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全国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必修3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

■名师点睛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1)从社会发展看: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 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 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 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 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政治
01
课前自查夯基固本
02
课堂互动命题探究
03
时政链接热点研练
04
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重点内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 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构建体系】
1.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
文学艺术,被称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
含 中约定俗成、世代相 建筑,被称为凝
为民族精神的 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
义 传的风尚、礼节和习 固的艺术
火炬
想和道德观念等
惯
地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 位 形式之一
是展现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 标志
9.对待传统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矫正]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同民族的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知识拓展 横向上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纵向上看,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是文 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交融,后者侧重于本民 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⑨ 传递 、⑩ 创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首先,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传统文化的功能。文化既是人们社会生产 与社会生活中的产物,同时又是新生一代进行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 它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只能被学而知之,不能通过遗传方式获得,这就决定了人 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 递、保存和延续过程。同时,教育对人类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将储存形态的文化 转变为现实活跃的文化。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这种转化,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 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其次,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 几种途径实现:一是精心选择教育内容;二是精心选择教师;三是精心选择教育的 方式和方法。在教育对文化进行选择的同时,它同样也整理着文化。教育通过选 择和整理,使得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其精华得以突出,从而显示出更强 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
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随着 教育方式 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 ) 提示: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 有先后之分。 2.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 ✕ ) 提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 ) 4.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 提示: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特定 功能。 ( ✕ ) 提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 特定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通用版2024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建学问体系][明学习目标]1.端正1个看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看法2.理清1对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区分3个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显明的民族性4.驾驭4个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备核心素养]1.科学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和作用的学习,理解不同性质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影响,正确相识和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公共参加——通过理解和驾驭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培育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主动主动地参加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1)继承性主要表现: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详细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澄清认知]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留意以下两点:一是相对稳定不意味着固定不变;二是相对稳定性体现着文化影响的深远长久。
(3)显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建的,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作用)(1)主动影响传统文化假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主动作用。
(2)消极影响传统文化假如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拓展链接]结合文化的一般作用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主动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盛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建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看法(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主动向上的内容,应当接着保持和发扬。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统编版)

“不变”和“变”
(4)影响(作用)
①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 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传统文 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 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 ③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 (4)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伴随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也不断 融入新的时代内容,实现自身的发展。
× 易错提示:
(5)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提示: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化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
设 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人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 的素质 的全面发展
归纳总结: 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文化与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内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
原因
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 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基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必修3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 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____传__统__文__化___是维系民 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三、传统文化的影响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___社__会__生__活____的变迁,不断满足
三、正确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的关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区 别
内 涵 不 同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 程中,要辩证地认识传 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 与糟粕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和发 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 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 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 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的分析判断能力。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③④应选。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故 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
2.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 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充满现代生活方 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 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 表明( D )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稳定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电影有“贺岁片”的概念,京剧也有自己的贺岁 片,且历史悠久。《四郎探母》就是在过年时常演出的京剧贺岁 大戏。戏中人伦之常,思母之情,合家重聚的悲喜交加,正合 了过年大团圆的习俗,最适合春节期间扶老携幼一起观看。这 说明京剧( D ) A.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作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即历史的角度来说的,
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
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
文化的不同之处。
(3)具体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指在一定社会 包括在长期历 群体中约定俗 文学艺术,被 史积淀中形成 建筑,被称为 称为民族精神 的理论观点、 含义或特点 成、世代相传 凝固的艺术 的火炬 的风尚、礼节 学术思想和道 和习惯 德观念等 对今天中国人 对人们的物质 在世界建筑史 有 悠 久 的 历 的价值观念、 生活和精神生 上写下了光辉 史,蕴藏着丰 生活方式和中 影响 活产生持久的 的一页 富的文化内涵 国的社会发展 影响 具有深刻影响 展现中国传统 中华民族灿烂 中华文化中一 传统文化的基 文化的重要标 文化的重要组 个非常重要的 地位 本形式之一 志 成部分 组成部分 对比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 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对比项 原因 继承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 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 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 判继承,古为今用 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 济、政治的变化,传统 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 发生变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续表)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 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 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从个人 角度看
3.怎么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教材金句】 1.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传统习俗、_传__统__建__筑__、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继承的特点:_继__承__性__,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_相__对__稳__定__性__,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 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_民__族__性__。 3.继承传统文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推__陈__出__新__、革故鼎新。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_科__学__技__术__的进步、
思想运动、教育。
5.继承是发展的_必__要__前__提__,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 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脉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穗】
【状元金笔】 1.正确区分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正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成 不变的。 3.正确把握科技、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科技与教育都是影响因素,不能上升 为决定因素。
新人教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必修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