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青成本会计习题与答案第3版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成本会计章节习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章节习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成本会计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实际工作中,下列损失不计入成本的是()。

A、清理损失B、废品损失C、季节性停工损失D、修理期间停工损失2、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A、折旧费用B、直接人工C、外购动力D、外购材料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本预测是在成本决策之先进行的B、进行成本决策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前提C、成本考核是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依据D、在成本会计的各个环节中,成本核算是基础4、不属于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费用的项目是()° A、销售费用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制造费用5、属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项目是()° A、固定资产盘亏损失C、销售费用B、非常损失D、非正常原因的停工损失6、对于本月支付,但属于以后各期受益,并且受益期超过一年的成本、费用,应记作()。

A、制造费用B、其它应付款C、长期待摊费用D、期间费用7、辅助生产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主要目的是()。

A、对外销售B、为基本生产服务C、为辅助生产服务D、以上都不对8、属于收益性支出的项目是()°A、支付的水电费B、建造固定资产支出C、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D、支付的开办费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费用项目中属于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B.管理费用C、直接人工D、制造费用2、下列费用项目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A、制造费用B、销售费用C、管理费用D、财务费用3、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固定成本 B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C 、边际成本D 、机会成本 5、 成本分析一般在期末进行,这个期末是指( )。

A 、月末 B 、季末 C 、 旬末 D 、年末6、 其支出不属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因而不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的项目有( )°A 、购置固定资产B 、建造固定资产C 、职工薪酬D 、购买无形资产7、应计 入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的项目有( )° A 、财务费用 B 、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 费用C 、生产工人职工薪酬 D 、制造费用8、属于收益性支出,应记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项目有( )。

《成本会计》课后答案(第三章)

《成本会计》课后答案(第三章)

《成本会计》作业题答案(第三章)习题一一、资料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2988公斤,每公斤单位成本60元。

甲产品本月投产150件,单件消耗定额为10公斤;乙产品本月投产140件,单件消耗定额为15公斤。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定额耗用量比例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摊的A种材料费用。

三、参考答案1.确定分配标准甲产品的定额消耗量=150*10=1500(公斤)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140*15=2100(公斤)定额消耗量合计=1500+2100=3600(公斤)2.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88*60)/3600=49.8(元/公斤)3.分配原材料费用甲产品应分摊的A种材料费用=1500*49.8=74700(元)乙产品应分摊的A种材料费用=2100*49.8=104580(元)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74700——乙产品 104580贷:原材料——A材料 179280习题二一、资料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发生生产工人计时工资82000元。

A产品本月投产2000件,单件工时定额为5小时;B产品本月投产1000件,单件工时定额为6小时。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定额工时比例法计算A、B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

三、参考答案1.确定分配标准A产品的定额总工时=2000*5=10000(小时)B产品的定额总工时=1000*6=6000(小时)定额总工时合计=10000+6000=16000(小时)2.计算工资费用分配率工资费用分配率=82000/16000=5.125(元/小时)3.分配原材料费用A产品应分摊的工资费用=10000*5.125=51250(元)B产品应分摊的工资费用=6000*5.125=30750(元)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51250——B产品 30750贷:应付职工薪酬 82000习题三一、资料1.某厂设有机修、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厂部管理部门,7月份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的发生情况为:机修车间35000元,运输车间4650。

成本会计习题和答案解析

成本会计习题和答案解析

《成本会计》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阶段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说来,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是()。

A.有一定差别的B.相互一致的C.不相关的D.相互可以替代的2.所谓理论成本,就是按照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计算的成本,它主要包括()。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3.制造成本是指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和总和,包括()。

A.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B.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期间费用C.直接材料、直接人工D.全部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4.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

A.产品的制造成本B.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C.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D.产品生产的变动成本5.在成本会计的各个环节中,()是基础。

A.成本预测B.成本决策C.成本计划D.成本核算6.成本会计的任务由()的要求所决定。

A.企业经营管理B.成本会计的对象C.成本会计核算D.降低成本、费用7.集中核算方式和分散核算方式是指()的分工方式。

A.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B.企业内部成本会计职能C.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对象D.企业内部成本会计任务8.企业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对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该环节被称为()。

A.成本预测B.成本决策C.成本控制D.成本考核二、判断题1、因为成本是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所以成本必然会通过销售收入得到补偿。

2、从理论上讲,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就是商品的理论成本。

3、企业应根据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4、成本会计的决策职能是预测职能的前提。

5、工业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都应计入产品成本。

6、随着成本概念的发展、变化,成本会计的对象和成本会计本身也相应地发展、变化。

7、在成本会计的各个环节中,成本预测是基础。

成本会计第三章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第三章习题答案

①900 ④125作业 三、 帐户 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2000
180 160
余额:1660
综合作业
会计分录: 3日:①借:原材料 500 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400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4500 ②借:低值易耗品____低值易耗品摊销 9000 贷: 低值易耗品____在用低值易耗品 9000 ③借:制造费用____低值易耗品摊销 180(9000×(-2%)) 贷:材料成本差异 180
综合作业
1、 B材料按定额费用分配法分配: 乙产品:B材料的定额费用=300×3×10=9000(元) 丙产品:B材料的定额费用=200×1.5×10=3000(元) B材料费用分配率=(2400×10)/(9000+3000)=2 所以: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9000×2=18000(元) 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000×2=6000(元) 2、 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甲产品应负担的A材料成本差异=75000×(-1%)=-750 (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A材料成本差异=22500×(-1%)=-225 (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B材料成本差异=18000×2%=360(元) 丙产品应负担的B材料成本差异=6000×2%=120(元)
综合作业
会计分录: 10日: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7000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7000 15日:借: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6000 贷: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6000 20日: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2500 贷: 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2500 同时: 借: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125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1250

成本会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帐务处理——
①结转废品的生产成本
借:废品损失——A产品
2990

贷: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990
②回收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50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500
③将废品损失2990-500=2490元转入合格产品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49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89.45

贷:制造费用
430
计算分析题15——损失性费用的核算
(1)直接材料分配率=60000/500=120(元/件) 合格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480×120=57600(元) 废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0×120=2400(元) (2)直接人工分配率=14700/(480+20×50%)=30 废品应分配的人工费用=30×20×50%=300(元) (3)制造费用分配率=14210/(480+20×50%) =29 废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29×20×50%=290 (元) (4)废品成本合计为 2400+300+290=2990(元) 其中:500元的残料入库

=-430 ÷17525=-0.0245
甲:9000×(-0.0245)=-220.5 乙:4900×(-0.0245)=-120.05 丙:-430-(-220.5)-(-120.05)=-89.45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20.5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20.05
管理部门应分担的成本差异

=1000 ×(-0.047)=-47
-799≠-800

(完整版)成本会计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分配练习与答案

(完整版)成本会计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分配练习与答案

(完整版)成本会计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分配练习与答案成本会计第三章费用归集与分配习题1、大新公司6月有关材料费用分配资料如下:(1)6月份生产A 产品25台,B 产品40台,C 产品50台,共同耗用甲材料3,000公斤,甲材料单价50元,三种产品单位定额材料消耗量分别是60公斤、40公斤和10公斤;(2)B 产品直接耗用乙材料700元;供电车间耗用乙材料500元;基本车间一般耗用丙材料600元,销售部门耗用甲材料300元;管理部门耗用丁材料400元。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甲材料费用(列示计算过程并填入下表1-1,),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表1-1 材料费用分配表共同耗用材料车间部门产品直接耗用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金额耗用原材料金额合计A 产品B 产品C 产品基本生产车间小计供电车间基本车间销售部门管理部门合计分录:2. 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原材料2000千克,单价20元。

本月投产甲产品300件,乙产品200件。

甲产品单位消耗定额10千克,乙产品25千克。

要求:采用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3.假定大新公司某月生产A 、B 两种产品分别为400件、600件,共同耗用甲原材料7 480千克,该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为每千克8元,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A 、B 产品分别为每件8千克和6千克。

4. 大新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费用42120元。

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甲产品1.2千克,乙产品1.1千克。

产量:甲产品400件,乙产品300件。

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5假定大新公司本月生产A 、B 两种产品分别为400件、600件,共同好用乙材料2 000千克,每千克11.80元;共同耗用丙材料3 000千克,每千克9元。

两种产品的材料费用定额分别为40元与50元,要求计算两种产品的材料费用。

6、大新06年12月有关工资福利费分配资料如下:3月份应付工资总额34,000元。

成本会计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习题【答案】

第一、二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成本的经济内涵是(D )。

A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B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 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A )。

A 是有一定差别的B 是完全一致的C 是完全不同的D 是可以相互替代的3、下列各项费用中,计入产品成本的是(B )。

A 管理费用B 制造费用C 销售费用D 财务费用4、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D )。

A 设置会计机构B 配备会计人员C 制定会计制度D 建立定额管理制度5、成本会计的职能机构包括(C)。

A生产部门 B 销售部门C 成本核算科D 总务行政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产品成本开支范围包括()。

A 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B 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材料费用C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动力费用D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E 生产单位为管理组织生产而发生的费用2、成本的作用是()。

A 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B 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C 成本是进行经营预测的重要依据D 成本是进行经营决策的分析的重要依据E 成本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3、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主要有()。

A 建立和健全成本考核制度B 建立和健全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制度C 和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制度D 和健全成本分析制度E建立厂内内部结算价格4、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包括()。

A 成本会计制度B 成本会计人员C 成本会计机构D 成本管理责任制E 班组经济核算5、成本会计制度应该包括的内容是()。

A 关于成本核算制度B 关于成本分析制度C 关于成本考核制度D 关于成本岗位责任制度E 企业内部结算制度三、判断题1、成本的经济内涵,就是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

2、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

3、期间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应在其发生时计入产品成本。

《成本会计》习题集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成本会计》习题集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成本会计》习题集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专业会计,其对象是()。

A.企业B.成本C.资金D.会计主体2.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成本预测B.成本决策C.成本核算D.成本考核3.成本会计的环节,是指成本会计应做的几个方面的工作,其基础是()。

A.成本控制B.成本核算C.成本分析D.成本考核4.成本会计的一般对象可以概括为()。

A.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B.各行业企业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C.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D.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和各项专项成本5.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

A.产品的生产成本B.产品生产的变动成本C.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D.生产中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价值6.产品成本是指()。

A.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B.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C.企业在生产过程已经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D.企业为生产某种、类、批产品所支出的一种特有的费用7.按产品的理论成本,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生产管理人员工资B.废品损失C.生产用动力D.设备维修费用8.所谓理论成本,就是按照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计算的成本,它主要包括()。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9.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A.各种费用的分配B.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C.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D.确定成本计算对象10.集中核算方式和分散核算方式是指()的分工方式。

A.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B.企业内部成本会计职能C.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对象D.企业内部成本会计任务二、多项选择题1.产品的理论成本是由产品生产所耗费的若干价值构成,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要点)1.答:成本概念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产品成本。

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过程,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而发生的生产耗费。

所以成本的经济内涵可以概括为: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综合。

2.答: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反映生产过程的各种耗费,形成了记录型成本会计。

(2)随着泰罗制的科学管理制度产生,成本会计的职能不断扩大,不仅能够计算成本,还能够控制和分析成本。

(3)在传统成本会计阶段,会计核算、会计控制、会计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也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各种行业。

(4)在现代成本会计阶段,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

(5)随着当前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会计必须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

3.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精通业务、保守秘密。

4.答:成本的作用主要有:(1)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2)成本是管理当局确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3)成本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当局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提供资料(4)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5)成本可以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所必须的成本资料5.答: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有:(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2)加强成本预测,优化成本决策(3)制定目标成本,强化成本控制(4)建立成本责任制度,严格成本业绩考核6.答:成本会计职能应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构成现代成本管理的整体框架。

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的首要环节,它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中心地位,它既是成本预测的结果,又是制定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成本会计的必要环节,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提供企业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础环节。

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和成本计划的有效手段。

7.答:企业应该根据规模大小、内部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从有利于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提高成本会计的效率出发,合理组织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

主要包括(1)成本会计工作机构的设置(2)成本会计人员的配备(3)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二、判断题1.╳2.√3.√4.╳5. ╳6. ╳7.√ 8.√ 9.╳ 10. ╳ 11.╳ 12.╳三、单项选择题1.D2.A3.B4.B5.D6.D7.D 8.C 9.C 10.B四、多项选择题1. BD2.ABC3. ABCD4. ABE5. ABCDE6. ABCD7. ABD8. ABC第二章成本核算概述一、简答题(要点)1.答:工业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划清的费用界限有:(1)正确划分经营性支出与非经营性支出的界限。

(2)正确划分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期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2.答:为了正确、规范地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应该做好下列基础工作:(1)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和清查制度。

(3)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4)建立和健全内部结算制度。

3. 答:工业企业的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如果废品损失和燃料动力在产品中所占比重较大,可增设“废品损失”和“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4. 答: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1)根据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严格审核生产费用支出。

(2)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对要素费用进行分配。

(3)编制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分配表,以正确计算分配本期成本费用和以后各期成本费用。

(4)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

(5)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6)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二、判断题1.╳2.╳3.╳4.√5.╳6.√7.╳ 8.╳ 9.√ 10.√ 11.╳ 12.√13. ╳ 14.√ 15.╳ 16.√ 17.╳ 18.√三、单项选择题1. A2. B .3. D4.B5.D6. C7. B 8. B 9. D 10. D 11. A 12.B13. D 14. D 15. C 16. C 17. D 18. D四、多项选择题1.CDE2.ACE3.ABCD4.ABC5.AB6.BCD7.AC8.ABD9.BC 10.ABCD 11.AB 12.ABC13.AB C 14.ACD 15.ABCD 16.ABCD17.AD 18.AC 19. ABCD 20. BC第三章制造业要素费用的核算一、简答题(要点)1.答: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费用,可以反映出材料供应的超支或节约情况,便于分析和考核计划的完成与否。

发出材料的单价直接采用计划成本,简化了材料发出的核算工作。

但是当材料种类较多时,不能对每一种材料发别计算其材料成本差异,因此经过调整后的材料实际成本不太准确。

2.答: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主要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重量分配法、体积分配法、产量分配法等。

3.答:人工费用包括:工资费用和按照工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以及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内容。

4.答:直接生产产品的工人工资应由产品成本负担。

如果企业采用计件工资制,工资费用应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而计时工资一般为间接计入费用,只有在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工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明细账;在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工资费用需要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标准通常选择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生产工时。

二、判断题:1.×2.×3.√4.×5.×6.×7.√8.√9.× 10.√三、单项选择题:1.B2.C3.C4.B5.A6.D7.D8.B9.A 10.C四、多项选择题:1.AD2.BCD3.AD4.ABCD5. ABCD6.ABCD7.ABCD8.ABC9.BC 10.CD五、实务题:实务一(1) A材料费用分配表2006年10月(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7 500—乙产品 3 000贷:原材料—A材料 10 500实务二(1)燃料费用分配率=32 800÷(60×10+80×13)=20101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60×10×20=12 000(元)102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80×13×20=20 800(元)(2)借:基本生产成本—101产品 12 000—102产品 20 800辅助生产成本 4 500管理费用 5 700制造费用 3 800贷:燃料 46 800实务三(1)工资费用分配表200×年7月单位:元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7 350—乙产品 12 250—丙产品 8 400制造费用 4 200管理费用 6 000销售费用 8 400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6 600(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47—乙产品 245—丙产品 168制造费用 84管理费用 120销售费用 168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932第四章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核算一、简答题(要点)1.答:为了准确核算辅助生产费用,企业应开设“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归集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

在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过程中,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间接费用由于辅助生产车间规模不同,费用多少也会不同,可以采取两种核算方法。

一是当辅助生产规模较小,制造费用较少,又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时,制造费用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而是和其他直接费用一样,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二是当辅助生产规模较大,制造费用较多,或者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时,为了准确计算产品和劳务成本,应单独核算制造费用,开设“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或××车间)”二级明细账,归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月末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2.答: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程序如下;(1)归集各项直接和间接的辅助生产费用;(2)结转辅助生产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3)结转辅助生产部门完工产品的成本。

3.答:辅助生产费用在各个受益部门之间分配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

4.答:制造费用是指生产部门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

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未专设成本项目,不便于单独核算的费用,如生产用的燃料和动力费用,生产用工具的摊销,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等;也包括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厂房的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生产耗用水、电、暖的费用,正常的停工损失等费用;还包括组织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管理耗用的水、电、暖的费用、办公费等等。

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通常有实际分配率法和计划分配率法, 实际分配率法又包括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和机器工时比例法。

5.答:计划分配率法又称为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与实际分配率法相比,这种方法是以计划数作为分配标准的。

计划分配率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度使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这种分配方法下,无论各月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是多少,年内各月的制造费用都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

年度计划分配率是在全年制造费用的预算总额和全年产品计划产量的基础上确定的。

一般年内不得随意变更,但如如果在年内发现这两个基础数据的实际数和计划数产生较大悬殊时,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核算工作较简便,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

二、判断题1.×2.×3.×4.×5.√6.√7.×8.√9.× 10.×三、单项选择题1.A2.C3.B4.D5.B6.C7.B8.D9.A四、多项选择题1.BCD2.AD3.ABC4.BD5.CD6.BC7.ABC8.ABCD9.ABC 10.CD五、实务题实务一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200×年8月(1)账务处理: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4225制造费用 2650管理费用 1125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8000借:制造费用 76500管理费用 1350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90000或: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4225制造费用 79150管理费用 14625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8000——供水车间 90000分开写更规范,下同(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200×年8月账务处理: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0000——供水车间 72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720——供水车间 10000 对外分配: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1559制造费用 4016管理费用 1705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7280借:制造费用 68612管理费用 12108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80720或对外分配: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1559制造费用 72628管理费用 13813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7280——供水车间 80720(3)假设供电车间的电费为x元/度,供水车间的水费为y元/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