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合集下载

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

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
可再生能源区
5
旅游休闲娱乐区
5.1
风景旅游区
5.2
文体休闲娱乐区
6
海洋保护区
6.1
海洋自然保护区
6.2
海洋特别保护区
7
特殊利用区
7.1
军事区
7.2
其它特殊利用区
8
保留区
8.1
保留区
第二章
第八条
唐山市海域位于渤海湾西部,东起滦河口与秦皇岛市海域交界,西至丰南区涧河口与天津市海域交界。所辖沿海地区包括乐亭县、海港开发区、曹妃甸区、滦南县和丰南区。唐山市是河北省重要的沿海城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8°55′-40°28′,东经117°31′-119°19′,管辖海域面积446689公顷,唐山市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接辽东半岛经济区,占据华北与东北的交通咽喉地带,同京九、京沪、京广、京哈、京承、京包欧亚大通道相连结,腹地广阔、货源充足、交通便捷,外源性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条件优越,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是华北、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门户。本区海洋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龙头”,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多种农副产品富集地区,是沟通东北及华北的商品集散地和运输要道,战略地位突出。
17.河北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3-2020年)
18.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15年)
19.河北省海洋生态红线(2014-2020年)
20.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21.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2.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23.《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17108-2006)

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2020)《乐亭石臼坨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整》项目组二〇一二年六月前言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原名乐亭石臼坨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5月29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

保护面积3774.7hm2,其中,核心区1223.43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41%,缓冲区993.00hm2,占26.31%,实验区1558.27hm2,占41.28%。

主要保护对象为由海岛及周边海域自然生态环境、岛陆及海洋生物共同组成的海岛生态系统。

保护区成立以来,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保护区进行管理,海岛主要生境和自然景观相对稳定,生物物种基本保持正常生存、繁衍。

但是,由于“保护区”建区之初,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有限,对未来发展前瞻性不足,造成“保护区”范围不完整,功能分区不尽科学合理,影响和制约了“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为了使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分更加科学合理,以利于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并保证国务院批准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确定的旅游业重点项目——“唐山湾旅游岛综合开发”的有序推进、国家海洋局批复的《唐山湾三岛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2009-2020)》所确定的海岛保护与利用工程和“国家级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省级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唐山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调整河北省石臼坨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请示”(唐政字[2011]19号),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石臼坨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相关问题的函”(冀环然函[2011]193号)的要求,唐山市人民政府于2011年启动了保护区调整工作,在对“保护区”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经综合论证确定了保护区调整方案,参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20399-2006)要求,编制了调整后的保护区总体规划。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介绍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介绍

三、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的批复
第二十三页,共104页。
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
国函[2012]13号
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 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 、海洋局:
国土资源部《关于审批<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请 示》(国土资发[2012]1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明确海洋的地位及《区划》的目的、依据、定位、范 围和期限。
海洋的地位: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蓝色家园。我国管辖海域辽阔,是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空间。
《区划》的五个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有关研究机构、大学。
——组织成立了全国海洋功能 区划编制组。
第十三页,共104页。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二)组织开展了八项专题研究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情况评价:技术中心等 海洋功能区划分类体系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等
海洋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研究:信息中心等
我国重点用海产业战略布局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国土所等 我国围填海现状、管理与需求预测研究:监测中心等
善海域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大海洋执法监察力度,整顿和规范海洋开发利用
秩序。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海洋功能区划工作,中央和地方海域 使用金收入要支持海域海岸带开展综合整治修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日
第二十六页,共104页。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乐亭沿海铁路规划

乐亭沿海铁路规划

乐亭沿海铁路规划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称《总体规划》),使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进一步的细化。

按照《总体规划》,河北沿海地区的秦皇岛、唐山、沧州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将有城际铁路相连,形成1小时交通圈。

北京到唐山、曹妃甸将建设高速铁路。

到2020年,河北沿海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将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发展格局:构建“一带、两轴、三组团”《总体规划》提出,结合区位特点和发展实际,科学划定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等功能分区,在沿海地区形成“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一带”:指沿海11县(市、区)和9个产业功能区构成的沿海经济带。

“两轴”:沿京沈高速公路的秦皇岛-唐山-北京方向发展轴、沿石黄高速公路的黄骅-沧州-石家庄方向发展轴,形成联系河北沿海与内外腹地的主要通道。

“三组团”:指秦皇岛组团、唐山组团和沧州组团。

秦皇岛市:秦皇岛定位为全国著名的滨海休闲度假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电子信息、重型装备、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基地,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综合性港口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35万人。

唐山市:唐山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精品钢铁基地,动车制造、重型装备、汽车制造、新型建材、石油化工、现代物流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220万人。

沧州市:沧州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管道装备基地,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种钢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基地,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运输通道,沿海港口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以上。

总体目标: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试验区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近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规划范围为秦皇岛、唐山、沧州3市市域,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背景下秦皇岛市发展战略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背景下秦皇岛市发展战略

区 域 性 企 业征 产品 应 用示 范 。 为 两 型 产 品 在 全 国 的 推 索建 立企 业 创 新产 品 首 购 、 信 体 系建 设 试 点 、 无 形 资 产 质 押 信 贷 等新 充 分 利 用 长 株 潭 国 家 两 型 社 会 综 合 广 应 用 积 累 经 验 。争 取 国 家 支 持 湖 南 省
C N^
C OU正C T r VE
E CON 0MY
摘要: 2 0 1 1年 国 务 院发 布 的《 河 北 沿
海 地 区发 展 规 划 》 使 河 北 沿海 地 区 的 发 展
关键词 : 河北沿海 : 秦 皇岛 : 发 展 战 略

作为一个旅游特色鲜明的城市 。 机 遇 与 挑 战 并 存 .如 果 不 能 抓住 这 一 重 要 的机 遇 .
资 源 禀 赋 。应 结 合 《 沿海规划》 实施 , 积 极 逐步加快 。 河北 省将 着力打造秦唐沧沿 海
经 济 隆起 带 、 环 首都经 济圈 、 冀 中 南 经 济 州 三 市 . 北接 辽宁沿 海经济 带 . 中 嵌 天 津 区等重点区域 。在这一背景下 , 秦皇岛 市 滨海 新 区 .南 连 黄 河 三 角 洲 生 态 经 济 区 .
D 1 . 中南大学 2 0 0 5 . 和长株潭 地区的整体创新合力 。 以长株潭 研 究 『
国家 “ 两型社会 ” 试 验区为统筹 . 以 基 础 设
建 设 和 新 兴 产 业 的 培 育
施 的共建 共享 、 互联 互通 为基础 , 建 立 各 配套 成 短 板 1 . 湖南 日 报, 2 0 1 1 — 0 8 — 2 5 . f 5 1 李志 军, 陈钢 . 解 决 长 株 潭 中 小 企
二、 河 北 沿 海 地 区发 展 规 划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公开版)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批复要求,《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区划》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依据《区划》尽快完成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各类海洋功能区的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严格逐级审批。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4月25日,国家海洋局公布。

前言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蓝色家园。

我国管辖海域辽阔,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空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2002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基础上,制定《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

《区划》科学评价我国管辖海域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现状,统筹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划分了农渔业、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矿产与能源、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特殊利用、保留等八类海洋功能区,确定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保护方向,并据此制定保障《区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区划》是我国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编制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及各级各类涉海政策、规划,开展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

《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第一章海洋开发与保护状况第一节海域和海洋资源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公里。

海岸类型多样,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60多个,大中河口10多个,自然深水岸线400多公里。

我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开发潜力大。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北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出台

《河北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出台
[ 1 2 ] J T S 2 5 7 — 2 0 0 8 , 水运 工程 质量检验标准[ sl _
Go v e r n a n c e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e a s u r e s f o r c o mmo n q u a l i t y d e f e c t s o f h i g h — p i l e d
s u mma r i z e d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e n t i t y ,c o n s t uc r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q u a l i t y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S O o n . T h e n t h e p r e v e n t i v e a n d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q u a l i t y .
WA N G T M. C r a k i n g c o n t r o l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J ] . A n h u i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2 0 0 1 , 8 ( 1 ) : 1 0 — 1 3
G r o u p C o . L t d . , L i a n y u n g a n g 2 2 2 o 4 z C h i n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的通知(冀政办函…2012‟14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第一篇序言一、规划背景(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全球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产业转移日趋加快,依托上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效应和逐步完善的投资环境,中国将依然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目的地。

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普遍收紧,国际资金急于寻找安全出路,中国是最坚实、最广阔的投资市场。

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某些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河北沿海地区是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必将在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中大有作为。

(二)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北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资源环境条件的改善,未来二十年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特别是制约北方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正逐渐化解,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北方沿海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产业和要素南资北移,河北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必将成为资本、产业由南向北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这标志着河北沿海等区域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是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现实需求,更是落实国家战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整体实力的战略举措。

河北沿海地区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明显,具有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先天条件,必将协同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共同推进北方沿海地区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四)河北跨越发展的必然抉择。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带,世界最发达的都市经济圈、经济带也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沿海经济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沿海地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实现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目标,必须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向沿海集聚,通过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形成极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的沿海经济隆起带,促进沿海与内陆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全省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生态宜居水平。

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位优势明显。

毗邻京津,东临渤海,面向东北亚,处于环渤海区域核心地带,是京津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华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门户,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

(二)资源禀赋优良。

集中了全国10%的铁矿、10%的油气资源和10%的海盐产能,焦煤、非金属矿等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滩涂和盐碱荒地3000多平方公里,宜港深水岸线80 7公里,海洋生物多样,拥有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多得的优质沙滩,战略资源组合条件优越。

(三)交通设施完善。

拥有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年吞吐量可达6亿吨。

区域交通网络相对完善,铁路公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初步形成连接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集疏运体系,是全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和关内外运输的重要战略通道。

(四)工业基础雄厚。

钢铁产量占全国12 3%,是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建材、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良好基础,已形成一批有相当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聚区。

(五)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5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

秦皇岛北戴河、山海关是著名的国际旅游胜地,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沧州运河文化和杂技、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河北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但是,总量仍是不足,在结构和质量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层次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港口综合服务能力较低,功能单一;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外向型经济比重偏小;战略资源开放利用水平较低,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临港区域交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较低;城市化水平不高,城镇体系发育不足,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沿海中心城市。

三、战略意义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关系河北长远发展,关系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经济发展大局,关系环渤海区域加速崛起,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环渤海地区综合实力。

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增强环渤海地区综合实力。

(二)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与京津的分工与合作,为京津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提供空间,推动京津冀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促进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

(三)有利于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华北、西北的对内对外开放,深化与东北亚的交流合作,发挥承东启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和东北亚的战略作用,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

(四)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产业加速集聚,对于培育壮大临港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化工业转型升级、构筑循环经济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五)有利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抵御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整体功能,完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水源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海岸线资源,构筑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指导思想前瞻性。

把握世界沿海先进地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经验,运用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最新技术,创新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以宽视野、高标准、大手笔,把沿海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中国气派、河北特色、充满活力的地区。

科学性。

把规划的科学性作为立足点,理论支撑与数据支撑相结合,科学确定沿海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和环境承载能力,定量分析和合理安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要素的比例与布局。

共生性。

把沿海地区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连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纽带,强化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其他沿海地区、内陆腹地及海外市场的相互依赖、共同生长,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形成包括交通、产业等的共生体,实现共生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性。

坚持生态优先,做足山、水、园林的文章,将山地、海洋、区域生态绿网和水网融为一体,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廊道,打造风光秀丽的滨海生态景观带。

五、规划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近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秦皇岛、唐山、沧州3市市域,陆域面积3 5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0 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

其中,沿海前沿地带指11县(市、区)、9个产业功能区、1路、1带,陆域面积1 15万平方公里。

11个县(市、区):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昌黎县、乐亭县、滦南县、唐海县、丰南区、黄骅市、海兴县。

9个产业功能区:北戴河新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新区、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聚集区、冀东北工业聚集区。

1路:滨海公路沿线,全长303公里(不含天津段约60公里),形成沿滨海公路的经济带。

1带:沿海经济带,包括沿海产业带、城市带、人口带和滨海旅游带。

第二篇发展战略一、战略定位与目标(一)战略定位。

立足渤海湾、面向东北亚、对接京津冀、服务蒙晋陕,打造区域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带动河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地,建设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试验区,中国东出西连的大通道。

重点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

新型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工业体系;港口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现代化综合港口群;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制度创新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由2010年的7433 5亿元增加到1486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8%。

其中,11县、9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由2010年的2184亿元增加到8736亿元。

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 87亿吨。

到2020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开放型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人与自然趋于和谐;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4%以上。

其中,11县、9区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17500亿元。

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11 45亿吨。

二、空间发展战略格局(一)与京津共同构筑“T”字型区域空间结构。

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行政区划特点,依托综合交通体系,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与周边区域共同构筑“T”字型空间结构,即由天津、廊坊、北京、张家口市构成发展主轴,由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市构成沿海经济带,形成辐射和带动内陆腹地、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构建“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结合区位特点和发展实际,科学划定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等功能分区,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化地区集聚,在沿海地区形成“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一带”:指沿海11县(市、区)和9个产业功能区构成的沿海经济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