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3.举例说明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4.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资料,训练学生阅读、识图及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描述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2.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
1.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法、“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区别
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免疫的概念,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2. 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免疫调节机制的理解。
2.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展示免疫过程和计划免疫的实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免疫的兴趣。
2. 讲解免疫的概念:讲解免疫的定义,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 讲解计划免疫:介绍计划免疫的原理、作用和实施方法。
4. 免疫调节机制:讲解免疫调节的过程和机制,让学生理解免疫如何保护人体健康。
5.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讲解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计划免疫的实例。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计划免疫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免疫概念和计划免疫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免疫调节机制和计划免疫实际应用的理解,发现并纠正错误。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免疫疾病:讲解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 计划免疫的相关案例:分享计划免疫成功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听取学生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8.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学生需要理解免疫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特异性、记忆性等。
2.计划免疫的原理和程序:计划免疫是依据免疫学原理,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特异性抗原,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学生需要掌握计划免疫的基本原理,包括抗原、抗体和免疫记忆等,以及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3.实验探究,体验原理:安排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免疫反应的过程和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案例分析,应用知识: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免疫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反思,提升观念: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提升他们对免疫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
4.能够运用所学的免疫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免疫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深化理解: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免疫反应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掌握计划免疫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研究计划免疫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免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免疫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 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3. 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
2. 难点:免疫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免疫过程和计划免疫的实践案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免疫的原理和作用,重点阐述计划免疫的意义。
4. 案例分析:展示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作用。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免疫调节机制,讨论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感染病原体的人群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免疫与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2.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理解和看法。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免疫实验,加深对免疫原理的认识。
4. 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重点阐述其在预防传染病方面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划免疫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8.1.2免疫和计划免疫

4.家长辅助任务旨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健康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免疫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讲解免疫的概念、功能及类型,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
(3)新课展开:详细介绍抗原、抗体及免疫反应,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划免疫的意义和常见疫苗的接种时间;
6.课后作业:布置与免疫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探究能力;
3.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程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免疫和计划免疫这一章节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然而,由于免疫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分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5.家长辅助任务: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了解家里的疫苗接种情况,并记录在作业本上。同时,讨论家庭成员对计划免疫的看法和认识,促进家庭健康观念的提升。
初中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设计背景免疫与计划免疫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涉及到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免疫机制,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免疫机制,了解疫苗、抗体和抗生素的作用。
2.技能目标:掌握计划免疫的概念和目的,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的免疫机制,计划免疫的概念和目的。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原理和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人体免疫系统的图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生病了就会自愈?为什么我们打了疫苗就不容易得一些疾病了?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人体免疫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免疫的机制。
3.疫苗的作用(1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疫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疫苗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疫苗的制作过程,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疫苗作用的理解。
4.抗体和抗生素的作用(2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抗体和抗生素的作用,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抗体和抗生素的实际效果,从而加深他们对抗体和抗生素作用的理解。
5.计划免疫的概念和目的(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计划免疫的概念和目的。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就计划免疫的常见疾病进行讨论和总结。
6.总结和拓展(10分钟):。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理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计划免疫的原理、方法和意义,知道计划免疫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计划免疫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免疫调节机制的理解。
2.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免疫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免疫的调节机制,引导学生理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计划免疫的实际案例,学生分析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方法。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免疫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9. 课后拓展: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计划免疫的政策和实施情况。
10. 课程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4. 课程报告:检查学生对计划免疫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设计1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第十二章免疫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识记免疫的概念和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以及免疫器官。
2.理解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
3.通过计划免疫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分析比较传统的免疫概念与现代免疫概念的联系与不同,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需要的是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5.通过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艾滋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课件四、教学用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六、教学过程(设问引出课题)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为什么有的人仍健康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为什么患过麻疹的人就不再患麻疹了?这些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系。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免疫。
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的作用是什么?这就得从人体具有的三道防线说起。
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
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这与它们的哪些特点相适应呢?(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小结:皮肤表皮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
除此之外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中的某些物质对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在阻挡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内的过程中,遍布口腔、气管、胃、肠等器官里面的一层粘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演示课件)当人的皮肤有伤口时,怎么办?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自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己痊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演示课件)指出:原来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它们能将病原体溶解、吞噬和消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一、设计人:王波
二、课题:免疫与计划免疫
三、教学目标: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人体免疫的功能
4、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
四、教学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同人类是可以征服传染病的,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学法指导:
通过资料分析并结合教材的卡通插图,了解人体有不同的防病防线。
再通过阅读教科书,总结概括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然后通过讨论理解第一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不同于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进而明确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的区别。
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一般措施(三分钟)
2、导入:“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
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
3、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4、问题探析
(1)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虽然有大量的病原体,但有的人却没有生病,原因是人体有___________功能。
(2)根据课本55页资料分析,讨论56页1、2、3题
(3)人体的三道防线:(课本56---57页)
①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作用,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②第二道防线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分别有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作用。
③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④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
做()。
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或有免疫作用,因此叫()(4)读课本57页理解抗体、抗原的概念并回答:
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刺激产生
即: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
∣∣
结合,促进吞噬作用
(5)免疫的功能:课本58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疫苗防病原理:减毒病原体或毒素(抗原)→抗体
(6)计划免疫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连线
疫苗预防的疾病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肺结核
糖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自我测评
必做题:
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
D、皮肤、黏膜
2、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3、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
A、脾
B、肺
C、肾
D、心脏
4、人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的作用是()
A、杀菌作用
B、吞噬作用
C、清扫作用
D、保护作用
5、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A、皮肤角质层防止细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排除体外
C、消化道中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6、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的
7、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
A、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B、抗原→胸腺→抗体
C、抗原→脾脏→抗体
D、抗原→淋巴结→抗体
8、皮肤的保护作用,泪液的杀菌作用都属于人体的()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
D、第三道防线
选做题:
9、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人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为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人类又多了一类看不见的敌人。
战争一开始,现代科技就显示出了强大威力。
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在短短时间内就找到了隐匿的“元凶”——新型冠状病毒(SARS 病毒)。
仅在数日之后,SARS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也被解开,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试剂已经相继推出。
切断传播途径的战术和现代医学的支持使人类有效地遏制了SARS的传播。
人类正在全力争取战争的胜利:研制出SARS疫苗和特异性药物。
请回答:
(1)在免疫学上,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的作用来消灭已侵入人体内的病毒。
(3)在疫区,SARS患者痊愈后,再患次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