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专题十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练习含解析
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含解析

专题十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2016·江南十校联考)好的艺术不分国界,传统京剧曲目《杨门女将》与《锁麟囊》最近在法国和瑞士顶尖剧院创下连演7场的纪录,打动了诸多海外观众,被世界所称颂,为京剧和其他传统戏曲走出国门提供了一种“欧洲样本”。
由此可见()①发展文化事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②我国文化产业已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③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 (2015·广东卷)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的;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
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 (2016·兰州模拟)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
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 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 (2015·海南卷)“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
县政府的做法()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 (2016·衡阳摸底)《论语》记载: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卫国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分层精练) (含答案)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必修4)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分层精练基础过关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对此论断的恰当理解包括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源远流长的高度契合性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借鉴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价值遵循④中国式现代化优于西方现代化模式,更适于当代人类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4年春晚主题以生僻字“龘”为题眼,登上网络热搜。
“龘”字由三个“龙”字组成,看起来就像是一群龙在天空中飞舞,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龘”字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
历代书法家在尝试“龘”字的书写时,因其结构复杂而对称,创造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效果。
由此可见()①“龘”字是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实证②“龘”字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③“龘”字注重实际运用,为书写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④“龘”字有独特的结构体系,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央视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播出以来,不断掀起收视热潮。
节目用影像解构出25个中国汉字背后的基因密码和历史文化典故,每个汉字都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隐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从《汉字听写大会》、《汉字五千年》,再到《“字”从遇见你》,央视一直坚持向国人推广汉字的主要价值在于()①展现深厚内涵,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和文化发展方向②激发文化共鸣,让不同年龄的人形成对社会和历史的共同认知③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汉字特有的文化魅力以提升文化认同感④坚定文化自信,从汉字中体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令人悦目舒心的中国色彩——青色。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演练测评含解析

文化传承与创新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着“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在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滋养下,日益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一颗绚烂明珠。
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百转千回,宛转优美,丝丝入扣地谱写着闽南新韵,通过金砖国家文化节走向世界。
中华音乐走向世界折射出( )①文化具有多元性,需博采众长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④世界各国文化在沟通中走向趋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在材料中未体现;④中“趋同”说法错误;中华音乐走向世界折射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2.下列感受中,对文化的多样性持有正确看法的是( )A.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过程B.文明间有“特性”,更有着“共性”,我们应增进理解,追求统一C.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传承和弘扬D.文化沟通须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旺盛进步解析:A项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看法,不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看法,解除;B项中“追求统一”的观点错误;C项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正确看法,不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看法,解除;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3.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商机,使学习中文的热潮席卷世界。
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商机,使学习中文的热潮席卷世界”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正确;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学习中文的热潮席卷世界”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2.4.1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2.4.1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小题练基础考点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和表现形式1.在古代,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俗称“开笔礼”。
“开笔礼”又称“破蒙”,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从传统文化的形式看,开笔礼属于(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答案 A解析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由此可知,开笔礼应属于传统习俗,A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佛山市组织市民探访塔坡庙、黄公祠、梁园、水上关帝庙等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领略岭南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建筑( )①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远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 D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远影响,④错误。
①③正确。
3.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体系中唯一存活至今的艺术,家底丰厚、精美、传神。
下列对中国戏曲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是融合音乐、舞蹈和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C.是融合诗、书、画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D.是中华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 C解析融合诗、书、画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指的是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C符合题意,当选。
A、B、D是对中国戏曲的地位和特点的准确描述,不符合题意。
4.“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某栏目的热播,掀起了传统诗词文化热。
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是因为古典诗词( )A.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C.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D.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答案 C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不选;建筑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B不选;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D理由不充分,排除;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C符合题意。
备战高考英语作文满分突破真题讲解:第13期 话题10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写作

by the players with the silk string. Shadow play with written records dates 历史和文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vention
would like to share some detail information about it with you. 写信目的
As far as I know, it is an ancient form of storytelling and
entertainment, in which the players hold the human figures made of
传统文化专题系列十—皮影戏
第13期 话题10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写作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hadow Play
高考方向与写法指导 词汇梳理与句型操练 真题解析与范文赏析 考点预测与习题操练
上期回顾 第12期【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I】邀请外教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
写作提纲 (显性+隐性要点) Para.1问好+写信背景+写信目的; Para.2 1. 表演方式;
2.历史; 3. 文化价值。 Para.3 总结+期待。
2.历史;3. 文化价值。
罗列要点、连词成句
Para.1问好+写信背景+写信目的 How are you doing?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I’m glad to learn from your last email that you show great interest in a Chinese drama form----shadow play. (be interested in , be fond of ) Now, I would like to share some detail information about it with you. Para.2 1. 表演方式; As far as I know, it is an ancient form of storytelling and entertainment, in which the players hold the human figures made of animal skins or hard paper boards with colored paintings. The figures are reflected on the curtain through the light, singing and dancing controlled by the players with the silk string.
2017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练习:三 第三单元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含解析

课时1我们的中华文化A组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
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 A2.从去年开始陕师大推出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电子打印版用来办各种手续,一份手写毛笔字版用于珍藏。
陕师大用毛笔写的通知书深受广大新生的欢迎和好评。
用毛笔手写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受欢迎表明()①汉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③传统的书法文化有独特的魅力④中华书法文化有薪火相传的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毛笔字受欢迎说明中国书法仍有独特的魅力,③当选;用毛笔手写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受欢迎同时还说明书法艺术为青年学生所喜爱,书法文化的传承具有群众基础,④当选。
①错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错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答案 B3.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
可见,茶文化()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是中华之特有文化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项符合题意。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专用) (1)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教学设计【考情考向分析】【思维体系构建】《哲学与文化》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专题十体系构建【知识整合突破】议学情境:阅读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议学提示:目录:考向一:继承发展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3、文化的反作用突破提升:多角度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4、文化的功能突破提升: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1)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
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起到这些作用。
因此,应该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发展先进文化。
(3)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并非具有决定性。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
5、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角度汇总7、中华民族精神突破提升: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突破提升: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考向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1、文化民族性与文化多样性突破提升: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提升: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包容性的关系2、(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3、(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专题17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含解析

专题17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题要素】指导思想十中国道路十自觉自信十基础工程十立足实践十主体力量十体制保证十精神文明十中心环节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
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竟争力。
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典例探究】典例1.(2018-全国卷111)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留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
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依题意,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
这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满足群众需求,要继承传统革故鼎新,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传承的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①错误。
④夸大了现代传播手段的作用,不选。
【技巧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经典咏流传》的热播表明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还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2016·江南十校联考)好的艺术不分国界,传统京剧曲目《杨门女将》与《锁麟囊》最近在法国和瑞士顶尖剧院创下连演7场的纪录,打动了诸多海外观众,被世界所称颂,为京剧和其他传统戏曲走出国门提供了一种“欧洲样本”。
由此可见( )①发展文化事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② 我国文化产业已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③ 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④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 (2015·广东卷)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的;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
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② 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④ 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 (2016·兰州模拟)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
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 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 (2015·海南卷)“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
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② 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③ 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④ 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 (2016·衡阳摸底)《论语》记载: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卫国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弟子就问了,人口那么多,下一步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了,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怎么前进呢?孔子一句话,“教之”。
孔子的教诲蕴含的道理是( )①教育可以提升人们科学文化素养② 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③ 教育在人的教化中有着重要作用④ 教育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方向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 (2016·通州五校联考)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 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B. 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C. 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D. 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7. (2016·芜湖期中)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 (2016·太原模拟)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东临滨海的齐国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
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齐文化尚功利、讲求革新,鲁文化重伦理、尊重传统。
这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的形成从侧面反映了( )A. 中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特征C.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D.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特色9. (2016·兰州模拟)有人说,奥运赛场上,对手就是成就一名运动员梦想的另一只手。
是的,你和我,其实是不可分离的“辩证法”,有我就有你,你我相互依存、相互成就!这也正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和谐相处、相互交流②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④ 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0. (2016·郑州调研)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这些各具特色的戏曲(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② 具有强大生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③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④ 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11. (2016·岳阳调研)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这说明,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 )①国家要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管理与引导②要坚持文化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③要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④ 要逐步以文化产业取代文化事业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③12. (2016·晋州模拟)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
这彰显了( )A.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 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D.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3. (2015·浙江卷)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② 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③ 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④ 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4. (2015·全国卷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
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② 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③ 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④ 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5. (2016·长春二模)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
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
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由此可见(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 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 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 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6. (2016滨州一模)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做到党媒姓党要( )①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② 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 把握好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先继承后发展④ 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④二、非选择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17. (2015·全国卷Ⅰ)材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
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
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
18、(2016·江南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12月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之后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重视。
城市精神中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日趋成为重要竞争力。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是该放缓脚步,重温民族文化,守住我们城市的历史文脉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对我国城市发展的作用。
19、(2015·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