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探究题1.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4.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探究题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4.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________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探究题1.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有一射灯(用B表示),在空气中有一路灯(用C表示)。

小翊(用A表示)既看到水中的射灯,又看到路灯在水中的像。

请画出:(1)水中射灯B射出的光进入小翊眼睛A的大致路径。

(2)路灯C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翊眼睛A的路径。

(______)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米)编号纸张大小纸张材质0°15°30°45°①18厘米×26厘米打印纸6.515.815.08.9②18厘米×13厘米打印纸6.415.815.18.8③18厘米×26厘米旧报纸5.614.213.27.6________。

(2)除了发射角度,根据表一的实验记录,本实验还研究了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劳动节期间小澄同学在家做“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取四个纸杯,底部扎几个小孔,分别放入一张纸巾,取40粒绿豆先浸泡一夜,再随机分成4等份放在纸巾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如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和点光源S的像S'。

(______)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_____。

(3)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3.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1440T12450T23540T3445一枚回形针T4545两枚回形针T5(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3.“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级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____。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S2。

(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

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如图2),当眼睛在原光屏处能看到发光体的像吗?_____。

(填“能”或“不能”)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4.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下图1。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选用__________凸透镜。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图二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

问题解决后,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缩小23015缩小32020等大41530放大51260放大大小就越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若不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5.“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米)编号纸张大小纸张材质0°15°30°45°①18厘米×26厘米打印纸6.515.815.08.9②18厘米×13厘米打印纸6.415.815.18.8③18厘米×26厘米旧报纸5.614.213.27.6________。

(2)除了发射角度,根据表一的实验记录,本实验还研究了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6.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________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9.6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 m/s。

(3)在图2中,能正确反映出该纸锥从甲位置下落到丙位置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的是_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丁三个相同的瓶子、水和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比较________ 两图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比较a、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是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甲(1)小峰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在答卷的图甲上通过作图确定点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一个焦点__________;(3)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__;(4)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他选取实验中的凸透镜,利用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图(如丙图所示),分别用红光和紫光来进行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____光的焦距大些(选填“红”或“紫”),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

乙丙9.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测量汽车速度。

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4s,如图所示。

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3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1s。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求:(1)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多少?(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多少?(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位于______上。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凸透镜;(2)为了测得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阳光下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词典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_____;(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4)在实验中,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焦距/cm 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应用虚实大小倒正f=a 14513实………22020…………3b45实………41625…………①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b=______;②实验中第2次所成的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③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同”或“异”)侧;(5)在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

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原因:______。

11.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

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组别现象日期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完整的种子从a端钻孔至恰好破坏图乙中的结构②从b端钻孔,与第二组等大5月13日均长出根,平均1mm;无叶长出无根长出;无叶长出均长出根,平均3mm,无叶长出5月17日根平均长度9mm;均长出叶,平均6mm有3粒种子长出根;无叶长出根平均长度11mm;均长出叶,平均7mm5月21日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2mm根萎缩;无叶长出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5mm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________,从种子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________。

破损的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12.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

各组种子 7 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下表:土壤含水量萌发率(%)(%)温度(℃)201510 2510096742092846615443610104005000(1)根据上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

(写出 1 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 15%时,该玉米种子在 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 。

13.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

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