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雄安新区建构筑物通信建设导则
雄安新区绿色建材导则

三等奖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5月下总第407期2019雄安新区绿色建材导则刘敬疆1张澜沁1刘珊珊1张旭东1邵高峰1 张晓然2 刘翼3 马丽萍3(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100835;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3.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4)[摘要]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推广绿色建筑,使用绿色建材规划。
本文通过体系创新、关键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几个创新点,并参照国内外绿色建材产品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与现行国内外主流相关标准对标研究,对雄安新区适宜的绿色建材的产品体系、准入基本要求、全生命综合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推进雄安新区绿色建材导则试点及工程应用研究,进行全国试点试行验证、高标准定位确认,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绿色建材发展支撑,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绿色建材;雄安新区Guidelines for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in Xiong'an New AreaLiu Jingjiang1,Zhang Lanqin1, Liu Sansan1, Zhang Xudong1, Shao Gaofeng1,ZhangXiaoran2,Liu Yi3, Ma Liping3(1.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Beijing 100835; 2.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Beijing, 100013; 3.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 CertificationGroup Co., Ltd.,Beijing, 100024)Abstract: Xiong'an New Area is a major historical strategic choice made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which emphasizes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promotes Green Buildings, and uses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planning. Referr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benchmarking with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mainstream relevant standar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duct system, basic access requirements and life-long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of the appropriate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DOI: 10.16116/ki.jskj.2020.10.02286∣建设科技2020 No.10 刘敬疆等:雄安新区绿色建材导则三等奖promote the pilot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Guidelines for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in Xiong'an New Area through several innovations such as system innovation, key technology innovation, method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 and carry out national pilot test verification and high standard positioning confirmation,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good social benefits.Keywords: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Xiong'an New Area1立项背景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方案中提到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意见书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意见书为规范河北省公用移动通信建设,推动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河北省发布的地方规范《河北省建筑移动通信地方规范》(XXXXXXX-2019),由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使用单位(如项目所在地的铁塔公司等)会同建筑物建设单位填写表B.0.1,以明确工程项目建设中通信基础设施的相关内容,作为后续方案设计审批、施工图纸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表根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的原则应当纳入当地规划总图审查及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审查环节,由住建审批单位统一发放给相关建设单位。
雄安新区:基于5G网络构建智慧城市基础

龙源期刊网
雄安新区:基于5G网络构建智慧城市基础作者:路沙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9年第27期
“城市空间规划能够同步为5G的部署做好衔接和支持,包括地下综合管廊为通信管线铺埋预留空间。
”近日,雄安新区一位5G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
5G基础设施的空间部署方案与物理城市空间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后续也将同步建设实施。
该负责人表示,多功能信息杆柱作为5G微基站挂载的主要载体,能够基于5G的需求进行空间点位的部署。
5G基站则采用宏微协同,宏站广域覆盖、微站深度覆盖、室分精确覆盖的原则方式进行规划部署。
规划初期,基于雄安新区的BIM平台,能够为5G的规划、设计、优化提供数字化支撑,提升5G网络的建设,优化维护的智能化水平。
建设层面,新区作为一个新建城市,每一栋楼宇的设计、建设可以同步考虑5G部署对建筑空间、承载力、管道管线预留、建筑楼顶空间预留的需求,并形成风貌统一、景观和谐、资源集约、弹性扩展、深度共享、适度预留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建八局雄县三中项目BIM工程师窦忠平称,该项目打造了全国最新的智慧工地4.0版,全现场采用智能人脸识别、安全违规通报、智能喷淋、塔吊监控等智能模块,通过最先进的智慧工地系统,实现辅助现场施工管理。
目前,雄安新區已经完成主要区域5G站点建设改造工作,实现了对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容城重要街道、安新和雄县旅游景点进行室外覆盖。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新区5G部署将逐步实现全域覆盖。
8.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导则

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导则目录一、总则 (327)(一)目的 (327)(二)适用范围 (327)(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327)(四)术语和缩略语 (329)二、总体要求 (331)(一)一般要求 (331)(二)工程建设五方建设要求 (332)(三)监督管理要求 (333)三、工地智能化建设要点 (333)四、感知终端建设要求 (335)(一)一般要求 (335)(二)感知对象和需求 (336)(三)感知终端数据采集需求 (338)(四)终端运维要求 (362)五、物联网络建设要求 (362)六、数据建设要求 (363)(一)一般要求 (363)(二)数据管理规范 (364)七、信息安全保障建设要求 (367)(一)一般要求 (367)(二)感知设备安全保障要求 (367)(三)传感网络安全保障要求 (369)(四)应用平台安全保障要求 (369)(五)安全管理保障建设要求 (373)一、总则(一)目的依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河北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专项规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要求,服务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指导雄安新区施工现场规范化建设、科学化管理和智能化监管,让施工更安全、管理更精准、监管更高效,特制定本导则。
(二)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雄安新区新建的各类施工工地,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类块状施工工地、市政路桥类线性施工工地、管廊隧道类地下施工工地、生态治理类水上施工工地、园林绿化类施工工地。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35号)《河北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冀建安〔2018〕25号)《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建市施函〔2018〕18号)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464—2008《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T32209—2015《多组分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GB/T36951—2018《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7537—2019《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系统》GB/T51028—2015《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测控技术规范》GB/T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20157—2006《信息技术软件维护》GB/T28827—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维服务》。
雄安设计导则

雄安设计导则雄安新区是中国的新起点,也是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样本,其发展将强调“绿色、智能、宜居、宜业”,使得其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
但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动用所有的创新力量和科学技术,构建一个相对完美的城市规划体系。
为此,本篇文章将对雄安新区的设计导则进行探讨。
1. 绿色发展雄安新区的设计应该重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从建筑和基础设施到城市绿地和公共交通,所有的方面都需要着重考虑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比如,新区的建筑应该使用环保材料,实施低碳建筑,支持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
同时,公共交通也应该优先考虑使用清洁能源和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比如电动公交车、地铁等。
此外,新区建设的过程应该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自然景观,挖掘资源潜力,鼓励城市农业和发展旅游业。
2. 智能城市雄安新区的设计应该具备智慧城市的元素。
例如,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优化城市管理,提高交通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促进城市转型升级,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此外,新区的基础设施应该是智能的,比如公共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停车系统、垃圾分类垃圾桶等,都会优化城市管理和居民的居住环境。
3. 宜居城市雄安新区的设计应该重视人性化、舒适和宜居。
从居住环境、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到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应该开发更好的解决方案,为居民提供更满意的生活。
例如,新区的住房建设应该注重人性设计,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需求,提供多种类型、多种价格的住房选择。
此外,新区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应该是公平和优质的,为所有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多样性和包容性,满足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雄安新区的设计应该为企业和创新提供便利条件。
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到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应该考虑如何让新区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创新中心。
例如,新区应该支持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重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培育。
同时,应该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雄安新区5G通信建设导则-2023最新

目次范围 (4) 1规范性引用文件 (4) 2术语和定义 (4) 34 缩略语 (6)5 5G通信建设要求 (6)6 5G相关配套建设要求 (8)7风貌融合要求与方案 (12)5G通信建设导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雄安新区5G通信建设一般性原则、通用规定及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雄安新区5G新建、扩建、改建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853-2013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 51125-2015 通信局站共建共享技术规范GB/T 51216-2017 移动通信基站工程节能技术标准YD/T 1051-2018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821-2018 通信局(站)机房环境条件要求与检测方法YD/T 5054-2019 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T 5120-2015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184-2018 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YD/T 5230-2016 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宏基站 Macro base station基本用作室外覆盖,发射功率大,一般在十瓦、百瓦量级,承载的用户数量较大,覆盖面积较广。
视频发射设备体积、重量均较大,需要安装在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杆塔或者特殊固定件上。
宏基站一般有较大容量的机房、天馈系统、后备电源等配套设施。
5G 天馈系统 5G Antenna Feeder system天线和馈线系统,多用于2G/3G/4G,有独立物理天线,且需要馈线连接的场景;5G主流多通道宏站射频与天线合一即BBU(CU/DU)+AAU。
当通道数较少时,AAU可以拆分成5G RRU和5G天线。
微基站 Micro base station指低功率、小型化基站,一般为瓦级或者毫瓦级。
雄安新区城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雄安新区城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1. 概述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绿色建筑设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新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雄安新区城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相关要求和措施,以期为雄安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指导。
2. 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意义2.1 环境保护意义绿色建筑设计可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有害物质的释放,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 健康生活意义绿色建筑设计注重采光、通风、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的优化,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者生活质量。
2.3 节能减排意义绿色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从而降低能源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导则要求为了达到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雄安新区城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应该具备以下要求:3.1 设计整体性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应注重建筑和城市的整体规划,将绿色设计原则融入到整体设计中,形成有机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
3.2 环境适应性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应根据雄安新区的气候、土地利用等特点,设计出适应环境的建筑和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3 高效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应倡导节能设计理念,采用高效的建筑保温材料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3.4 材料可持续性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应推广使用环保建筑材料,降低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3.5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应考虑雄安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倡雨水收集和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3.6 废弃物管理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应提倡废弃物减量化和分类处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导则措施为了实现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建立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和指标,用于评估和指导雄安新区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
4.2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组织专家团队,提供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设计师和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xjj122-2020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一、基础设施规划1.1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使用性质和通信需求进行规划。
规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 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和用途;b) 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c) 通信设备的配置和安装位置;d) 电源、接地和防雷设施的配置;e) 环境控制和节能措施。
1.2 基础设施规划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标准及规范。
二、通信网络设计2.1 建筑物通信网络应根据建筑物的通信需求进行设计,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接入等。
2.2 通信网络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a) 网络的拓扑结构、冗余设计和可靠性;b) 网络的性能和带宽;c) 网络设备的选择和配置;d) 网络管理和监控系统的设计。
2.3 通信网络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标准及规范。
三、信源和信号传输3.1 建筑物通信系统的信源应包括电话、计算机、监控设备、安全系统等。
信源的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通信需求进行设计。
3.2 信号传输应采用可靠、高效和符合国家标准的传输介质和协议,如光纤、双绞线、无线等。
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的要求。
3.3 信源和信号传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标准及规范。
四、建筑智能化4.1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应与建筑智能化相结合,实现智能建筑的综合管理和服务。
4.2 建筑智能化应包括以下方面:a) 楼宇自动化控制;b) 安全防范系统;c) 消防报警系统;d) 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的监控和管理;e) 能耗监测和管理。
4.3 建筑智能化的设计和实施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标准及规范。
五、供电和防雷5.1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应配备可靠的供电系统,包括UPS电源、发电机组等。
供电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应考虑通信设备的功耗、电源质量和可靠性要求。
5.2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包括避雷针、接地网、浪涌保护器等。
防雷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防雷规范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GB/T 51216—2017《移动通信基站工程节能技术标准》 GB 50222—20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1194—201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GB/T 51125—2015《通信局站共建共享技术规范》 GB/T 50853—2013《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 GB 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YD/T 5054—2019《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YD/T 1051—2018《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 5184—2018《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 YD/T 5230—2016《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技术规范》 YD/T 5120—2015《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 5202—2015《移动通信基站安全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YD/T 5151—2007《光缆进线室设计规定》 GB/T 36638—2018《信息技术终端设备远程供电通信布缆要 求》
雄安新区建构Leabharlann 物通信建设导则— 251 —
目录 一、总体概述..................................................................................... 253
(一)目的..................................................................................... 253 (二)适用范围............................................................................. 253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253 二、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255 (一)信息通信建筑物................................................................. 256 (二)公共服务类建筑................................................................. 262 (三)交通枢纽类建筑................................................................. 269 (四)住宅楼宇类建筑................................................................. 270 三、构筑物通信基础设施................................................................. 272 (一)综合管廊通信设施............................................................. 272 (二)地下空间通信设施............................................................. 273 (三)标志物类通信设施............................................................. 273 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274 (一)基站天面共建共享............................................................. 274 (二)杆塔、机房、室分共建共享............................................. 274 (三)传输资源共建共享............................................................. 275
— 254 —
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50853—2013《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373—2020《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8702—201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YD 5003—2014《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6—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 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7—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 2019 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通信 函〔2019〕123 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 础设施规划的通知》(建规〔2015〕132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的通知(工信部通信〔2015〕406 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 5G 发展的意见》(冀政 办字〔2019〕54 号) 二、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 252 —
一、总体概述 (一)目的 依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 (2018—2035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 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河北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 设专项规划》坚持智能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统 筹规划建设智能基础设施,为实现新区建筑物与构筑物全面实现 智能化的建设需要,研究各类通信资源与建构筑物的深度结合基 本思路,提出建构筑物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预留各类资 源及空间的基本配置和配套设施要求。并最大程度上发挥集约规 建和深度共享的基本方针。为新区建构筑物建设的全面感知和智 能化提供重要参考性依据,特制定本导则。 (二)适用范围 本导则是对雄安新区建构筑物通信建设导则,凡在雄安新区 范围内建构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应参照本导则。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 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35 号)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 年)》 《河北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9 年度雄安新区智能城市标准课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