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交集与并集

高一数学交集与并集
高一数学交集与并集

【必修1】第一章 集合

第三节 集合的基本运算(1)

交集与并集

学时:1学时

[学习引导]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1112P .

2.回答问题

(1)本节内容有哪些重要的数学概念?

(2)交集与并集的区别是什么?

(3)交集与并集分别有哪些性质?

(4)用了哪些图形来直观分析和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意义? 3完成练习12P

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有限集常用Venn 图来分析,数集常用数轴来分析问题。数形结合分析直观简便。

2、注意“或”“且”的区别。

3、学习时注意交集、并集表示的三种语句: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4.学习交集与并集的性质时注意结合Venn 图或数轴来理解。

[思考引导]

一、提问题

1.两个非空集合的交集一定是非空集合吗?

2.若两个集合满足A B B

=呢?

=,则A与B有什么关系?若A B B 3.如何理解A B=??

一、变题目.

1设集合A={1,x+2},B={x, y},若A∩B={2}, 求A∪B.

2.已知集合{|25}

B x k x k

=+≤≤-,若A B=?,求=-≤≤,{|121}

A x x

实数k的取值范围.

[总结引导]

交集的定义:

并集的定义:

交集的性质:

并集的性质:

[拓展引导]

1.已知A={(x,y)| x+y=2},B={(x,y)| x-y=4},那么集合A ∩B 为( )

A 、x=3,y=1

B 、(3,-1)

C 、{3,-1}

D 、{(3,-1)}

2.已知2{3,4,31}{2,3}{3}m m m ---=-,则m =( )

3.已知{|25}M x x =-≤≤,{|121}N x a x a =+≤≤-,求使得M N ?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

4.完成作业:1415P -习题1—3A 组的第1、2、3、4题.

撰稿:程晓杰 审稿:宋庆

参考答案

[思考引导]

一、提问题

1.不一定

2. A B ?,B A ?

3. 集合A 与集合B 没有公共元素

二、变题目

1.{}0,1,2A B =;

2.{}4k k >;

高一数学必修1-子集、全集、补集-课件

高一数学集合 子集、全集、补集 要点一子集、真子集[重点] 在上一节中,我们用约定的字母标记了一些特殊的集合,在这些特殊的集合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正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自然数集中; 自然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整数集中; 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有理数集中; 有利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实数集中. 其实,上述各集合之间是一种集合见得包含关系;可以用子集的概念来表示这种关系. 1.子集 (1)定义: 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成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于集合A” . (2)举例: 例如,{4,5}?Z,{4,5}?Q,Z?Q,Q?R.A?B可以用图1-2-1来表示. (3)理解子集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A是B的子集”的含义是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既由x∈A,能推出x ∈B,例如{-1,1}?{-1,0,1,2}. ②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它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属 于集合A本身,记作A?A. ③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有??A. ④在子集的定义中,不能理解为子集A是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则A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但此时都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以上②③点告诉我们,在邱某一个集合时,不要漏掉空集和它的本身两种特殊情况. (4)例题: 例1设集合A={1,3,a },B={1,a 2-a +1},且A?B,求a的值. 解:∵A?B,∴a 2-a +1=3或a 2-a +1=a, 由a 2-a +1=3,得a =2或a =-1;由a 2-a +1=a,得a =1. 经检验,当a =1时,集合A、B中元素有重复,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符合题意的a的值为-1,2. 2.真子集 (1)定义: 如果A?B,并且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 “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高一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就等于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标准流程。就不会出现先射击后画靶子的情况,打到哪儿就算哪儿。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方程的思想的计算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积极动脑的学习作风,在数学观念上增强应用意识,在个性品质上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简单应用,其解决办法是归纳、类比。 本节难点是对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深刻理解,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紧扣定义,另外,灵活应用定义、公式、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学习,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类比归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力求把握好以下几点: _ 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力求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想去看待问题。 ②营造_教学氛围,把握好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任导演。③力求反馈的全面性、及时性。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让学生思维动起来,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进行适当的调控。④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急于把结果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类比得出结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必修1课时作业.2补集及综合应用

第2课时补集及综合应用 课时目标 1.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1.全集: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________,通常记作________. 2.补集 自然 语言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________________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________ 符号 语言 ?U A=____________ 图形 语言 (1)?U U=____;(2)?U?=____;(3)?U(?U A)=____;(4)A∪(?U A)=____;(5)A∩(?U A)=____.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U={1,3,5,7,9},A={1,5,7},则?U A等于() A.{1,3} B.{3,7,9} C.{3,5,9} D.{3,9} 2.已知全集U=R,集合M={x|x2-4≤0},则?U M等于() A.{x|-22} D.{x|x≤-2或x≥2} 3.设全集U={1,2,3,4,5},A ={1,3,5},B={2,5},则A∩(?U B)等于() A.{2} B.{2,3} C.{3} D.{1,3} 4.设全集U和集合A、B、P满足A=?U B,B=?U P,则A与P的关系是() A.A=?U P B.A=P C.A P D.A P

5.如图,I是全集,M、P、S是I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M∩P)∩S B.(M∩P)∪S C.(M∩P)∩?I S D.(M∩P)∪?I S 6.已知全集U={1,2,3,4,5,6,7},A={3,4,5},B={1,3,6},那么集合{2,7}是() A.A∪B B.A∩B C.?U(A∩B) D.?U(A∪B) 题号12345 6 答案 二、填空题 7.设U={0,1,2,3},A={x∈U|x2+mx=0},若?U A={1,2},则实数m=________. 8.设全集U={x|x<9且x∈N},A={2,4,6},B={0,1,2,3,4,5,6},则?U A=____________________,?U B=________________,?B A=____________. 9.已知全集U,A B,则?U A与?U 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0.设全集是数集U={2,3,a2+2a-3},已知A={b,2},?U A={5},求实数a,b的值.

苏教版数学高一-【苏州第五中学】数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1.2子集、全集、补集2

第四课时子集、全集、补集(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渗透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 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补集的有关运算.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1.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如何寻求?其个数分别是多少? 2.两个集合相等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Ⅱ.讲授新课 [师]事物都是相对的,集合中的部分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就是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请同学们由下面的例子回答问题: 幻灯片(A): 看下面例子 A={班上所有参加足球队同学} B={班上没有参加足球队同学} S={全班同学} 那么S、A、B三集合关系如何? [生]集合B就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即为如图阴影部分 由此借助上图总结规律如下: 幻灯片(B): 1.补集 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集合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C S A,即C S A={x|x∈3且x?a} 上图中阴影部分即表示A在S中补集C S A 2.全集 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记作U. [师]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就可以把实数集看作全集U,那么有理数集Q的补集C U Q 就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 举例如下:请同学们思考其结果. 幻灯片(C): 举例,请填充 (1)若S={2,3,4},A={4,3},则C S A=____________. (2)若S={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则C S B=___________.

(3)若S={1,2,4,8},A=?,则C S A=_______. (4)若U={1,3,a2+2a+1},A={1,3},C U A={5},则a=_______ (5)已知A={0,2,4},C U A={-1,1},C U B={-1,0,2},求B=_______ (6)设全集U={2,3,m2+2m-3},a={|m+1|,2},C U A={5},求m. (7)设全集U={1,2,3,4},A={x|x2-5x+m=0,x∈U},求C U A、m. 师生共同完成上述题目,解题的依据是定义 例(1)解:C S A={2} 评述:主要是比较A及S的区别. 例(2)解:C S B={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评述:注意三角形分类. 例(3)解:C S A=3 评述:空集的定义运用. 例(4)解:a2+2a+1=5,a=-1± 5 评述: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 例(5)解:利用文恩图由A及C U A先求U={-1,0,1,2,4},再求B={1,4}. 例(6)解:由题m2+2m-3=5且|m+1|=3解之m=-4或m=2 例(7)解:将x=1、2、3、4代入x2-5x+m=0中,m=4或m=6 当m=4时,x2-5x+4=0,即A={1,4} 又当m=6时,x2-5x+6=0,即A={2,3} 故满足题条件:C U A={1,4},m=4;C U B={2,3},m=6. 评述:此题解决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Ⅲ.课堂练习 课本P10练习1,2,3,4 Ⅳ.课时小结 1.能熟练求解一个给定集合的补集. 2.注意一些特殊结论在以后解题中的应用.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0习题1.2 3,4 3.解:因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故S集合是由梯形、平行四边形构成,而A ={x|x是平行四边形},那么C S A={x|x是梯形}. 补充: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在题后括号内填“”或“”: (1)若S={1,2,3},A={2,1},则C S A={2,3} () (2)若S={三角形},A={直角三角形},则C S A={锐角或钝角三角形} () (3)若U={四边形},A={梯形},则C U A={平行四边形} () (4)若U={1,2,3},A=?,则C U A=A () (5)若U={1,2,3},A=5,则C U A=?() (6)若U={1,2,3},A={2,3},则C U A={1} () (7)若U是全集且A?B,则C U A?C U B () 解:紧扣定义,利用性质求解相关题目.(2)(5)(6)正确,其余错误. 在(1)中,因S={1,2,3},A={2,1},则C S A={3}. (2)若S={三角形},则由A={直角三角形}得C S A={锐角或钝角三角形}. (3)由梯形及平行四边形构成的图形集合不一定是四边形的全部.如既不是梯形,

高一数学交集与并集

【必修1】第一章 集合 第三节 集合的基本运算(1) 交集与并集 学时:1学时 [学习引导]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1112P . 2.回答问题 (1)本节内容有哪些重要的数学概念? (2)交集与并集的区别是什么? (3)交集与并集分别有哪些性质? (4)用了哪些图形来直观分析和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意义? 3完成练习12P 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有限集常用Venn 图来分析,数集常用数轴来分析问题。数形结合分析直观简便。 2、注意“或”“且”的区别。 3、学习时注意交集、并集表示的三种语句: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4.学习交集与并集的性质时注意结合Venn 图或数轴来理解。 [思考引导] 一、提问题 1.两个非空集合的交集一定是非空集合吗?

2.若两个集合满足A B B =呢? =,则A与B有什么关系?若A B B 3.如何理解A B=?? 一、变题目. 1设集合A={1,x+2},B={x, y},若A∩B={2}, 求A∪B. 2.已知集合{|25} B x k x k =+≤≤-,若A B=?,求=-≤≤,{|121} A x x 实数k的取值范围. [总结引导] 交集的定义: 并集的定义: 交集的性质: 并集的性质:

[拓展引导] 1.已知A={(x,y)| x+y=2},B={(x,y)| x-y=4},那么集合A ∩B 为( ) A 、x=3,y=1 B 、(3,-1) C 、{3,-1} D 、{(3,-1)} 2.已知2{3,4,31}{2,3}{3}m m m ---=-,则m =( ) 3.已知{|25}M x x =-≤≤,{|121}N x a x a =+≤≤-,求使得M N ?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 4.完成作业:1415P -习题1—3A 组的第1、2、3、4题. 撰稿:程晓杰 审稿:宋庆 参考答案 [思考引导] 一、提问题 1.不一定 2. A B ?,B A ? 3. 集合A 与集合B 没有公共元素 二、变题目 1.{}0,1,2A B =; 2.{}4k k >;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 课题:§0 高中入学第一课(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 级学校深造。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 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 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 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吃苦耐 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 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 一年,… 4、本节课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为什么 要学数学?如何学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

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本期数学教 学、活动安排?作业要求? 二、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 2.如何学数学: 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册,教材上每章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 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 书本: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

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选修系列), 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复习资 料。 知识: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分别有2、3、6、10个模块)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 4.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②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③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⑥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⑦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⑨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5.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 本期学习内容:高一必修①、②,共72课时,

高一数学集合

一、集合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 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 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例: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⑷某校2011级新生; ⑸血压很高的人;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练:A={2,4,8,16},则4∈A,8∈A,32?A. 7.集合的分类 观察下列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1. {4.8, 7.3, 3.1, -9}; 2. {x∈R∣0

高一数学集合与子集、全集、补集人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一数学集合与子集、全集、补集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集合与子集、全集、补集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 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 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4. 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5. 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的概念以及全集的意义。 三. 重点和难点 本讲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子集与补集的概念。难点是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即列举法与描述法的运用以及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讲解】 [例1] 下列条件能够确定一个集合的是( ) A. 比较小的正数的全体 B. 由太阳、风、水、火组成的整体 C. 充分接近2的实数全体 D. 高一年级中身材较高的同学组成的整体 解:此题正确选项应为B 。集合是由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而构成的。它是一个原始的数学概念,我们只能给出它的一个描述性的定义。集合具有三个重要性质,即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这三个性质也称为集合的三要性。根据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的形式是没有限制的,即使元素之间没有关联,也可以形成一个集合,如选项B 。集合的要点是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任何一对象要么是某给定集合的元素,要么不是其元素,二者必居其一。选项A 、C 、D 不能构成集合的原因是整体中的对象不明确,不满足集合中的元素的确定性原则。 [例2] 已知集合{ } y x y x x A -?=, ,与集合{}y x B ,,0=表示同一集合, 求x 、y 的值。 解:(1)若0=x ,则{ } y A -=,0,0,这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故0≠x 。 (2)若0=?y x ,由0≠x ,则0=y ,此时,{} 0,,0x B =,与互异性矛盾, 故0≠y 。 (3)若0=-y x ,则y x =,此时{} 0,,2 x x A =,{} x x B ,,0=故x x =2 , 解得1±=x 。若1=x ,则{ }0,1,1=A B =,与互异性矛盾。 若1-=x ,则{}0,1,1-=A B =适合。 综上,1-==y x [例3] 设{ }042 =+=x x x A ,{ } 01)1(22 2=-+++=a x a x x B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解:解方程042 =+x x ,则0=x 或4-=x ,故{}4,0-=A (1)若A B ? ① 当φ=B 时,由0)1(4)1(42 2 <--+=?a a ,则1-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精品文档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我国的小河流; 非负奇数; 1 / 3 精品文档 方程x210的解; 某校2007级新生; 血压很高的人; 著名的数学家;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 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2 / 3 精品文档 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例题讲解: 例1(用“?”或“”符号填空: ; ; Z; 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印度A, 英国 A。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1,m,m23m3, 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

高一数学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训练

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一. 选择题: 1. 满足{}{}-??--1121012,,,,,M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6 B. 7 C. 8 D. 9 2. 设I 为全集,A B ?,则A B ?=( ) A A B B C I D ....φ 3. {}{}M x x k k Z N x x k k Z ==+∈==-+∈||()3231,,,,则集合M 、N 的关系是( ) A M N B M N C M N D M N ....=???=φ 4. 已知{}{}M y y x x R N y y x x R ==+∈==+∈||211,,,,则M N ?等于( ) {} {} {}A B C D .()()...[)011201121,,,,,,+∞ 5. 已知集合{}{}A x x B x a x a =-≤≤=+≤≤+||35141,,且A B B ?=, B ≠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B a C a D a ....≤≤≤≤-≤≤1 01041 6.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0000∈?=?φ φφφ 7. 设全集{}I =1234567,,,,,,,集合{}{}A B ==135735,,,,,,则( ) A I A B B I A B C I A B D I A B ....=?=?=?=? 8. 已知全集{}{}{}I x x x N A B =≤∈==|101352379,,,,,,,,,那么集合{}46810,,,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 二. 填空题: 1. 用列举法表示{不大于8的非负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描述法表示{1,3,5,7,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x y xy ,<0表示位于第___________象限的点的集合。 4. 若{}{}A x x x N B x x x N I N =<∈=>∈=||126,,,,,则A B ?=_______。 5. 设{}{}I a A a a =-=-+241222,,,,,若{}A =-1,则a=__________。 6. 集合{}M N ?=-11,,就M 、N 两集合的元素组成情况来说,M 、N 的两集合组成情况最多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种。 三. 解答题: 1. 已知{}{}A x y y x B x y y x ==-==()|()|,,,322,求A B ?。 2. 已知集合{}{}A a a d a d B a aq aq =++=,,,,,22,其中a ,d ,q R ∈,若A=B ,求q 的值。 3. 已知集合{}A x x p x x R =+++=∈|()2210,,且A R ?-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试题答案】 一. 1. B 2. C 3. A 4. D 5. B 6. D 7. C 8. D 二. 1. {0,1,2,3,4,5,6,7,8} 2. {正奇数} 3. 二、四 4. {} x x x x N |<>∈711或且 5. 2 6. 9 三. 1. 解:A B x y y x y x ?==-=???????????? ?(),322 {}=()()1124,,,

高一数学教案ppt

高一数学教案ppt 【篇一:powerpoint课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龙源期刊网 .cn powerpoint课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作者:刘静丽 摘要:powerpoint课件辅助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是在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 应用powerpoint课件的亲身体验,阐述了powerpoint课件在高中 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powerpoint;高中数学;辅助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为使课堂更加生动、高效,营造良好 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我经常用ppt课件开展 教学。 例如《椭圆的定义》一节。在引入课题时,我应用ppt课件演示卫 星围绕地球旋转的运行图,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来,给大家一个很直观的椭圆的印象。然后请学生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 椭圆形的例子,这样学生们就对椭圆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什么是 椭圆呢,它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我通过ppt课件演示了这样的动画:1.绳子一端固定在草地上,绳子另一端拴一只羊,羊在草地上吃草, 一段时间后,地上出现一个圆形的空地。2.绳子两端固定在草地上 (绳子是松弛的),绳子上套一个小环,环上拴了一只羊,一段时 间后羊在草地上啃出了一个椭圆形的空地。通过这个例子,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样才能做出一个椭圆,它的定义是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ppt课件不仅令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在 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会给学生深 刻的印象,也使我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扩充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以前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必 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堂上还要把知识点一条条写在黑板上。 板书过多,费时费力,往往一节课的内容还没讲完就下课了,影响 了教学效率。而通过ppt课件,我事先把需要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利用计算机对所讲的内容自主控制,课后还可以把教学内容放在学

高一数学交集与并集教案

高一数学交集与并集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3-1交集与并集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 新课教学 、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并B” 即: 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1求集合A与B的并集 ① A={6,8,10,12} B={3,6,9,12} ② A={x|-1≤x≤2} B={x|0≤x≤3} (过度)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 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2求集合A与B的交集 ③ A={6,8,10,12} B={3,6,9,12} ④ A={x|-1≤x≤2} B={x|0≤x≤3}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例题讲解 例3:理解所给集合的含义,可借助venn图分析 例4P12例2):先“化简”所给集合,搞清楚各自所含元素后,再进行运算。 4、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教案】 教育精品资料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11.1算法与程序框图???????????????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高一数学 交集、并集 练习二

交集、并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若A≠B,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A∪B) B.??(A∩B) C.?(A∩B) D.?=(A∩B)2.已知集合M、P,满足M∪P=M,则一定有 A.M=P B.M P C.M∩P=P D.M?P 3.设M、N为非空集合且M N,U为全集,则下列集合中为空集的是 A.M∩N B.(U M)∩N C.(U M)∩(U N) D.M∩U N 4.设S={三角形},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那么(S A)∩(S B)等于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三角形} 5.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A∩B) A B.?(A∩B) C.(A∩B)=A D.(A∩B)?A 6.满足条件{1,3}∪A={1,3,5}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7.设A={(x,y)|2x+y=1},B={(x,y)|x-2y=3},则A∩B=__________. 8.已知集合A={x|a≤x≤2},若A∪R+=R+,则实数a的范围为__________. 9.设I=R,P={x|x≥1},Q={x|0

精选-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 在于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①与等差数列一样,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③对等差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的概念,一节课为通项公式的应用. (2)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的定义. (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

高一数学交集和并集经典例题

例1 已知M ={y|y =x 2+1,x ∈R},N ={y|y =-x 2+1,x ∈R}则M ∩N 是 [ ] A .{0,1} B .{(0,1)} C .{1} D .以上均不对 分析 先考虑相关函数的值域. 解 ∵M ={y|y ≥1},N ={y|y ≤1}, ∴在数轴上易得M ∩N ={1}.选C . 例已知集合=++=,如果∩=,则实数的2 A {x|x x 10}A R m 2m ? 取值范围是 [ ] A .m <4 B .m >4 C .0<m <4 D .0≤m < 4 分析∵∩=,∴=.所以++=无实数根,由 A R A x x 12 ??M 0 m 0(m)402 ≥, Δ=-<,???? ? 可得0≤m <4. 答 选D . 例3 设集合A ={x|-5≤x <1},B ={x|x ≤2},则A ∪B = [ ] A .{x|-5≤x <1} B .{x|-5≤x ≤2} C .{x|x <1} D .{x|x ≤ 2} 分析 画数轴表示 得∪=≤,∪=.注意,也可以得到∪=≠ A B {x|x 2}A B B (A B A B ? B). 答 选D . 说明:集合运算借助数轴是常用技巧. 例4 集合A ={(x ,y)|x +y =0},B ={(x ,y)|x -y =2},则A ∩B =________. 分析 A ∩B 即为两条直线x +y =0与x -y =2的交点集合.

解由 +=, -= 得 =, =-.x y0 x y2 x1 y1? ? ? ? ? ? 所以A∩B={(1,-1)}. 说明:做题之前要搞清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下列四个推理:①∈∪∈;②∈∩∈ 5 a(A B)a A a(A B)a(A ?? ∪B); ③∪=;④∪=∩=,其中正确的个数 A B A B B A B A A B B ??? 为 [ ] A.1 B.2 C.3 D.4 分析根据交集、并集的定义,①是错误的推理. 答选C. 例6 已知全集U=R,A={x|-4≤x<2},B={x|-1<x =________. 号的值. 解观察数轴得,A∩B={x|-1<x<2},A∩B∩(U P)={x|0<x<2}. 例7 设A={x∈R|f(x)=0}, B={x∈R|g(x)=0}, C{x R|f(x) g(x) 0}U R =∈=,全集=,那么 [ ] A.C=A∪(U R) B.C=A∩(U B) C.C=A∪B D.C=(U A) ∩B 分析依据分式的意义及交集、补集的概念逐步化归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 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 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 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 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 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 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 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 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 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高一数学 子集、全集、补集 练习二

第 1 页 共 1 页 子集、全集、补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空集没有子集 ②空集为任一集合的真子集 ③?={0} ④任一集合必有两个以上子集 A .0 B .1 C .2 D .3 2.满足关系式{1,2}?A {1,2,3,4,5}的集合A 的个数为 A .4 B .6 C .7 D .8 3.下列各式中,错误的个数为 ①1∈{0,1,2} ②{1}∈{0,1,2} ③{0,1,2}{0,1,2} ④?{0,1,2} ⑤{0,1,2}={2,0,1} A .1 B .2 C .3 D .4 4.设I 为全集,P 、Q 为非空集合,且P Q I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为 A .I P ∪Q=I B .I P ∩Q=? C .P ∪Q=Q D .P ∩I Q=? 5.集合M={x|x=2n+1,n ∈Z }与集合N={x|x=4k ±1,k ∈Z }之间的关系为 A .M N B .M N C .M=N D .M ∈N 6.设全集S={2,3,a 2 +2a -3},A={|a+1|,2},S A={5},则a 的值为 A .2 B .-3或1 C .-4 D .-4或2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8分) 7.设全集U={x|1≤x ≤5},A={x|2≤x <5},则U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集合M={0,1,2},则M 的真子集有___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集合A={x ∈R |x 2+x -1=0},B={x ∈R |x 2-x+1=0},则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 10.已知集合A={x|1≤x <4},B={x|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0分) 11.(8分)求满足{x|x 2 +1=0,x ∈R }M {a|42+a ≤3,a ∈Z }的集合M 的个数. 12.(11分)设集合U={(x ,y )|y=3x -1},A={(x ,y )| 12--x y =3},求U A . 13.(11分)设U={- 31,5,-3},-31是A={x|3x 2+px -5=0}与B={x|3x 2+10x+q=0}的公共元素,求U A ,U B .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B 5.C 6.D 二、7.{x|1≤x <2或x=5} 8.7 ?,{0},{1},{2},{0,1},{0,2},{1,2} 9.B A 10.a ≥4 三、11.31个 12.{(1,2)} 13.U A={-3},U B={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