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初探——以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为例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1.

高等职业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编制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6月目录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2)二、招生专业 (2)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四、职业(岗位)面向,社会化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及继续学习专业 (3)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4)六、转段升学要求 (5)七、毕业要求及学历、学位证书发放 (6)八、教学进程表 (6)九、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9)十、衔接课程体系与以往课程体系的比较及特色 (12)十一、实施中的师资、设备、合作的保障 (13)十二、实施中组织、经费等方面的保障 (13)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六年二、招生专业:招生专业:中职: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运行、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建筑设备安装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段培养项目要分段表述):为了体现本项目“3+3"分段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本专业设定了一个阶段性培养目标。
前三年中职阶段的培养主要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
培养面向制冷设备生产企业一线和社会需要三个专业生产、组装、调试、维修、维护的技能型人才,并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为我国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运行、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建筑设备安装专业的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后三年高职阶段建筑设备技术专业群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建筑设备施工安装行业以及相关企业,掌握通风空调、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和楼宇智能等工程方面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从业职业资格证书,能从事施工、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暖通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旺盛的增长态势,较多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供热通风;空调工程;专业人才一、问题的提出目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着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暖通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旺盛的增长态势,较多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
同时,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需要我们从思想认识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等方面进行认真而深入的探讨。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进行一些探讨。
二、国内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概况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最初是由前苏联专家帮助建立的,并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巩固和发展起来的。
在过去几十年间,该专业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前进步伐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这种“专业单一”、“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国以来所急需的建设专业人才。
经过该专业教育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在教育体制、教材内容上,还是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最初所设的专业已有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完整规范的专业教学体系和专科、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齐全的人才培养系统。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越来越暴露出先天性不足。
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括建筑 电气和建筑 自 动化) 的建筑设备工程师 。
审阅特色专业的建设材料, 参观实验室 、 实习和实训
对 因此 , 为了适应 国家经济建设 的需要 , 满足社会 场 所 ,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术 学 院 的特 色 专 业 建设 给 主义市 场经 济建 设 的需 求 , 与 国外 专业 设 置 接 轨 , 予 了高 度 的评价 。 并
目前 ,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 国战略的实施 , 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推动着 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 , 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发展 , 特别是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异军突起 , 迅速发展 ,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 个基本适应 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初步形
维普资讯
2 0
高等建筑教育
2 0 年第 1 08 7卷第 2 期
有的知识内容与结构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业的 品牌 专 业 。
发 展和需 要 。
2 0 建筑 环境 设备 与控 制专 业更 换 为原 名供 05年
并接受 了江苏省高等 再次 , 供热通 风 与 空 调 工 程 技 术 专 业模 式 培 养 热通风与空调 工程技术专业 ,
维普资讯
高 等建筑教育 20 0 8年第 1 7卷第 2期 JU N L F R HTCU A D CT NI SI T N F I E ANN V 11 o 0 8 O R A CIETR L UA I I T UI S G RL RIG o 7N .22 0 OA E O NN T O O H H E .
该遵循 的原则, 介绍了江苏省特 色专业人才培养 目 标和规格 , 说明 了课程体 系和课程设置 , 设计 了具体 的人 才培养专业能力结构 , 分析总结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 色。 关键词 : 特色专业 ;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 系; 专业能力结构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背景及培养目标培养目标:1.掌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进行热力学计算、制冷循环计算、空气流动计算等能力。
2.掌握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图纸的编制与修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3.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技术研究和创新。
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及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行业的发展需要。
二、课程设置及考核1.基础理论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热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学、空气调节原理、制冷技术基础等。
2.专业课程:供热工程原理与设备、供暖系统设计、冷水机组与冷热源设备、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建筑暖通空调智能控制等。
3.实践课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实习、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实践、科技项目研究与创新实践等。
4.综合课程: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环境与节能等。
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小组讨论等。
2.实践考核:实验报告、设计方案、工程实习评分、实习报告等。
3.综合考核: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学术报告等。
三、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1.实践教学:注重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实习和参观,使学生能够熟悉并了解实际工程的操作和管理流程。
2.科研训练:为学生提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进行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四、教学团队及师资储备1.教学团队: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进行教学和指导。
2.师资储备: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际工程项目,并提供充分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保持师资队伍的学术更新和专业技术的提高。
五、实施效果评估1.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对专业背景和能力的评价。
2.学生满意度: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培养计划的认可和改进意见。
20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4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学术作风。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应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1.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供热及建筑节能技术主要从事室内外供热管网的节能研究,集中供热系统及设备的开发研究,室外管网的调节运行管理技术。
2)空调系统及换热设备的节能技术主要从事空调制冷设备及系统的节能研究,包括干燥设备及各种热交换设备的节能研究。
3)新能源及高效传热技术主要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高效传热技术。
4)洁净空调技术主要从事高精度空调工艺及洁净空调技术研究,包括冰蓄冷空调设备的理论及设备开发,低温送风技术。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要求在前一年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4年(含休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分为选修课和必修环节。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最高学分不超过34学分。
五、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1.考试课由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作为试卷上的单独一道大题,不超过50%。
新供热通风与空调人才培养方案

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应、往届普高(职高)、普通(职业)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领域建设需要、具备制冷与空调专业知识,从事制冷与空调的安装、运行、管理和营销等各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按分阶段培养的原则进行,阶段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年为文化素质教育阶段,达到拓宽学生文化基础的培养目标。
第二学年为创新立业教育阶段,通过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训、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达到“技术岗位型”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为学生就业创造优势。
两阶段培养目标力求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强化基础注重实用”的特色,分期分步实现本专业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学生毕业可适应的工作范围制冷与空调专业毕业生主要被分配到工业企业、商业单位,从事于制冷与空调设备的运行管理、设备检测维护等部门,主要职业岗位有:(1)工厂的制冷电器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设备管理;(2)大型楼宇、商场的制冷及空调设备管理及维护,各种冷库设施的管理及维护;(3)制冷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及制冷设备的安装施工监理;(4)其他各行业制冷设备的管理及维护。
2.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1)理论知识要求:以热工基础、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装置设计、空气调节、供热工程、通风工程等课程为主线,培养学生在制冷工艺和空调工艺方面的业务能力,最终在技术方面达到能够初步设计制冷工艺、会进行设备安装、改造和运行管理。
(2)专业技能要求:通过制冷空调系统的操作实习和制冷压缩机的拆装实习,掌握制冷装置、空调系统的操作和检修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空调制冷负荷的计算、专业图纸的阅读和空调系统的初步设计能力。
(3)文化道德素质要求:通过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方向)1、【专业名称】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2、【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职业中学毕业生、中专毕业生3、【学习年限】学制三年4、【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掌握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知识、生产操作技能和对地源热泵机组、中央空调及其它制冷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运行监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面向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行业,从事暖通空调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坚持工学结合,“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以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健康体魄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够适应暖通空调行业一至二个岗位工作,一专多能,在特定岗位上有一技之长,能实现目标岗位的零距离结合的合格人才。
5、【职业范围】6、【人才规格】⑴基本素质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及健康的体魄;具有扎实的数理化、计算机、外语基础;具有按项目要求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⑵专业技能和知识具有识图、制图、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具有审查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
组织本专业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具有编制安装工程概、预、决算能力;具有保证暖通空调系统正常、安全、经济运行的管理能力;具有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制冷工、通风工、管道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能胜任暖通空调专业工作岗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书面、口头表达和业务洽谈能力;具有合作共事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7、【课程结构】8、〖主要课程简介〗。
供暖通风工程培养方案

供暖通风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概述供暖通风工程是指通过各种设备和系统,保证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新鲜度和舒适度,同时实现不同季节的恒温或者合适温度的技术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暖通风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供暖通风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套全面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供暖通风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基本要求1、熟悉供暖通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求2、掌握供暖通风工程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3、能够熟练应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设计4、具备相关领域的实习或实践经验5、了解当前供暖通风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三、培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2、掌握供暖通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3、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5、了解供暖通风工程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四、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主要以供暖通风工程技术为主干,同时兼顾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力学、电气工程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供暖通风工程原理、热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备设计、工程制图等专业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训、校外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研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跨学科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设置跨学科课程,包括环境保护、建筑材料、节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实施步骤1、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制定供暖通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迅 猛 发 展 和 普 及 应 用 ,促 使 社 会 需 要 大 量 现 代 化 暖 通 空 调 讲 ,学生 多练 ,教师 为学生 提供相 关 的技术 方法 与技术 资
专业 的设 计 、施工 和运 行管 理高层 次人 才 ,这 对 以培养应 料 ,要求 学生 以工作 任务 的方式进 行学 习 ,充 分 调动学 生 用人 才为 目标 的高职 教育提 出 了挑 战。
是 一件利 国 、利 民 的好 事 。在 全 民上大 学 的热 潮 中 ,大学 生 的就业 问题 愈加 严峻 ,特 别是 受 到全球 性 金 融危机 的影
辽户 考职掌 ∥ |
第1卷 第1 1 2期
V 11 o. 。 1
N . o1 2
王 洪 :论联 合创 作 实践课 对 学生 综合素质 培养 的重要 性
重田
育 的 良好 势头 ,从 而使 大部 分青 年 人受 到 良好 的教 育 ,这 练地 掌握 电 台、 电视 台基 本 的工作 流程 ,并 且能 够直 接参
中 图 分类 号 :G 1 70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0- 7 0 (0 9 2 O 6— O 0 9- 60 20 — O2 2 J l
随着 国家能源结 构 的不 断变 化 ,以及 暖通 空调等 技术 项 目依 据 教 学 内 容 划 分 成 相 对 独 立 的 教 学 任 务 。教 师 精
一
学 习的积 极性 、主动性 和创 造性 。学生 学完一 门课 程 ,即
工艺方 法 。
、
根 据 高 职 供 热 通 风 与 空 调 专 业 岗 位 ( ) 和 工 作 完成一 个项 目的生 产过 程 ,并 掌握 了这个 项 目理实 一体 的 群
任 务 ,构 建 适 合 工 学 结 合 的 行 动 领 域 和 学 习领 域
收稿 日 :20 一 l一2 期 o9 O 4 作者简介 :王丽 (9 5 ,女 ,辽宁沈 阳人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16一) 基金项 目: 辽宁省 “ 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 2 0 年度立项课题 ( 0 D 2 。 09 J 9 B 5 ) G 1
20 年 第 1 09 2期
墨隧
建 筑 小 区热 力 站 与 室外供 热 管 网安 装 锅 炉 房 附属 设备 安装 小型 制 冷站 房 工 艺 系统安 装
调专 业进 行整 体 化 、综 合 性 职 业 分 析 ,确 定 典 型 工作 任 务 ,并通 过 典 型 工 作任 务 分 析 ,构 建 以 “ 作 过 程 为主 工
宙口冒l 裳
第 1卷 第1 1 2期
1 .2 LAONl / NG GHER V0C Hl ATl oNAL TE cHNl CAL t Tl NS TUTE J OURNAL Vo. 1 No 1 1 。
高职 “ 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 式建设方案初探
— —
以供热通风 与空调 专业为例
口 王 丽
( 宁建筑职 业技 术学院 ,辽 宁 辽 阳 辽 1 lo ) 1o o
摘
要 : 目前 高 职 供 热 通 风 与 空 调 专 业 建 设 主 要 存在 问题 是 理 论 教 学 与 实践 教 学相 脱 节 ,不 能 体 现 理 实一 体 的
工 学结合 特 色。对此 ,针 对供热 通风与 空调 专业特 点 ,提 出 了 “ 工学结合 ”人 才培养 目标和 专业 建设 方案 ,以此 推进 建设 高职 各专业 “ 工学结合 ”培 养模 式的深度 融合 。 关键 词 :工学结合 ;培养模 式 ;行动领 域 ;学习领域 ;工 学交替 ;校 企合作
业 建 设 指 导 委 员 会 定 期 召 开 专 家 研 讨 会 ,对 供 热 通 风 与 空 序 号
l 2
表 1供 热通 风 与 空调 专 业 行动 领域 . 行弓领域 b
建 筑水 暖 工程 安 装 中央空调 系统 安 装
3
4 5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车 间通 风 系统 安 装
中小型 锅 炉房 及 热 力站 设 计 热 源 中心运 行 管理 、维 护 与调 节
1 2
1 3
1 4 1 5
中央空调 系统运行 管理、维护与调节
暖通 空调 设备 营销 与 维护
暖通 空调 工程 造 价 咨 询 暖 通 空调 工程 招 投 标 文件 编 制
实施 以实 训 “ 品”为课 程教 学 内容 的载 体 ,将实 训 作
体 、过 程导向 、贴 近企业 实际 的学习领域 课程 开发。
二 、 构 建 供 热 通 风 与 空 调 专 业 工 学 结 合 理 实 一 体 化 的 教 学 模 式 1 以 “ 品 ” 为 载 体 ,构 建 项 目导 向 、 任 务 驱 动 的 、 作 教 学模 式
1 0 1 1
导 ,以职业 能力 为本位 ,以校企合 作 为途径 ,以国家 职业
标 准为依 据 ” 的行动 领 域 ( 表 1所示 ),按行 动 领域 重 如
7
8
9
建 筑 暖卫 工程 设 计
供 热 管 网工程 设 计
中央 空调 工程 设 计
构课 程体 系和课 程 内容 组合 ( 如表 2所 示 ) ,完 成理 实 一
高职供热 通风 与空调 专业具 有明确 的职业 针对性 ,培 养 目标是 高素质 、高 技能 型的技 术应用 型人 才 。根据 专业 岗位 ( )特点 和职业成 长经 历 ,在深 入调 查研究 的基 础 群 上 ,组 成 由专 业带 头人 、专业 教 师 、企 业兼 职教 师 、企业 专家 、行 业之 深专 家共 同参加 的专业 建设 指 导委员 会 。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