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环境影响报告书
有机肥环评报告表

有机肥环评报告表
摘要:
1.引言
2.有机肥的定义和分类
3.有机肥的环境影响
4.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5.环评报告表的填写要求
6.结论
正文:
1.引言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然而,有机肥的生产和应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规范有机肥的生产和应用,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其中包括有机肥环评报告表。
本文将从有机肥的定义和分类、环境影响、生产工艺以及环评报告表的填写要求等方面进行介绍。
2.有机肥的定义和分类
有机肥是指来源于动植物的有机物质,经过发酵、腐熟等处理,形成的一种肥料。
有机肥可以分为农家肥、堆肥、沼肥、绿肥等。
3.有机肥的环境影响
有机肥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对土壤、水和空气的影响。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过量施
用有机肥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
4.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发酵、腐熟、包装等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原料的配比、发酵条件和腐熟时间,以保证有机肥的质量。
5.环评报告表的填写要求
环评报告表是评价有机肥生产和应用环境影响的重要文件。
填写环评报告表时,需要按照规定格式,详细填写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原料消耗、产品产量、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6.结论
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需要注意其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肥环评报告

有机肥环评报告1. 简介有机肥是一种可替代化学肥料的肥料产品,其由有机物质制成,不含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有机肥具有多种优点,如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等。
然而,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报告将对有机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
2. 目标本环评报告的主要目标是评估有机肥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土壤质量和结构•水源和水质•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我们将能够全面了解有机肥的环境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研究方法本次环评报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评估有机肥的环境影响,包括实地调查、实验测试和文献分析。
3.1 实地调查我们对有机肥生产基地和农田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有机肥的生产、存储和使用过程,并与有机肥生产和使用者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3.2 实验测试我们对使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的农田进行了对比实验,测量了土壤质量、水质和空气质量等指标,并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3.3 文献分析我们对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获得有关有机肥环境影响的已有研究结果,并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验测试的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
4. 研究结果基于实地调查、实验测试和文献分析的数据,我们得出了以下关键结果:4.1 土壤质量和结构有机肥的使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质可以提供养分和有益微生物,有利于土壤的生物活性和有机质含量。
4.2 水源和水质有机肥的使用可能导致养分的流失和水体污染。
养分过量的排放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水华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有机肥时,需要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减少养分的流失。
4.3 空气质量有机肥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气体排放,如氨气和甲烷等。
这些气体可能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管理,减少气体排放。
4.4 生物多样性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多样性。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万有机肥复混肥缓释肥报告书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万有机肥复混肥缓释肥报告书环评报告湖南富丰肥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有机肥、3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及2万吨缓释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索引序号修改意见内容页码1强化项目建设背景说明,核实项目产品方案,明确项目产能为5万吨有机肥、3万吨复混肥及2万吨缓释肥已强化了项目建设背景说明,核实了项目产品方案,明确了项目产能为5万吨有机肥、3万吨复混肥及2万吨缓释肥,详见P26、P302以核实的产品方案强化工程分析,校核项目原辅材料种类、用量,完善原辅材料和产品的成分、理化性质、毒理性分析。
给出项目物料的粉碎方式和粒度要求以核实的产品方案强化了工程分析,校核了项目原辅材料种类、用量,完善原辅材料和产品的成分、理化性质、毒理性分析。
给出了项目物料的粉碎方式和粒度要求,详见P33-P37,P39-P413 强化类比调查,给出类比企业工艺、规模、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特别是异味的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以此校核污染源强强化了类比调查,给出类比企业工艺、规模、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特别是异味的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以此校核了污染源强,详见P46-P494 根据生产工艺规模、产品产量、类比企业生产及污染治理、排放等情况核实项目物料平衡、水平衡根据生产工艺规模、产品产量、类比企业生产及污染治理、排放等情况核实了项目物料平衡、水平衡,详见P53-P545按核实的产能校核项目采用设备规格、数量、能力情况,分析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说明热风炉与岳阳市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实施方案的相符按核实的产能校核了项目采用设备规格、数量、能力情况,分析了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说明了热风炉与岳阳市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实施性,建议热风炉使用成型生物质或其他清洁燃料方案的相符性,建议了热风炉使用成型生物质或其他清洁燃料,详见P32,P106,P346完善项目原辅材料及产品运输、装卸、储存方案完善了项目原辅材料及产品运输、装卸、储存方案,详见P387 核实项目编制依据,完善评价等级核定核实了项目编制依据,完善了评价等级核定P11-P12,P17-P188根据项目周边地表水分布情况及使用功能,明确生活污水、雨水等排放路线及最终去向,完善项目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明确了生活污水、雨水等排放路线及最终去向,完善了项目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详见P18,P209 补充目标分布图已补充,详见附图210 以粉尘、异味为重点,以粉尘、异味为重点,分析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点个数、排放情况及采取的防范措施,依此优化工艺废气净化措施,校核排气筒高度及数量分析了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点个数、排放情况及采取的防范措施,依此优化工艺废气净化措施,校核了排气筒高度及数量,详见P47-P4911根据发酵车间设置位置及其工艺要求,分析异味排放源强,按密闭、负压要求提出收集、处置措施根据发酵车间设置位置及其工艺要求,分析了异味排放源强,按密闭、负压要求提出收集、处置措施,详见P7712核实项目污水、喷淋水、初期雨水产生量,完善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等工程措施,完善雨污分流、初期雨水等分区收集系统建设方案核实了项目污水、喷淋水、初期雨水产生量,完善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等工程措施,完善了雨污分流、初期雨水等分区收集系统建设方案,详见P44-P4613 根据项目固废的属性、产生量,完善各类固废处理处置措施及要求,明确各类原料、产品、固废堆存的防渗、防风、防雨工程措施根据项目固废的属性、产生量,完善了各类固废处理处置措施及要求,明确了各类原料、产品、固废堆存的防渗、防风、防雨工程措施,详见P51,P8114 补充项目原辅材料及产品运输过程污染防治措施补充了项目原辅材料及产品运输过程污染防治措施,详见P7815汇总给出项目采取的各种污染物防治措施情况,完善环境管理相应措施汇总给出了项目采取的各种污染物防治措施情况,完善了环境管理相应措施,详见P102-P10616 结合项目水、气、异味、噪声、固废污染物产生节点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项目厂区平面布局合理性,结合项目水、气、异味、噪声、固废污染物产生节点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项目厂区平面提出平面布置调整环境保护建议布局合理性,提出了平面布置调整环境保护建议,详见P10817以核实的产品方案核实的污染物源强,细化环保投资分析,完善“三同时”验收一览表,核实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以核实的产品方案核实的污染物源强,细化了环保投资分析,完善了“三同时”验收一览表,核实了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详见P92-P93,P105,P9018 以有组织、无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为重点,完善项目正常、非正常排放对环境空气及地表水的影响分析,校核风险防范措施、预防预案以有组织、无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为重点,完善项目正常、非正常排放对环境空气及地表水的影响分析,校核风险防范措施、预防预案,详见P6719 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校核大气防护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校核了大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提出距离内用地保护措施及控制建议气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提出了距离内用地保护措施及控制建议,详见P7120 细化清洁生产分析,校核清洁生产分析相关数据,提出清洁生产改进建议已细化,校核。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50000吨无水硫酸镁项目环评报告

清楚,根据环评程序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容要求:
1.项目背景:该项目概述、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等。
2.技术及产能:技术指标及产能描述,包括无水硫酸镁产品制备工艺
及设备、能耗参数、原料及成品存量、受影响的环境因素等。
3.环境影响:包括对水体、大气、生态、土壤和资源运用的影响,以
及施工、运行期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情况。
4.环境管理:描述企业环境管理能力、环境管理机制、环境监督检查、环境保护投资和环境治理费用及支出等。
5.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确定评价流程,
分析环境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6.环境保护措施:重点控制的环境因素,以及改善环境污染的技术措
施和环境管理措施。
7.公示:包括向居民报告项目影响情况、非机动车路面环境质量监测、涉及的社会参与范围、受影响的环境资源等。
8.结论:总结对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管控
措施及建议,使项目符合《环境保护法》等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文件格式:。
有机肥环评报告表

有机肥环评报告表有机肥环评报告表是一份详细的报告,用于评估有机肥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有机肥环评报告表的示例:标题:有机肥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有机肥生产项目项目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项目规模:年产有机肥XX吨项目总投资:XX万元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项目所在地位于XX市XX区,周边环境良好,无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
项目所在地土壤类型为XX土,地下水类型为XX水。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1.废气:有机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氨气、硫化氢等,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废水:有机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冲洗废水、发酵废水等,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周围水体产生一定影响。
3.噪声:有机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包括设备运行噪声、粉碎噪声等,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周围居民产生一定影响。
4.固废:有机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废菌渣、废包装材料等,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1.废气处理措施:采用生物除臭技术对废气进行处理,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2.废水处理措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3.噪声控制措施:采用低噪声设备、消声设施等对噪声进行控制,确保噪声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4.固废处理措施: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对固废进行处理,确保固废处理符合相关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1.结论: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了有效的环保措施,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2.建议: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固废、废水的日常监测工作,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培训,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
年产25000吨有机肥料项目环评报告

尊敬的评估委员会:1.项目概况2.环境影响评价2.1大气环境该项目的建设将使用先进的脱臭和除尘技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废气排放将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不会对周围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2.2水环境项目将建设排污管网,收集和处理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最终用于农田灌溉,减少对当地水资源的消耗。
2.3噪声和振动项目将采用隔音、减振等措施,减少工程施工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干扰。
2.4固体废弃物该项目的建设将能够有效处理大量的生物质废弃物,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废弃物将经过处理和转运,最终用于农田改良和土壤修复,实现资源化利用。
3.生态保护措施为保护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项目将采取以下生态保护措施:3.1建立生态保护区将在项目周边建立生态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的干扰,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3.2植被恢复和保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进行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保持当地植被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3.3采用生态友好技术项目将采用尽可能的生态友好技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环保措施。
4.社会影响评价该项目的建设将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同时将减少生物质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充分考虑社会稳定和社区利益,与相关部门和社区进行积极沟通和协商。
感谢您对本项目环评报告的关注和审阅。
我们将继续改进环保技术和管理,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和对环境的最小损害。
同时,我们也愿意接受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项目的环保水平。
此致。
生物有机肥生产环评报告

审批编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15000吨/年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XX市XX有机肥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1、本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本表一式四份,一律打印填写。
2、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段作一个汉字)。
3、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4、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5、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7、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8、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意见,无主管部门的项目,可不填。
9、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位于XX市XX镇XX村东南。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级别见表8,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表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功能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 环境功能环境空气声环境XX村WN 4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表1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地表水大沽河 E 50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地下水项目周围1km范围内的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评价范围内环境质量现状不因本建设项目的运营而明显变化。
项目所在地。
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完成了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将报告书内容如下:一、项目概况:该项目是一个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的生产项目,位于市县河畔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10亩,其中工厂占地面积8亩,仓储面积占地面积2亩。
项目投资额为4000万元,项目采用先进的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通过生物发酵、脱水等工艺将农废资源转化为有机肥料。
二、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该项目采用封闭化生产工艺,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将通过专用的排气管道进行处理,确保不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水环境影响:该项目采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废水将经过预处理后经厌氧消化池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可用于浇灌农作物,不对周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土壤环境影响: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会进行分类处理,其中可再生的生物有机废弃物将通过堆肥等方式转化为再生资源,不对土壤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为了保护土壤环境,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进行严格的地下水保护、土壤保护等工作。
4.噪声与振动:项目正常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和振动,但该项目位于河畔工业园区,在周边无住宅区,因此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不会产生明显的噪声和振动干扰。
5.生活环境影响:由于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周边无住宅区,因此不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为确保项目的环境友好性及可持续性,我们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确保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达标排放。
2.定期对项目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技术改进,降低机械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3.建立健全废气、废水处理设施和系统,保证废气、废水达标排放,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确保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异味等有害气体无泄漏。
5.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和合理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1、前言11.1、项目背景 (1)1.2 环评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2)1.3 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 (2)1.4 环境影响主要结论 (3)2、总则 (4)2.1 编制依据 (4)2.2 评价原则 (5)2.3评价因子 (5)2.4 评价目的 (6)2.5 评价标准 (6)2.5.1 环境质量标准 (6)2.5.2污染物排放标准 (8)2.6 评价工作级别、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 (9)2.6.2 评价级别 (9)2.6.4 评价重点 (10)2.6.3 评价范围 (10)2.7 环境保护目标 (11)3项目概况 (12)3.1 基本情况 (12)3.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内容 (12)3.1.2 建设性质 (12)3.1.3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 (12)3.2 建设规模 (12)3.3厂区平面布置 (13)3.5 工程投资及来源 (14)3.6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14)4.项目工程分析 (15)4.1项目产品方案 (15)4.2 项目原辅料 (15)4.3主要生产设备 (16)4.3 生产工艺 (17)4.3.1工艺简述及工艺流程 (17)4.3.2产污环节分析 (18)4.4 物料平衡 (20)4.4 水量平衡 (21)4.4.1生产废水 (21)4.4.2生活污水 (22)4.4.3绿化用水 (22)4.4.4降尘用水 (22)4.5 主要污染因素分析 (24)4.5.1施工期污染因素的回顾分析 (24)4.5.2运营期污染因素的分析及污染物核算 (25)4.5.3原有存在问题及补充整改措施: (30)4.6污染物排放一览表 (32)5 自然环境概况 (33)5.1 自然环境概况 (33)5.1.1 地理位置 (33)5.1.2 地形、地貌 (33)5.1.3 气候 (34)5.1.4 河流水系 (34)5.1.5 土壤类型 (35)5.1.6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35)5.2.1社会经济简况 (36)5.2.2农业产业情况 (37)5.2.3医疗 (38)5.2.4文化教育 (38)5.2.5文物保护 (39)5.3 评价区污染源调查 (39)5.4环境质量现状 (39)5.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9)5.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0)5.4.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1)5.4.4 生态环境质量 (42)6环境影响分析 (44)6.1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44)6.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44)6.1.2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44)6.1.3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44)6.1.4施工期固废废弃物影响分析 (45)6.1.5施工期环境影响结论 (45)6.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 (46)6.2.1运营期对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46)6.2.2 声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53)6.2.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55)6.2.4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56)6.2.5 运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58)7.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59)7.1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59)7.1.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59)7.1.2水污染防治措施 (59)7.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59)7.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 (59)7.2运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 (60)7.2.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60)7.2.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60)7.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1)7.2.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61)7.3其他措施 (61)7.3.1管理措施 (61)7.3.2安全生产 (62)7.4环保措施汇总 (62)8 环境风险分析 (64)8.1评价目的和重点 (64)8.2 风险识别 (64)8.3评价级别、评价范围 (64)8.4风险影响分析 (65)8.5风险防范措施 (65)8.6风险应急措施 (65)8.7风险应急预案 (65)8.8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68)9 清洁生产分析 (69)9.1 清洁生产的要求 (69)9.2 清洁生产分析 (69)9.2.1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 (69)9.2.2 清洁生产评价内容 (69)9.3 清洁生产结论 (72)10总量控制 (73)10.1全厂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73)11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74)11.2 规划符合性分析 (75)11.3 选址合理性分析 (76)11.4 厂区平面布置 (76)11.5 原料供给及交通运输 (76)11.6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7)11.7 防护距离设置条件 (77)11.11公众参与 (77)11.9 结论 (77)12 公众参与 (78)12.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78)12.2 调查的原则 (78)12.3 公众参与的方法及内容 (78)12.3.1 公众参与的方法 (78)12.3.2 公众参与的调查对象 (78)12.4公开环境信息 (79)12.4.1第一阶段公示 (79)12.4.2第二阶段公示 (80)12.4.3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 (81)12.4.4个人部分调查结果 (82)12.4.5 团体部分调查结果 (85)12.4.6意见和建议 (86)13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87)13.1环境管理 (87)13.1.1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87)13.1.2 环保管理人员的职责 (88)13.1.3 环境管理内容 (88)13.2 环境监测计划 (89)13.2.1 监测目的及机构 (89)13.2.3 监测资料审核及上报 (89)13.3环保竣工验收 (90)14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 (91)14.1 工程环保投资估算 (91)14.2 环境效益分析 (91)14.3 经济效益分析 (92)14.4 社会效益分析 (92)14.5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综合分析 (92)14.6 小结 (93)15.评价结论与建议 (94)15.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94)15.1.1环境空气 (94)15.1.2水环境 (94)15.1.3声环境 (94)15.1.4生态环境质量 (94)15.2项目环境影响结论 (94)15.2.1施工期环境影响 (94)15.2.2运营期环境影响 (94)15.2.3生态环境影响 (95)15.2.4社会环境影响 (95)15.3产业政策相符性 (95)15.4符合规划及选址合理性 (96)15.5清洁生产 (96)15.6达标排放 (96)15.7总量控制 (96)15.8公众参与调查 (97)15.9总结论 (97)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图:附图1 项目评价范围图附图2 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图附图3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4 项目周边关系图附图5 项目水系图附图6 项目监测点位图附件:1、建设项目委托书2、弥渡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编号:135329252625001;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632325100001025;4、云南省肥料正式登记证;5、土地证明;6、关于确认《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复函;7、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8、产品检验报告9、项目公众参与问卷调查表样卷;1 1、前言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化肥的长期使用,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地力下降,施用有机肥可有效避免土壤的板结、酸化、地力下降。
自2008年起,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各类有机肥的生产与使用。
有机肥富含有机物和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仅能提供作物所需养分,改良土壤,还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保持土壤肥力,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因此推广有机肥料,符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促进农业资源、农业与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发展,从源头上促进农产品安全、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弥渡县是云南省商品农产品基地县,年种植农产品面积30多万亩,复种面积近50多万亩,为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确立科学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有机肥的使用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如今有机肥供不应求。
弥渡县金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是一家以有机肥生产、销售、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等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开发企业。
2012年10月弥渡县金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弥渡县毗雄河烟农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弥渡县红大烟草研发基地内合作开展不适应烟秸秆生产有机肥;拟投资3562.97万元,建设“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项目已于2012年12月建成投产,属于新建补办项目。
本项目已在弥渡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进行了备案,备案项目编码为135329252625001,并办理了相关手续。
2014年12月5日弥渡县环境保护局对该项目进行了调查,并于2014年12月10日颁发了弥渡县环境保护局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完善本项目环评手续。
受弥渡县金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由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有关资料,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导则,编制了《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环境影响报告书》,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1.2 环评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图1-1 评价工作程序图1.3 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项目属于新建补办项目施工期影响已不复存在;评价关注的主要为营运期环境问题及影响:(1)渗滤液对附近水域产生的影响。
(2)恶臭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3)运营期设备噪声及社会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
(4)生产固废、生活垃圾等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结合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对项目的环境问题进行识别与筛选,见下表。
表1-1 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相对危害较轻,如果严格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措施,可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根据本项目自身的性质,营运期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对恶臭和噪声的处理处置。
1.4 环境影响主要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符合相关规划。
废水、废气污染物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可行,正常情况下可确保达标排放;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固废均妥善处置不外排。
项目的建设运行不会导致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下降。
在按“三同时”要求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对策措施的条件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2、总则2.1 编制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九号)》,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2)《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境保护部部令第35号);(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版);(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15)《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17)《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本)》;(18)《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通知》(云政发[2007]8号);(19)云南省计划委员会、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云计价格[2002]244号《关于转发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文件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