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大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素材推荐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举例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举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代官僚制度由来已久,并且十分完备而复杂。
要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研究历史人物的仕宦经历、政治变迁、社会地位等等,有必要掌握一些古代官制知识。
本文只就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常用术语简略举例解说。
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给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提(提拔)《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此外,还有: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史记•李斯列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高考文言文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重要)

高考文言文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重要)第一篇:高考文言文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重要)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一、任命封赏1、任:担当,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2、授:授官,任命。
例:大业初,授亲卫大都督3、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4、拜:授给官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5、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6、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7、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8、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
”二、选拔提升9、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10、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11、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12、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13、进:推荐(用于较高职务)《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1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15、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16、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17、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任免升降术语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举、辟】举:举荐;辟:招用,如“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传》)中的“举”“辟”。
【征】君征召臣。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张衡传》)中的“征”。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中的“擢”。
【陟】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陟”。
【升】提升,如“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中的“升”。
【假】临时充当使臣属吏。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中的“黜”。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如“贬连州刺史”(《旧唐书》)中的“贬”。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的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革、削、免、罢、废、夺】革职、罢职或停职。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中的“夺”。
【退】(1)撤销或降低官职;(2)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张衡传》中的“乞骸骨”。
)【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张衡传》)中的“转”。
【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张衡传》)中的“徙”。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升迁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
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实例,精校、完整、实用)

我国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常用词语全国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多为人物传记,其中往往涉及古代官职升降调动的一些专用词语。
正确理解、掌握这些词语,对于疏通文意,培养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当不无裨益。
文言文中涉及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有以下五种情况:一、任命、授予1.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2.起:①起用。
②任用例:起复授本官。
——《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五良史》3.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召。
~书。
4.征:征召。
例:州三礼辟西主簿。
——《宋书?隐逸列传》5.拜:授予官职。
例:乃拜恂河西太守,行大将军事。
——《后汉书?邓冠传》6.除:拜授官职。
7.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指官员生时8.赠:用于追封已故者,指官员死后。
9.授:授予官职,从授予印物而来。
10.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爵位、官职的意思。
11.为:做,当任某职。
例:其父为长安丞——《后汉书?邓冠传》12.以??为。
任命官职。
——《史记?李斯列传》例如:以良为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地。
——《史记?留侯世家》..13.守、知:任??太守,任??知县14.简、简拔:挑选录取。
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先帝简拔。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15.引(荐\举):举荐,推举,选拔。
16.出仕:成为仕宦,出来做官。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术语举例 (1)

官职任免升降常术语多高中阶段许多文言文课文中涉及到一些中国古代官员职务任免升降的文化常识,部分学生面对这些事一头雾水,现就高中阶段涉及到的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做一归纳。
有关任职授官的授:授官,任命。
班固《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文天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拜:授给官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李密《陈情表》:“拜臣郎中”任:担当,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对于没有职权的布衣直接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此外,还有像“封”“赠”“赐”“赏”等一些非实际授予实权官职的说法。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史记•李斯列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任职授官(1)任: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史记·蒙恬列传》)(2)授:授官,任命。
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3)除:任命,授职。
除.臣洗马。
(《陈情表》)(4)拜:授给官职。
拜.亮为丞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5)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史记·吕太后本纪》)(6)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7)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荀)彧荐.嘉。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8)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孝廉不行。
(《张衡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告子下》)(9)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任用予以官职。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战国策·秦策二》)(10)提:提拔。
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北史·魏收传》)(11)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1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
(《孔丛子·答问》)(13)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14)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汉书·苏武传》)(15)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术语举例

郸城一高高一语文早读知识清单(第五周·周一)编者:胡乐金刘瑞华亢清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代官僚制度由来已久,并且十分完备而复杂。
要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研究历史人物的仕宦经历、政治变迁、社会地位等等,有必要掌握一些古代官制知识。
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给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提(提拔)《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此外,还有: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