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课件

合集下载

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2

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2

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是冀教版品社六下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科技产品有较强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科技原理的理解尚有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科技产品认知有限,需要通过课堂拓展来丰富他们的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提高科技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热爱科学、创新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分析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培养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科技产品的原理,提高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科技产品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电子元件、工具等。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空调等,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在生活中的作用。

提问:“你们认为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科技产品实物或图片,如洗衣机、冰箱等,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工作的?”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电子元件、拼装科技产品模型等。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案 冀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案 冀教版

第一单元第四课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学习目标态度:通过本次活动。

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搜集能力和整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知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主题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

同时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和对翻倒探究的欲望。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资料的搜集,何等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材给出了DNA图谱、DNA分子、DNA模型三项科学发明供学生选择,然后通过列举19世纪世界上的巨大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巨大发明创造,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了解两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

最后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在学生客观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认知行为。

学习准备1.xx共同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资料。

2.学生分组搜集资料:19世纪世界上的巨大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巨大发明创造。

3.学生准备搜集材料后制作的卡片和自我评价卡。

教学过程本主题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去学习、体验和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科学技术的习速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1.小小科技发呢展览会学生把搜集到科技发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卡片,让每个同学把卡片张1贴在教室内参观交流。

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活动有序性的指导,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2.看谁找到的多课前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调查、访问、搜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和中国巨大的发明和创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向全班展示,了解两个世纪的发明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心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同时令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越小外,现代的手 机已经越来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 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新型的手 机还可以用来收发邮件和短消息,可以 上网、玩游戏、拍照,甚至可以看电影! 这是最初的手机发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牛牛文档分 享 牛牛文档分 享
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 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 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 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 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 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 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 确。
❖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 一。
❖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 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 现代: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 当代: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
❖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 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 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 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 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 它行走,机,诞生于1987年。与 “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而且 容易携带。尽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约750 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 砖头。 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 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 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 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说,一 部手机比一枚鸡蛋重不了多少了。
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断晃动,频繁地摩擦身上 的丝绸衣服,从而得到启发。经过多次实验,泰勒 斯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具有吸引灰尘、绒 毛、麦秆等轻小物体的能力 。于是,他把这种不可 理解的力量叫做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 第一座核电站。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 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核电站的第4号核 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发生失火,引起爆 炸,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 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 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 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 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2011年4月26日,切尔诺 贝利事故迎来25周年纪念。 牛牛文档分 享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2021春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word教案1

2021春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word教案1

2021春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word教案1教学目标:态度: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截了当阻碍着我们的生活。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搜集能力和整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制造能力。

知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色会进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制造能力。

教学预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资料;学生分组搜集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制造。

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社会的进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进展,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发明制造专门多,你都明白有什么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阻碍?指名谈谈。

向学生展现DNA分子、DNA图谱、DNA模型,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生命构造的深远阻碍。

二、小小科技发明展览会1、小组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科技发明材料。

2、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交流本组所搜集的科技发明。

3、教师补充介绍: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制造自行车、立体照相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等;从这些发明制造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进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阻碍与变化,并说说这些发明在当代的进展与改进。

比如,现在满大街的电动车,数码照相机以及普及全球的波音航空飞机等。

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制造。

人工牛胰岛素,侯式制碱法,杂交水稻等。

要紧向学生说明,中国的这三项发明制造给世界带来的庞大阻碍,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专门是杂交水稻,专门大程度上解决了全球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4、讨论:日常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动手制造上还有那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点?引导学生摸索自身,改进自身不足之处,探究挖掘自身的制造能力,以及提升对科学知识的爱好与热爱。

三、总结本课老师请学生就科学技术对生活的阻碍进行总体描述,终止本课。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案 冀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案 冀教版

第一单元第四课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学习目标态度:通过本次活动。

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搜集能力和整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知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主题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

同时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和对翻倒探究的欲望。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资料的搜集,何等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材给出了DNA图谱、DNA分子、DNA模型三项科学发明供学生选择,然后通过列举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了解两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

最后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在学生客观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认知行为。

学习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资料。

2.学生分组搜集资料: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

3.学生准备搜集材料后制作的卡片和自我评价卡。

教学过程本主题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去学习、体验和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科学技术的习速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1.小小科技发呢展览会学生把搜集到科技发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卡片,让每个同学把卡片张1贴在教室内参观交流。

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活动有序性的指导,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2.看谁找到的多课前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调查、访问、搜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和中国重大的发明和创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向全班展示,了解两个世纪的发明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同时令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1

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1

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是冀教版品社六下的一个单元主题,该单元通过介绍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技改善生活的意识。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科技是如何服务于生活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科技,并能够将科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技改善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科技,并能够将科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科技应用的案例材料。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设备或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智能家居等,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科技应用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科技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案例材料可以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案例,分析科技是如何服务于生活的,并讨论科技在生活中的优势和不足。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1》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科技与生活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科技改变生活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科技产品的认识较为丰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与生活的关系理解不深,对科技改变生活的实例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科技的重要性,提高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科技的重要性,提高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看法和实例。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科技产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科技改变生活的实例,用于课堂讨论。

3.准备实践操作的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的力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空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2.呈现(10分钟)呈现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看法和实例。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科技的本质,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科技产品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科技的本质和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科技产品,使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科技产品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讨论和分析。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科技产品,如洗衣机、空调、冰箱等,让学生观察这些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