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技术问题
学校腮腺炎防控措施指导意见书

学校腮腺炎防控措施指导意见书
学校腮腺炎防控措施指导意见书
冬春季节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季节,你校已发现腮腺炎病例,因该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患者需要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
为了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杜绝出现二代病例,建议学校及时落实以下防控措施:
一是严格隔离患病学生,已患病的学生需回家隔离治疗或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直至腮腺肿胀消退后一周方可返校上课;教育健康学生不得与患病学生密切接触。
二是学校加强晨午检,落实缺勤、缺课登记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要立即上报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隔离治疗。
三是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教室、寝室的.卫生,勤开窗通风;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四是学校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五是保护易感人群。
“可通过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未患病学生及早接种含腮腺炎病毒的疫苗。
通知送达人签字:
通知接收人签字:
广饶县花官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控制指导意见

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控制指导意见1、隔离病人,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人进行在家或者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期为:自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凭医院、卫生院或者学校医务室证明回校上课。
2、开展晨检制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学校,在流行性腮腺炎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21天)必须开展学生晨检,每天的早上,测量学生的体温,有没有出现发热,询问学生有何身体不适。
如有发现发热,腮腺肿大等症状,及时报告并进行治疗及隔离。
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1)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
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
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
(2)自然通风不良的,机械加强通风。
如确要使用的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先请专业消毒公司清洗消毒空气滤网,管道再使用,并保证足够的新风量。
(3)使用分体式空调的场所上一节课后或一节活动后开启门窗,启动换气风扇换气,换气完毕再继续使用,换气时间按风扇流量、室内空间大小,保证室内空气交换1次以上。
4、消毒,发生疫情的学校、幼托机构做好课桌椅、玩具等日常生活学习场所的消毒,课桌椅、玩具、门把手等用0.5%的漂白粉上清液擦拭。
5、做好个人卫生,勤换洗衣服,勤晒被褥,勤洗手。
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讲座、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教。
7、孕妇要及时回避,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8、应急接种,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的措施,但麻腮风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即市民自费并自愿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有条件者可选择接种麻腮风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生。
9、疫情有新的进展,及时跟疾控机构联系。
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或单位陪同人签字:调查人员:调查时间:。
托幼机构和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指引

托幼机构和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指引流行性腮腺炎亦称痄腮,俗称“猪头皮”、“猪兜腮”等,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表面发热有疼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本病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期,常在幼儿园、学校中暴发。
为了有效防止学校、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流行,幼儿园、学校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发现托幼儿童、学生患流行性腮腺炎,应建议其尽早就医治疗,在家里或医院接受隔离治疗,隔离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一般10-14日),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二、加强晨检网络直报工作,出现聚集性病例及时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当地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报告。
三、保持教室通风良好、卫生整洁,保证餐饮具和玩具的消毒,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四、通过校园广播、发放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课等形式进行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加强托幼儿童、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五、建议患者口服板兰根,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吃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不要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的食品),要做到合理营养、注意休息。
六、合理安排托幼儿童、学生的作息时间,加强营养,并鼓励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使自己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根据天气冷暖及时添减衣服。
一旦发病,切莫隐瞒病情坚持上课,否则容易造成幼儿园、学校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少去网吧、电影院、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
七、麻腮风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麻腮风疫苗后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建议尚未接种麻腮风疫苗的托幼儿童、学生及时接种(详细情况可到当地医疗机构防保科或疾控中心咨询)。
增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 - 副本

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
四秀均可流行,以冬、春季常见。
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也可累及它唾液腺。
二、流行性腮腺炎是如何传染的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沬、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病人或感染腮腺炎病毒2—3岁发病。
流行性腮腺炎前驱期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现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到10天消退。
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畏寒、疲倦、食欲不振。
三、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首先适龄儿童必须接种腮腺炎疫苗,提高免疫力。
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可通过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g或金银花9g煎服,每日一剂,连续6天。
教育学生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注意保暖,充足睡眠。
四、如何做好学校腮腺炎防治工作学校必须坚持做好晨检及登记报告工作,发现可疑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待肿胀消退后一周方可返校读书。
学校还应该做好因病请假、病国追踪登记报告工作,发现聚集性病人,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学校要加强校园内教室。
公共场所的消毒,通风换气,用品用具要彻底消毒并登记。
琵琶完小2015年12月流感防治知识宣传一、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
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二、流感如何预防?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关于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

关于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为及时有效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强化学校的防控工作,特制定学校紧急预案,现将我校防控工作做以安排: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侵入人体上呼吸道黏膜,在局部发生繁殖,可由唾液排出。
被唾液所污染的食物、玩具等在短时间内接触儿童的口腔能引起感染,因此传染性极强,很容易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高度重视腮腺炎防治工作,克服松懈、麻痹、侥幸的思想。
二、明确职责,加强领导:1、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张忠孝副组长:邵生明周生荣2、职责: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有人管,层层落实责任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
校长、主任以及班主任是疫情工作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层层明确防控责任。
落实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要加强督促检查,于近日对我笑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的人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三、强化措施,严格防控:一要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我校要认真做好学生晨检和午检,根据检测结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分析和处置工作,落实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有腮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学校立即隔离,并迅速联系家长送医院检查治疗,避免集体护送造成扩散感染,不得不经卫生部门许可便遣散学生回家,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
二要建立学生追踪制度。
学校每天要对学生进行考勤,对缺勤的学生,即使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了解缺勤原因。
对腮腺炎患者必须严格实行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
三要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
学校要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保持校园卫生整洁,无卫生死角。
对厕所、食堂、宿舍、教室等重点部位要用消毒液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对有病例的教室和寝室及时消毒。
班会教案:如何在学校内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班会教案:如何在学校内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目标通过班会教案的方式,向学生宣传和教育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预防能力。
教学内容1. 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知识- 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以增加学生对该疾病的了解。
- 强调流行性腮腺炎的高传染性和易发生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引起学生的重视。
2.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法- 强调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口腔、鼻腔等分泌物。
- 介绍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如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
- 提醒学生不要与患有腮腺炎的同学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鼓励学生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增强免疫能力。
3. 案例分享和讨论- 邀请一些曾经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或其家长分享他们的经历,增加学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理解和想法,加深对预防措施的认知。
4. 游戏和活动- 设计与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的趣味游戏,如知识问答、角色扮演等,以活跃气氛,增加学生参与度。
-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 学生掌握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法,如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式、避免共用个人物品等。
3. 学生认识到流行性腮腺炎的高传染性和学校等集体环境中易发生的特点,增强对该疾病的重视和警惕性。
4. 学生参与案例分享和讨论,增加对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认知和理解。
5. 学生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提高对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流程1. 引入:介绍本节班会教案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讲解:向学生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3. 强调:强调流行性腮腺炎的高传染性和易发生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提醒学生重视预防。
4. 方法:介绍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法,如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式、避免共用个人物品等。
【园所收藏】幼儿流行性腮腺炎防控预案

幼儿流行性腮腺炎防控预案
一、腮腺炎的症状:
1.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季为高峰。
多发于幼儿,呈散发或流行,在幼儿园有可能形成暴发流行。
2.幼儿的腮腺炎,多由于急性感染所致。
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
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二、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1. 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 幼儿园活动室、睡眠室与家里都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保健医要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做好晨检及健康教育,发现可疑
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保健机构,并做好全方位的消毒。
4.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要密切观察。
腮腺炎疫情防控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一、疾病简介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自腮腺肿胀前6日和肿胀后9日均有高度传染性。
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
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二、主要防控措施1、每天要求晨、午检,实行日报零报制度。
发生病例的班级每天由班主任对因病缺课学生进行病因排查,进行登记,检查在校学生的两侧腮腺,测量学生的体温,有没有出现发热,询问学生有何身体不适。
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严格采取隔离措施。
幼托机构、学校应密切观察缺课学生的健康状况,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四早措施:既“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腮腺炎的解除隔离期为:腮腺肿大完全消失3天后才可以解除隔离或者患病学生自发病起隔离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不少于两周。
坚决杜绝隐瞒病情带病上课或未完全康复返校现象的发生,复课必须凭医院开据的痊愈证明。
疫情流行期间学校暂停一切不必要的集体活动。
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注意保持教室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
采取湿式扫除,每天学生离校后对公用物品如桌、椅、门把手等进行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可用0.5%含氯制剂)。
有病例班级禁止使用公用教室,各班级抹布、拖布不得混用,并分别放置。
4、通过广播、宣传单、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对家长及学生宣传相关疾病的防病知识,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做好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晒被褥;合理营养,多喝水,加强体育锻炼。
5、药物预防,可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6、疫情控制30天后,学校可与当地卫生院联系,遵循“知情、自愿”的原则对未发病学生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
三、疫情报告发生疫情应及时报告区教育主管部门和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疫情报告联系人详见附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腮严重的是并发症
• 胰腺炎
– 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合并胰腺炎的病例低 于10%。
• 其它
– 心肌炎、甲状腺炎、面神经炎、关节炎、肾炎、 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 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等。
• 可在腮腺炎发生前后发生。
• 可并发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炎、三叉神经炎、偏瘫、 上行性麻痹等。
• 极少数患者可继发脑积水、失语、耳聋、瘫痪及智力衰 退等后遗症。重症可出现死亡。
误区:腮腺不肿,病情不重
• 不少家长以为,腮腺肿得越厉害病情就越重。× • 流腮并发症,危害更大。
– 部分患儿并发脑膜炎时,腮腺并没有特别肿大
• 少数孩子的病情还会隐匿,腮腺根本没有肿大。
– 多数病人无前驱期症状 – 少数病例在前驱期可出现倦怠、肌肉酸痛、结合膜炎、咽痛等症状,
发病后起病急,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
• 腮腺肿大通常持续7~10天。
流腮严重的是并发症
• 脑炎、脑膜脑炎
– 可占所有患者的15-25%
• 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嗜睡、 昏迷或惊厥等。
接种腮腺炎疫苗后的抗体衰退
年龄 (岁)
2-3
1月
阳性率 GMT (%)
81.61 13.42
免后时间
12月 阳性率 GMT
(%) 78.13 13.26
36月
阳性率 GMT (%)
76.67 11.79
4-6 76.55 14.39 75.29 12.10 74.07 11.35
7-9 81.42 12.29 78.89 12.73 77.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56
合计 79.42 13.40 78.06 12.64 75.91 11.53
接种1年后,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有所下降,3年后又有进一步降低。 一般认为群体免疫率在90%以上可阻止腮腺炎的流行。
•王玲,等.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血清流行病学及疫苗免疫效果研究,中国计划免疫 ,2002,8(1):36~38
梁晓峰,等.主译疫苗学
– 母亲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
• 一次感染(含隐性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 接种含流腮成分疫苗能产生免疫力......
• 病例多为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 幼儿园、小学、中学容易发生流腮爆发。
误区:腮腺肿大,必是流腮
• 很多人认为,患过流腮以后,不会再出现 腮腺肿大的病症。×
• 引起腮腺肿大的原因有很多
– 腮腺管堵塞 – 腮腺管开口畸形 – 化脓性腮腺炎 – ……
监测病例定义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一项或以上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1、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 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2、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腮腺炎病毒IgG 抗体滴度比呈 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 3、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 因此托幼机构或学校出现流腮疫情,要格外留意
– 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很差、嗜睡等危险征 兆。即使腮腺不太肿,也要第一时间诊治。
流腮严重的是并发症
• 正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如果中招流腮,会
有发生睾丸炎的可能性,发生率大约为
20%-25%。
– 严重的可致不育
蛋疼!
流腮严重的是并发症
• 正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如果中招流腮,5% 左右会发生卵巢炎,出现下腹痛、下腰痛、 月经不调等症状。
接种1剂腮腺炎疫苗后的发病时间
接种后时间 1~3年 3~5年 >5年
发病构成比(%) 12 32 56
张磊,等.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2):8184
两剂次以上腮腺炎疫苗接种, 可达更高保护效果
江军等,宁波市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回顾性出生队列数据简析. 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8),3337-3341
误区:年龄越小,危害越大
• 成人得了流腮,病情较儿童要凶险得多。
– 病毒一旦进入人体,不但侵犯腮腺,还会“袭 击”所有成熟的腺体,颌下腺、甲状腺、胰腺、 乳腺、胸腺、性腺等无一例外。
监测病例定义
(符合下列的一项为疑似病例)
• (1)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 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传播方式
• 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 • 空气传播
• 飞沫传播
• 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 被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短 时间内接触易感者的口腔即立即引起 感染。
临床表现
• 感染腮腺炎病毒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 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
• 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技术分享
陆树媛 2020年11月10日
认识流行性腮腺炎
•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 传染源。
– 病人在腮腺出现肿大之前2天到腮腺肿大后9天,传染性最强。 – 隐性感染者在流行期间占有较高比例,是重要的传染源。
• ≥1岁儿童对流腮病毒普遍易感。
接种1剂疫苗的国家和地区腮腺 炎发病率下降≥88%,2剂接种下 降≥97%。
Galazka AM, Robertson SE,Kraigher A. Mumps and mumps vaccine:a global review. Bull WHO, 1999,77: 3-14.
WHO的观点
➢ 接种1剂MMR抗体阳转的儿童,1年后15%转为阴性; ➢ 接种第2剂MMR后,血清抗体阳转率升至95%,并产生更
• 保护易感人群 •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健康教育宣传
预防流腮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国腮腺炎疫苗免疫程序
接种时间 8月龄 18-24月龄
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
剂次 麻疹、风疹疫苗第1剂 麻疹、风疹疫苗第2剂 ,腮腺炎疫苗第1剂
➢接种1剂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效果有限 ➢相对于麻疹和风疹疫苗,腮苗的免疫原性较差,阳转率较低 ➢接种1剂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有限
• (2)发病前 14d~25d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 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或伴有以下临 床表现中的一项或以上:
• ①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 ②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
变。 • ③伴睾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 • ④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 。
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