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与原理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与原理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与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

混凝土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深入了解这些因素与原理对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和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强度的概念混凝土的强度是指其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一般采用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两种指标来表示混凝土的强度。

三、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一)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水胶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当水胶比过大时,混凝土中的孔隙率增加,混凝土强度降低;反之,水胶比过小时,混凝土易出现裂缝,同样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二)水泥的种类和品牌不同种类和品牌的水泥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不同,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硅酸盐水泥的强度较高,适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生产;而普通硬磨水泥适用于一般混凝土的生产。

(三)骨料的质量和粒径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和粒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非常重要。

优质的骨料应具有坚硬、坚固、耐久的特点,而骨料的粒径应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四)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中水泥、骨料、水的比例。

配合比的不同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配合比不当会导致混凝土中水分过多或不足,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五)施工方式和养护条件混凝土的强度不仅受到原材料的影响,还受到施工方式和养护条件的影响。

施工方式不当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养护条件不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成型。

四、混凝土强度的原理混凝土强度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泥胶凝作用的原理混凝土中水泥的胶凝作用是混凝土强度形成的基础。

水泥颗粒在水的作用下形成胶体,胶体与骨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混凝土形成坚固的结构。

(二)骨料的作用原理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填充水泥砂浆中的孔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坚固性。

同时,骨料的强度和粒径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两种养护条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对比分析

两种养护条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对比分析

两种养护条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对比分析0.前言混凝土是由粗的粒状材料(集料或填充料)镶嵌于坚硬的基质材料(水泥或胶结料)中所组成的复合材料,基质材料填充于集料颗粒间的空隙中,并将它们胶结在一起[1]。

普通混凝土是一种用途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各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混凝土,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轨道、给水与排水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国防建筑等领域,在国家基本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

混凝土的宏观组织呈堆聚状, 它是由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集料颗粒和水泥所组成, 其中起胶结作用的物质是水泥浆凝结硬化而成的“水泥石”。

我们可将混凝土看作是“水泥石”与粗细集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保证“水泥石”形成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能正常进行,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硬化;二是防止混凝土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这些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2]。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取自然养护措施,即在自然环境中养护。

通过对标准养护条件和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我们在实际工程建设施工中选择何种养护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也可使我们对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过程有更清楚的了解。

因此,研究混凝土在标准养护和自然养护两种养护制度下的强度发展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试验原材料水泥:北京太行前景P.O42.5级,比表面积341,3d抗压强度为26.8MPa,28d抗压强度为48.8MPa。

细集料:河北遵化,中砂,细度模数2.58,含泥量为0.77%。

碎石:河北三河,5~20mm碎石,连续级配,压碎值8%,针片状3%,含泥量为0.2%。

拌合水:天津汉沽农场地下水。

试验方法及结果2.1试验方法在不同水灰比、不同龄期、不同养护制度下,研究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混凝土养护条件对强度的影响研究

混凝土养护条件对强度的影响研究

混凝土养护条件对强度的影响研究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强度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而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对其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混凝土养护条件与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重量与水泥的重量之比。

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2.配合比: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的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混凝土的拌合质量:混凝土的拌合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拌合质量的稳定。

4.养护条件: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对其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混凝土养护条件对强度的影响混凝土的养护条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养护时间:混凝土的强度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在养护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影响。

2.养护温度: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适宜的养护温度下,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养护湿度:养护湿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养护方式:不同的养护方式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

四、混凝土养护条件对强度的影响研究为了探究混凝土养护条件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流程(1)准备混凝土试块:按照设计配合比制备混凝土试块。

(2)养护时间:在混凝土试块制备完成后,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养护。

(3)养护温度:在不同时间的养护过程中,分别设置不同的养护温度。

(4)养护湿度:在不同时间的养护过程中,分别设置不同的养护湿度。

(5)养护方式:在不同时间的养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养护方式。

(6)测量试块强度:在养护完成后,对试块进行强度测试。

2.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得到以下结果:(1)养护时间: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试块的强度逐渐提高,在28天之后,试块的强度基本达到了最大值。

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一、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指的是混凝土在不同时间内的强度变化规律。

混凝土的强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与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的养护方式等因素有关。

1. 初期强度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最初几小时内会发生明显的水化反应,这个阶段的强度被称为初期强度。

这个阶段的强度增长非常快,一般在浇筑后的24小时内,混凝土的强度可以达到其28天强度的30%至40%左右。

2. 中期强度混凝土的中期强度是指混凝土的强度在浇筑后的3天至28天内逐渐增长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但是增长的幅度仍然很大。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中期强度可以达到其28天强度的70%至80%左右。

3. 后期强度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是指混凝土的强度在浇筑后的28天以后逐渐增长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速度非常缓慢,但是增长的幅度仍然存在。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可以达到其28天强度的100%至120%左右。

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1. 混凝土材料特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混凝土的强度受到水泥的品种、砂子的粒径、骨料的种类和粒径、掺合料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强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的不同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产生较大的差异。

2.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子、骨料、水和掺合料的比例。

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的强度会相应地降低。

如果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的强度也不会提高,反而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增多。

3. 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混凝土的振捣程度、浇注速度、浇注高度、浇注温度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当,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无法排出,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的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优质文档首发]

混凝土的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优质文档首发]

混凝土的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优质文档首发]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各项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结构施工主要特点是取材便捷,可以在多种建筑结构中使用。

混凝土结构组成成分不过就是水泥、砂、石和水。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与水泥石粘结牢固程度对于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非常重要。

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即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都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它们都是对水泥水化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而起作用的。

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养护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1、湿度影响干湿变形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湿度变化。

混凝土干缩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士内部吸附水分蒸发而引起凝胶体失水产生紧缩,以及游离水分蒸发而使混凝土内的体积压缩。

浇注后的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水分蒸发后得不到补充,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

只要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开始干缩。

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湿度进行养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对于暴露面积大的构件应尽早开始养护尤为重要,因为混凝土凝结前或刚凝结时表面水分蒸发的速率是最大的,环境与混凝土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水分,限制了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此时应保证湿度并且加强早期混凝土成型养护,避免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2、温度影响水泥在不同温度下的使用,会影响其水化反应的速率。

温度升高,反应加速,凝结和强度发展加快;但是初期强度高时,随后则发展减慢,甚至当温度超过65℃以后,强度还会收缩;温度低时相反,强度发展缓慢,但增长率增大。

由于水泥水化后毛细孔中的水含有各种离子使冰点下降,即使在o’C以下反应仍会继续,直到达到冰点。

因此,在施工现场,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控制混凝土温度,控制水泥水化反应速率影响混凝土强度。

3、蒸汽养护蒸汽养护:将混凝土放在温度低于100度的常压蒸汽中进行养护。

浅谈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浅谈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膜层 , 阻碍 水 分 深 入 内部 , 以经 过 一 定 时 间后 , 度 增 长 反 而 所 强
即混凝土所处 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都是影 响混凝土强度 的重要 因素 , 它们都是对水泥水化 过程所产生 的影响而起作用 的。
混凝 土 的硬 化 , 于 水 泥 的水 化 作 用 。影 响 水 泥 水 化 和 强 源 度 的 因素 也 影 响 混 凝 土 强 度 。环 境 温度 和湿 度 对 水 泥 的 水 化 作
用具有显著影 响。
1 _湿度 影 响
干湿变形取决于周 围环境的湿度变化 。混凝土“ 干缩 ” 的原 因是由于混凝土 内部 吸附水 分蒸发 而 引起凝胶 体失 水产 生紧
缩 , 及 游 离 水 分 蒸 发 而 使 混 凝 土 内 的体 积 压 缩 。浇 注后 的 混 以
凝 土 暴 露 于空 气 中 பைடு நூலகம் 分 蒸 发 后 得 不 到 补 充 , 凝 土 会 失 水 干 燥 水 混
内对混凝土开始养护。本文 以混凝 土施 工现 场 实际为例 , 论述 混凝土养护对混凝 土强度 的影响 。
关键 词 : 泥 ; 水 混凝 土 强度 ; 护 ; 度 ; 度 ; 养 温 湿 混凝 土 硬 化
作 者 : 宁大 连 华 能 大 连 电 厂 辽
的水含有 各种 离子 , 冰点 下降 , 使 即使 在 0 " C以下反 应仍 会继
密切相关 , 此外与施工质量 、 养护条件及龄期相关联 。本文重点
对养 护 条 件 因素 对 混 凝 土 强 度 影 响 分 析 。混 凝 土 的 养 护 条 件 ,
比, 一般约降低 l ~ 1 。这是 因为 , 0 5 高温 养护 固然水 泥水化 反应 速度快些 , 但在水泥颗粒 的外表过 早形成水化 产物凝胶体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
2 0 (2 , 5 8 其 物理 性 能 的改 善 , 仅在 4 m n之 内 比较 明显 , 5i 以后 就 综 合 利 用 . 07 1) 2 4 2 .
显得事 倍 功半 。●
[] 克锋 , 3潭 陈德 玉 . 煤 灰 细 度颗 粒 形貌 及 掺 量 对 水 泥 和 浪 凝 土 粉
性 能的影响.安徽建筑工 业学院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19 () .984,
关 键 词 :养护条件; 混凝土; 抗 强度; L 孑 结构
1引言
胶 凝材 料 只有 水 化 到一 定程 度 才 能形 成 有利 于 混
凝 t强度 和耐久 性 的组 成与 结构 。 一定 的温度 和湿度 条
工作 性能 同强度 等级 的混凝土 抗 压强度 的影 响 , 揭示 早 期养 护对混 凝土 强度性 能发挥 的 重要性 , 文从养 护温 本
M P
配合比组成 gm : /。 k :
外 加 / 率 度 WB 砂
养 护代 号
Cr1 u e
7 d 2 8d
f 泥 灰 粉 水 砂 碎 剂 昆S% () )m ( m
Cr2 u e
7d 2 8d
C r3 u e
等) ,或者在 养护条 件不保 证条 件下 为 了达到 混凝 土 的 强度 性 能而 大 幅度 增加 混 凝 土 中的 水泥 用 量或 提 高混
凝土 的强度等 级 , 成资源 能源 的大 量 消耗 。这些 做法 造

方面 不符合 混凝土 材料 技术进 步 的要求 , 一 面也 另 方
2 混凝土配合比与养护条件 . 2
设计 为 C 0泵送 混凝 土 ,配 合 比及坍 落 度见表 1 2 。
增 加成本 了且 与全球 节能 减排 的时代 要求不 相称 。 尤其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摘要]在工程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有利于挖掘混凝土强度的潜力,提高混凝土质量。

因为混凝土养护与混凝土强度密切相关,混凝土在连续不间断地湿润养护下,其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长。

混凝土的硬化源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影响水化和强度的因素也影响混凝土强度。

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水泥的水化作用也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保证混凝土强度需要从混凝土成型后一定的时间以内对混凝土开始养护。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强度养护温度湿度混凝土硬化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由水泥、砂、石和水组成。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空隙,骨料与水泥石粘结牢固程度对于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非常重要,在压缩作用下,由于碎石强度较大,破坏发生在水泥石与骨料的结合面上,因此,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强度是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养护条件(温度、湿度)是通过对水泥水化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而起作用的。

混凝土的硬化,原因在于水泥的水化作用。

养护温度高可以增大初期水化速度,混凝土初期强度也高。

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速度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物在水泥石中均匀的分布,有利于后期强度的发展。

当温度降至零度以下时,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大部分结冰,水泥颗粒不能和冰发生化学反应混凝土强度停止发展。

周围环境的湿度对水泥的水化作用能否正常进行有显著影响:湿度适中,水泥水化能顺利进行,使混凝土强度得到充分发展。

如果湿度不够,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所以,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起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长。

最初7-14天内,强度增长较快,28天以后增长缓慢但龄期延续很久其强度仍有所增长。

一、温度影响水泥在不同温度下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一、引言
混凝土是有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的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由于混凝土具有很多优点,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无论是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路桥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国防建设等都广泛的应用混凝土。

因此混凝土在国家基本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对混凝土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都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混凝土成型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足够的湿度,以使水泥充分水化,这就是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起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长。

二、实验用原材料:
实验用原材料:水泥、砂、石、水、。

三: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讨论:由于不同养护条件,对与我们班的实验结果。

可以看出在28天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要比28天在自然状态下硬化的混凝土的强度要高,混凝土的强度在前期随龄期的增长而变大。

(除个别由于操作错误引起数据的误差)。

四.实验结果分析
养护条件(温度、湿度)是通过对水泥水化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而起作用的。

混凝土的硬化,原因在于水泥的水化作用。

养护温度高可以增大初期水化速度,混凝土初期强度也高。

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速度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物在水泥石中均匀的分布,有利于后期强度的发展。


温度降至零度以下时,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大部分结冰,水泥颗粒不能和冰发生化学反应混凝土强度停止发展。

周围环境的湿度对水泥的水化作用能否正常进行有显著影响:湿度适中,水泥水化能顺利进行,使混凝土强度得到充分发展。

如果湿度不够,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所以,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起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长。

最初7-14天内,强度增长较快,28天以后增长缓慢但龄期延续很久其强度仍有所增长。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

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

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

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

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

五、结束语
一、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二、必须在成型后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养护,并且最好养护到第28天,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在建设中更好的保证建筑物的强度和耐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