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

合集下载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这两个专业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其实它们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两个专业的奥秘,让大家对它们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来看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如何让我们的房子在冬天保持温暖,夏天保持凉爽。

想象一下,冬天的时候,我们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感觉是多么的美好。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的人的努力。

他们会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设备,比如锅炉、暖气片、空调等等,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

这些设备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

所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如何让我们的建筑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调效果。

比如说,在一个大会议室里,如果没有好的通风设备,人们就会感到闷热难耐;而在一个电影院里,如果空调效果不好,观众就会觉得太冷或者太热。

因此,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人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设计出合适的通风和空调方案。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娱乐了。

总的来说,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这两个专业都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温度问题。

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只要有了这些专业人才的努力,
我们就可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所以,让我们为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们点赞吧!。

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括建筑 电气和建筑 自 动化) 的建筑设备工程师 。
审阅特色专业的建设材料, 参观实验室 、 实习和实训
对 因此 , 为了适应 国家经济建设 的需要 , 满足社会 场 所 ,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术 学 院 的特 色 专 业 建设 给 主义市 场经 济建 设 的需 求 , 与 国外 专业 设 置 接 轨 , 予 了高 度 的评价 。 并
目前 ,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 国战略的实施 , 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推动着 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 , 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发展 , 特别是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异军突起 , 迅速发展 ,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 个基本适应 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初步形
维普资讯
2 0
高等建筑教育
2 0 年第 1 08 7卷第 2 期
有的知识内容与结构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业的 品牌 专 业 。
发 展和需 要 。
2 0 建筑 环境 设备 与控 制专 业更 换 为原 名供 05年
并接受 了江苏省高等 再次 , 供热通 风 与 空 调 工 程 技 术 专 业模 式 培 养 热通风与空调 工程技术专业 ,
维普资讯
高 等建筑教育 20 0 8年第 1 7卷第 2期 JU N L F R HTCU A D CT NI SI T N F I E ANN V 11 o 0 8 O R A CIETR L UA I I T UI S G RL RIG o 7N .22 0 OA E O NN T O O H H E .
该遵循 的原则, 介绍了江苏省特 色专业人才培养 目 标和规格 , 说明 了课程体 系和课程设置 , 设计 了具体 的人 才培养专业能力结构 , 分析总结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 色。 关键词 : 特色专业 ;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 系; 专业能力结构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机电工程系建筑设备教研室一、“世界制造基地”对人才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国空调制冷工业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已成为该行业全球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仅次于美、日两国;是世界第三大冷冻空调设备的生产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闻名的“世界工厂”;已成全球主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我省空调制冷行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我省各种食品的冷冻加工和冷藏能力达数万吨;制冷、空调机器设备生产厂家有百余家;其中包括美的、格力等众多知名集团;空调制冷工程安装公司近千家;已注册的能承担空调制冷系统设计的设计院200余家;大型建筑群体中央空调的配置日益火暴;新的、节能型的制冷系统与机器设备;成为业内科研人员的热门课题..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制冷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通过对佛山地区的考察;我们发现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电脑配件等行业已发展成为佛山的支柱特色产业;需有一大批电工、电子、通信与自动化技术人员进行支持..目前;在佛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家电整机及其配件生产厂有五千多家;还有电力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电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企业近八千家..在人才需求方面;根据我们对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格兰仕公司、广东北电、广东天乐、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电机厂等多家企业的调查;从总体来看;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为每年20%左右..主要岗位是现场生产工艺、产品工艺、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物料采购、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维修、售后服务等..制冷与空调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社会需求呈强劲上升趋势;目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中央空调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冷空调工程安装;冷冻仓储和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等四个方面;然而一线从业人员多为电气;机械等非制冷空调专业的技术人员或工人..根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本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制冷中专学历的比例为20%左右;大专学历只有1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因此;迫切要求我们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实施教学;高质量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制冷空调专业技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仅广州市区;今年大型制冷与空调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逾120人;预计今后每年需求量还将以15%的速度递增..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将成几何级数递增..二、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数量国内的空调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崛起;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外知名企业竞争的实力;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大促进了空调制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一线技术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如现在市场上变频空调、环保空调及纳米技术在空调上的应用;这些新技术的产生也对一线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应对高职——一线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也提出新的要求..由于氟里昂的大量使用;使得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及带来全球的“温室效应” ;由此产生了蒙特利尔协议;根据协议发达国家己于1996年1月1日停止使用CFC氯氟烃; 我国承诺2005年在冰箱生产中停止使用CFC物质;到2000年底我国有部分冰箱压缩机停止使用CFC..制冷剂的更替必将带来制冷设备的改进和更新;也对一线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使用越来越普遍;也相应需要更多的人员从事空调制冷行业的安装、维修、保养工作..珠三角制冷空调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企业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也最清楚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而且企业最清楚这些人才将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但是;企业却没有太大的精力去培养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二是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制冷行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生产设备、元器件、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主要承担产品劳动密集型工序;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如生产线操作工、质检工、调试工等的知识面、技术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不高;结果没有受过正规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后也能基本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但是近年来;珠三角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来料加工;三来一补”过渡到了“研发、设计、制造”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空调制冷产品设计、制造的重要基地;许多领域如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就要靠高等职业教育..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要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更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共同联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据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6部门共同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机械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大量的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紧迫任务..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对空调制冷相关专业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我校位于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广州;培养能为珠三角企业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工作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专业名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专业名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专业名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导师:1. 陈宝江 2. 陈志新 3. 冯圣红 4. 郭全 5. 郝学军 6. 解国珍7. 李德英8. 李锐9. 刘蓉10. 孟宪颐11. 邱林12. 王季楼13. 王瑞祥14. 王随林15. 王亚慧16. 许淑惠17. 叶安丽18. 詹淑慧19. 张世红20. 赵静野1. 陈宝江,男,副教授,1956年12月出生研究方向:智能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光机电表体化控制系统研发平台总体设计2. 陈志新,男,教授,1956年6月出生研究方向: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智能住宅小区布线系统与网络系统性能分析与研究3. 冯圣红,男,副教授,1967年11月出生研究方向: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预除湿蓄能热泵实验与技术研究②户式蓄冰中央净化空调技术研究4. 郭全,男,副教授,1959年11月出生研究方向:燃气燃烧与应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低污染工业燃烧器研究5. 郝学军,男,副教授,1968年10月出生研究方向:室内人工热湿环境和空气质量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及建造技术研究②绿色(生态)办公建筑室内环境品质和节能效果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③居住建筑新风系统及配套设备的设计与研制6. 解国珍,男,教授,1954年1月出生研究方向:通风空调制冷技术与设备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高效燃气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机增压低污染耐腐蚀技术研究②能研究空调系统与环境负载运行动态特性模拟软件开发以及最优匹配节③小质量物料动态干燥特性的强化传热传质研究④民用住宅户式中央空调与集中空调系统技术经济性论证及分析7. 李德英,男,教授,1955年11月出生研究方向: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热量计量的供热系统实施控制与调节实用技术②暖通空调设备(风机、水泵、换热器、表冷器、加热器)设计选型计算机软件程序开发③燃气空调的研究与应用推广技术④供热工程(全国统编教材)⑤绿色建筑综合能源利用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8. 李锐,女,副教授,1963年1月出生研究方向: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节能空调低温送风末端装置机理及应用的研究9. 刘蓉,女,副教授,1962年11月出生研究方向:燃气燃烧与应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氢气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②燃气分户采暖的污染调查10. 孟宪颐,男,教授,1951年9月出生研究方向: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多功能建筑机械的计算机仿真研究11. 邱林,女,副教授,1956年7月出生研究方向:供热与热能利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热计量系统的研究②新型地板采暖系统--干式地板采暖系统的实验研究③干式地面盘管结构供冷的实验研究12. 王季楼,男,副教授,1949年3月出生研究方向: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液冰式动态蓄冰蓄冷工程系统运行测试②全空气空调系统公共卫生安全应对策略研究13. 王瑞祥,男,副教授,1965年5月出生研究方向:通风空调制冷技术与设备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液冰式动态蓄冰蓄冷工程系统运行测试②全空气空调系统公共卫生安全应对策略研究14. 王随林,女,教授,1956年1月出生研究方向:供热与热能利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分户供暖热负荷研究及软件开发②地板供暖建筑地板防变形与构造做饭化研究15. 王亚慧,男,副教授,1962年7月出生研究方向: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微观组织图像的采集及其数据处理技术研究16. 许淑惠,女,副教授,1966年4月出生研究方向:流动传质传热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横管式导流旋流净化装置的开发研究②气动系统净化器的研制③旋流叶片式净化器的研制及其实验研究④土壤源热泵装置的耦合过程动态特性研究17. 叶安丽,女,副教授,1958年11月出生研究方向:智能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电梯事故原因及运行安全问题分析研究18. 詹淑慧,女,副教授,1961年12月出生研究方向:城市燃气输配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9. 张世红,女,教授,1964年4月出生研究方向: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②绿色催化燃烧炉实验和机理研究③催化燃烧炉机理各传热的研究20. 赵静野,男,副教授,1961年8月出生研究方向:流动传质传热目前承担科研项目:①流控强化传热技术研究②强化传热及传质新技术的探索。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管理与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需求而设立的专业。

以下是该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详细内容:
1.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供暖、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学生需能够熟练操作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相关设备和工具,具备现场操作、调试和维修等实际操作能力。

3.技术创新与实践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4.实习实训要求:学生需参与实习实训,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项目的参与,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5.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6.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职业操守和职业形象。

7.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9.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包括找寻就业机会、制定职业规划和进行自我定位等。

以上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供热通风专业优秀教师表-张汉军.

3.供热通风专业优秀教师表-张汉军.
主要讲授课程
《房屋构造》、《房屋建筑学》、《路桥施工技术》
工作
简历
1.1992年-1997年在内蒙古房建公司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员工作
2. 1997年-2000年内蒙古金厦建安公司担任项目经理
3. 2000年-2005年内蒙古金厦建安公司担任技术总负责人、副总经理
4. 1991年-1999年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讲师,负责教学工作
二、社会兼职
1.10.2013年《道路桥涵工程图仿真教学研究》获优秀论文奖社会兼职方面:
2.2009年-2013年,担任自治区土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3.2013年-今,担任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路桥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4.2013年,担任自治区本级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管理局专家库专家
5. 1999年-2007年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教研室主任,负责教学、教学计划编写等工作
6. 2007年-2010年。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系)系副主任负责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
7. 2010年-2014年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与路桥工程学院院长负责教学、行政、专业建设等工作
8. 2014年-今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高等职业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教师信息表
姓名
张汉军
民族
汉族
出生
年月
1969.2
学历
硕士
研究生
职务
教务处处长
职称
副教授
毕业
院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所在
院校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与技术专长
建筑工程技术
荣誉、社会兼职
一、荣誉
1.2010年获“123名师工程”第二层次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07级)南京交通一、学制与招生对象学制:全日制三年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暖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暖通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中央空调的设计、制冷设备的维修和销售、工程施工及营销管理等技能的生产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面向暖通行业,从事冷库、中央空调设计与施工单位、中央空调清洗公司、大型建筑的中央空调维护部门、制冷空调设备生产企业、家用电器售后服务部及管理机构等工作。

主要工作岗位有:冷库设备安装及维护管理;中央空调设计与施工;中央空调的清洗、维护;制冷与空调设备的销售与售后服务、营销策划、客户服务、公共关系、营销管理等相关岗位。

其专业知识结构、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要求如下:1、知识结构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大专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冷与空调的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结构(1)具有制冷空调工作中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毕业时通过大学英语三级考试;(2)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和业务谈判能力,毕业时取得高级营销员证书。

(3)具有中央空调设计、施工、维护、清洗的能力和技能和制冷设备的维修技能,并取得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证书,。

(4)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大学计算机一级或相当水平的考试。

(5)具有CAD绘图能力,并取得CAD证书;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上述英语、计算机和一种专业技能证书3、素质结构(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辩证思维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3)具有不断学习,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一)必修课1、公共基础课通过开设两课、体育、军事理论、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等公共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个人品德和综合素养,使其具有学习能力、基本工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山东建筑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学科带头人刁乃仁教授

山东建筑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学科带头人刁乃仁教授

山东建筑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学科带头人刁乃仁教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28)6
【摘要】刁乃仁教授现任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院长、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地源热泵研究所所长。

山东建筑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学科带头人。

【总页数】1页(P508-508)
【关键词】山东建筑大学;学科带头人;供热;燃气;空调;通风;实验室主任;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
【相关文献】
1.北京市“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地下水源热泵空调技术的应用研究 [J],
2.同济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学科发展现状 [J], 张旭
3.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高等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J], 张娜
4.北京市“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J],
5.重点学科简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
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机电工程系建筑设备教研室
一、“世界制造基地”对人才的巨大需求
目前,我国空调制冷工业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已成为该行业全球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仅次于美、日两国,是世界第三大冷冻空调设备的生产国。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闻名的“世界工厂”,已成全球主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我省空调制冷行业发展迅速。

据统计,我省各种食品的冷冻加工和冷藏能力达数万吨;制冷、空调机器设备生产厂家有百余家,其中包括美的、格力等众多知名集团;空调制冷工程安装公司近千家;已注册的能承担空调制冷系统设计的设计院200余家;大型建筑群体中央空调的配置日益火暴;新的、节能型的制冷系统与机器设备,成为业内科研人员的热门课题。

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制冷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通过对佛山地区的考察,我们发现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电脑配件等行业已发展成为佛山的支柱特色产业,需有一大批电工、电子、通信与自动化技术人员进行支持。

目前,在佛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家电整机及其配件生产厂有五千多家,还有电力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电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企业近八千家。

在人才需求方面,根据我们对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格兰仕公司、广东北电、广东天乐、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电机厂等多家企业的调查,从总体来看,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为每年20%左右。

主要岗位是现场生产工艺、产品工艺、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物料采购、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维修、售后服务等。

制冷与空调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社会需求呈强劲上升趋势,目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中央空调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冷空调工程安装,冷冻仓储和制冷空
调装置的维修等四个方面,然而一线从业人员多为电气,机械等非制冷空调专业的技术人员或工人。

根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本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制冷中专学历的比例为20%左右,大专学历只有1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因此,迫切要求我们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实施教学,高质量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制冷空调专业技术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仅广州市区,今年大型制冷与空调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逾120人,预计今后每年需求量还将以15%的速度递增。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将成几何级数递增。

二、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数量
国内的空调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崛起,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外知名企业竞争的实力,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大促进了空调制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一线技术人员提出新的要求。

如现在市场上变频空调、环保空调及纳米技术在空调上的应用,这些新技术的产生也对一线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应对高职——一线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也提出新的要求。

由于氟里昂的大量使用,使得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及带来全球的“温室效应”?,由此产生了蒙特利尔协议,根据协议发达国家己于1996年1月1日停止使用CFC(氯氟烃),?我国承诺2005年在冰箱生产中停止使用CFC物质,到2000年底我国有部分冰箱压缩机停止使?用CFC。

制冷剂的更替必将带来制冷设备的改进和更新,也对一线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使用越来越普遍,也相应需要更多的人员从事空调制冷行业的安装、维修、保养工作。

珠三角制冷空调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

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

企业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也最清楚这些人需要
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而且企业最清楚这些人才将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

但是,企业却没有太大的精力去培养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二是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制冷行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生产设备、元器件、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主要承担产品劳动密集型工序,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如生产线操作工、质检工、调试工等)的知识面、技术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不高,结果没有受过正规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后也能基本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但是近年来,珠三角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来料加工,三来一补”过渡到了“研发、设计、制造”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空调制冷产品设计、制造的重要基地,许多领域(如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就要靠高等职业教育。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要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更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共同联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

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
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据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6部门共同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机械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大量的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紧迫任务。

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对空调制冷相关专业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我校位于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广州,培养能为珠三角企业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