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五学习主题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11课古代宗教教案川教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古代宗教》2

佛教
伊斯兰教
2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4
1.佛教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
5
迦毗罗卫国遗址
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玛拉雅山脚下,有个叫迦毗[pí]罗卫国 (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国,这里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平原盛产稻米,草原适合畜 牧业,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7
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
28
基本教义
号召信仰唯一的神—真 主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 使者,主张凡是信仰安拉的 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 弟。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29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古兰经》抄本(18世纪)
30
麦 加 大 清 真 寺
31
宰 牲 它与开斋节、圣纪日同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 节 日,而且是最大的节日。因袭传统的宗教习俗,在
发源地 古印度
公元1 基督教
世纪
巴勒斯坦
伊斯兰 公元7 阿拉伯半
教
世纪 岛麦加地区
创始人
基本教义
倡导“众生平等” 释迦牟尼
《佛经》
耶稣 穆罕默德
信奉“救世主” 《圣经》
信仰安拉等 《古兰经》
36
1. 观察右图,可以从人物的服饰判
断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D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7
复 活
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的
节 任何一天。
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
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1~12课。重点内容

说明: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1~12课内容主要涉及古代文明的兴起、发展和衰落,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些课程重点内容的详细介绍:一、古埃及文明1. 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尼罗河的地理特点及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2.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及其特点;3. 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古埃及社会的等级制度及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4.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古埃及的多神教及对古埃及社会的影响;5. 古埃及的文化成就:古埃及的文字、艺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古希腊文明1.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地中海的地理特点及对古希腊的影响;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及其特点;3. 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奴隶制度对古希腊社会的影响;4. 古希腊的宗教信仰:古希腊的多神教及对古希腊人的影响;5. 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哲学、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等方面的成就。
三、古罗马文明1. 古罗马的地理环境:地中海的地理特点及对古罗马的影响;2.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制和帝国制度的演变;3. 古罗马的社会结构:贵族和平民的社会矛盾及奴隶制度的影响;4. 古罗马的宗教信仰:基督教的传播及罗马帝国的宗教政策;5. 古罗马的文化成就:建筑艺术、法律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它们对当代世界的重要影响。
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古代文明的影响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文明,它们的政治、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代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1. 古代文明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度都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影响了埃及长达数千年的统治形式,并使埃及君主在政治、宗教、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了绝对权力。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宗教学案川教版

第11课古代宗教一、学习目标一、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刻、创建者和经典,明白三大宗教的大体教义;二、明白得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熟悉;正确明白得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二、学习进程(一)导入恩格斯曾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
”初期的宗教和那时的各类新思潮一样,极大地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爱好。
那么宗教在各国的历史转折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什么缘故能起到这种作用?要想了解这些,请看第11课。
(二)自学任务(独立完成)展现自学功效活动方案一阅读教材完成古代宗教的相关知识点宗教名称创建时间、地点创建者基本教义经典佛教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或释迦牟尼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主张“众生平等”。
基督教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耶稣 (“救世主”)崇拜救世主______,要人们忍受现世苦难,以求死后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崇拜真主________;顺安拉者天堂,逆安拉者地狱。
教义相同点三大宗教都产生与_______洲。
一、活动方案二(1)指导学生看书67—68页了解佛教的大体情形,找出佛教的创建时刻、创建者、大体教义和经典,了解佛教别传的大体状况,在教材中划出来并讨论回答。
同时试探什么缘故佛教深受基层人民的支持?佛教什么缘故会成为国王保护统治的工具?(2)“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
《古兰经》第112章称:‘安拉是真主,是唯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用被生产;没用任何物能够做他的正敌。
’”你明白这是什么宗教的教义?《古兰经》是什么样的高作?二、活动方案三(1)咱们都明白12月25日是圣诞节,可是大伙儿明白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吗?那么耶稣又是谁呢?基督教是怎么诞生的呢?(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8—69页了解基督教的大体情形,找出基督教的创建时刻、创建者、大体教义和经典,了解基督教别传的大体状况,在教材中划出来并讨论回答。
第一学习主题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
晚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洲均有发现。
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一、神奇的金字塔: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80余座金字塔至今仍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由汉谟拉比制定)1、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内容:(a)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b)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c)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主要有印度河和恒河。
2、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宗教导学案 川教版

第11课古代宗教导学提纲一、佛教1.时间:____________2.地点:古代___________。
3.创始人:相传佛教的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佛教创立后称___________________。
4.教义:佛教宣扬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_,寻求自我解脱。
5.经典:“__________”6.传播:公元前2世纪开始,佛教向印度境外传播,先后传入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东南亚各国,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二、基督教1.时间:____________2.地点:在罗马帝国境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兴起,并迅速传播到_______和北非,成为流行的宗教。
3.创始人:传说________________是基督教的创立者,是人类的“__________”。
4.教义:基督教宣扬:__________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生下来就是_______的,人类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拯救。
要人们虔诚地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以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
基督教早期的信徒多是贫苦民众和奴隶,他们反对_________,主张平等共产。
5.经典与组织:基督教的经典《__________》,组织是___________。
6.分裂与传播:公元11世纪中叶,东西教会分裂,形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教派。
基督教从欧洲逐渐传入_____、_____、_____洲,成为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三、伊斯兰教1.时间:公元____________2.地点: _______________3.创始人:____________是伊斯兰教的创建者,他被奉为“________”、天神安拉的使者。
4.教义:宣扬对天神_________的崇拜:安拉是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全知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反之,灵魂就会坠入地狱。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宗教教案 川教版

第11课《古代宗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教学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宗教思想及影响【教学难点】宗教的实质【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体验法、阅读指导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如教义、与宗教有关的建筑、节日或习俗等。
2.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圣诞节导入:有一个节日的时候,商店门口立着高大的雪松,雪松上装饰着彩灯,红帽子白胡子的老头会分派礼物。
这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它跟哪个宗教有关吗?生:圣诞节,跟基督教有关。
师:除了基督教外,世界上还有什么其他宗教?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世界上的主要宗教。
(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更易唤起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讲授新课:师: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宗教?请大家研讨教材导语,回答这两个问题,并思考我们应怎样对待宗教。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十一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十一课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农业发展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
- 法老制度:集权统治的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 金字塔:古埃及建筑的代表,象征权力与永恒。
- 象形文字:早期的文字系统,对后世文字发展的影响。
2.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最早的城市文明,楔形文字的创造者。
- 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法律制度的建立。
- 亚述帝国:军事扩张与统治,对周边民族的影响。
- 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空中花园的传说。
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明: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神秘的消失。
- 吠陀文化:早期印度宗教与社会结构的基础。
- 种姓制度:社会分层的体现,对后世的影响。
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青铜文化的繁荣。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 秦朝: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交流的扩大。
二、中世纪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 罗马帝国的兴衰- 共和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对外扩张的开始。
- 帝国时期:罗马法的制定,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民族大迁徙,古典文明的衰落。
2. 伊斯兰文明的崛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创立:一神教的传播,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跨欧亚非的帝国,文化与科学的交流。
- 伊斯兰文化:数学、天文学、医学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庄园经济的特点。
- 教会影响:天主教会的权威,十字军东征。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科学与艺术的复兴。
4. 东亚的文明发展- 隋唐盛世:开放的政策,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 宋朝的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商业经济的发展。
- 元朝的统治:蒙古帝国的扩张,多元文化的融合。
三、近现代文明的转型与冲突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对宗教束缚的挑战。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WTT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社历史课程网:://.chuanjiaoban./article.php?id=5403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全部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5课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第6课春秋争霸第7课战国七雄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第9课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第10课战国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11课秦朝的统一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第13课西汉的兴盛第14课丝绸之路第15课东汉的兴衰第16课秦汉时期的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7课三国鼎立第18课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书法主题活动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实验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题活动一创办“历史角”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朝和商朝第5课西周的兴亡第6课春秋争霸第7课战国争雄第8课商鞅变法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9课秦朝的统一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第12课张骞通西域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主题活动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题活动三三国南北朝历史综合学习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第18课卓越的工程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第20课汉字的演变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附录(一)朝代简表(上)附录(二)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上)附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1)《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四历史遗址考察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主题活动五演讲会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第16课建筑奇观第17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第18课唐诗与宋词第19课明清小说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第21课书法与绘画主题活动六走近印刷术主题活动七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附录(一)朝代简表(下)附录(二)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下)附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2)《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活动一列强侵华史综合学习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辛亥革命第8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9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第12课红军长征主题活动二红军长征故事会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主题活动三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第七学习主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第22课思想文化附录一简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第五学习主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第16课朋友遍天下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古代希腊第5课古代罗马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五学习主题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9课古代的文字与文学第10课古代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第11课古代宗教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第13课英国的新生第14课美国的独立第15课法国大革命第16课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第21课日本明治维新第四学习主题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3课巴黎公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主题活动三辩论会:我看萨拉热窝事件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世界现代史第一学习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8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七学习主题现代科技与文化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第 11 页共 1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古代宗教
和相关的故事资料、
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国的残酷统治而多次起义,结果都遭到镇压。
当时他们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去斗争,只得期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来帮助他们,于是他们创造一个神来创立基督教。
的悲惨处境,让学生理解人民起义的必然性。
简介犹太教及对基督教产生的影响)
出来的新宗教,是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产物。
⑶伊斯兰教产生背景:
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神,这种多神教的信仰使人们的思想不统一,国力不强大,当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的时候,半岛的人民不能团结抗敌,不能保住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商路,于是建立强大的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
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必须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起来,所以,创立一个共同信仰的民族宗教就成了必要。
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顺应了这一需要,创立了伊斯兰教。
(老师引导学生看书17页、70页,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特点:伊斯兰教的产生既不同于佛教,也不同于基督教,它是社会统治集团尤其是商业贵族为了既定的政治目的而虚构出来的,它一开始就是作为封建统治者的精神统治工具而出现的。
伊斯兰教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改造阿拉伯社会古代宗教信仰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例:伊斯兰教独尊的唯一的真神安拉与麦加原来的主神同名,教义上与《旧约圣经》犹太教有许多近似的色彩,却不同于半岛以往流传的宗教。
它排除自然崇拜,摈弃拜物教,禁止多神崇拜、偶像崇拜,继承阿拉伯原有宗教的灵魂不死、善恶报应观念,保留对克尔白黑陨石的膜拜,采纳游牧人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朝觐等等)
⑷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比较:(放映幻灯片8)
①三教的产生都是在社会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统治阶级需要对被统治阶级加强精神奴役,被统治阶级苦难深重,无力解脱,需要精神安慰的时代产生的。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的绝望处境”。
三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应声而出的)
②三教都是多种文化传统融合的文化重构物。
(它们在形成时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观念、民族感情、民族心理、习俗和价值观念,吸收和改造旧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有价值的成份。
这种改造和创新既照顾了群众对宗教的需要和宗教感情,又迎合了时代的客观需要,有着浓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因而能被整个社会迅速而平静地接受)
③三大宗教产生的时代不同。
(佛教产生于前6世纪的印度奴隶制繁荣时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奴隶制走向衰落时期,而伊斯兰教则产生于7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④三大宗教产生的动因不同。
(佛教、基督教是在民众中自然产生的,并无一定的政治目的。
伊斯兰教则是由政治人物根据政治目的创造的,即阿拉伯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创造的,所以与政治、国家政权密切结合,具有鲜明的政教合一的特点)
2、三大宗的教基本教义(学生看书后归纳,老师补充讲解,同时放映幻灯片9、10、11小结)
⑴佛教基本教义: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
(解释“因果报应”、“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众生平等”)教义的实质:是要人们对苦难采取忍耐、顺从的态度,放弃现实的反抗斗争,通过修行,行善积德,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
⑵基督教的教义:
宣扬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生来就有罪,人类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拯救。
要人们虔诚地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抛弃人的自然情欲,培育向善的心灵,以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
否则,死后下地狱继续受到惩罚。
⑶伊斯兰教教义:
宣扬对天神安拉的崇拜,安拉是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全知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作恶者下火狱。
特点:独尊唯一的真神安拉。
灵魂不死、善恶报应。
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朝觐。
⑷三大宗教教义比较:(放映幻灯片12)
①三大宗教的教义都主张顺从、忍耐、行善,死后升入天堂或极乐世界,否则死后下地狱或火狱受到惩罚。
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
(都主张世间只有唯一的真神,他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唯一救助人类摆脱沉重苦难的救世主,并要求虔诚崇拜唯一的真神;都主张有天堂和地狱,对神虔诚者,灵魂就能升人天堂,反之,则会坠人地狱,从中可看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
③佛教不是一神教,是以佛陀为主神的多神教。
(他认为佛陀不是世界的创造者,
只是最高神,随着佛陀的降生,其余神便退居幽处。
因此,在佛教的万神殿中有从呔陀教和婆罗门教承袭来的以及佛教新杜撰出来的众多的神)
④道教也是以玉皇大帝为最高神的多神教。
(它是以神仙之说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卜筮、巫祝、占星、谶纬以及儒家之说,并综合方术、咒术和仿效佛教的组织体制而形成的宗教形式。
)我国的种种民间信仰,也是多神。
3、三大宗教传播概况(引导学生看书和《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了解三大宗教传播的范围、国家和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了解三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4、三大宗教的影响(放映幻灯片13)
⑴佛教对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看书68页“佛教被定为国教,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佛教文化: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人们通常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如果一个人心肠好,我们说他是菩萨心肠;敦煌、云冈、龙门、乐山的石窟佛像;佛学警世语人生20最等等)
⑵基督教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引导学生看书P35—36“教会的统治”、P44—45“十字军东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几个方面理解)
⑶伊斯兰教对促进阿拉伯国家兴起、发展和维系阿拉伯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看书P17—19“阿拉伯国家的兴起、发展”、P70页“伊斯兰教的作用”)
二、畅所欲言、集智解惑
师生:老师组织学生结合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讨论以下问题。
(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讨论。
学生发言后,老师放映幻灯片14、15、16进行小结)
1、为什么佛教既深得中下层民众支持,又得到国王的大力推崇,并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因为佛教是要人们对苦难采取忍耐、顺从的态度,放弃现实的反抗斗争,通过修行(行善积德)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
“众生平等”的主张顺应了人们破除种姓等级界限的愿望,深得中下层民众支持。
同时,它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的抗争,禁欲修行,有利于维护国王的统治,因此得到国王的大力推崇,立为国教,佛教逐渐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2、基督教本是下层人民的宗教,为什么后来发展成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
基督教之所以成为下层人民的宗教,是因为基督教教义的宣传使苦难中的被压迫者
、为什么三大宗教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