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

合集下载

近代历史论文范文

近代历史论文范文

近代历史论文范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其中有曲折也有成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历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历史论文范文篇一《晚清满汉政争与中国政治走向》摘要:清沿明制,清王朝入关后迅速把明朝时已比较完备的内阁六部九卿制化为己用,并且后来不断完善发展,“可是终清一朝,唯独两点不曾改变过其一是政府组织的满汉双轨制,其二是军事组织的八旗驻防。

”[1](p43)这主要的原因是清朝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对汉人存在深深的不信任感,这点在我国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中都存在,可是在清代却是把部族政治发挥到极致的,满洲人在国家权力的各个方面均处于主导地位,可同时入主中原之后八旗子弟的腐化速度却也够快,满人“强悍之气已失,蒙昧之性未改。

”[2](p76)以至于等到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已不堪一击,清王朝不得不起用汉族官僚曾胡左李等人外攘蛮夷内平叛乱,自此汉族官僚势力迅速上升满汉矛盾也急剧上升,等到戊戌变法之后则已激化,待到清末立宪汉族士绅的数次请愿被拒绝后已经不可调和,而清王朝的末日也不远了··关键字:晚清满汉矛盾政治斗争引言:满洲以刚柔兼济利用和驯服汉人而盛,“然有清一代“满汉合作”始终缺乏互信和平等,汉人始终处于绝对的政治弱势,满汉畛域严密。

究其根源,在于内化于历代清帝心中的‘崇满抑汉、以满驭汉’之祖制,清廷对占人口绝对多数的数万万汉人始终加以猜忌和防范。

”[3](p3)一、太平天国战争之前的满汉关系八旗子弟以武力征服汉族入主中原过程中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无情,亦有圈地圈人并颁布逃人法的残酷,故清初的满汉矛盾十分尖锐,南方有天地会等汉族反清势力,台湾有郑氏家族的反清势力。

这种形势直到爱新觉罗玄烨即位推行一系列与民生息的仁政和消弭满汉矛盾的举措之后才缓和下来。

而康熙皇帝平三番时,八旗子弟已难堪大用了,主要就要靠汉人绿营兵了。

康雍乾三世多颁行弥合汉满的措施,可是汉满矛盾并未真正得到弥合,只是成为一种潜流,这是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矛盾缓和为前提的,而清王朝恰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满汉矛盾的缓和不会持续太久的时间。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篇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姓名:黄永超班级:2010020901 学号:105020940026 指导老师:刘晓研【内容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条约体系,不仅夺占了大量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而且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等,使其侵略势力逐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与此同时,中国缓慢地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并且促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救国救民【正文】一、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国廉价工业品的大量倾销,又促使了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走向解体,同时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首先,中国从此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中国人民面临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的同时,还必须遭受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受洋鬼子的种种欺压。

其次,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社会性质的改变,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主权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是灾难,而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则是进步。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本文关键词:近代史,导师,人物,精选,推荐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本文简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五篇近代史人物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范文一论文题目: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本文内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五篇近代史人物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范文一论文题目: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人物典型选择研究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教学中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选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人物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物典型;选择;教学历史首先是人史,是由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其活生生的行动书写的。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纵贯历史170多年,涉及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仅以《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教材而言,直接提及的有名有姓的古今中外人物就有376位,充分显示了运用历史人物进行教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76位人物,以历史时期划分,包含古代人物22人,约占人物总数的6%;近现代人物354人,约占人物总数的94%.以国别划分,外国50人,约占人物总数的13%;中国326人,约占人物总数的87%.以重要程度划分,被列入教材目录的人物6人,约占人物总数的2%.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占据教材一席,基本原因是:行文的需要,即着作文字在铺陈过程中不得不提及的人物。

如"上篇综述"的以秦始皇、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22位古代人物,就是出于回顾中国文明由盛而衰的需要;耆英、伊里布被提及是因为他们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又如第一章中反复提及的慈禧、李鸿章,第二章反复提及的光绪、康有为,第三章反复提及的孙中山、袁世凯,中篇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反复提及的蒋介石、毛泽东,以及下篇各章反复提及的毛泽东、邓小平,主要是因为描述他们的行为或者介绍他们的着作、思想而反复提及。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1摘要:众所周知,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等。

然而,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关键字:爱国;救世;危机;新潮;出路正文:1840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亦从此拉开,中国也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猛然被对世界打开,众多的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内封建集团的极力抵触,外国资本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

一、林则徐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林则徐经世派主要是提倡经世致用的主张,清朝统治的衰落和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迫使他们去反思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探求挽救衰世的办法,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的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篇一《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和历史论文论文》提要:关于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有多篇文章加以论述,只是对其内涵、性质及思潮与流派的界定,仍颇有歧义。

本文除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外,还将对这一思潮的流变过程、各时期特点及其复杂的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关键词: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一、近代史上的两种文化保守主义近代以降,面对飘洋东来、以新型工业资本社会形态为背景的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挑战,中国本土文化能否继续延展其几千年来不绝的生命,曾是思想界长期纷纭不决的一大公案。

文化保守主义便是在这场争论中对此始终持肯定态度,并身体力行地为重塑传统文化的现代精魂而呐喊的一种社会思潮或学术流派。

说到保守主义,人们总不免将落后、守旧的贬义与之联系在一起。

这种看法,固然有其一定的依据,但是决不全面。

因为它还常常用来指对于社会事物的变迁更倾向于保持其延续性和渐进性,以力求稳健的某种观念或意识。

本文所讨论的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主要便是依据这一含义界定的。

在关于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讨论中,有人认为这一思潮在我国发端于十九世纪末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及其建立孔教之说,[1]也有的将其上溯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2]甚至还有把近代早期的封建正统派直到“五四”以后的新儒家同作为“文化传统主义”思想脉络在各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加以综论的。

[3]这些不同的说法,表明各家对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界定标准尚存在着分歧。

因此,在讨论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之前,自应先对其略作说明。

我们认为,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近代”两字,按照我国学术界的通常用法,一般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是时段概念,即指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或1949年建国的这一历史阶段;一是社会形态概念,即指封建社会结构遭破坏而进人资本主义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初一议论作文:从近代史纵观中国发展走势

初一议论作文:从近代史纵观中国发展走势

初一议论作文:从近代史纵观中国发展走势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近代史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发展走势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又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从近代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发展走势,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一、近代史中的中国近代史中的中国,经历了许多战争和灾难。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外国侵略、内部动乱、经济落后等。

然而,中国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压垮,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逐渐走出了困境。

二、中国的发展走势1. 改革开放:从封闭走向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渐开放了市场,吸引了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2. 现代化建设:从传统走向现代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注重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

中国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了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3. 全球化与区域化:从独立走向合作全球化与区域化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区域化合作,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三、原因与意义1. 原因(1) 人民的力量: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不断地努力奋斗,追求进步和发展。

这种精神力量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2) 政策调整: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调整了政策,开放了市场,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

这些政策调整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逐渐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中,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延安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毛泽东倡导大力加强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和研究,强调近代史研究必须有组织地进行。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一《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摘要: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她孕育了中国传承近百年的五四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五四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

弘扬五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五四精神;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在这些年中,中国经历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彻底的改变。

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传承近百年的“爱国、民主、科学、创新”的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但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内涵,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共成长。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在国家与民族危亡之际,在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五四精神孕育而出。

五四精神代表着积极、进步、平等、和平、自由等,她留给后人的精神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如周策纵所说的“五四运动是活的历史,因为它的精神还活着,它所提出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还有更年轻的人志愿为他而推动。

自由、民主、人道、科学,都是永远不完的事业。

”[1]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她丰富的精神内涵永远激励着当代青年。

(一)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曾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2]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在五四运动中,大学生及青年知识分子将爱国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近代史通用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近代史通用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近代史通用小论文范文怎么写中国近代史研究经过二十世纪的风雨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学领域里一门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小论文范文篇一《近代史小论文》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鸦片战争开始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和国土的大门,是中国历史性的变化,也是中国觉醒的时候,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泱泱大国,曾几繁荣,却敌不过洋炮的轰击!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由于内部斗争,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失败了。

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

10月下旬,清政府又签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

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定不平等条约。

至此,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定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19世纪末,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德、日、意、奥等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在革命的领导下,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

辛亥革命的胜利后革命党人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学院:深圳旅游学院
学系:旅游管理
专业:酒店与会展管理
课程名称:近代中国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 6 月 13 日
目录
1.摘要、关键词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成因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内容
4.1义和团的兴起
4.2攻占北京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5.1经济方面
5.2政治方面
5.3思想方面
6.总结
7.注释
8.参考文宪
1.摘要: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在慈禧太后宣战下,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1所引发的战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对外侵略的要求变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

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联军获胜,签订《辛丑条约》。

关键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成因”;“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
八国联军侵华是指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

英、俄、日、法、德、美、奥、意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迫使清政府屈服。

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后。

其后发生了一场大范围侵华的时期,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攻陷天津;占领北京。

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

沙俄还单独出兵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

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成因
慈禧要废光绪,立个傀儡自己掌权,但是列强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国家,国家的君主怎能说废旧废呢,不合法。

所以这时候端郡王就因此伪造了一个诏书,说列强要慈禧退位,让光绪即位。

慈禧一听急了,直接向11国宣战。

(开古今未有之局。

没有几个领导人敢一气向这么多国家宣战)八国联军一看宣战书下来了,其中三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实在是因为太小没实力为出兵外,剩下八国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联合起来出兵了。

意大利出兵53个,奥地利出兵58个,算是联军的组成部分。

各国就这样联军对华入侵,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
役利益。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内容
4.1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

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或“八国联军之役”。

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

义和团的兴起阻碍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步伐,间接地刺激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
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4.2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帝国主义遇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

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要想保证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必需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八国联军沿着登陆大沽——廊坊大捷——攻占天津──侵占北京的路线成功攻占北京。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8个侵略国和西、比、荷共11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是赔
款最多,影响最大,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

同时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00多八国联军从大沽登陆,到天津,进犯北京。

因为义和团的贡献,义和团为了保护中国国土不被侵华,发生了各种行动,在八国联军登陆的途中,毁铁路拔电杆,尽可能地干扰他们的前进。

等联军到了廊
坊没有铁轨了,进退无路。

这时一万中国人民向列强发动猛烈进攻,取得了廊坊大捷。

大沽失势后,八国联军加大了人力,之后20000多人的八国联军集结在大沽炮台,源源登陆,天津被攻占。

慈禧太后急忙派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攻占北京的步伐。

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和光绪仓皇出逃。

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四幅图幅图,烧杀抢掠全在上面。

5.八国联军侵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5.1经济方面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萧条,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凶狠地瓜分中国的土地和资源,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帝国主义的压迫,八国联军的侵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让中国负上了巨额赔款。

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

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因此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加深了人民的矛盾。

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

5.2政治方面
第一点是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一步控制中国,政治上,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便于外国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战争,西方列强的侵占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第二点是清朝官兵在这个时候却反过来保住自己来牺牲中国人民,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加深了民族之间矛盾。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你抢我争地强占租借地,瓜分势力范围。

中国领土四分五裂,中国人民被压迫生活。

5.3思想方面
经历了八国联军的大洗劫,侵略军所到之处,必定会发生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的残酷事件,看着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中国意识到弱肉强食,一定要强大自己。

换个角度从思想上来说,,八国联军的侵占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中国一味用硬碰硬的方式直接斗争帝国主义,而没有想到应该首先强大自己之后,再去争取胜利。

八国联军的侵占也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唤醒那些待步不动,害怕失去生命而不去保卫国家的人民;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

在强者居前的时期,中国必须学会进步,加快步伐。

6.总结
事情的结果总是有两面性的,对于历史上的事情更加无法避免,总的来说,八国联军的侵占争战对中国的影响弊大于利。

侵华期间,八国联军对我国的屠杀、掠夺、被迫、巨额勒索和开通口岸压榨中国等等的行为,依旧仍然痛恨在每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无法肆怀。

八国联军的侵占加上19世纪的鸦片战争的打击,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很本性改变。

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等大量主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自己自足的生活方式日益瓦解,逐渐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推销市场。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

无法否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进步,新的思想萌发,封建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让老稳固的中国人民清醒,意识到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强大自己,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侵华的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团结一致是对抗任何事情的强大后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伤疤、悲伤、哀怨,更多的是斗争、胜利、尊严。

民族存亡之际,我们万众一心。

7.注释
1.慈禧:狂妄慈禧对八国联军服软。

2.田赋:是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被列为国家正供,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基本、最主要来源。

8.参考文宪
【1】《重读晚清六十年》作者:端木赐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