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免疫治疗-1(2018)

合集下载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之CAR-T技术:技术优势、风险与几大应用场景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之CAR-T技术:技术优势、风险与几大应用场景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之CAR-T技术:技术优势、风险与几大应用场景动脉网2018-10-04 11:36:35一、CAR-T技术原理(一)过继性细胞治疗过继性细胞治疗是细胞的免疫治疗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过继免疫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 ACT)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疗法,指的是分离肿瘤患者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或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加以分选、扩增、活化,并回输至患者体内。

在恶性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TIL是常用的ACT治疗。

TIL是浸润于肿瘤中的淋巴细胞,分离后在IL-2等因子作用下进行体外扩增,最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

然而,多数情况下无法应用TIL:有些患者缺乏肿瘤标本或肿瘤和转移灶中TIL很少;获得新鲜的肿瘤组织并分离和扩增TIL 具有难度;回输的TIL 细胞功能受损,在体内往往不能有效识别肿瘤细胞; 肿瘤中强大的免疫抑制微环境降低回输细胞的杀伤能力。

这些问题限制了TIL的广泛应用,仅对如恶性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的少数肿瘤有一定疗效,对大多数肿瘤疗效欠佳。

在这种情况下,ACT需要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

目前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CT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抗CD3抗体诱导的活化杀伤细胞(anti-CD3 antibody-induced activated killer cells, CD3-AK cells)等。

然而CIK等是非特异性活化的淋巴细胞,缺乏肿瘤特异性反应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开始通过基因修饰,将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或CAR基因导入淋巴细胞使之成为TCR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TCR-T)或CAR-T细胞,使之具备肿瘤抗原靶向识别能力。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肿瘤的诊治技术迅速发展,对癌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状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肿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化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医学研究者们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

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良好临床效果的现代先进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肿瘤病人的重视和青睐。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及其逃逸机理的深入探讨,许多学者对机体的免疫与癌症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一种有效的利用和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从而提高癌症病人的治疗水平。

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一下综述。

关键词:肿瘤治疗;免疫治疗;研究成果;发展现状引言通过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肿瘤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创伤和更高的并发症。

此外,还会出现靶向性差、疗效效果差等问题,会对病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病人的预后。

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与传统疗法相区别的新技术,其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疗法的不足,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癌症的临床研究开辟新途径。

1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成果1.1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根据人体免疫系统运转原理,人们将经致死剂量照射过的”肿瘤疫苗”再次接种于人体能够导致机体特异性肿瘤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进而突破患者机体因肿瘤导致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清除肿瘤细胞。

学者的实验研究显示,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以及肿瘤疫苗的研究与应用能够克服传统治疗手段的问题,促进肿瘤临床治疗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经过大量实验,学者在肿瘤疫苗制备环节提出了具备免疫原性改善的DC疫苗制备方案,该方案能够极大地缩短DC疫苗的制备时间,且该疫苗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临床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刺激患者产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的概率。

在此基础上,学者在制备疫苗的同时使用破伤风或者白喉类毒素进行预处理,利用小鼠模型验证疫苗的迁移能力与抑瘤能力,均展示出了不错的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的抗体治疗 PD-1和PD-L1

肿瘤免疫治疗的抗体治疗  PD-1和PD-L1
• 而目前临床上研究和应用最广泛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CTLA-4、 PD-1和PD-L1单抗,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活性,释放肿瘤微环境中的 免疫刹车,重新激活T 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效应,从而达到抗肿瘤 的作用。
PD-1与PD-L1中PD的意思是Programmed Cell Death,程序 性的细胞死亡,其实每一个细胞都会定期死亡,比如人体的红 血球120天后就会死掉,但接着会有新的红血球生长替代。这 些都是有程序的。这个程序中,白细胞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它 决定红血球的死亡更替。
T细胞的负性刺激调控
• 为避免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导致过度的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体进化出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机制来控制免疫反应的 强度和持续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应答对健康组织的损害,主要 有CTLA4-B7通路和PD-1/PD-L1通路。
• 但是肿瘤细胞入侵后,会利用这一抑制性的通路来压制T细胞激活, 从而逃脱免疫系统的围剿,即免疫逃逸。
• 这些肿瘤特异性的体细胞突变可以产生新抗原,称之为“neo-antigens”, 是T细胞的重要识别位点。
• 在快速增殖的肿瘤中,存在neo-antigens特异的T细胞,但这些T细胞受免 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阻断,不能有效的执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只有在 被解除阻断后,T细胞才能恢复功能。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前期的临床 试验中已经观察到,高的非同义突变负荷预示着更好的疗效。
主动免疫有细胞因子、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 而主动免疫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包括了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PD-1抑制剂、 PD-L1抑制剂。
T淋巴细胞的激活
• 一般而言人体免疫系统,会对聚集在淋巴结或脾脏的外来抗原产生反 应,促进具有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增生。

肿瘤免疫治疗详述

肿瘤免疫治疗详述
▪ 生存期改善
1.生存期改善是评估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等指标。 2.免疫治疗能够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力,从而延 长患者的生存期。 3.生存期改善的评估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和数据统计,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估
生活质量改善
免疫治疗的主要方法
肿瘤疫苗治疗
1.肿瘤疫苗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2.肿瘤疫苗可以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分别用于预防肿瘤的发生和治疗已经发生的肿瘤。 3.肿瘤疫苗治疗目前仍在研究和探索阶段,但已经在一些肿瘤类型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展现 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免疫治疗的分类
1.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 瘤,如使用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等。 2.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利用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诱导免疫 系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如肿瘤疫苗、CAR-T细胞治疗等 。
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 免疫治疗的优点
1.针对性强:免疫治疗针对的是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 2.持久性强:免疫治疗能够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长期的免疫记忆,从而 持续攻击肿瘤细胞。 3.副作用相对较小:相对于传统的放化疗,免疫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的生 活质量较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免疫治疗技术创新与发展
1.免疫治疗技术将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免疫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 效果。 2.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将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不同免疫治疗药物的组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 作用。 3.免疫治疗的个体化定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肿瘤免疫治疗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但为了生存和生长,肿瘤细胞能够采用不同策略,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的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各阶段得以幸存。

[1-2]肿瘤细胞的上述特征被称为免疫逃逸,为了更好地理解肿瘤免疫的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性,陈和提出了肿瘤-免疫循环的概念。

肿瘤-免疫循环分为以下七个环节:1、肿瘤抗原释放;2、肿瘤抗原呈递;3、启动和激活效应性T细胞;4、T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5、肿瘤组织T细胞浸润;6、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7、清除肿瘤细胞。

这些环节任何地方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抗肿瘤-免疫循环失效,出现免疫逃逸。

不同肿瘤可以通过不同环节的异常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有效识别和杀伤从而产生免疫耐受,甚至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癌症疫苗、细胞治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等。

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目前已在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多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临床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3]。

中文名肿瘤免疫治疗外文名Tumor immunotherapy目录1分类2肿瘤生物标记物分类(一)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抑制剂1. PD-1/PD-L1通路与PD-1/PD-L1抑制剂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 PD-1)抗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临床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疗法。

肿瘤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应用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状态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癌症免疫治疗主要集中在T细胞表面受体TCR以及共刺激分子(如:CD28)等。

针对于第三信使细胞因子的癌症治疗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且还没有大量的应用到临床试验中。

但其实,早在198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就批准了重组IFN-α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如: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小分子蛋白,其分子量通常小于30kDa。

细胞因子在体内可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生存以及免疫应答等。

基于功能不同,细胞因子又可分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干扰素(interferons/IFN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TNFs)、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CSFs)以及趋化因子(chemokines)。

细胞因子药物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多种细胞因子已被视为抗癌候选药物。

迄今为止,FDA已批准了两种重组细胞因子用于癌症免疫治疗,分别为甘乐能(干扰素α-2b)和普留净(阿地白介素)(表1)。

甘乐能可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滤泡性淋巴瘤和艾滋病相关的卡波西肉瘤[1],而普留净则具有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RCC) 和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功效[2]。

表 1 FDA批准的细胞因子药物此外,其他细胞因子类药物也在开发中,包括临床试验中研究最广泛的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2和IFN-γ等(图1)[3]。

对于重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来讲,高纯度以及高活性对于其功能研究实验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细胞毒性检测、因子药物筛选阳性对照等。

pdl1阴性

pdl1阴性

pdl1阴性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解除T细胞被抑制的免疫抑制通路,激活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已经证明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一个重要的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是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是一种被表达在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与其结合的受体PD-1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从而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

本文将围绕PD-L1阴性患者,探讨其意义以及可能的治疗策略。

一、PD-L1阴性的意义PD-L1阴性意味着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表面没有或几乎没有PD-L1表达。

在临床研究中,PD-L1阴性患者通常预示着免疫治疗的不佳效果。

由于PD-L1的表达与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性较高,PD-L1阴性可能意味着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缺乏足够的活化和浸润。

此外,PD-L1阴性可能还提示肿瘤本身具有免疫逃避机制,能够抵抗免疫细胞的攻击。

因此,PD-L1阴性可能是免疫治疗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PD-L1阴性患者的治疗策略对于PD-L1阴性的患者,免疫治疗可能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治疗策略可供选择。

1. 传统化疗药物传统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PD-L1阴性患者,化疗药物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减少肿瘤负荷,从而减少肿瘤对免疫逃避机制的依赖。

此外,化疗药物也可以增加肿瘤突变负荷,促进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的效果。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特定生物学过程的治疗策略。

对于PD-L1阴性患者,可以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例如,EGFR突变可导致肺癌的PD-L1阴性表达,因此EGFR抑制剂可作为治疗PD-L1阴性肺癌的有效选择。

3. 综合治疗策略针对PD-L1阴性患者,综合治疗策略将化疗药物、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手段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它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

本文将分析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

一、免疫治疗的原理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思想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

具体而言,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引入免疫刺激剂来激活T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

此外,还有一些治疗手段,如CAR-T细胞疗法和PD-1/PD-L1抑制剂,可以直接激活或抑制T细胞的功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1. T细胞疗法的发展T细胞疗法是免疫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并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备更强的抗肿瘤能力,再重新注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

CAR-T细胞疗法是其中的一种,它通过改造T 细胞的表面受体,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CAR-T细胞疗法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且对某些晚期肿瘤具有显著的疗效。

2. 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PD-1/PD-L1抑制剂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类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免疫抑制受体PD-1或其配体PD-L1的相互结合,从而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

许多临床试验表明,PD-1/PD-L1抑制剂在多种肿瘤治疗中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正在不断认识到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机制,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并显示出显著的生存改善效果。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肿瘤免疫治疗将进一步发展,给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益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免疫治疗目前还存在一些限制与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免疫细胞 治疗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王月丹
肿瘤的概述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 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特点 新生物一旦形成,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不受机体生理调节,而是 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人群 死亡的首要原因
免疫系统抗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系统
TIL细胞的制备与特点
• (3)宿主的抑制状态有利于TIL的杀伤作用,因此治疗时 加用环磷酰胺(Cy)100mg/kg可明显提高疗效,可能与免 疫抑制药能消除抑制性细胞或因子,增强过继免疫治疗作 用有关,因而可减少IL-2的用量,降低毒副反应; • (4)可从手术切下肿瘤组织、肿瘤引流淋巴结、癌性胸 腹水中获得淋巴细胞,经加IL-2培养后,其生长、扩增能 力强于LAK细胞,副作用明显低于IL-2/LAK疗法。
IL-2用量大易导致免疫细胞的AICD
卫生部关于禁止LAK细胞制剂非法临床使用的通知 1994-12-19 0:0 发文单位:卫生部 发布日期:1994-12-19 执行日期:1994-12-19 LAK细胞即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是国外八十年代后期开发的一种新制 剂,据称治疗恶性肿瘤等有效果,但学术界对其评价不一,经过几年的临床研究, 国外对其疗效倾向否定。但我国却在九十年代初,纷纷上马,用于治疗肿瘤。由 于治疗方案各异,技术差异很大,操作环境不洁净,为此,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 事例时有发生。为了加强细胞免疫制剂类临床研究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我部药政 局曾以卫药发(93)第285号文下发了《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 控要点》,同时提出了一些初步管理规定,要求研究单位按质控要点的技术及条 件规定进行报批。但至今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国家的各项药政法律法规,不 顾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利益驱动下,无限夸大LAK细胞的治疗效果,甚至将 其使用到一些非肿瘤患者的身上,滥制滥用,给患者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
CIK的应用范围
• • • • • • • • 转移性肾细胞癌(与化疗联合患者) 卵巢癌 胰腺癌 肝细胞癌(相对疗效较低) 白血病(CIK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肺癌等肿瘤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获取CIK治疗的最佳疗效和最佳疗效的维持 是目 前CIK治疗的核心问题 • CIK细胞的数量和毒力是CIK治疗疗效的关键 • 对CIK 细胞的抗瘤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 • CIK细胞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尚缺乏大规模随 访及临床调查结果 • 如何将CIK 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结合获得更好的 疗效 • 如何获得足够数量具有更高细胞毒活性的效应细 胞
Elizabeth A Grimm
Steven A. Rosenberg
LAK细胞的来源和实质
• 目前尚未发现LAK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实验表明,LAK细 胞的前体细胞是NK细胞和T细胞。 • LAK细胞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淋巴群或亚群,而是NK细胞或T 细胞体外培养时,在高剂量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下成为能 够杀伤NK不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细胞。 • 应用LA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或直接注射IL-2等细胞因子联合 治疗某些肿瘤,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LAK细胞的效果
• 1984年11月Rosenberg研究组经美国食品和药品检验局(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下,首次应用 IL-2与LAK协同治疗25例肾细胞癌、黑素瘤、肺癌、结肠癌 等肿瘤患者。治疗用LAK细胞数量在0.6-18.4*10^10,IL-2 用量2.8*10^5-3.32*10^6U/kg。其中11例肿瘤缩小超过50% ,1例黑素瘤完全消退。1988年该研究组总结了IL-2与LAK 细胞协同治疗222例肿瘤患者,其中16便患者肿瘤转移灶 完全消退,26例患者肿瘤消退50%以上,该疗法对转移性 肾细胞癌、黑素瘤、结肠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的疗 效较显著。有报道乳腺癌、膀胱癌局部应用IL-2进行治疗 也获得明显疗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IK细胞抗肿瘤的机制
①识别:CIK的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是非M H C限制性的; ②杀伤:表达的CD3+CD56+的CIK细胞能够产 生最大的颗粒释放量,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
③CIK细胞活化后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如 IFN-γ、TNF-α、IL-2等,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 胞;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反应性间接 杀伤肿瘤细胞;
肿瘤的γδT细胞治疗
γ δ T细胞
• γ δ T细胞是执行固有免疫功 能的T细胞,其TCR由γ 和δ 链组成。 • 主要分布于肠道呼吸道以及 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和皮下组 织,在外周血中只占CD3+T细 胞的0.5%-1%。 • 其TCR缺乏多样性,可直接识 别某些完整的多肽抗原。
γ δ T细胞所识别的抗原种类有限
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CIK细胞表达Ⅱ型跨膜 糖蛋白(FasL),增强了其对FasL+肿瘤细胞引 发的Fas-FasL凋亡的抵抗性,还可通过对Fas+ 肿瘤细胞诱导凋亡行使其对肿瘤细胞发挥慢性 杀伤作用, 保证抗肿瘤活性的长期持久。
CIK的特点与优势
• 1、增殖能力强,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 可增殖1000倍; • 2、杀伤活力强,远优于传统的LAK细胞和细胞因子γ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等; • 3、杀瘤谱广,不受MHC限制,具有广谱杀肿瘤和病毒的作用, 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仍敏感,杀瘤活性不受环孢素A(CsA)和 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影响,能抵抗肿瘤细胞引发的效应细胞 Fas-FasL凋亡。 • 4、毒副作用小,无严重不良反应。 • 5、由于CIK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作用,在治疗肿瘤 的同时,大部分患者尤其是放化疗后的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 状减轻或消失,皮肤有光泽,黑斑淡化,静脉曲张消失,脱发 停止甚至头发生长或白发变黑,精神状态或体力明显恢复等现 象,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肿瘤的CIK细胞治疗
概述
• CIK细胞最早疗法是美国斯坦福大学Schmidt Wolf等于90 年代首次报道的。 • CIK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CD3单 抗、IL-2、IFN-γ 、IL-1α 等)共同培养12~14天后获得 的一群异质细胞。 • 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因此具有T 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非主要组 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杀瘤的特点。 • 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能精确 杀伤 肿瘤细胞,但 不会伤及 正常细胞。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 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 ,提高机体免疫力,因此, CIK 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的肿 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肿瘤生物治疗的内容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时机
1011 化疗、放疗和手术疗法
免疫疗法 T淋巴细胞 肿瘤基因治疗 树突状细胞
肿 瘤 体 积 完全缓解 108
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 CTL
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类型
• 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 LAK细胞 TIL CIK γ δ T细胞 NK细胞 • 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 DC 肿瘤抗原特异性CTL 转特异性TCR基因T细胞 CAR-T/NK
• ①HSP; • ②感染细胞表面CD1分子 提呈的脂类抗原; • ③某些病毒蛋白或表达于 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 ; • ④细菌裂解产物中的磷酸 化抗原。
γ δ T细胞的作用机制
TIL细胞的制备与特点
• 用机械处理和酶消化方法,从肿瘤局部分离出肿瘤浸润的 淋巴细胞,加入高剂量IL-2体外培养,残存的肿瘤细胞713天全部死亡。 • 经IL-2活化的TIL与来自PBMC的LAK细胞相比,其特点是: • (1)可扩增50-100倍,在治疗中可以减少效应细胞和IL-2 的用量,对LAK治疗无效的肿瘤仍有一定治疗效果; • (2)主要由CD8阳性细胞诱导而来,在动物实验中发现 TIL杀伤肿瘤作用具有特异性;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
• 肿瘤抗原变异与表达抗原的调变
• 肿瘤细胞的“漏逸”
• 肿瘤细胞低表达MHC分子
• 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分子 • 肿瘤细胞产生大量抑制因子—肿瘤微环境 • 肿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
• 手术 • 化疗 • 放疗 • 生物治疗 • 其他(如中医等等)
肿瘤的TIL细胞治疗
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
• 1986年Rosenberg研究组首先 报道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TIL细胞表 型具有异质性,一般来说,TIL 中绝大多数细胞CD3阳性。不 同肿瘤来源的TIL细胞中, 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 例有差异,大多数情况下以 CD8+T细胞为主。NK细胞的标 记(CD16,CD56)在TIL体外 加IL-2培养过程中有先增高后 降低的趋势。
CIK细胞制备的流程
CIK细胞制备的关键细胞因子
• 细胞因子中IL-2 效应最强,它能促进所有T细胞亚 型增殖,虽然CIK细 胞的杀瘤活性在体外并不依赖 IL-2,但IL-2在体外可促 进CIK细胞的增殖和杀瘤活 性。 将IL-2基因用电穿孔法转染CIK后,患者血清 中的GM-CSF、IFN-γ、TGF-β水平均有所升高,外 周血中CD3+的淋巴细胞也增加。 • 进一步研 究发现IFN-γ加入CIK培养基中的时机至关 重要,在加 IL-2前24h向培养体系中加入IFN-γ比两 者同时或在IL-2 之后加入IFN-γ更能提高细胞毒性 。
肿瘤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治 疗
肿瘤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
• LAK细胞 • TIL • CIK • γ δ T细胞
肿瘤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治 疗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肿瘤的LAK细胞治疗
肿瘤的LAK细胞治疗
• 1982年Grimm等首先报道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PBMC)中加入IL-2 体外培养4-6天,能诱导出一种非 特异性的杀伤细胞,这类细胞可 以杀伤多种对CTL、NK不敏感的 肿瘤细胞,被称为淋巴因子激活 的杀伤细胞(LAK细胞)。 • 目前尚未发现LAK细胞特有的表 面标志。实验表明,LAK细胞的 前体细胞是NK细胞和T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