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与蚯蚓》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蜗牛与蚯蚓》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蜗牛和蚯蚓这两种动物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蜗牛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材中,配有丰富的插图和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蜗牛和蚯蚓的认知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这两种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难点:蜗牛和蚯蚓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和蚯蚓的外部形态,培养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究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携带观察日记,准备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
提问:“你们知道蜗牛和蚯蚓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分享已知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蜗牛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通过展示教材插图和实物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动物的外部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 4 蜗牛与蚯蚓

二、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 今天我在觅食的路 上遇到了蚂蚁,他 拿了好大一块饼干, 看上去很好吃的样 子哦!口水都要流 出来了!
好啊,要 吃饼干吗?
你好。
蚯蚓的食物
• 它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以腐败有机物 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 茎叶等碎片。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 它白天在土壤中穴居, 夜间爬到地面,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为食。
蚯蚓
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身体有环节
身体柔软、都会爬 行,吃落叶等食物,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会排泄,会繁殖后 代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 疏松土壤。 •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 处理垃圾。 • 做饲料。 • 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 • 有药用(中药地龙)
蜗牛的特点是
• 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 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 反应。
蚯蚓的特点是
•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身体有环节, 柔软,吃落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 激有反应。
蜗牛的运动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 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我的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
物害黏和当 质致液足受 修残将便到 复时壳缩敌 肉,口回害 体它封壳侵 和能住内扰 外分;,时 壳泌当并, 。出外分它
某壳泌的 些损出头
把蜗牛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可以使它醒来活动。
• 蚯蚓是环节动物。
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
• 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 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
蜗牛和蚯蚓的维恩图。
蜗牛
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有壳,有触角和 眼睛
身体柔软、都会爬 行吃落叶等食物,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会排泄,会繁殖后 代
《蜗牛和蚯蚓》教学课件

蜗牛和蚯蚓的食物来源
蜗牛
以植物为食,如蔬菜、水果、花卉等 ,有些种类也食腐
蚯蚓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如腐叶、粪 便、蔬菜残渣等
03
蜗牛和蚯蚓的习性
蜗牛的习性
01
蜗牛是陆生软体动物, 通常生活在阴暗、潮湿 的环境中,如草丛、石 缝、土穴等。
02
蜗牛具有螺旋形的贝壳 ,可以保护其柔软的身 体。
03
蜗牛是雌雄同体,可以自交或 异交。
蜗牛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或 秋季,雌雄交配后产卵,孵化
后成为小蜗牛。
蚯蚓也是雌雄同体,通过交配 产卵繁殖。
蚯蚓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秋两 季,雌雄交配后产卵,卵孵化 后成为小蚯蚓。
04
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 用
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食物链中的位置
蜗牛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它 们位于食物链中的较低位置,为
03
壳呈螺旋状,多为右旋
头部有触角、眼睛和口
04
足部发达,用于爬行
蚯蚓的生物特征
环节动物门,寡毛目 无骨骼,靠肌肉伸缩爬行
体圆柱形,长而扁平 有许多体节,每个体节上有一对刚毛
蜗牛和蚯蚓的生活环境
蜗牛
多生活在湿润、阴暗的环境中, 如草丛、树林、农田等
蚯蚓
生活在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特 别是土质疏松、湿度适中的地方
蜗牛以植物为食,通过 齿舌刮取食物。
04
蜗牛行动缓慢,依靠腹 足移动。
蚯蚓的习性
蚯蚓是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以 腐殖质和有机物为食。
蚯蚓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蠕动 ,在土壤中穿行。
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由许多相似的 环节组成。
蚯蚓在土壤中打洞,有助于改善土壤 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
【精品】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 第4课 蚯蚓 ∣教科版

二、动物
⒋蚯蚓
一、教材简析:
从动物的多样性来考虑,蜗牛代表的是软体动物,蚯蚓的身体也是柔软的,但它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蚯蚓的身体特征明显,尤其对应激性的反应强烈。
通过本课教学,会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形态的多样,更是结构的多样。
多样性的背后,仍然隐含着动物的共同特点,体现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所以本课的最后,设计了蜗牛与蚯蚓的比较,利用维恩图的帮助总结两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三个活动是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最后一个活动是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背景:
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
、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会害怕蚯蚓,不敢触摸,缺少对它的最直观的认知,应鼓励引导这些学生,通过抚摸的方式,接触蚯蚓,了解蚯蚓。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蜗牛与蚯蚓》是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蜗牛和蚯蚓这两种常见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趣味性的文字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动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蜗牛和蚯蚓这两种动物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没有深入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等方式,深入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特征和习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蜗牛和蚯蚓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学会探究动物特征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蜗牛和蚯蚓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蜗牛和蚯蚓身体结构的异同,以及如何正确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蜗牛和蚯蚓的特征:学生分组观察蜗牛和蚯蚓,记录它们的外形、运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异同,并提问学生,促使他们思考。
3.总结蜗牛和蚯蚓的特征: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蜗牛和蚯蚓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4.拓展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提问,了解蜗牛和蚯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药等领域的价值。
科学第4课时蜗牛与蚯蚓

• 4.喜温暖:
•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
适温度为22~26℃。 • 5.喜酸甜: •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 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 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 6.喜独居: •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 跑掉、搬家。
主要种类
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 目。身体呈圆筒状,两侧对称,
蚯蚓
具有分节现象:由 100多个体节组
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 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 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 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
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生
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 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 2500 多种, 达尔文 1881 年就曾指出,蚯蚓是 世界进化史中最重要的动物类群。
• 六畏 • 1.畏光:
•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
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据阳光照射试验, 蚯蚓进行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 2.畏震:
•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 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 3.畏浸性 • 4.畏盐 • 5.畏辣 • 6.畏冷热
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
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动物》复习要点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要点一、《寻访小动物》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二、《蜗牛(一)》3.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4.蜗牛的壳有左旋和右旋两种,螺纹从里往外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螺纹从里往外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
5.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比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6.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7.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8.蜗牛适合生活在阴凉、潮湿的环境里,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在时间一般在傍晚。
9.怎样饲养蜗牛: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形成一个蜗牛生活的环境,我们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三、《蜗牛(二)》10.蜗牛休眠了,可以把它放入水中让它醒来。
11.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蜗牛的口里有带状的齿舌,上面长着许多排列整齐的小齿,齿舌可以伸出口外,刮取食物。
12.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13.蜗牛用气孔呼吸,用排泄孔排泄废物。
四、《蚯蚓》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15.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身上有口、环带和肛门。
口在离环带较近的一端,肛门在离环带较远的一端。
16.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当我们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它会缩紧身体;当我们把它放入水中,它会挣扎。
17.蚯蚓靠身体伸缩爬行。
18.夏天暴雨过后,蚯蚓往往会爬出地面,那是为了透气。
19.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会运动,都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都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会死亡。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钻研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蜗牛和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2. 蜗牛和蚯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3. 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实验: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蜗牛和蚯蚓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解剖结构和生态作用,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行为和生活习性,记录实验数据;4. 总结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蜗牛和蚯蚓的特点和作用,展开讨论;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开展相关探究活动。
四、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合作情况;3. 进修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图书、视频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蜗牛和蚯蚓;2. 实验器械: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蜗牛和蚯蚓,以及其他实验器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钻研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目前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
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 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
白玉蜗牛
盖罩大蜗牛
散大蜗牛
+ 亮大蜗牛
褐运玛瑙蜗牛
环带(繁殖器官)
口(吃食物)
肛门
(排除粪便)
蚯蚓的生活环境
根据蚯蚓的类便
找到蚯蚓的踪迹。
蚯蚓生活在潮湿松软的土壤里。
蚯蚓吃什么?它是怎么进食排泄的?
蜗牛的身体由壳、头、触角、眼睛、嘴、腹和尾等部分组成。 蜗牛身体的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壳; 头部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 顶端的眼能够辨别光线的明暗,并且有嗅觉作用; 蜗牛的口在头部的腹面,适于在爬行时取食; 蜗牛的腹足宽大、肌肉发达,是蜗牛的运动器官;
蜗牛吃什么?
蜗牛以摄食各种绿色植物为主,尤喜食植 物的幼芽和多汁植物。也摄食豆科、十字花 科和茄科蔬菜,以及棉、桑、果树等多种农 作物。
三年级科学 上册
蜗牛与蚯蚓
猜一猜: 蜗 牛
没有脚, 没有手, 背上房子 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 赶紧躲进房里头。 (打一动物)
猜一猜: 蚯蚓
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 来回走,松土数它是能手。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你们看到了什么?
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会有怎样的反应。
蜗牛节
蜗牛与蚯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 动物 身体表面 外形 头部
有壳 扁圆,有肥厚的腹足 一对长一对短两对触角, 眼晴长在长触角上
蜗牛
裸露
蚯蚓
相同点
细长,有许多环节 头部不明显,有口
身体柔软、湿 润、光滑
蚯蚓以土壤中的虫卵、树叶及死动 物等为食物,先由咽肌伸缩、使口 腔脱出,将食物吸入。
活动1
观察蜗牛和蚯蚓的活动:
蜗牛和蚯蚓主要是利用身体的哪部分进行运动? 蜗牛:是用腹足肌肉的收缩向前蠕动爬行 (腹部波浪形爬行) 蚯蚓:身体肌肉与环节上的刚毛共同协助向前 蠕动爬行的 (身体一伸一缩爬行)
蜗牛: 常见身体会缩进壳里 蚯蚓: 常见蚯蚓的身体会伸缩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