断贬值。即铸币重量减轻,成色降低。 货币流通不稳定→阻碍商品流通(经济发展)
一、银单本位制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 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它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 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 银单本位制最大的缺点是白银价值不稳定。由 于白银产量较多,容易贬值,因而不能保持其价值 的相对稳定。到了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 已经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
19:09 9
19:09
22
二、金银复本位制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都是铸造 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 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输 入输出。 金银复本位制的三种形态: (一)平行本位币制 平行本位币制就是金币和银币按照它们所包 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也即金币和银币是按 市场比价进行交换。其缺点是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 会导致商品双重价格比例的波动,不利于商品交易。
19:09
20
思考题
1、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货币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3、纸币流通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9:09
21
参考文献
1、L.H.怀特:货币制度理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04年版。 2、P.De.Grauwe, The Economics of Monetary Integr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 1997. 3、M.D.Bordo,The Bretton Wood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 Historical Overview, A Retrospective on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1993.
19:09 3
二、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建立
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对货 币制度提出三个要求: 1、要求一个统一的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统一的标志就 是把分散的货币铸造权集中起来由国家垄断。 2、要求有稳定的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的基本条件是币 值稳定。 3、要求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 – 货币流通的弹性是指货币流通规模适应国民经济 的周期性变化而能进行扩张和收缩。
19:09
10
(二)双本位币制 双本位币制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 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币按照法定比率进行流通和 交换。其缺点是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 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 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 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 场。 (三)跛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是指,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 定金币能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 支付银币的最高额度。金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 银币-辅币
19:09 16
(三)纸币制度的内容与流通规律 1、纸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 (2)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 (3)纸币不能兑现 (4)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 2、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流通规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 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属量 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不稳定
19:09 11
三、金单本位制
由于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货币制度 对商品货币经济的促进作用,英国率先实行金单本 位制。 金单本位制的3个特征:
(1)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 (2)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 由兑换为金币。 (3)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金单本位制的稳定性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 (2)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 定。
19:09 12
金单本位制的优点:
(1)促进商品流通,有利于生产发展。 (2)促进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3)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资本输出,稳定国际经 济关系。
19:09 5
(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通货: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基本通货:是指一个国家的计价标准单位。 本位币:是一国的主币,是用货币金属按规定的货币单位铸 造的铸币。 本位币的基本特质是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 2、本位币可以无限法偿。案例:大四学生1.85万硬币交学费 3、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 辅币与本位币有固定的兑换比例。 铸造辅币一般用不易磨损的铜、镍、铝等贱金属。辅币按 照其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国家关于辅币的铸造和流通有三个规定: 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2、规定辅币有限法偿。 3、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19:09 6 纸币制度下
19:09
15
(二)纸币的产生 首先、铸币的自然磨损给人们提供了启示。 其次,人们意识到不足值货币可以同样流通。 最后,发行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来摆脱货币发行金属准备金的 要求和束缚。
纸币发行的两个前提条件: 1、要有集权的民族国家。 2、要有广阔的民族市场。
纸币不具有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职能。 发行纸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币材不足的问题。 纸币实质上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能和金属相交换的 货币符号。
19:09 19
本章小结
1、货币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制度 就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的构成内容有: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 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规定准备金制度。 3、货币制度历经变迁,主要有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在金银复本位制 度下产生的“格雷欣法则”对设计货币制度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都是不兑现的纸币制度。在 纸币制度下,有特殊的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 4、要保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 的经济环境和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纸币流通规律和货币流通规律: • 它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 • 商品流通:NO1 • 纸币流通规律和货币流通:NO2
19:09 17
第三节 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
19:09
18
货币制度稳定的主要条件是: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法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