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一节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的第18.3节。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从而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然而,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过程中,可能对如何正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解答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思维。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方法。

2.难点:如何正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并将其与灯泡的亮度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电功率的相关知识;通过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等。

2.教学课件:相关理论知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电功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然后介绍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并及时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并与灯泡的亮度进行对比,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

九年级《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

主题:九年级《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一、前言1. 介绍教学内容和目的本次教学内容是关于电力的测量,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让学生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教学背景和意义电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掌握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b. 掌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方法c. 能够合理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功率测量2.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b.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b. 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2. 教学难点a. 电功率测量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b. 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理解和运用四、教学内容和安排1. 知识讲解a. 介绍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b. 分析电功率测量的原理和方法2. 实验操作a. 展示电功率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b. 指导学生进行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3. 实验数据分析a. 引导学生了解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b. 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能存在的误差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教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方法要领。

2. 实验法结合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功率测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1. 整体规划分为知识讲解、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2. 具体操作过程a. 首先进行电功率的概念讲解和示范b. 然后进行小灯泡电功率测量实验操作c. 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七、教学效果评价1. 考查形式课堂笔试和实验操作考核2. 评价标准考察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的改进计划和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设计

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完成的,对学生来说 结得失、提高
难度不小,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水 平 的
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重要手段。
给予必要的提示,这样学生的正确率得到了明
显的提高,实验也比较顺利地完成。对于电路
故障的排除,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
提供可能的位置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
从学生 身边熟悉的 事例创设一 个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充分 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
让学生 在认知上产 生冲突,激 发了学生探 究的欲望。
1、设计实验:
培养学
引导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目的和原理讨 生 根 据 理 论
论并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画出电路 知 识 和 探 究
图和探究过程及实验记录表格的。鼓励学生说 目 的 设 计 实
让他们自
让反思一下,实验中最可能出现错误的是 己总结在实
内化提高 实际应用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哪几个环节?在哪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在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你还发现 了哪些新的问题?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对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节能、环 保、照明质量第方面进行了考虑对灯具进行改 革和创新,提倡绿色照明。同时让学生了解 LED 灯,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测量与小灯泡亮 度相当发光二极管的电功率并比较大小。 2、反馈练习: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知识水平 的学生,我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反馈题目。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电 功率的理解,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 能,锻炼了设计实验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 后能更充分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 足甚至是错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到 更多知识。

九年级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原理。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电功率决定式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三、教学用具干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

四、新课引入家里的调光台灯里面装有额定功率20 W的灯泡,当你转动旋钮的时候,可发现灯的亮度会发生变化。

灯泡的亮度变了是因为灯泡两端的电压发生了变化,那么它的电功率是不是始终都是20 W呢?会不会也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个问题请你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学生讨论并回答,灯泡的电功率不是始终都是20 W,因为灯的亮度变了,说明它的电功率变了。

五、讲授新课(一)提出问题回顾上一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能想办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吗?学生讨论并回答,根据公式:P=UI,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灯泡的电流I,就能求出电功率P。

教师指出: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功率的方法称为伏安法。

这节课我们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如何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说出你的实验方法,所要测的物理量,需要的实验器材,并请画出电路图。

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参考电路图如下:2.如果要测量低于或高于额定电压下的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还需要什么电路元件可以帮助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学生讨论并回答,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如果要测量低于或高于额定电压下的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还需要滑动变阻器帮助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

(完整word版)《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设计

【实验报告】
[题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UI,测出灯两端电压和通过灯泡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电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如下电路.
[实验器材]:小灯泡(2.5V 0.3A)、电压表(0~0.6A和0~3A)、电流表(0~3V和0~15V)、干电池(三节)、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小灯泡功率越大。

(2)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
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小结这是一节实验课,主要学习测电功率的方法,感受实际电压下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间的关系.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完成本次的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一、实验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设计实验
四、记录数值
次数要求亮度电流电压电功率。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案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案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标有“220V 11W”“220V 22W”的灯泡各1只,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
际功率各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P=W/t 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学生分析 P=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
(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
(5)、实验结果: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教学设计
4.了解不同因素对电功率的影响,如电压、电流等,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电功率的影响规律。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功率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提出与电功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九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能够正确表达电功率的定义。
2.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a.在实验测量电功率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b.结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思考如何提高家用电器的能效?
1.学生对电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如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以及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
3.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电功率计算问题。
4.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方面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践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发现电功率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知识巩固: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九年级《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

九年级《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

九年级《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会使用电功率计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掌握电功率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二、教学准备1.电功率计2.不同电压和功率的小灯泡3.电流表和电压表4.电源和导线5.实验记录表6.课堂小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电功率的概念:请同学们看看教室里的电灯泡,你们知道灯泡是怎么发光的吗?(学生回答)灯泡通过接通电流来发光,电流的大小和电压的大小会影响灯泡的亮度和耗电量。

那么,我们如何来计算灯泡耗电量的大小呢?-引导讨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计算灯泡耗电量时,我们需要知道哪两个因素?(学生回答:电流和电压)-出示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在电路中,当有电流通过时,电路中的电子就会发生做功,这是因为电子通过了一个电源,其中经过的电压和电流可以代表能量的损耗,这个能量的损耗我们称之为电功率。

2.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一个电器元件时所产生的功。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U × 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介绍电功率的单位:电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W),即1W = 1V × 1A。

同时还有千瓦(kW)和毫瓦(mW)等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kW = 1000 W,1 mW = 0.001 W。

-引导学生理解功和功率之间的关系:功是指通过力的作用,某个物体由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所做的净作用。

而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即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倒数。

-提示学生注意电功率的计量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实验操作(40分钟)-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触碰裸露的电源线和电器元件,避免发生电击事故。

-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电路:将电源连接到电功率计的输入端,再将电功率计的输出端连接到小灯泡的两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及设计思路】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三节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电功率》的教学,学生对公式P=UI已有初步认识后安排的一节实验课。

本节实验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的实验,是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本节实验探究既可以巩固有关电功率的知识,熟练仪器的使用;又能让学生从操作中更清楚地了解电压对电功率的制约关系,学会区分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

本节的教学设计从生活中灯泡的亮度引入课题,让学生对比不同灯泡的瓦数,质疑60W的灯泡一定比25W的灯泡亮吗?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带着疑问来进行实验探究。

在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结合学生之前做过的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通过对比两个实验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了这两个实验测量的物理量相同,实验电路相同;让学生运用旧知来解决新问题,从而降低了本实验的难度。

考虑到所授课的学校是乡镇中学,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电路连接时设计了用多媒体课件先演示电路的连接,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得多数小组都能顺利测出实验数据。

在实验评估环节,设计用课件重现了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学生阐述他们是如何排除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联系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当电路中的电压过低或过高时用电器会怎样工作?用电器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从而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现象中去延伸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这样的设计将本课单一的实验测量结合在灯泡这一生活用电器中,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灯泡的亮度与实际电功率的联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生活现象中学习物理知识又将物理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学会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的能力。

●进一步熟练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验素质。

●通过探究,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发现其变化的规律;进一步体会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和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以及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难点】实验电路的设计及连接,电路故障的排除。

分析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物理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器材】
学生: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2.5V)、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干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全班二人一组,共准备20组)
教师:两个台灯、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景→→实验铺垫→→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知识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分钟)
1.出示两个台灯,让学生观察灯泡的铭牌复习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

2.通过让学生对比两灯泡的亮度,质疑:60w的灯泡与25w的灯泡接入电路哪个灯泡最亮?60w的灯泡一定比25w的灯泡亮吗?从学生认识冲突中引出本课课题。

3.明确这节课我们就用小灯泡来代替台灯灯泡来做实验来测量电功率。

(多媒体显示)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复习前置知识做实验铺垫。

(2分钟)
1.复习电功率的测量式P=UI,明确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实验的方法。

2.复习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并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实验所测量的物理量相同;实验方法相同;所以实验电路也是相同的;让学生依据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来设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

三.实验设计:(7分钟)
1.明确实验的原理:P=UI ,实验方法:伏安法。

2.展示电路图,讨论各实验元件所起的作用。

通过展示学生设计的电路图,让学生说出为何这样设计?分析各电路元件所起的作用,加深对电路图的认识。

让设计电路有困难的学生也知道设计电路的思路:要测量流过灯泡的电流,电流表应与灯泡串联;要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压表要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改变了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了灯泡两端的电压。

3.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分别说出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用多媒体课件归纳展示出来,加深印象。

强调电路连接前应注意要断开开关。

4.测量要求。

让学生观察了解实验小灯泡的规格:额定电压2.5v。

交代实验的测量要求。

[投影]分别测量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实际功率.
(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观察小灯泡亮度。

(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5.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根据测量要求实验要记录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应如何设计表格。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测得是哪个物理量?要求的又是哪个物理量?
在表格中填上这些物理量。

(多媒体展示):
四.进行实验(18分钟)
1.电路连接:先串后并。

(多媒体播放接线步骤)先按照设计的电路图将电路各元件依照顺序先串联好,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

老师强调注意事项:在连接电路前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端。

2.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①解决同学们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②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③掌握实验的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及实验有故障的小组。

五.分析论证。

(3分钟)
把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进行分析讨论,引导总结出:
(1)当U
实=U

时,则P

=P

正常发光
(2)当U
实<U

时,则P

<P

较暗
(3)当U
实>U

时,则P

>P

较亮
(投影结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实际功率越大。

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实际功率,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六.交流评估。

(5分钟)
1.用多媒体课件重现学生小组实验出现的几种故障现象:灯泡不亮;电表指针反偏;电表指针偏转角度过小。

2.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排除故障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老师总结实验操作不规范需要注意的地方。

反思实验中最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是那几个环节?在哪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七.小结及应用。

(3分钟)
1.小结本课:这节课我们通过用小灯泡代替台灯灯泡做实验,重点学习了用伏安
法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了解了在不同电压下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不同;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电功率来决定的。

2.让学生回答课前提的问题,前后呼应。

台灯在不同档位亮暗不同时实际电功率相同吗?
使用用电器时,为什么应让它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超过或低于额定电压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3.实验演示:移动滑动变阻器的划片使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灯泡的亮
度越来越亮,当两端电压过大时,灯泡被烧坏。

总结用电器应在额定电压下使用。

八.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如何利用家用电能表测量台灯的电功率?请写出你的实验依据及具体实验步骤。

九.板书设计。

1.实验原理:P=UI 伏安法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注意事项:
4.实验结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实际功率越大。

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实际功率,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实验记录单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表格:
小电灯的规格:额定电压U=2.5V
四.分析论证:
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v, 额定功率是w。

当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实际电功率额定电功率;当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实际电功率额定电功率。

2.比较以上数据,你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