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考题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_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_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考题题型及要求:1.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2.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3.案例题(1题,30分)4.拓展题(2选1, 30分)复习重点:道德无为礼乐仁义兼爱名士外儒内法孝法隐琴棋书画意境茶中庸君子和恕恭敬佛禅市民文化洋务运动“五四”西学东渐《中国文化导论》资料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F17、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1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儒家重道德”、“墨家尚功利”、“法家重法权”、“道家重自然”等传统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应该“改变传统原有模式,将其中有生命力的因素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使之与现代化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

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中有重农抑商的观念、因循守旧的意识、泛道德主义,官贵、人治等观念,这些与现代化相冲突。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通向现代化,跟现代化扯不上关系”,“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的一种或两种观点。

(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参照solo评分法【解析】本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

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

同时建议学生一定注意要求是材料里的信息还是教材的信息作为说明的依据。

最后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

就本题而言,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的一种或两种观点,首先应该根据材料概括出观点,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写的观点进行评价,当然评价得分两方面。

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古今结合)。

2.截止2012年12月已有400所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国人民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窗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中国历史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中国历史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中国历史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内阁”之名始出现于()朝。

A.唐
B.宋
C.元
D.明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唐朝()成为中外关系史上的佳话。

A.鉴真东渡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游
D.郑和下西洋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军机处出现于()朝。

A.唐
B.宋
C.明
D.清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宋朝时掌管行政的职位是()
A.宰相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六部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明朝中期以来,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扰。

()等爱国将领,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一次胜利。

A.袁崇焕
B.戚继光
C.郑和
D.郑成功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避讳制度开始于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___最为严苛,民国以后宣布废除。

()
A.唐代,宋代
B.汉代,明代
C.明代,清代
D.汉代,清代
【正确答案】:D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传统文化考题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考题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考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以下哪一项?A. 端午节B. 重阳节C. 元宵节D. 七夕节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京剧的四大行当?A. 生B. 旦C. 净D. 丑E. 末答案:E3. “礼之用,和为贵”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4. 以下哪个成语与“破釜沉舟”出自同一历史事件?A. 背水一战B. 草木皆兵C. 纸上谈兵D. 卧薪尝胆答案:A5.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A. 礼、乐、射、御、书、数B. 琴、棋、书、画、诗、酒C. 诗、书、礼、乐、易、春秋D. 经、史、子、集、诗、赋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______。

答案:砚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白8. 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是______,它强调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答案:中医9.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答案:指南针10. 中国的京剧脸谱中,红色通常代表______。

答案:忠勇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给晚辈压岁钱等,这些习俗体现了家庭团聚和辞旧迎新的意义。

12. 描述一下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行书和草书。

书法不仅是文字的书写艺术,也反映了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强调茶的色、香、味和泡茶的技艺。

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茶艺、茶道,也体现在商业、外交和文化交流中。

五、案例分析题14. 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并探讨其反映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端午节D. 万圣节答案:C2. 中国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3.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的传统艺术?A. 京剧B. 剪纸C. 油画D. 皮影戏答案:C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印刷术答案:ABCD5.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A. 哥特式教堂B. 罗马斗兽场C. 故宫D. 金字塔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是________。

答案:京剧2. 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主要使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

答案:毛笔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朝代。

答案:隋4.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5. 中国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牛郎和织女一年中相会一次的日期是__________。

答案:七夕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的春节是农历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

(对/错)答案:对2. 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于唐朝。

(对/错)答案:错3. 中国传统的围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棋类游戏。

(对/错)答案:对4. 中国的京剧起源于清朝。

(对/错)答案:错5. 中国的春节习俗中,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书法起源于商朝的甲骨文,经过周朝的金文、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到魏晋南北朝的楷书、行书、草书,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描述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

答案: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猜灯谜等,以庆祝团圆和丰收。

3. 请列举中国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答案:《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文化试题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文化试题

生物学高考二轮复习:传统文化试题1.(2015重庆题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

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开花结实。

(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据《齐民要术》)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据《广志》)D.新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2.(2015海南卷题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3.(2016理综1卷题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以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4.(2020山东等级考题12)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

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B. “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C. “净淘米”"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 “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5.(2020江苏题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中考传统美德类试题解析及演练

中考传统美德类试题解析及演练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ZUOWENYUKAOSHI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博大精深,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等。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尤为关注传统美德,既巧妙传承了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又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考查中不可多得的命题亮点。

对传统美德的考查,各地命题者匠心独运,用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传统美德的整合与考核。

一、借助综合性学习进行传统美德专题考查此类命题方式,多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借助几组素材,设置传统美德中的个别知识点进行概括探究,其考点定位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美德,更多涉及到分析、思维、概括、表达、设计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分值多为10分左右。

例1.(2017·山东东营)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

(郑夑《墨竹图题诗》)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编辑/张引中考传统美德类试题解析及演练樊会莹51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题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概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二、儒家文化1.儒家学派的创立与发展2.孔子的思想与教育理念3.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思想4.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法思想5.儒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三、道家文化1.道家的起源与主要代表人物2.老子的道论与无为思想3.庄子的逍遥游与自由观4.道教的形成与发展5.道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四、佛教文化1.佛教的起源与传入我国2.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修行方法3.汉传佛教的主要宗派4.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5.佛教艺术与建筑五、诗词歌赋1.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诗经》与楚辞3.唐诗的繁荣与代表诗人4.宋词的兴盛与代表词人5.元曲的繁荣与代表作品六、书法绘画1.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2.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流派3.中国绘画的起源与发展4.绘画的分类与代表作品5.书画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七、戏曲艺术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2.戏曲的主要剧种与特点3.京剧的形成与发展4.地方戏曲的繁荣与特色5.戏曲艺术在民间的传承与传播八、节日习俗1.春节与元宵节2.清明节与端午节3.中秋节与重阳节4.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5.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九、礼仪制度1.礼仪的起源与发展2.古代礼仪的分类与内容3.礼仪在封建社会的作用4.近现代礼仪的演变与发展5.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与推广3.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4.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5.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题及方法: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儒家文化的创立者?A.孔子B.老子C.墨子D.庄子答案:A解题思路: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了解,知道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

2.以下哪个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A.因果报应B.金钱至上C.六道轮回D.武力至上答案:A解题思路: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知道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考题
一、选择题
1.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是( D )
A.尧B.舜C.禹D.周公
2.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C )
A.张载B.程颐C.朱熹D.王阳明3.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 )
A.老子B.庄子C.张陵D.尹喜
4.佛教三藏典籍分为(ACD )
A.经藏B.集藏C.律藏D.论藏
5.佛教传入我国的朝代为( B )
A.秦代B.汉代C.南北朝D.隋代
6.墨子的基本思想包括(BD )
A.仁爱B.兼爱C.无为D.非攻
7.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B )
A.商鞅B.韩非子C.慎到D.申不害8.儒家的理想人格是( C )
A.英雄人格B.隐士人格C.君子人格D.随缘人格9.在经济价值观上采取重义轻利立场的是( C )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10.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在人我关系方面表现为( B )A.天人合一B.贵和持中C.人本主义D.忧患意识
1.以纪念人物为主题的节日:端午节
2.“天理”:纲常伦理,对天理的自觉意识
3.孟子恻隐之心:性善论
4.儒家长存的原因: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
5.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6.法家:韩非子
7.儒家追求:君子人格
8.重义轻利:儒家价值取向
9.处理人际关系:贵和持中
10.封建社会最高准则:三纲
11.中庸:孔子
12.中外第一次大交流:佛教传入
13.对天下中心观提出挑战:利玛窦
14.五斗米道创始人:张凌
15.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