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新粤教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件

新粤教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件
小猫的运动方式 :
走、跑、跳
2.观察小猫和壁虎的外形
(1)小猫和壁虎的足有什么不同? (2)除了足,小猫和壁虎的外形还有什么不同 ?
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完成活动手册第1个任务中。
小猫和壁虎的外形特征
相同点: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 。
小猫和壁虎的外形特征
相同点: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 。
不同点 :
体表 小猫 披覆细毛
足 有肉垫;有抓住猎物的利爪
壁虎 披覆鳞片 有可以粘附墙壁的皱褶
3.讨论:除了运动方式和外形不同, 小猫和壁虎还有哪些不同?
繁殖方式 其他
小猫
直接生出小猫 会哺育后代 不冬眠
壁虎
生出卵 不会哺育后代 会冬眠
4.哪些动物与壁虎相似,哪些与小猫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鱼鳍
1.鲫鱼的身体有头、躯 干、尾三个部分 2.有鱼鳍 3.体表覆盖鳞片
5.除了外形,青蛙和鲫鱼还有哪些不同?
生活环境:可以生活在陆地
运动方式:用四肢运动,在 陆地可以跳,在水里可以游
生活环境:终身只能生活在 水里 运动方式: 用鱼鳍在水中游
6.哪些动物与鲫鱼相似,哪些与青蛙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生活在草丛里的小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蝗虫
瓢虫
蜘蛛
螳螂
(1)大多数都有翅膀; (2)运动比较快,都会飞或跳或爬
4.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4.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马陆
鼠妇
蜗牛
蚯蚓
5.利用昆虫观察盒观察马陆、蚯蚓、蜗 牛、鼠妇的身体特征,并记录观察发现 。
新粤教版(2017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学课件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2)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5)第3课《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9)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12)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15)第6课《森林的动物》教学设计 (18)第7课《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学设计 (21)《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 (23)第8课《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 (27)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学设计 (31)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34)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39)第12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42)第13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46)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50)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55)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59)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63)第18课《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 (68)第19课《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70)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4)第21课《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7)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80)第23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83)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

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

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

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课件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课件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课件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打开科学之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2.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4.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二)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三.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四.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基本构成、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天气现象及四季变化、水和空气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章节的基本概念、现象和原理。

难点:理解人体构成、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水和空气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物、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身体部位图片,引导学生探讨人体的奥秘。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活动:进行实验或手工制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以第一章为例,板书如下:第一章我们的身体1. 身体的基本构成2. 人体的器官和系统3. 健康的生活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

(2)简述四季变化的原因。

(3)举例说明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天气变化等。

同时,推荐相关科学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性,既要涵盖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打开科学之门 粤教版 (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打开科学之门  粤教版 (共19张PPT)
打开科学之门
我们的世界到处隐藏着奥妙, 多彩的大自然处处充满了神奇。
陈 保 红
木叶虫
花螳螂 枯叶螳螂
竹节虫
每幅图片中都有一只虫 子,它们的形状、颜色 和周围环境很相似。这 是动物的拟态现象。
动物拟态和 保护色的作用:
伪装捕食和 躲避天敌、保护自己
这是一幅沙粒表面的照片,电子显微镜把沙 粒放大了许多倍。 这也体现了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同空间尺度 之间的相似性现象。
这是在日本新兴的一种火锅,其使用非常简单,人们在旅 游、出差时均可品尝。这种新兴的纸火锅不漏不燃,其主 料和汤料均用特制的纸包装。在这种火锅中加水点燃后即 可食用,而且其味道鲜美无比,食时别有一番情趣。
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和产生的想法只是猜想, 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 很多现象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有它的 科学道理。通过不断的学习,你就能知晓 其中的奥秘。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有时只凭感觉 器官的观察是不够的,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借 助一些 科学仪器。
白雾,从哪里来?
冰棍的周围出现了白雾,为什 么呢?
这些白雾是冰棍产生的吗?
根据经验作出 的判断和产生 的想法只是猜 • 如果是,怎样证明? 想,通过科学 • 如果不是,又要怎样证明呢? 实验才能找到 正确答案。
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题的人。伟大的科 学发现往往从疑问开始。好奇心是科学的起点。
1、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 2、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包容、怀疑、探索、不偏见
填空:
• 1、 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常常 需要借助一些 。 • 2、自然界中,有些动物善于伪装,它们 能在捕食者面前瞒天过海。 如: 、 、 、 等。 • 3,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问问为什么。 • 4,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 问,探究为什么。

科学三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

科学三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活动1:水会溢出来吗
问题:我们烧开水时,通常不会将水壶盛满。

为什么不会装得太满水?
任务:观察水受热后会不会溢出来。

(提示:小心不要被热水烫伤)
教师示范:将装满水的锥形瓶放入大烧杯中,往大烧杯里加入热水,观察锥形瓶中液面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汇报:锥形瓶液面慢慢升高后溢了出来,原因可能是水的体积变大了。

小结:水在受热后可能体积增大了。

活动2:液体会热胀冷缩吗
问题:锥形瓶里的水在受热时,体积是否增大了?探究温度变化时水的体积是否发生改变?
出示:实验装置的安装方法。

要求:将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盖紧装满水的锥形瓶。

将锥形瓶依次放入任热水、常温水、冷水中,观察液柱的高度变化。

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在实验前、实验过程中都要在玻璃管上做好标记)师生交流:思考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如做好标记、按顺序放装置。

学生汇报: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时段玻璃管中的标记,发现水受热时体积膨胀了,遇冷时体积收缩了。

小结:水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问题:其他液体是否也会有这种现象?
任务:尝试用食用油、牛奶等不同液体进行研究。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用液体开展实验,并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研究其他液体是否会热胀冷缩。

汇报:其他液体也和水一样,受热时体积膨胀了,遇冷时体积收缩了。

总结:水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三、拓展活动
出示:温度计的图片。

拓展:是否可以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自制温度计?。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2)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5)第3课《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9)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12)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15)第6课《森林的动物》教学设计 (18)第7课《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学设计 (21)《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 (23)第8课《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 (27)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学设计 (31)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34)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39)第12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42)第13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46)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50)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55)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59)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63)第18课《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 (68)第19课《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70)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4)第21课《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7)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80)第23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83)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

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

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

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鲫鱼与青蛙说课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 1.鲫鱼与青蛙。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鲫鱼与青蛙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观察动物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是认识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主要包括观察比较鲫鱼和蝌蚪的幼体特征、生长发育和成体外形特征,归纳鱼类、两栖类的一般特征,并根据他们的一本特征开展动物分类活动。

二、说学情:鲫鱼和青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三年级学生只是对鲫鱼和青蛙的外形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两种动物的身体体结构的异同并不清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3、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两栖类、鱼类的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观察生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2、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四、说教学重点: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比较蝌蚪和小鱼幼体外形的异同。

了解青蛙与鱼的发育区别和分类。

教学难点是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五、说教法: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

六、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水槽、蝌蚪与小鱼、有关鲫鱼、青蛙的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认知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提出探究问题:这是什么呀?它们长得像吗?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就从鱼和青蛙的幼体入手,对比一下它们幼体的异同,了解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翅膀
3对足
腹部 细长,有很多体节, 末端膨大
麻雀

1对眼,一个喙,1
对鼻孔、1对耳孔


细长

躯干 流线型

四肢 尾
上肢是翅膀,能飞翔, 覆
下肢是肌肉发达的腿, 羽
能跳跃

尾羽发达,较长
3.哪些动物与蜻蜓相似,哪些与麻雀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翠鸟
蝗虫
蝴蝶
家鸡
与蜻蜓相似的动物
蝴蝶
蝗虫
它们的共同特点: 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胸部长有2对翅膀,3对足
鱼类 动物
与青蛙相似的动物
绿蟾蜍
大鲵
它们的共同特点: 体表无鳞片 身体都有四肢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
两栖类 动物
7.哪些动物属于鱼类,哪些属于两栖类? 思考并完成活动手册 。
1246
357
谢谢 大家
第一单元 观察动物
第2课 蜻蜓与麻雀
蜻蜓和麻雀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
5.除了外形,青蛙和鲫鱼还有哪些不同?
生活环境:可以生活在陆地 运动方式:用四肢运动,在 陆地可以跳,在水里可以游
生活环境:终身只能生活在 水里 运动方式: 用鱼鳍在水中游
6.哪些动物与鲫鱼相似,哪些与青蛙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鲑鱼
大鲵
绿蟾蜍
鳜鱼
与鲫鱼相似的动物
鲑鱼
鳜鱼
它们的共同特点: 体表覆盖着鳞片 身体由头、躯干、尾三部分组成,有鱼鳍 终身生活在水中
新粤教版(2017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观察动物
第1课 鲫鱼与青蛙
小鱼与蝌蚪
好多小鱼啊!
是蝌蚪吧?
1.观察小鱼和蝌蚪,说说怎样区分它们?
蝌蚪
身体较短、圆, 嘴有吸盘, 没有鱼鳍
小鱼
身体较为扁长, 有鱼鳍
2.小鱼和蝌蚪长大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蝌蚪的生长变化
鲫鱼的生长变化
蝌蚪先慢慢长出1对后肢, 再长出1对前肢,尾部慢慢 变短,最后消失,变成可以 生活在陆地的青蛙
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个部分组成 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爬行 繁殖方式:产卵繁殖后代
爬行 动物
与蜻蜓相似的动物
老鼠

共同特点: 全身披覆细毛,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 运动方式:行走、跑、跳跃 繁殖:直接生产出幼体,给幼体哺乳
哺乳 动物
5.哪些动物属于昆虫,哪些属于鸟类?
13 59
1.观察蜻蜓与麻雀的翅膀, 比较它们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蜻蜓的翅膀 麻雀的翅膀
数量 外形
其他
光滑, 透明, 有脉纹,
两对 较薄, 无骨骼 外披羽毛,较厚实,
不可伸展
一对 内有肌肉和骨骼
可伸展
2.除了翅膀,蜻蜓和麻雀在外形上还有哪些不同?
蜻蜓和麻雀在外形上的不同
蜻蜓

长有1对触角、1对复眼,
3只单眼,1个口器
螳螂
(1)大多数都有翅膀; (2)运动比较快,都会飞或跳或爬
4.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三要” ①用工具拨开草丛 ②要仔细观察 ③要及时做记录
“三不” ①不伤害小动物 ②不破坏绿化 ③不直接接触小动

把观察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2.分享我们在草丛里的观察发现
(1)草丛里有什么小动物 (2)小动物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小动物在做什么
3.生活在草丛里的小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蝗虫
瓢虫
蜘蛛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谢谢 大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单元 观察动物
第3课 壁虎与小猫
小猫在追壁虎。 小猫为什么爬不上墙?
运动方式与身体特征有关系吗?
1.小猫和壁虎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仔细观察小猫和壁虎的运动,并尝试模仿。
壁虎的运动方式: 爬
(四肢向外侧延伸, 腹部着地,匍匐前进)
小猫的运动方式: 走、跑、跳
足 有肉垫;有抓住猎物的利爪 有可以粘附墙壁的皱褶
3.讨论:除了运动方式和外形不同, 小猫和壁虎还有哪些不同?
繁殖方式 其他
小猫
直接生出小猫 会哺育后代 不冬眠
壁虎
生出卵 不会哺育后代 会冬眠
4.哪些动物与壁虎相似,哪些与小猫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蜥蜴

老鼠
乌龟
与壁虎相似的动物
乌龟
蜥蜴
它们的共同特点: 体表覆盖鳞或甲
6 24
8
1 70
6. 蝙蝠属于哪一类动物?
蝙蝠的身体特征 1.全身披覆细毛 2.身体分为头、颈、躯干、 四肢和尾5个部分 3.直接生产小蝙蝠,并有 哺乳行为
哺乳动物
7. 海豚属于哪一类动物?
海豚的身体特征 繁殖方式:直接生产小 海豚,并有哺乳行为
哺乳 动物
8. 蛇属于哪一类动物?
蛇的特征:
1.体表覆盖鳞或甲 2. 繁殖方式:产卵繁殖后代 3.有冬眠现象
爬行 动物
谢谢 大家
第一单元 观察动物
第4课 草地里的小动物
我看到了一只蝗虫。 草地里还有什么动物呢?
草丛里还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1.怎样可以知道草丛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1)进行实地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
①观察草地里有什么小动物 ②小动物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③观察小动物在做什么
(2)在实地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昆虫
与蜻蜓相似的动物
翠鸟
家鸡
它们的共同特点: 全身披覆羽毛,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 嘴为坚硬的喙 有1对翅膀
鸟类
4.哪些动物属于昆虫,哪些属于鸟类?
24 5 7
138 6
5. 蝙蝠是鸟类,还是昆虫?
蝙蝠的身体特征与昆虫不同
1.身体不是三个部分 2.没有2对翅膀 3.没有6条腿
小鲫鱼身体慢慢变大, 这个过程主要是身体大小发 生变化,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3.观察鲫鱼和青蛙的外形有哪些不 同,把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4.说说青蛙头和鲫鱼的外形头有哪躯些干不同尾。
躯干
四肢
1.青蛙的身体有头、躯 干、四肢三个部分 2.四肢 3.体表光滑
鱼鳍
1.鲫鱼的身体有头、躯 干、尾三个部分 2.有鱼鳍 3.体表覆盖鳞片
蝙蝠的身体特征与鸟不同 1.体表没有羽毛 2.嘴的形态与鸟喙不同
亲子活动:蝙蝠是哪类动物
• 与爸爸妈妈到图书馆阅读相关科普读物,了解蝙蝠 是属于哪一类动物。
课外实践活动: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
和家长到户外一起观察更多的昆虫、鸟类等动物,了解 它们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用望远镜观察鸟类
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
2.观察小猫和壁虎的外形
(1)小猫和壁虎的足有什么不同? (2)除了足,小猫和壁虎的外形还有什么不同?
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完成活动手册第1个任务中。
小猫和壁虎的外形特征
相同点: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
小猫和壁虎的外形特征
相同点: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
不同点:
体表 小猫 披覆细毛 壁虎 披覆鳞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