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王》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身边的劳动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是一个教学难点。虽然我通过举例和讲解,试图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的结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如何关爱身边的普通人”。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情节。课文通过描写老王的生活片段,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与善良。这是对我们理解和尊重劳动人民的一种重要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老王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他与作者之间的互动,理解这些细节如何塑造老王的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

写读后感
引导学生将阅读后的感受 和思考写下来,形成读后 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
制作课件
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图片、音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以 辅助课堂教学。
应用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展示课件内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教学效 果。
板书设计及使用
强化个别指导
针对理解存在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对一或小组辅导的方式,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理解能力 和思维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文本中一些深奥的语句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个别学生存在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针对性改进措施提
加强学生参与
通过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活动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鼓励更多学生发 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优化时间安排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或调整顺序,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 开和深入探讨。
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深化对文化的理解
通过学习本册中的经典篇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老王》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课文背景
《老王》是一篇描写普通人生活的文章,通过讲述老王的日 常生活和与周围人的关系,展现了普通人的善良、坚韧和乐 观精神。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理解 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况等,通过这些描写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老王》教案篇一品读课。

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看似平淡之中含有作者深深的感慨。

本设计试图从“品”的角度来领会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厚重的人文内涵。

一、阅读课文,漫谈感受二、介绍背景,加深体验1、介绍如下背景资料:⑴解放初期相关资料;⑵文革期间相关资料。

2、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苦”与“善”。

三、教师引导,品读课文1、思考:文章除了所叙之事本身而外,哪些词句能表现出老王的“苦”与“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⑴有直接表现的,如“此外没有什么亲人”、“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⑵有含蓄其中的,如“荒僻”、“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2、思考:哪些词句能表现出“我”对老王的关切、感激?⑴有直接表现的,如“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⑵有含蓄其中的,如“强笑”、“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完成“研讨与练习”题二。

四、朗读回味,归纳主题《老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形象。

2、体会人间真情,以善良对待善良。

3、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最令我感动的是哪件事?赏析。

送鸡蛋香油。

读读这一段,体味一下感人的情节、精彩的描写、生动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悟说给大家听。

静静地想一想,这段文字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们?然后按我们平时的作法,这样进行:就是读问说写。

就是读出认为有价值的片断然后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问,再说感受、最后默写字词。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地镶嵌在门框里。

”谁来问?你自己问。

“镶嵌”换成“站立”怎么样?打门的打,换成敲,好吗?“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只说:“我不吃。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工作中,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一堂《老王》的说课为例,详细介绍教师如何进行说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背景1.1 课程内容:本次说课的课程是《老王》,属于中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老王》的主题和情节,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1.3 学生特点:学生年龄为中学生,基础较好,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将分为导入、重难点讲解、课文分析、互动讨论和作业布置五个部分。

2.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王》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3.1 主题分析:通过分析《老王》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2 情节解读:解读《老王》中的重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

3.3 语言运用:分析《老王》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亮点4.1 情感引导:通过情感引导,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4.2 启发思考: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3 互动交流: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回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5.2 教学改进方向:根据学生反馈和自身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3 教学心得体会:通过说课和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结:通过本次《老王》说课稿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说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章以“我”与⽼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王的⼏个⽣活⽚段,刻画了⼀个穷苦卑微但⼼地善良、⽼实厚道的“⽼王”形象,表达了作者⼀家对⽼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同情和尊重。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0课《⽼王》课⽂原⽂ 我常坐⽼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王⾃⼰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了,没⽤了”。

⽼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

⽼王只有⼀只眼,另⼀只是“⽥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说,这⽼光棍⼤约年轻时不⽼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了就看不见。

有⼀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肿胀,⼜青⼜紫。

那时候我们在⼲校,我⼥⼉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营养不良⽽瞎了⼀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个荒僻的⼩胡同,看见⼀个破破落落的⼤院,⾥⾯有⼏间塌败的⼩屋;⽼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多年了。

有⼀年夏天,⽼王给我们楼下⼈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冰箱。

他送的冰⽐他前任送的⼤⼀倍,冰价相等。

胡同⼝蹬三轮的我们⼤多熟识,⽼王是其中最⽼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概压根⼉没想到这点。

“⽂化*”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条腿⾛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王送他上医院。

我⾃⼰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等待。

⽼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看病,不要钱。

《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秦安县兴丰中学李虎娃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老王》。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老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小人物”的“爱”为主题的课文,几篇课文讲述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他们大多都是留守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或者“无爱”接受,所以孩子也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关爱弱者。

教学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二、说教法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合作探究法、板书辅助法、质疑法、诵读法、点拨法、表演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1、学生充分预习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很重要,如果每一课都能把课前预习落实好,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把预习要求明确,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预习题预习题:1、利用工具书了解作者和疏通生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0课《老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0课《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近日参加了市里的说课比赛||,我选择了杨绛先生的经典作品《老王》||。

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赛后整理了自己的说课稿||,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不幸者的善良||,穷苦心善是老王的特点||,文章便突出地写了他的“不幸”和“善良”||。

老王的不幸(穷苦)可以从“三独”、“三破”这两个侧面进行分析||。

“三独”即为“独干”;“独眼”;“独居”||。

一“破”即他用“破旧”的三轮支撑生活||,写出了维持生计的艰辛||。

二“破”即他用“残破”的身体出力干活||,写出了生活的痛苦||,三“破”即他居住在“塌败”的小屋苦度光阴||,写出了生活的艰苦||。

不仅如此||,老王其实也时时在遭受着精神上的苦痛||,因为眼瞎||,有人说他是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从心灵上摧残他||,打击他||。

所以||,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我们都可以读出老王的凄苦与艰难||。

他是这么的不幸||,可是他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之心||。

他的善良我们可以从“三送”体会到:“一送”送冰;“二送”送钱钟书;“三送”送鸡蛋香油||。

老王的命苦与心善通过这“三破”、“三送”在作者的笔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我”与老王的平平淡淡的交往||,用“我”的慧眼来看老王||,他的不幸之至与善良之至就得以体现||。

不仅如此||,从“我”的眼里看老王还可以看出“我”及其家人的同情心与爱心||。

从作者的情感态度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该文的写作目的||。

本专题主要由“殉道者之歌”、“烈士的抉择”、“底层的光芒”这三个板块组成||,可见||,这个专题的主题主要是体现不同人的人生精神及追求的||。

而《老王》正是“底层的光芒”中的一篇散文||。

同时结合《老王》一文的特点||,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引言概述:《老王》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达这部作品的精髓,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环绕《老王》这一教材进行说课,详细介绍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量和探讨。

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老王》是一部描写普通人生活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老王在社会底层挣扎生存的故事。

通过描写老王的人生遭遇和内心挣扎,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老王》,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质。

1.3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老王的性格特点和生活遭遇,引导学生深入思量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安排首先,介绍《老王》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其次,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和生活遭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最后,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思量和交流。

2.2 教学方法选择采用讲解、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参预,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2.3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资源,如作者的介绍、作品的背景资料、老王的形象描写等,以便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讲解,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则相关的新闻或者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老王》的探索欲望。

3.2 主体内容讲解详细介绍《老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和生活遭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3.3 互动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说课稿
近日参加了市里的说课比赛,我选择了杨绛先生的经典作品《老王》。

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赛后整理了自己的说课稿,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不幸者的善良,穷苦心善是老王的特点,文章便突出地写了他的“不幸”和“善良”。

老王的不幸(穷苦)可以从“三独”、“三破”这两个侧面进行分析。

“三独”即为“独干”;“独眼”;“独居”。

一“破”即他用“破旧”的三轮支撑生活,写出了维持生计的艰辛。

二“破”即他用“残破”的身体出力干活,写出了生活的痛苦,三“破”即他居住在“塌败”的小屋苦度光阴,写出了生活的艰苦。

不仅如此,老王其实也时时在遭受着精神上的苦痛,因为眼瞎,有人说他是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从心灵上摧残他,打击他。

所以,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我们都可以读出老王的凄苦与艰难。

他是这么的不幸,可是他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之心。

他的善良我们可以从“三送”体会到:“一送”送冰;“二送”送钱钟书;“三送”送鸡蛋香油。

老王的命苦与心善通过这“三破”、“三送”在作者的笔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我”与老王的平平淡淡的交往,用“我”的慧眼来看老王,他的不幸之至与善良之至就得以体现。

不仅如此,从“我”的眼里看老王还可以看出“我”及其家人的同情心与爱心。

从作者的情感态度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该文的写作目的。

本专题主要由“殉道者之歌”、“烈士的抉择”、“底层的光芒”这三个板块组成,可见,这个专题的主题主要是体现不同人的人生精神及追求的。

而《老王》正是“底层的光芒”中的一篇散文。

同时结合《老王》一文的特点,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2、过程和方法:评价人物形象,品读文章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本文感情,学会尊重、关心不幸的人。

教学重点:评价人物,品味语言。

解说:“对感人的形象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这是新课标中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训练点,而且本文也是通过该能力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说情感的有效途径。

“品味语言”同时也是新课标中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训练点,根据本课实际及学生在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品味语言、语言表达的劣势,所以我确定它也是本课阅读的重要能力训练点。

教学难点:对人物的全面评价及对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

解说:学生对人物的分析已经远远不是第一次了,可实际情况却是不尽人意。

学生对人物的评价往往是搞得有些支离破碎,且缺少对环境及背景、故事情节的联系,所以说,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看,这一项仍是难点;关于语言特点这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写作缺少对语言的锤炼过程,语言不仅缺乏生动性,也缺乏真情实感。

二.说学法、说教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标问题化的学习方法,也包含着教师的互动参与法,点拨法,品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计划安排一个课时,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训练学生把握阅读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类作品的方法,提高能力,所以我对本文的教学程序作了如下的设计:
导入:
(一)说老王
1、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浏览文章,分别用文中的两个关键词概括。

不幸;善良
(1)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品味探究
2、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但有详有略,其中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
老王送鸡蛋、香油。

3、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齐读第8段;分角色朗读9至14段;齐读第15段)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因为:
4、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预设答案)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③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④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⑤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⑥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⑦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说明:课上教师尽管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大胆地谈出自己品读的感受,不必拘泥于工具书上的答案,而且鼓励学生大胆探出自己读书的感受。

通过这一环节的交流,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感人的文章并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语,而是在平实诙谐的语言文字中饱含着真情,精练准确的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品读鲁迅的《阿长与
〈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不都具有这样的语言特点吗?这样就会使学生体会到写作中认真地锤炼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人物的感情的流露,作者情感的表达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而不是结尾几句的苍白无力的抒情所能表达的。

(二)说作者
1、老王是不幸的人,又是善良的人。

那么,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如何表现的呢?
同情、关心、爱护、帮助老王。

2、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预设答案)
A、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B、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C、关心老王的生活;
D、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善良的人。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作者如此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呢?
(小组讨论)
明确:愧怍:惭愧,心里不安。

老王是这样一个临近死亡的苦人儿,直着脚,给作者动香油鸡蛋,对于一个生活艰苦的贫困者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

然而当时的“我”却豪无感觉,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有及时向他表达谢意,没有领受他情意,为老王做得太少,心中的悲伤难以抹去,几年下来,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与他平等相待,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写老王与我的交往,描写了老王的勤劳、善良,表达了作者人要平等,要互相关心、爱护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说自己(反馈实践)。

播放一组关于中外生活在底层人物的幻灯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感染下进一步思索,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像老王一样的人们。

说明:此环节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由己及人反观自己的一言一行。

(四)、老师小结:特蕾莎修女的话作结,与学生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