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电子教案-第07章过滤
胡洪营《环境工程原理》(第2版)配套辅导用书-第七章 过滤【圣才出品】

第七章 过滤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单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 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 流体阻力 阻力系数 重力场中颗粒的沉降过程 重力沉降 沉降速度的计算沉降分离设备离心力场中颗粒的沉降分析旋风分离器 离心沉降 旋流器工作原理旋流分流器 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电除尘器的原理 电沉降电除尘器的优点其他沉降 惯性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惯性沉降惯性除尘器特点沉降【重点难点归纳】一、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1.过滤过程过滤是分离液体和气体非均相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过程是混合物中的流体在推动力(重力、压力、离心力等)的作用下通过过滤介质时,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而流体通过过滤介质,从而实现流体与颗粒物的分离。
2.过滤介质①固体颗粒;②织物;③多孔固体;④多孔膜。
3.过滤分类(见表7-1)表7-1 过滤的种类分类标准种类表面过滤表面过滤的过滤机理如图7-1所示,表面过滤(滤饼过滤)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滤饼层容易形成的情况下机理深层过滤深层过滤的现象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过滤介质的过滤操作中,如图7-2所示。
在过滤时,颗粒物随流体可以进入过滤介质层,在拦截、惯性碰撞、扩散沉淀等作用下附着在介质表面上而与流体分开。
深层过滤一般适用于待过滤流体中颗粒物含量少的场合,如水的净化、烟气除尘等推动力①重力过滤;②真空过滤;③压力差过滤;④离心过滤图7-1 表面过滤示意图(a )滤饼过滤;(b )架桥现象图7-2 深层过滤示意图二、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1.过滤基本方程(1)表面过滤的基本方程以液相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为例,表面过滤的基本方程如下(7-1)(7-2)式中,dt 为微分过滤时间,s ;dV 为dt 时间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A 为过滤面积,m 2;K 为过滤常数,m 2/s 。
(2)表面过滤的基本方程含义表示某一时刻过滤速率与推动力、滤饼厚度、滤饼结构、过滤介质特性以及滤液物理性质的关系,是计算过滤过程的最基本的关系式。
环工原理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二节质量衡算1、什么是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2、以物料的全部组分为衡算系统时,其衡算方程如何表述?3、以某种组分为衡算系统时,其衡算方程如何表述?4、什么是转化速率?如何确定其正负?第三节能量衡算1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热量衡算方程?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热量衡算方程?第03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道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2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什么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牛顿型流体有哪些?4简述温度和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影响。
第四节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1写出圆直管中阻力损失通式。
2试推导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和阻力损失公式。
(课后练习)3圆管内,层流流动的摩擦系数如何确定?4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直管中稳态层流流动,试分析以下情况下,管内压力差如何变化:a.管径增加一倍;b.流量增加一倍;c.管长增加一倍。
5试分析圆管湍流流动的雷诺数和管道相对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第五节管路计算1管路设计中选择流速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简单管路具有哪些特点?3分支管路具有哪些特点?4并联管路具有哪些特点?5分析管路系统中某一局部阻力变化时,其上下游流量和压力的变化。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教案标题:环境工程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环境工程中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环境工程中的处理技术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实例。
3. 实验室和实践环境。
教学过程:1. 导入环境工程的概念和意义(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工程的定义和作用。
- 介绍环境工程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环境工程原理的讲解(15分钟):- 介绍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原理和理论,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 解释这些原理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 环境工程处理技术和方法的介绍(20分钟):- 介绍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如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 分析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4. 环境工程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的环境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讨论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5. 学生实践和实验(30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实践和实验活动,例如废水处理实验、空气质量监测等。
- 指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进行总结。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环保企业、参与社区环境改善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深入探讨特定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和竞赛活动,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评价。
2. 实践和实验报告评价。
3. 小组项目研究报告评价。
精品工程类本科大三课件《建筑环境学》07第七章第 5节 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

城市噪声的控制
• 避免交通噪声和工厂噪声干扰居住区 • 利用临街的建筑物作为后面建筑的防噪屏障 • 严格施工噪声管理 • 对居住区,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应采取消声建造措施,并布置
边缘角落处
室内设备噪声控制
(1)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来降低噪声 (2)降低噪声源的激振力 (3)降低噪声辐射部件对激振力的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 • 设备噪声的降低,意味着性能提高和寿命延长。 • 机械产品本身的噪声级,可以做为评价其本身综合性能的一项重
• 风机、水泵的出口加软管连接,也是隔振的一种方式。
隔振器
橡
精密磨床隔振基础
胶
隔
振
垫
振动传递
• 如某个产生振动的设备与一构件 (固有频率f0)相连,则通过这个构 件传导出去的振动动力占振源输 入动力的百分比称作振动传递比 T
1 T ( f / f0 )2 1
隔振结构固有频率 f0 比振源频率f 越低,振动传递比就越小,隔振效
• 吸声尖劈用于半消声室、全消声室,尺寸可根 据用户要求定制。
吸声减噪法使用原则
1.只能取得 4~12dB的降噪效果,因仅能减少反射声(混响声)
• ——不可能通过吸声处理得到更大的减噪效果
2.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的场所,采用吸收减噪法将不会得到 理想的降噪效果。
3.室内平均吸声系数较小时,吸声减噪法收效最大。
• 原理:利用布置在管内壁上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 传播的噪声迅速随距离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1)在总图设计时应按照“僻静分开” 的原则对强噪声源的位置合理地布置
• 将高噪声车间与办公室、宿舍分开。 • 在车间内部,把高噪声的机器与其他机器设备隔离开来,尽可能集
环境工程原理第07章过滤讲解

u
?
?p
r? ?L ?
Le ?
过滤过程中饼厚 L 难以直接测定,而滤液体积 V 易于测量,故用 V 计算过滤速度更为方便。
假设每过滤 1m3 滤液,产生滤饼量 f m3 ,
fV ? LA
L ? fV V:滤液体积, m3 A
同理,生成厚度 Le的滤饼获得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
下易变形,导致滤饼中通道变小, 阻力增大。
为降低可压缩滤饼的过滤阻力,可加入助滤剂改 变滤饼的结构。 助滤剂是某种质地坚硬而能形成疏松 饼层的固体颗粒或纤维状物质 ,有两种加法:一是直 接将其混入悬浮液;二是预涂于过滤介质上。
一般只有在以获得清净滤液为目的时才使用助滤 剂。常用的 助滤剂有粒状 (硅藻土,珍珠岩粉,碳粉 或石棉粉等)和 纤维状(纤维素、石棉等)两大类。
悬浮液 (滤浆)
滤饼 过滤介质
滤液
过滤操作的外力:重力、压力差或惯性离心力。
过滤方式很多,适用广泛,固 -液、固 -气、大、小颗 粒等。无论采用何种过滤方式,均需过滤介质,过滤 介质是影响过滤操作重要因素。
二、过滤介质
起支撑滤饼作用,并让滤液通过,基本要求是具有足 够的机械强度、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耐腐蚀和耐热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本节思考题
(1)过滤过程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 (2)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使用的过滤介
质主要有哪些? (3)过滤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一、过滤基本方程 二、过滤过程的计算 三、过滤常数的测定 四、滤饼洗涤 五、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过滤p 压差?
环境工程原理第07章_过滤

(7.2.11)
令q=V/A,qe=Ve/A(qe称为过滤介质比当量滤液体积),则
dq K dt 2( q qe )
(7.2.12)(滤饼过滤基本方程)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K:过滤常数,如何测定?与下列因素有关:
•滤饼的颗粒性质
•悬浮液浓度 •滤液黏度 •滤饼的可压缩性 qe:过滤介质特性参数
(7.3.4)
ab主要与颗粒尺寸有关,颗粒尺寸愈小,床层的比表面愈 大。
第三节 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3.颗粒床层的当量直径 颗粒床层中空隙所形成的流体通道结构非常复杂。 通常采用简化的流动模型来代替床层内的真实流动过程。 将实际床层简化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小孔道组成的管束。
l’=L
与床层厚 度成正比
2 2 3 q q 0.1 2.073 10 1.6 10 0.1 0.473 10 所以 3 m3 2
因此可再得到的滤液为 0.473L。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二)恒速过滤 恒速过滤是指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速度保持不变,即滤 液量与过滤时间呈正比。
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并逐渐积累成滤饼层。
滤饼层厚度:随过滤时间的增长而增厚,其增加速率与过
滤所得的滤液的量成正比。
过滤速度:由于滤饼层厚度的增加,因此在过滤过程中是
变化的。
过滤速度是描述过滤过程的关键!
推动力 其它因素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过滤过程的主要参数
处理量:处理的流体流量或 分离得到的纯流体量V(m3) 过滤推动力:由流体位差、压差或离心力场 造成的过滤压差p 过滤面积:表示过滤设备的大小A(m2) 过滤速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滤液量u
本节的主要内容
环境工程原理过滤

三、过滤方式 1、滤饼过滤(表面过滤): 过滤介质为织物、多孔材料或膜等,孔径可大于最 小颗粒的粒径。过滤初期,部分小颗粒可以进入或穿 过介质的小孔,后因颗粒的架桥作用使介质的孔径缩 小形成有效的阻挡。 截留在介质表面的颗粒形成滤渣层(滤饼), 随滤饼的形成,真正起过滤介质作用的是滤饼,而 非过滤介质本身,故称作滤饼过滤。
则:
滤饼比阻 r 有两种情况:
不可压缩滤饼:滤饼层的颗粒结构稳定,在压力作用
下不变形,r与p无关 。
可压缩滤饼:在压力作用下易变形,r与p有关 。
经验式:
单位压差下滤饼的 比阻,m-2 Pa-1
滤饼的压缩指数, 对于可压缩滤饼,s= 0.2~0.8, 对于不可压缩滤饼,s=0 。
代入
故: 令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本节思考题
(1)过滤过程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
(2)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使用的过滤介
质主要有哪些?
(3)过滤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一、过滤基本方程
二、过滤过程的计算 三、过滤常数的测定 四、滤饼洗涤 五、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K 过滤常数,与滤饼的颗粒性质、 悬浮液浓度、滤液黏度、滤饼的 可压缩性有关,由实验测定。 qe:过滤介质特性参数
令 q=V/A, qe=Ve/A
滤饼过滤基本方程
二、过滤过程的计算 过滤计算的基本问题:确定过滤速度与推动力、阻 力等因素的具体关系。
1、恒压过滤: 对指定悬浮液,K为常数。
忽略过滤 介质阻力
主要用于含固量较大 (>1%)的场合。
慢滤池; 袋滤器; 压滤机。
环境工程原理-过滤2

Ht H0 Ktu0t
Kt:实验系数 ρ0:过滤原液的固体浓度
(7.3.15)
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水头损失逐渐增加。当水头损失
增加到一点值后,就需要对滤料床层进行反冲洗,以清
第三节 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例题 7.3.2】某颗粒床由直径为 0.5mm 球形颗粒堆积而成,空隙率
为 0.4,床层的厚度为 1m。
(1)如果清水通过床层的压力差为 1×104Pa,求清水在床层中的实
际流速;
(2)如果固定床的横截面积为 1.2m2,清水通过流量为 10m3/h,求
清水通过固定床的水头损失。
对于每个筛,尺寸小于筛孔的颗粒通过筛下落,称
为筛过物。
大
尺寸大于筛孔的颗粒留在筛上,称筛留物。
振动一定时间后称量筛留物,计算在混合颗粒中的
小
质量分数,得到筛分结果。
第三节 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混合颗粒粒度分布最直观的表示方法是对不同颗粒粒径作相 应的质量分数曲线。
粒度分布还可以用累计分布曲线来表示。
g
Kl (1 )2 3
1
deV
2
Lu
——运动黏滞系数,m2/s, v ;
所以
h0
36
1103 9.811000
51 0.42
0.43
1
1 0.5 103
2
1 2.31103
0.95 m
得清水通过颗粒床层的水头损失为 0.95m。
第三节 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二)运行过程中滤料床层
• 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滤层中截留的悬浮物量逐渐增多,滤 层空隙率逐渐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在恒压过滤阶段,应用式(7-2-15) ,
V 2 V12 KA2t
p1s A2t 2 102 30 60 8 V p0.7 1.436 102 p0.7 (2) r0 f 1 103 4 1011 0.0627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假设每过滤1m3滤液得滤饼f,单位为m3
fV LA
fV L A
V:滤液体积,m3
(7.2.4)
另外,可把过滤介质的阻力转化成厚度为Le的滤饼层阻力
rm Lm rLe
则:
(7.2.6)
fVe Le A
(7.2.7)
dV Ap u Adt r f (V Ve )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实际上过滤模式常常采用:
先恒速过滤后恒压过滤
在开始过滤时,以较低的恒速操作,避免颗粒穿透过滤
介质。
当压差上升到给定数值后,再采用恒压过滤,直到过滤
终止。
计算:
恒压过滤中的起始滤液量为恒速过滤末段的滤液量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例题 7.2.2】用一台过滤面积为 10m2 的过滤机过滤某种悬浮液。 已知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的含量为 60kg/m3 ,颗粒密度为 1800 kg/m3。已知滤饼的比阻为 4×1011m-2,压缩指数为 0.3,滤饼含 水的质量分数为 0.3,且忽略过滤介质的阻力,滤液的物性接近 20℃的水。采用先恒速后恒压的操作方式,恒速过滤 10min 后, 进行恒压操作 30min,得到的总滤液的量为 8m 。求最后的操作压 差和恒速过滤阶段得到的滤液量。 解:设恒速过滤阶段得到的滤液体积为 V1,根据恒速过滤的方程 式(7.2.18a) ,得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带式脱水机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一、过滤基本方程
主要特征: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截
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并逐渐积累成滤饼层。 滤饼层厚度:随过滤时间的增长而增厚,其增加速率与过 滤所得的滤液的量成正比。 过滤速度:由于滤饼层厚度的增加,因此在过滤过程中是 变化的。
(7.2.8)
或:
dV A2 p dt r f (V Ve )
……(7.2.8)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滤饼层的比阻r有两种情况: •不可压缩滤饼:滤饼层的颗粒结构稳定,在压 力的作用下不变形,r与p无关
•可压缩滤饼: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
经验式:
r r0 p
s
(7.2.9)
则: dV
Adt
KA 2(V Ve )
(7.2.11)
令q=V/A,qe=Ve/A(qe称为过滤介质比当量滤液体积),则
dq K dt 2(q qe )
(7.2.12)(滤饼过滤基本方程)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K:过滤常数,如何测定?与下列因素有关:
•滤饼的颗粒性质
•悬浮液浓度 •滤液黏度 •滤饼的可压缩性 qe:过滤介质特性参数
K 2 (7.2.17a) 或 V VVe A t 2
K (7.2.17b) q qqe t 2
2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若忽略过滤介质阻力,则简化为:
K 2 V A t (7.2.18a) 或 2
2
K q t 2
2
(7.2.18a)
在恒速过滤方程中,过滤压差随时间是变化的, 因此过滤常数K随时间t变化 。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本节思考题
(1)过滤过程在环境工程域有哪些应用?
(2)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使用的过滤介质 主要有哪些? (3)过滤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过滤基本方程
二、过滤过程的计算 三、过滤常数的测定 四、滤饼洗涤 五、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表面过滤过程
滤饼过滤
被过滤的颗粒粒 径较小的情况
多孔性 介质
表面过滤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 度较慢的情况。 给水处理:慢滤池 污泥脱水:使用的各类脱水机(如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 滤机等)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转筒真空过滤机
回转真空过滤机工作过程示意图
相应的滤液量为V 某一过滤时间t时的过滤状态 过滤速度u定义为:
(表观)
dV dV——dt时间内通过过滤面的滤液量, m3 u Adt 2
A——过滤面积, m
dt——微分过滤时间, s
(7.2.1)
Lm
过滤 压差
p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过滤速度与推动力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Darcy 定律表示:
累计到L1的条件下开始时,应如何计算?
积分时:时间0 t, 滤液量V1V
L1
(V V ) 2Ve (V V1 ) KA t
2 2 1 2
(7.2.15)
V1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如何应用恒压过滤方程?
设计型: 已知要处理的悬浮液量和推动力,求所需的过滤面积。
操作型:
已知过滤面积和推动力,求悬浮液的处理量;
p u ( Rm Rc )
(7.2.2)
Rm:过滤介质过滤阻力, 1/m Rc:滤饼层过滤阻力, 1/m
假设rm,r分别为过滤介质和滤饼层的过滤比阻, 1/m2 Rm= rmLm;Rc= rL
p u (rm Lm rL)
(7.2.3) Ruth 过滤方程
r:与过滤介质上形成的滤饼层的孔隙结构特性有关。 L:与滤液量有关,在过滤过程中是变化的。
2.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 •重力过滤:在水位差的作用下被过滤的混合液通过过滤介 质进行过滤,如水处理中的快滤池。 •真空过滤:在真空下过滤,如水处理中的真空过滤机。
•压力差过滤:在加压条件下过滤,如水处理中的压滤滤池。
•离心过滤:使被分离的混合液旋转,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 力的作用下,使流体通过周边的滤饼和过滤介质,从而实 现与颗粒物的分离。
第七章 过 滤
第七章 过滤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过滤过程
二、过滤介质 三、过滤分类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一、过滤过程
• 混合物的分离:液体和气体混合物 • 什么现象属于过滤? 混合物中的流体在推动力(重力、压力、离心力)的 作用下通过过滤介质,固体粒子被截留,而流体通过 过滤介质,从而实现流体与颗粒物的分离。 液-固分离,气-固分离 如砂滤池、袋式除尘器、口罩…… • 过滤分离的对象? 粗大颗粒、细微粒子、细菌、病毒和高分子物质等
因此可再得到的滤液为 0.473L。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二)恒速过滤 恒速过滤是指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速度保持不变,即滤 液量与过滤时间呈正比。
q ut
(7.2.16a) 或 V Aut
(7.2.16b)
dV V 常数 Adt At
2
代入式(7.2.11)
dV KA2 dt 2(V Ve )
属丝等编制成的滤布。
• 多孔固体介质:如素烧陶瓷板或管、烧结金属板或管等。
• 多孔膜:由高分子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制成的薄膜,根据 分离孔径的大小,可分为微滤、超滤等。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三、过滤分类
1.按过滤机理分: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 (1)表面过滤:采用的过滤介质(如织物、多孔固体等) 的孔一般要比待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过滤时这些 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渐积累成滤饼,此时 沉积的滤饼也起过滤作用。因此,表面过滤又称滤饼过滤。
2 当 t3 15 60 900 s, 则: q3 2 0.7 102 q3 0.8 106 900 ,
解得: q3 2.073102 m3/m2
2 2 3 所以 q3 q2 0.1 2.073 10 1.6 10 0.1 0.473 10 m3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二、过滤过程的计算
确定滤液量与过滤时间和过滤压差等之间的关系。 (一)恒压过滤 在过滤过程中,过滤压差自始自终保持恒定。 对于指定的悬浮液,K为常数。 对式(7.2.11)或式(7.2.12)进行积分:
V
0
2(V Ve )dV KA2dt
0
t
V 2 2VVe KA2t
1103 q1 1102 m3/m2, t1 5 60 300 s 0.1 1 0.6 103 1.6 102 m3/m2, t 600 s q2 2 0.1
代入过滤方程得
110
2 2
2 1102 qe 300 K (1)
3
KA t p A t V 2 r0 f
2 2 2 1
1 s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滤液的物性可查得:黏度 μ =1×10 Pa·s,密度为 998.2 kg/m3,根据过滤的物 料衡算按以下步骤求得 f: 已知 1m3 悬浮液形成的滤饼中固体颗粒质量为 60kg,含水的质量分数为 0.3,所 以滤饼中的水的质量 y 为:
(7.2.13a)
q
0
2(q qe )dq Kdt
0
t
q 2qqe Kt
2
(7.2.13b)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若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则简化为:
V 2 KA2 t
(7.2.14a)
q 2 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