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建筑

合集下载

新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新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新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1 总则 [ Date: -3-2 15:35:11 | 作者: land-mad ]1.0.1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用以进行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计。

1.0.3 供人们行走和使用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1.0.4 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用途和目的,无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2 术语 [ Date: -3-2 15:37:39 | 作者: land-mad ]2.0.1 缘石坡道curb ramp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sidewalk foe the blind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go-ahead blind sidewalk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经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2.0.4 提示盲道目warning blind sidewalk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2.0.5 人行通道passage在城市广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人行走的道路。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人权的不断重视,无障碍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障碍设计旨在提供平等的使用和参与机会,为身体有障碍的人群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阐述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规范,并探讨这些规范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1.人行道设计:人行道应具备一定的宽度,以容纳轮椅和行动不便者的通过。

人行道上的斜坡应符合一定的坡度,便于轮椅上下坡。

同时,人行道上应设置足够的无障碍通道,避免障碍物的阻挡。

2.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应考虑到视觉障碍人士的需要。

例如,在红绿灯上增加声音提示,以提醒视觉障碍人士是否可以通行。

3.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应提供无障碍斜坡或电梯,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安全通过,同时也要考虑到视觉障碍人士的导航需求,例如增加触摸导航标示。

4.标线和标牌:道路上的标线和标牌应具备一定的明显度和触觉性,以帮助视觉障碍人士进行导航。

例如,采用凸起的标线和标牌,方便视觉障碍人士通过触摸来获取信息。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入口和出口:建筑物的入口和出口应提供无障碍斜坡或电梯,以便行动不便的人群进出建筑物。

入口处的门禁系统应方便视觉障碍人士使用,例如增加触摸屏幕或语音提示。

2.内部通道和楼梯:建筑物内部的通道应保持通畅,避免障碍物的阻挡。

楼梯旁应设置无障碍斜坡或电梯,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的使用。

3.办公区和公共设施:办公区和公共设施应设置适当高度的桌子和台面,以便于轮椅使用者的使用。

厕所和更衣室需要设置无障碍设施,例如无障碍厕所和更衣室。

4.紧急情况处理:建筑物应设置适当的紧急疏散设施,以保证行动不便的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无障碍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无障碍设计不仅仅对身体有障碍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1. 社会包容性:无障碍设计可以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减少弱势群体的排斥和歧视,营造一个更加平等和融洽的社会。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7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7.1 建筑入口7.1.1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图。

7.1.2 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7.1.3 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表7.1.3的规定。

表7.1.37.1.4 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7.1.5 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7.1.5的规定(图图表7.1.5 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7.2 坡道7.2.1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图图。

7.2.2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7.2.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 mm的坡道安全挡台(图。

7.2.4 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表7.2.4 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7.2.5 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符合表7.2.5的规定(图。

表7.2.5 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7.2.6 1:10~1:8坡道应只限用于受场地限制改建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

7.2.7 坡道面应平整,不应光滑。

7.2.8 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 (图。

7.3 通路、走道和地面7.3.1 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应符合表7.3.1的规定(图。

表7.3.1 轮椅通行最小宽度7.3.2 人行通路和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

7.3.3 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 mm,并应以斜面过度。

7.3.4 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

7.3.5 门扇向走道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面积不应小于1.30×0.90m (图。

7.3.6 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不应大于0.10 m,距地面高度应小于0.60 m。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7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7.1 建筑入口7.1.1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图7.1.1)。

7.1.2 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7.1.3 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表7.1.3的规定。

表7.1.3 入口平台宽度7.1.4 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7.1.5 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7.1.5的规定(图7.1.5-1, 图7.1.5-2)表7.1.5 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7.2 坡道7.2.1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图7.2.1-1, 图7.2.1-2)。

7.2.2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7.2.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 mm的坡道安全挡台(图7.2.3)。

7.2.4 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表7.2.4 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7.2.5 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符合表7.2.5的规定(图7.2.5)。

表7.2.5 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7.2.7 坡道面应平整,不应光滑。

7.2.8 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 (图7.2.8)。

7.3 通路、走道和地面7.3.1 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应符合表7.3.1的规定(图7.3.1)。

表7.3.1 轮椅通行最小宽度7.3.2 人行通路和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

7.3.3 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 mm,并应以斜面过度。

7.3.4 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

7.3.5 门扇向走道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面积不应小于1.30×0.90m (图7.3.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主要内容是:(1)城市道路实施无障碍的范围是人行道、过街天桥与过街地道、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人行道口等。

无障碍内容是,设有路缘石(马路牙子)的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应设石坡道;城市中心区、政府机关地段、商业街及交通建筑等重点地段应设盲道,公交候车站地段应设提示盲道;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及主要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轮椅坡道或电梯,坡道和台阶的两侧应设扶手,上口和下口及桥下防护区应设提示盲道;桥梁、隧道入口的人行道应设路缘石坡道,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设盲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口应设路缘石坡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应设盲道。

(2)居住区实施无障碍的范围主要是道路、绿地等。

无障碍要求是,设有路缘石的人行道,在各路口应设缘石坡道;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公交候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公园、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所的通路应符合轮椅通行要求,公园、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通路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

(3)房屋建筑实施无障碍的范围是办公、科研、商业、服务、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园林、居住建筑等。

无障碍要求是建筑入口、走道、平台、门、门厅、楼梯、电梯、公共厕所、浴室、电话、客房、住房、标志、盲道、轮椅席等应依据建筑性能配有相关无障碍设施。

《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道路红线、用地红线与建筑红线(汇编)

道路红线、用地红线与建筑红线(汇编)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就是道路红线内包括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人行道,是道路的两侧最外边的线。

用地红线:boundary line of land;property line 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建筑红线: building line 又称为建筑控制线,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1.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条线,那么由道路中心至基地的顺序基本上为: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

2.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

也就是说,基地某一边的某一部分一定有道路红线。

3.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常有可能重合,也可能是不同的规划边线!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它属城市用地,建设单位不得占用。

建筑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用地红线。

4.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常在用地红线范围之内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以控制建筑物的基底不超出建筑控制线(请大家注意:这里指的是“基底”二字)。

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建设单位可以做为地面停车、绿化等功能使用。

地下建筑可以越过建筑红线,但万万不能超出用地红线。

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

根据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红线进行建设;沿道路红线两侧进行建设时,退让道路红线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交通安全等各相关规定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规定。

它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道路红线调整的目的在于对道路两侧建设用地及建筑等规划项目及时进行远期控制,满足远期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道路两侧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物占压调整后的道路红线,其合法性不改变。

道路红线调整后,建筑物新建、扩建时,须按照调整后的道路红线进行退让,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程序进行拆迁补偿。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 总则 [ Date: 2006-3-2 15:35:11 | 作者: land-mad ]1.0.1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用以进行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计。

1.0.3 供人们行走和使用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1.0.4 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用途和目的,无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 术语 [ Date: 2006-3-2 15:37:39 | 作者: land-mad ]2.0.1 缘石坡道curb ramp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sidewalk foe the blind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go-ahead blind sidewalk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2.0.4 提示盲道目warning blind sidewalk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2.0.5 人行通道passage在城市广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人行走的道路。

城市道路、地下管线与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规定

城市道路、地下管线与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规定

城市道路、地下管线与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规定一、城市道路管理与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规定《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8号)中规定: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所以,城市道路既包括城市中用于通行的一般道路,也包括城市中用于通行的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1.城市道路行驶方面的相关规定(1)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伏车辆不得拥向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上述车辆需要在道路上行驶的,须事先征得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2) 机动车不得在桥梁或者非指定的城市道路上试刹车。

2.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的相关规定(1)不得擅自在城市道路上建设建筑物、构筑物。

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应当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建设。

(2) 未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迢路交付使用后 5 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 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须经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3)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不得损坏城市道路;占用期满后,应当及时消理占用现场,恢复城市道路原状;损坏城市道路的,应当修复或者给予赔偿.(4) 因工程建设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持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签发的文件和有关设计文件,到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方可按照规定挖掘,并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罔设施;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通知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验收。

(5) 经批准占用或者控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或者拉掘。

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的,应当提前办理变且审批手续。

二、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与建筑工程施工相关的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是指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地下管线(含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的地下管线〉及相关的人防、地铁等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建筑的永恒之道
不知是译者有心还是无心将,C·亚历山大的《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翻译成建筑的永恒之道。

但毫无疑问,他是对的。

在一个阳光洒满阳台的下午,我翻开了这本建筑理论经典之作,亚历山大用他诗人般的语言,智者沉着,还有哲学家的深刻,缓缓道来属于建筑和城市的永恒之道。

“有一条建筑的永恒之道。

它存在了千百年之久,但依然如故。

以往的那些让人们感到舒适自在的传统建筑。

村庄,帐篷,扇羽都是依及其接近此道的方式建成的“
“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梦想着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一个天地“诗人写诗,他就有了一个诗的生命的世界;音乐家谱乐,他就有了一个音乐跳动的世界;画家绘图就有了一个活色生香的世界;建筑师就是在石头与泥沙里寻找着自己的诗,自己的音乐,自己的图画;他追求拥抱着能听见生命脉动的建筑,仿佛轻轻抚过就能感受毛孔的颤动,而色彩和旋律从天而降倾泻直下。

‘这条建筑之道依着存在着“它隐藏与非洲,印度,和日本传统的村落中,它隐藏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中世纪的修道院,以及日本庙宇那样伟大的宗教建筑中。

它隐藏于英格兰乡镇简单的长凳,回廊和拱廊中,它隐藏与挪威和奥地利中世纪的桥梁,比萨的桥梁中。


此时的我就在想象着当我走过那些依着接近永恒之道而建造起来的建筑,乡镇和城市的情景,也许那使得我根本不曾意识到这条永恒之道的存在。

我会是坐在一条喧闹而不喧嚣的街巷里静静的喝上一口清茶,看着戏耍的小孩在绊倒后迅速欢快站起来而后欢快的抛开,还是在一条走廊中漫步而过,感觉自己知道这栋建筑的所有故事,倾听着它深沉而辽远的低吟,又或是在一条有着光影错动夜晚的大街上潇洒优雅的走过,看见满眼幸福的人,耳边响起萨克斯的《回家》,然后微笑着走开。

一切都在微笑着看着我,而我又在微笑着看这一切。

“千百年来,它以不自觉地形式隐藏于所有的建造方式背后“
我不禁想,那会是什么样的呢?那会是什么呢?
这让我想到老子的道德经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还有“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


那会是什么呢?
他写道:
“这一单一的过程是精确的演运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过程,它足够具体足够明确,以至于它在实际上在起作用。

它给了我们使城市和建筑有生气得的能力,就像火柴产生火焰的能力。

它是一种准确地告诉我们该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和建筑有生气的方法或规则。

尽管这一方法是精确的,但却不可以机械的运用。


接着他又写道;
“使建筑优美的能力已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
它是一个如此简单和深入的核心,以至于我们同它以其诞生。


那它会是在哪里呢?虽然他说了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但它在那里呢?
而老子在一旁和我说: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的道,万物生之于此,它是万物的根本。

它虽然幽微,但创生的能力却绵绵不绝;
它虽然没有形体,但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创生的能力是无穷无尽的。

也许C·亚历山大的道和老子的道有了某种契合的地方……
“它是一个唯有我们自己才能带秩序的过程,它不可能别求去,但只要我们顺应它,它便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耳边的爵士轻盈而略带寂寞的欢乐,窗外零星的灯火闪着自足的光辉。

那里有一个父亲轻声咒骂着晚归的孩子,厨房里的噪杂声掺着家香味呼呼的飘向这校园里宿舍的六楼阳台。

是谁让我站在这阳台,是谁指示我把爵士乐和夜色调和成一杯浓香的咖啡,是谁让孩子们玩耍的忘记了时间,又是谁将这宁静的夜色送入了看景人疲惫的眼睛和心里,忽然她又停止了内心的喧闹静静的聆听着万籁俱作的激动。

这一切一定有一只手的指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