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立交桥教学课件 冀教版
北京立交桥讲课课件

照片
照片
照片
继续
建国பைடு நூலகம்桥
表格
西直门新桥
西直门旧桥
表格
三元桥
表格
玉蜓桥
表格
六、再读课文,深入研讨
研讨(四) 第15至18自然段写“北京立交桥在城市建设 和人民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请具体说说北 京立交桥的作用有哪些?这一层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 北京立交桥的作用:节省时间、节油养车、 节省时间、节油养车、 节省时间 保障安全、 保障安全、美化环境 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比喻、 比喻
任务一: 给段落编号。 任务一: 给段落编号。 任务二: 任务二: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立 交桥? 交桥?
明确
全文共18段。 课文从三方面介绍了北京立交桥: 1、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 2、北京立交桥的造型和姿态。 3、北京立交桥在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六、再读课文,深入研讨
研讨(一) 作者在1、2段写了护城河桥、玉带桥、卢沟 桥等三座桥,目的是什么? 目的:通过比较,突出三者的共同点——“与水 通过比较,突出三者的共同点 与水 通过比较 形影不离”,为了与陆地桥相区别,引出立交 形影不离” 为了与陆地桥相区别, 映衬立交桥的雄伟壮丽, 桥,映衬立交桥的雄伟壮丽,歌颂了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 制度的优越性。
这样的桥你见过吗?
北京立交桥
体裁:通讯 作者:刘宗明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这种文体的特点。 、了解通讯这种文体的特点。 2、领会记叙、描写和说明在文章中的综合 、领会记叙、 运用。 运用。 3、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立交桥的发展和 、体会作者的情感, 作用。 作用。
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zhuó ) 匝道( zā ) 窥见(kuī ) 浊流( 并行不悖( ) 悖 bèi ) 昭苏(zhāo) 徜徉( cháng 雨后春笋 (sǔn ) 迥异(jiǒng) 鸟瞰( kàn ) 笋 偃旗息鼓( yǎn ) 俨然( yǎn ) 老妪( yù ) 妪 姹紫嫣红( chà ) 疏浚( jùn ) 栓塞( sè ) 浚 塞 苜蓿 ( mùxu ) 惬意( qiè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北京立交桥》课件 冀教版

拓展
1.对立交桥的作用,作者只作了如下的 概括:“跨越时间的桥”,“保障安全 的桥”,“美化环境的桥”,没有展开 ,留给读者去思考。请你展开想象的翅 膀,就感兴趣的一点,或记叙,或说明 ,改写成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2.把《北京立交桥》改写成说明文。 要求:
a.抓住立交桥的特征,注意详略; b.局部改写或全部改写; c.200—300字。
本文的题目是“北京立交桥”,可作者却从“ 护城河桥”说起,假如把它删掉行不行?
①从亲身经历说起,有亲切感。 ②引起读者联想、比较。 ③先作铺垫;并在对比中突出 立交桥。护城河和桥“颤巍巍 ”,“桥板缝”,“浊流”以 及附近的乱坟岗子,同立交桥 的雄伟、壮丽、优美和徒刑多 样,形成强烈的对比。
为什么要连写护城河桥、玉带桥、卢沟桥?
(一)(3—4)叙写京城第一座 立交桥。 (二)(5—8)叙述京城立交桥 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 (三)(9—14)描绘四座立交 桥的各自风格、特点。
第二部分各段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中间四个段落具体地描写四座立交桥的造型、姿态, 生动地写出各自的特点。开头的“一道道长虹”“它 们”,末了的“一座一座”“每座”指出是全部立交 桥。既概括全部61座立交桥,又具体写其中的四座, 这就全面地反映 了立交桥的风貌了。说 是“艺术品”,是“画” 是“诗”,都是赞美之 辞,正是作者基本思想 的表现。
“纵情地行,痛快地跑,何等的顺畅,惬 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面上表达了作者 舒心、愉快的心情, 实质上赞美了改革 开放以来的大好形 势。
路—都市大动脉;立交桥—动脉栓塞通。 岂止是动脉栓塞通呢,人们还说它是: —跨越时间的桥。 —节油养车的桥。 —保障安全的桥。 —美化环境的桥
“长虹”指的是立交桥,运用了比喻修辞。
第4课北京立交桥教案冀教七级下

北京立交桥·教案示例之四讲读课北京立交桥(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
2、体会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了《中国石拱桥》一文,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石拱桥是桥的一类,同学们在生活中自然见过不少的桥,那么,根据自己的理解,请大家谈谈,什么是桥?(估计一般学生都认为:桥是架在水上的方便通行的一种建筑。
或许也会有学生指出桥有不架设在水上的,教师见机行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抛出比较科学的定义)好,刚才大家都作了积极的发言,桥的准确定义是:供铁路、道路等跨越河流、山川、障碍物或其它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据《新华词典》)。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新型的桥梁不断涌现。
这节课我们见识一种新型桥——北京立交桥。
2、板书课题及作者。
3、常规检查:①读准字音:匝道浊流翌日鸟瞰湍急老妪疏浚惬意徜徉迥异②解释词义:孩提窥见并行不悖姹紫嫣红偃旗息鼓4、听读课文。
由学生2—4人轮读,学生注视课文细心听读,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5、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写出结构提纲:6、指导学生重点新闻记者第三部分。
要求:①弄清本部分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②细心品味语言,作者是如何描绘出立交桥的美丽姿态的?③明确文中插图与哪段文字对应,要求学生根据图画和文中的描写,用说明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说明。
7、问题讨论:①课文开头的写法和末段中的插叙有什么作用?②课文描写北京立交桥表现了什么?8、献疑解疑。
学生提出疑惑之处,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解答。
9、课堂练习(事先印好,分发全班)。
(1)读拼音写汉字:yì()日鸟kàn()qiè()意tuán()急chà()紫yān()红并行不bèi()yǎn()旗息鼓(2)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①十年间,长虹飞架遍京华。
七年级语文下册04《北京立交桥》教案冀教版

北京立交桥·教案示例讲读课北京立交桥(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
2.体会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了《中国石拱桥》一文,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石拱桥是桥的一类,同学们在生活中自然见过不少的桥,那么,根据自己的理解,请大家谈谈,什么是桥?(估计一般学生都认为:桥是架在水上的方便通行的一种建筑。
或许也会有学生指出桥有不架设在水上的,教师见机行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抛出比较科学的定义)好,刚才大家都作了积极的发言,桥的准确定义是:供铁路、道路等跨越河流、山川、障碍物或其它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据《新华词典》)。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新型的桥梁不断涌现。
这节课我们见识一种新型桥——北京立交桥。
2.板书课题及作者。
3.常规检查:①读准字音:匝道浊流翌日鸟瞰湍急老妪疏浚惬意徜徉迥异②解释词义:孩提窥见并行不悖姹紫嫣红偃旗息鼓4.听读课文。
由学生2—4人轮读,学生注视课文细心听读,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5.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写出结构提纲:6.指导学生重点新闻记者第三部分。
要求:①弄清本部分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②细心品味语言,作者是如何描绘出立交桥的美丽姿态的?③明确文中插图与哪段文字对应,要求学生根据图画和文中的描写,用说明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说明。
7.问题讨论:①课文开头的写法和末段中的插叙有什么作用?②课文描写北京立交桥表现了什么?8.献疑解疑。
学生提出疑惑之处,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解答。
9.课堂练习(事先印好,分发全班)。
(1)读拼音写汉字:yì()日鸟kàn()qiè()意tuán()急chà()紫yān()红并行不bèi()yǎn()旗息鼓(2)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①十年间,长虹飞架遍京华。
《立交桥图片》课件

设计理念与原则
减少交通拥堵
立交桥的设计旨在减少 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
行效率。
安全性优先
设计时首要考虑安全性 ,确保车辆行驶顺畅,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环保节能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 计,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经济合理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 下,合理控制建设成本
。
建造材料与工艺
01
02
03
混凝土
主要结构部分采用高强度 混凝土,确保桥梁的稳定 性和耐久性。
安全隐患。
定期保养
对立交桥的各个部件进行定期 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延长 使用寿命。
及时维修
对于损坏或失效的部件,应及 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防止问题 扩大化。
建立维护档案
建立立交桥的维护档案,记录 每次巡检、保养和维修的情况
,便于追溯和管理。
应急救援与处置
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救援流程和资源调配等事项。
交通改善
立交桥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提高交通效率,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经济发展
立交桥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周边地区的商业和地产 开发,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规划
立交桥的建设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城市的未来发展和空间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03
立交桥的交通作用
交通分流与疏导
立交桥作为交通枢纽,能够有效地将不同方向的车流进行分流,减少交通拥堵。
通过合理的车道设置和交通信号控制,立交桥能够有效地疏导车流,提高道路通行 效率。
立交桥还能够减轻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将部分车流转移到高架桥上,提高整个交 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提高交通效率
冀教版语文七下《北京立交桥》word教案

《北京立交桥》教案及练习教学目的一、掌握说明文和记叙文既有区别又有关联的特点。
二、了解通讯的特点。
三、了解改革开放后,北京立交桥的发展。
要点难点一、把握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注意记叙和说明的交叉现象。
二、了解通讯的特点。
三、掌握“迥异”“并行不悖”“疏浚”“惬意”等词语。
写作背景此文不需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北京立交桥驰名中外,是个大题目。
要从这丰富而繁多的材料中理出头绪,筛选精当,安排妥贴,实非易事。
然而本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从整体到局部,由概貌到实例,并然有序,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这充分展示了作者非凡的思维水平与表达功力。
全文分三部分:第①—⑧段为第一部分,文章从立交桥不在水上,而在陆地、在路上的特点说起,介绍了自1974年北京建成第一座复兴门立交桥以来,十年内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概况。
第二部分为第(9)—(14)段,文章具体描写了北京61座立交桥中富有特色的四座,即苜蓿叶式的建国门桥、三层圆形的西直门桥、向八方伸展的三元桥、似巨大玉蜻蜓的玉蜓桥;从而反映了北京立交桥的多姿多采,是立体的画、无字的诗;表明了首都建设事业的巨大进展,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
第(15)段到文末是第三部分,文中通过北京交通情况的今昔对比,生动而具体地体现了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主题思想这篇通讯叙述了从1974年起十年来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情况和作用,描写了北京立交桥的优美形式和市容的美化,赞美了首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从一个侧面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四化建设的光辉成就。
写作特点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十分成功。
如水上桥与立交桥的对比,不仅突出了立交桥建于陆地、路上的特点,而且通过水上桥“颤巍巍”的险状、“带缝”的桥板、桥下的“浊流”、桥旁的“乱坟岗子”与立交桥的“壮丽、雄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下的“车水马龙”、桥旁的“立体花园”的对比,表现了立交桥的坚实、美观、现代化,并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赞美。
冀教初中语文七下《4北京立交桥》word教案 (3)

北京立交桥·教案示例讲读课北京立交桥(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
2.体会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了《中国石拱桥》一文,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石拱桥是桥的一类,同学们在生活中自然见过不少的桥,那么,根据自己的理解,请大家谈谈,什么是桥?(估计一般学生都认为:桥是架在水上的方便通行的一种建筑。
或许也会有学生指出桥有不架设在水上的,教师见机行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抛出比较科学的定义)好,刚才大家都作了积极的发言,桥的准确定义是:供铁路、道路等跨越河流、山川、障碍物或其它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据《新华词典》)。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新型的桥梁不断涌现。
这节课我们见识一种新型桥——北京立交桥。
2.板书课题及作者。
3.常规检查:①读准字音:匝道浊流翌日鸟瞰湍急老妪疏浚惬意徜徉迥异②解释词义:孩提窥见并行不悖姹紫嫣红偃旗息鼓4.听读课文。
由学生2—4人轮读,学生注视课文细心听读,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5.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写出结构提纲:6.指导学生重点新闻记者第三部分。
要求:①弄清本部分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②细心品味语言,作者是如何描绘出立交桥的美丽姿态的?③明确文中插图与哪段文字对应,要求学生根据图画和文中的描写,用说明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说明。
7.问题讨论:①课文开头的写法和末段中的插叙有什么作用?②课文描写北京立交桥表现了什么?8.献疑解疑。
学生提出疑惑之处,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解答。
9.课堂练习(事先印好,分发全班)。
(1)读拼音写汉字:yì()日鸟kàn()qiè()意tuán()急chà()紫yān()红并行不bèi()yǎn()旗息鼓(2)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①十年间,长虹飞架遍京华。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4北京立交桥》word教案 (3).doc

北京立交桥·教案示例讲读课北京立交桥(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
2.体会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了《中国石拱桥》一文,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石拱桥是桥的一类,同学们在生活中自然见过不少的桥,那么,根据自己的理解,请大家谈谈,什么是桥?(估计一般学生都认为:桥是架在水上的方便通行的一种建筑。
或许也会有学生指出桥有不架设在水上的,教师见机行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抛出比较科学的定义)好,刚才大家都作了积极的发言,桥的准确定义是:供铁路、道路等跨越河流、山川、障碍物或其它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据《新华词典》)。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新型的桥梁不断涌现。
这节课我们见识一种新型桥——北京立交桥。
2.板书课题及作者。
3.常规检查:①读准字音:匝道浊流翌日鸟瞰湍急老妪疏浚惬意徜徉迥异②解释词义:孩提窥见并行不悖姹紫嫣红偃旗息鼓4.听读课文。
由学生2—4人轮读,学生注视课文细心听读,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5.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写出结构提纲:6.指导学生重点新闻记者第三部分。
要求:①弄清本部分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②细心品味语言,作者是如何描绘出立交桥的美丽姿态的?③明确文中插图与哪段文字对应,要求学生根据图画和文中的描写,用说明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说明。
7.问题讨论:①课文开头的写法和末段中的插叙有什么作用?②课文描写北京立交桥表现了什么?8.献疑解疑。
学生提出疑惑之处,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解答。
9.课堂练习(事先印好,分发全班)。
(1)读拼音写汉字:yì()日鸟kàn()qiè()意tuán()急chà()紫yān()红并行不bèi()yǎn()旗息鼓(2)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①十年间,长虹飞架遍京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讨(三) 第9至14自然段写“北京立交桥的造型和姿 态”,写了哪几座桥?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代表
特点
照片
北 京 立 交 桥
建国 苜蓿叶式,犹如一个巨大的花 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 门桥 带。 西直 顶层机动车道是圆形转盘, 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 门桥 盘,犹如满月,好似盘龙。
三元 开阔、舒展、豁亮,没有偏 重往立体发展,而是向宽广 桥 铺开,桥向八方伸展,气势 宏大。 玉蜓 由桥群组成,8座跨河桥,6座 匝道桥,4座通道桥,3座铁路 桥 箱涵。造型别致,犹如一只巨 大的振翼欲飞的蜻蜓。
研讨(五)
文章以记叙为主,又有描写和说明,从文中
找出这样的句子,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 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效果:形象、生动、准确有序的描绘了 立交桥的形象,介绍了它的结构,叙述 了有关事实,使我们清晰地了解了北京 立交桥的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巨大作用。
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了北京立交桥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描述了立交桥雄伟壮丽的风姿,热情赞颂了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五、再读课文,深入研讨
研讨(一)
作者在1、2段写了护城河桥、玉带桥、卢沟 桥等三座桥,目的是什么? 目的:通过比较,突出三者的共同点——“与水 形影不离”,为了与陆地桥相区别,引出立交 桥,映衬立交桥的雄伟壮丽,歌颂了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
写造桥年份,有什么作用?
1974年,复兴门立交 桥“闯入了我们的生 活”,仅仅是开始。 1978年至1989年十年 之间“长虹飞架遍京 华”,立交桥达61痤 之多。 有描写,有翔实的数 字,写出了发展之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讨(二)
第3至8自然段写“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 体现这一层中心的是哪一句?这一层 是按什 么顺序来写的?
中心句:长虹飞架遍京华。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长虹飞架之处”句中的“长虹”指 的是 什么? 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长虹”指的是立交桥,运用了比喻修辞。 “长虹飞架遍京华”是这 一部分的中心句,“飞 架”“遍”,形象地写出 了建桥速度的快,建桥数 目之多。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一: 给段落编号。 任务二: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立 交桥?
明确
全文共18段。
课文从三方面介绍了北京立交桥: 1、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
2、北京立交桥的造型和姿态。
3、北京立交桥在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段落划分
全文共18段。
第一部分(1-8):介绍十年中北京立交桥的飞 速发展。 第二部分(9-14):介绍北京立交桥的造型和 姿态。 第三部分(15-18):写北京立交桥在城市建设 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这段话连用了六个 破折号,试说说各 自的作用。
前两个破折号起解释作用;后四 个起强调作用,强调了立交桥的 作用
研讨(四)
第15至18自然段写“北京立交桥在城市建设 和人民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请具体说说北 京立交桥的作用有哪些?这一层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
北京立交桥的作用:节省时间、节油养车、 保障安全、美化环境 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照片
照片
照片
继续
建国门桥
表格
西直门桥
三元桥
表格
玉蜓桥
表格
作者写路口堵塞现象时借用了什么术语?
作者借用医学术语“动 脉栓塞”,形象生动道 出了写于交通堵塞的现 象,并用“立交桥改变 了一切”作比较来赞美 立交桥的巨大作用。
路—都市大动脉;立交桥—动脉栓塞通。 岂止是动脉栓塞通呢,人们还说它是: —跨越时间的桥。 —节油养车的桥。 —保障安全的桥。 —美化环境的桥
北京立交桥
学习目标
1、通过与《中国石拱桥》的比较阅读,掌握记叙与 说明等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 2、能复述通讯的特点,写简单的通讯。 3、体会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腾飞,给京华大 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激情。
一、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zhuó ) 匝道( zā ) 窥见(kuī ) 浊流( 并行不悖( ) bèi ) 昭苏(zhāo) 徜徉( cháng 雨后春笋 (sǔn ) 迥异(jiǒng) 鸟瞰( kàn ) 偃旗息鼓( yǎn ) 俨然( yǎn ) 老妪( yù ) 姹紫嫣红( chà ) 疏浚( jùn ) 栓塞( sè ) 苜蓿 ( mùxu ) 惬意( qiè )
二、作者简介、时代背景
刘宗明,河北容城人,新闻记者。
本文写于1989年9月26日,原题为《北京的
虹——首都立交桥礼赞》。随着汽车的逐步 增多,交通拥堵不堪,于是北京从1974年开 始建立交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吹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随着经济日益增长, 北京一座有一座的立交桥,犹如雨后春笋般 出现。
三、通讯知识
定义: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的 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 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 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 的时效性、描写的形象性。 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和工作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