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含答案)及解析

24 2 2 2【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 20 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 物质间的转化需要考虑反响实质、条件以及物质的用量,以下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Si −O −2 →SiO Δ2−H −2O −→ H SiO 23② S −−O −→SO −H −O −→ H SO 点燃 22 4③ C −S −iO −→ 点燃CO −N −a O −H → Na CO 223④NaCl 溶液−Δ−→ NaCl 晶体 −通−电−→ Na 熔融⑤ Na −−O 2−→ Na 常温O −H −2O −→ NaOH 2⑥ HCl(浓)−K −ClO −3 →Cl 2−−石−灰−乳−→ 漂白粉A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B .②③C .①④⑤⑥D .②④⑤⑥①硅和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响,①错误;②硫和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过氧化氢氧化:SO 2+H 2O 2=H 2SO ,生成硫酸, ②正确;③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响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反响方程式为:高温2C+SiO 2Si+2CO↑,③错误;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电解熔融的氯电解化钠可以生成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 2↑,生成钠单质,④正确;⑤钠和氧气常温反响生成氧化钠:4Na+O 2=2Na 2O ,氧化钠和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Na 2O +H 2O=2NaOH ,⑤正确;⑥氯化氢和氯酸钾发生氧化复原反响KClO 3+6HCl(浓)=KCl+3Cl 2↑+3H 2O ,生成氯气,氯气和石灰乳反响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该反响方程式为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因此可以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响制备漂白粉,⑥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合理的是②④⑤⑥,答案选D 。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烧碱、食盐和水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碳酸钙、水和乙醇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其水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
D.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一定可以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盐酸是混合物,而酸属于纯净物的范畴,故A错误;
C.M1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属于胶体,故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B选项注意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类似的还有淀粉和纤维素也是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而油脂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注意区分;本题C选项注意胶体的本质取决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100nm之间的为胶体。
答案选C。
3.下列有关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从水槽中撤出导管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涂上NaHCO3溶液
C.进行CO性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多余的CO一律排到室外
D.制备Fe(OH)3胶体时,可以将水放在隔着石棉网的烧杯中加热
【答案】D
【解析】
【点晴】
基础考查,侧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是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指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属于光的散射现象,而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光的散射现象,为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

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错误;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错误;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CaCl2(aq) CaCO3CaOB.Na Na2O NaOHC.(C6H10O5)n(淀粉) C6H12O6(葡萄糖) C2H5OHD.Cu2S Cu CuSO4【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A错误;B.钠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B错误;C.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两步转化均能实现,选项C正确;D.高温条件下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火法炼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法得到硫酸铜,第一步转化不能实现,选项D错误;答案选C。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典例分析1. 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解析: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氯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不含极性键由此可迅速排除③和⑤,故选B。

答案:B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解析:②中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⑤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⑥中纯碱为盐。

答案: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解析:A项,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并不只是分散质微粒,还包括分散剂;B项,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是溶液;D项,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C4.下表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X Y Z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A 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B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化合物D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解析:许多共价化合物也属于电解质,电解质的范围应大于离子化合物,故C项不正确。

答案:C5.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①Na 2O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②MgO HCl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NaOH−−−→ HCOOCH 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 +O 2点燃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2.向含有c(FeCl 3)=0.3 mol·L -1、c(FeCl 2)=0.15 mol·L -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 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 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 2O 3B .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C .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 +分离开D .加入NaOH 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 2++2Fe 3++8OH -===Fe 3O 4+4H 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A 错误;B .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容易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而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B 错误;C .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C 错误;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Fe2++2Fe3++8OH-═Fe3O4+4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D。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①Na 2O 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②MgO HCl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2Na +O 2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B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 .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 .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答案】C【解析】【详解】A .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 3等,故不是盐,是混合物,故A 错误;B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 错误;C .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 ,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 正确;D .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 错误;故答案为C。

高一化学 1.1《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同步练习

高一化学 1.1《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同步练习

开放市齐备阳光实验学校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和转化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C.①⑨D.①④⑤⑥⑦答案:B2.以下物质的分类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D3.(2021·九校)判断以下有关化学根本概念的依据不正确的选项是( )A.溶液与体:能否发生丁达尔效B.氧化复原反: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C.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解析: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氢氧化钠,只有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答案:D4.(2021·一中月考)如图一些物质或概念的附属关系不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C5.以下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选项是( )①酸性氧化物:SO2、NO2、CO2、SiO2;②非电解质:液氨、氨水、液态氯化氢、过氧化氢;③电解质:氯化铝、胆矾、冰醋酸、硫酸钡;④同位素:H、D、T、HD;⑤同素异形体:C60、C70、石、石墨;⑥离子化合物:CH3COONa、Al2O3、Na2O2、CaC2。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即对根本概念的考查,较易。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O2不具有该性质,故①中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②中氨水为混合物,液态氯化氢和过氧化氢均为电解质;④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不同原子之间互称为同位素,而HD为单质,故④归类不正确;③、⑤、⑥的分类均正确。答案:D6.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 ,是两分子乙酸脱一分子水的产物,它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C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和酸反,但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SiO2+4HF==SiF4↑+2H2O,D选项也不正确。只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的说法是正确的。选B。答案:B7.(2021·)以下关于体的认识错误的选项是( )A.鸡蛋清溶液中参加饱和硫酸铵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B.往Fe(OH)3体中逐滴参加稀硫酸会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体答案:D8.我国家在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此工作可广泛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方面解析:“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0-9 m,符合体粒子大小,所以“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是体,因而具有丁达尔效,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纳米技术在生物学、光电器件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答案:B9.(2021·高三模拟)以下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解析: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体粒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是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答案为C。答案:C10.化常见反形式为:A+B―→C+D+H2O,对于该反的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反可能是氧化复原反B.该反可能是非氧化复原反C.C和D有一种一是盐D.A和B不一是酸或碱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列举反进行验证。如符合该形式的反有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C+4HNO3(浓)∆4NO2↑+CO2↑+2H2O。由上述反可知,该反可能是氧化复原反,也可能是非氧化复原反,C和D不一是盐,A和B不一是酸或碱。答案:C11.向体中参加电解质能使体聚沉。使一量的体在一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要电解质的浓度(m mol/L)称为“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那么表示其聚沉能力越大。说明,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粒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向氢氧化铁体中参加以下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是( )A.NaClB.AlCl3C.K2SO4D.Na3PO4解析:由题干知电荷数越大,聚沉值越小。Fe(OH)3粒带正电,起聚沉作用的是阴离子,比拟各选项,PO3-4带电荷数最多,聚沉值最小。答案:D12.(2021·模拟)以下事实与体性质无关的是(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氢氧化铁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解析:烟尘是气溶,其中的粒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蛋白质溶液是体,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在氢氧化铁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体。答案:B13.(1)以下关于氧化物的各项表达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①酸性氧化物肯是非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肯是酸性氧化物;③碱性氧化物肯是金属氧化物;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生成相的酸;⑥与水反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是酸酐,与水反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是碱性氧化物;⑦不能跟酸反的氧化物一能跟碱反。(2)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①分散系一是混合物;②浊液可用过滤的方法别离;③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有一的溶解度;④任何溶中参加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体微粒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⑤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都是体特有的性质;⑥因为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粒别离出来;⑦饱和溶液一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⑧氢氧化铁体稳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粒作布朗运动。答案:(1)③⑥ (2)①③14.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适宜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②③⑥的后面。(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呼吸面具中用⑧作为O2来源的反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室制备⑦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反,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解析:常见的酸有H2SO4、HNO3、HCl;碱有NaOH、KOH、Ba(OH)2、Ca(OH)2;盐有NaCl、Na2SO4、Na2CO3、NaNO3、Na2SO3。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CO2(少量)+2NaOH==Na2CO3+H2O。Na2O2能够与人呼出的CO2、H2O反生成O2,所以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O2的来源。制备CO2常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3)与盐酸反:CaCO3+2HCl==CaCl2+CO2↑+H2O,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假设变浑浊即可证明是CO2。答案:(1)树状分类法(2)②H2SO4(或HNO3) ③NaOH(或KOH)⑥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 )(3)2NaOH+CO2(少量)==Na2CO3+H2O(4)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5)盐酸碳酸钙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假设变浑浊,即可说明是CO215.丁达尔效是区分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1)如图是在室中进行氢氧化铁体丁达尔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2)清晨,水蒸气被太阳加热,形成水雾,可能构成1 nm~100 nm的分散质,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3)翻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是空气,不是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2)清晨水蒸气被太阳加热,形成水雾,可能构成1 nm~100 nm的分散质,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3)翻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16.(2021·模拟)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例如,根据碳素钢的含碳量,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利用数轴的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根据这一分类法请答复:(1)将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如下数轴上:(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①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经测得KCl、NaCl溶液的pH于7;H2SO4的pH小于7;Na2SO3、Na2CO3、NaOH溶液的pH大于7。由此有的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方案Ⅰ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你能设计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方案Ⅱ中,三种钠盐用其他物质中的________可加以区分,有关反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 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在用H2SO4鉴别含四种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得到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吗?答案:(1)pH与溶液酸碱性的对关系:(2)①不合理,Na2SO3、Na2CO3的水溶液水解呈碱性,但合物的分类来看它们都属于盐。②利用焰色反,焰色反呈紫色的为KCl,焰色反呈黄色的为NaCl。③H2SO4 Na2CO3+H2SO4==Na2SO4+CO2+H2O,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④取两支试管分别参加少许H2SO4溶液,分别参加稍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充分混合,再向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入Na2CO3溶液,假设有气泡生成,那么参加的未知溶液为NaCl溶液;假设无气泡生成,那么参加的未知溶液为NaOH溶液。。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⑤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知识,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物质的分类组成,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③根据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来判断。
8.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
D. 病毒在生物体内的水解产物可能是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H、O、N、S属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最有可能形成共价键,A正确;
B.M1病毒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所以M1病毒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M1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属于胶体,故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应合理使用,故C错误;
D.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ClO(aq)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ClO(aq) HCl(aq)
B.H2SiO3 SiO2 SiCl4
C.Al Al(OH)3 Al2O3
答案为B。
【点睛】
元素的性质的推断题,要熟练掌握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并能找到各物质间相互转化方案,熟记物质的性质,综合运用。
10.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物质类别
分类依据
A

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
B
碱性氧化物
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
C
胶体
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
D
强电解质
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A.AB.BC.CD.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向含有c(FeCl3)=0.3 mol·L-1、c(FeCl2)=0.1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D.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答案】D【解析】【详解】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A错误;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容易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而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B错误;C.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C错误;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Fe2++2Fe3++8OH-═Fe3O4+4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各项反应对应的图象错误的是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B.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铝酸钠溶液中C.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一定量氯水中D.将铜粉逐渐加入一定量浓硝酸中【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二氧化硫和氯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硫酸和盐酸,硝酸的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注意根据关系式分析图像的正误。

【详解】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AlO2﹣+H2O=Al(OH)3↓、Al(OH)3+3H+=Al3++3H2O,故图象中上升与下降段对应的横坐标长度之比应为1:3,故B错误;C.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2Cl﹣+4H++SO42﹣,随着二氧化硫的通入,pH会降低,直到氯气反应完全,pH不变,故C正确;D.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故D正确;答案选B。

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对描述内容分析错误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涉及化学反应,选项A正确;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可见,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的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蒸馏,选项B正确;C.硝石为硝酸钾,不含碘单质,选项C错误;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碳酸钾,其水解显碱性能洗去油污,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4.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③有六种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阳离子的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④用稀硝酸清洗做附着在试管表面的Ag单质;⑤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⑧某溶液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NH4+。

A.①⑤⑦B.③④⑦⑧C.①②④⑧D.②③⑤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石灰水是Ca(OH)2溶液,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①正确;②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所以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②正确;③Na+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后沉淀溶解,Fe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NH4+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混合后现象不同,可用NaOH溶液鉴别,③错误;④稀硝酸可与银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④正确;⑤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浓硫酸,先用干抹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碳酸氢钠冲洗,⑤错误;⑥瓷坩埚的成分里含有二氧化硅,高温下会与碳酸钠反应:Na2CO3+SiO2=Na2SiO3+ CO2↑,会腐蚀瓷坩埚,所以不能用瓷坩埚,应用铁坩埚,⑥错误;⑦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⑦错误;⑧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某溶液中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是氨气,原溶液中含NH4+,⑧正确,故答案为:C。

5.有关物质的分类中,说法错误的是A.KNO3属于硝酸盐B.CaO属于氧化物C.NaHCO3属于酸D.Na2CO3属于钠盐【答案】C【解析】【分析】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由硝酸根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硝酸盐;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以此解答。

【详解】A.KNO3由硝酸根和钾离子构成属于硝酸盐,选项A正确;B.CaO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C.NaHCO3电离出的阳离子包含氢离子和钠离子,属于盐,不属于酸,选项C错误;D.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选项D正确;答案选C。

6.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石墨、Fe(OH)3胶体、澄清石灰水B.氮气、干冰、冰水混合物C.液氯、CuSO4、漂白粉D.硫粉、氨水、硫酸【答案】C【解析】【详解】A. Fe(OH)3胶体是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A错误;B. 冰水混合物构成微粒是H2O,属于纯净物,B错误;C. 选项中的各种物质分类合理,C正确;D. 氨水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属于胶体②氯水、次氯酸都属于弱电解质③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④明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⑤电解熔融的Al2O3、12C 转化为14C 都属于化学变化⑥葡萄糖、油脂都不属于有机高分子A.①②B.②④C.③⑤D.④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①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稀豆浆属于胶体分散系、硅酸是难溶的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故①错误;②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故②错误;③Na2O、MgO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碱性氧化物,Al2O3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氧化物,故③错误;④明矾是硫酸铝钾晶体属于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四氧化三铁是化合物,都不是混合物,故④正确;⑤12C转化为14C是核反应,既不属于物理变化又不属于化学变化,故⑤错误;⑥葡萄糖、油脂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⑥正确;故选D。

【点晴】基础考查,侧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是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指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8.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A.NO B.NO2C.H2SiO3D.SO3【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在放电条件下,N2与O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A不合题意;B.NO与O2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2,B不合题意;C.SiO2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生成H2SiO3,C符合题意;D.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SO2与O2可化合生成SO3,D不合题意;故选C。

9.化学与环境、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氯化铵溶液可清除铜制品表面的锈渍,是因为氨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C.月饼因为富含油脂而易发生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D.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氨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可以用来除锈,故B正确;C.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包装中的硅胶为干燥剂,但硅胶没有还原性、不能除去月饼包装袋中的氧气,可放入装有铁粉的透气袋,故C错误;D.石英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选B。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合硫酸铝[Al2(OH)x(SO4)y]n是新型絮凝剂,可用来杀灭水中病菌B.杜甫的诗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中的柳絮富含高分子糖类C.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硫为纯阳”中硫为浓硫酸D.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且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聚合硫酸铝在水中水解得到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作絮凝剂,但不能杀灭水中病菌,A选项错误;B. 柳絮富含纤维素,纤维素是高分子糖类,B选项正确;C. 火药中含硫物质为硫单质,不是浓硫酸,C选项错误;D. 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带电的胶粒在电场中发生电泳,D选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电泳: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因吸附带电粒子而带电,所以胶体粒子可在电场中定向移动。

11.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