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
影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河 北 医 学
H EBEI M EDI C E
VO 1 . 1 9. No . 4
Ap r ., 2 0 1 3
到 明显干扰 , 从而使 缺血 部位心 肌 收缩增 加 , 微 血管 痉 挛, 增加 血 管阻力 , 加 重心 肌 局 部 缺 血 , 促进 R A 的发
测 患者血 压 , 尽 可能维持 收缩 压在 9 0 mm Hg以上 , 这样 利 于冠脉 灌 注 , 而且 术 前应维 持 电解质 平衡 , 注 意补钾
生; ② 心 肌缺 血 再 灌 液 时 , 使 血 管 内氧 自由基 生 成 增 多, 引起 微 血 管 损 伤 , 血 管 收 缩 物 质 如 儿 茶 酚 胺 增 加【 3 J , 细胞 内钾 离子 丢失过 多后快速 不均 匀 的恢复。
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 J ] . 护士进修 杂 志, 2 0 0 8 , 2 3 ( 2 1 ) :
1 9 6 7 —1 9 6 8 .
[ 3 ] 黄宜杰 , 付 强, 王彦 炯 , 等. s T段抬 高性急性心肌梗 死 P C I
长, R A发生率下降, 以致 不发 生 R A 。 这 一结 果 提 示R A 的 出现 反映心 肌损伤 是 可 逆性 的 , 因此 , 应在 发
[ 2 ] 王青 , 王瑜 , 黄雪汝, 等. 急性 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 治疗 中心
可能 与病例样本 过少 有关 。 从 本组研 究结果 中, 我 们 还发 现 , R A在 缺 血持 续 3 0 a r i n左右 时发 生 率 最 高 , 而且 随 着缺 血 时 间 的延 长
R A 发 生 率也 随 之 上 升 , 达一定 峰值后, 缺 血 时 间延
传统疝修补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对比与治疗

20例临床 分析f. 3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0 3 3 3 ) 10 1 1 】 20 ,( 8 : — 7 . 7
[】 阳, 2孙 杨茵. 多胎妊娠期并发 症及临床处理 分析叨. 海峡预 防医学杂
维普资讯
28 9第6第5 0年 月 4 2 0 卷 期
・ 临床 探讨 ・
传统疝 修补与 力疝 无张 修补术后 并发症的 对比 治疗 观察 与
梁文辉 田建伟 陈 颢
( 南 省新 乡市 中心 医 院 , 南 新 乡 4 30 ) 河 河 5 0 0
【 词 】疝 ; 股 沟 ; 术 ;补 片 ; 发症 关键 腹 手 并
【 中图分类号】R 5 . 【 66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0 )5 1 3 0 6390(082—4—2
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患者对腹外疝手术治疗的要求越
丙烯 网片补片和意大利 HE N A S R I M H公司生产的圆柱形花瓣状 填充 物和长条状平片单丝聚丙烯编织网。均为不 吸收材料 , 具有 良好 的抗感染 能力 和组织相容性 ,置人组织后 在内源纤维蛋 白
来越高。 高科技的发展 , 使高分子补片在此领域 的术后的牵拉疼痛 , 医生手术步骤改
变, 减少损伤其他脏器的机会 和术后的复发率 。现对 20 2 0 0 0— 07
年问进行两种不 同手术方法的患者 回顾性 随访 , 结果 报道 如下 。
凝胶 的作用 下 , 短时 间内能与组织粘合 固定 , 以便有 大量的成纤
重 2 3.g 实属 罕见 。 3 75 ,
随之提高 , 如此例 患者 , 尚未发 生任何并发症 , 心脏负担 已 虽 但
三种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比较分析

比较关注 , 对 慢 性 疼 痛 并 发 症 的发生 关 注较 少 。 而
一
间无显 著性差 异 ( P>00 ) . 。详 见 表 2 5 。
表 1 不同类型腹股 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 比较
术组均置入修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 , 中 L h 其 i— c t s i 术方 法是游离 疝囊 至高位 , e tn手 ne 把疝 囊 或成 型 后疝囊 回纳 入腹腔 , 用一 相 当 大小 的补 片材料 置 使 于腹股 沟管后 壁 , 固定 补 片。 R t w手 术 游离 并 并 uo k 回纳疝 囊 和 Lct s i 术基 本 相 同 。疝 囊 回纳 i e tn手 h ne 腹腔 后 , 填 物 充 填 至疝 环 内 , 缝 合 固定 。后将 充 并
Ⅳ型 2 4例 。Lc t s i 术 组 6 i e tn手 hne 7例 , 均 年 龄 平 5 .5岁。 工型 4 63 1例 , Ⅱ型 1 6例 , Ⅳ 型 1 Ⅲ、 0例 。 R to u w手术 组 12 , 均 年龄 5 .9岁 。 工型 6 k 1例 平 58 9 例, Ⅱ型 2 7例 , 、 Ⅲ Ⅳ型 1 。疝 的分 型按 照 中华 6例
年龄 2 ~8 1 6岁 , 均 5 . 岁 。其 中男 32例 , 1 平 61 1 女 3
例。将其 分 成 传 统 腹 股 沟 疝 修 补 法 组 、i t si Lc e tn h ne 手 术 法 组 与 R t w手 术 法 组 。传 统疝 修补 组 16 uo k 4 例, 平均 年龄 5 .1 。 工型 8 , 59 岁 7例 Ⅱ型 3 , 、 5例 Ⅲ
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并发症分析

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并发症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方法:收治腹股沟疝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高位结扎修补术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治疗后痊愈出院,治疗组发生1例阴囊水肿,1例术后切口感染。
对照组发生6例阴囊水肿,5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尿潴留。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3]进行。
治疗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腹股沟疝切口,显露疝囊、游离精索、疝囊高位结扎,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两侧分离至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肌腱,钝性分离提睾肌找到疝囊,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将腹侧疝囊从内环处推回入腹并置入网塞并固定,用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关闭切口。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发症等计数资料根据条件用确切概率法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治疗治疗后痊愈出院,治疗组发生1例阴囊水肿,1例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7%。
对照组发生6例阴囊水肿,5例切口感染,3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46.7%。
治疗组的并发生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讨论腹股沟疝是世界上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成人疝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010年美国近100万人进行了腹股沟疝手术[3],国内没有明确统计,但是只多不少。
目前国内外腹股沟疝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和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等。
在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并发症多,有些嵌顿性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导致治疗失败[4]。
同时成年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缺损,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后容易复发[5]。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疼痛的分析及防治

12 1 修 补 材 料 : 修 补 聚 丙 烯 网 片 ( 国 强 生 公 司 或 意 大 . . 疝 美
般 与 精 索 无 关 , 疝 疝 囊 可 切 除 或 内 翻缝 合 。 直
结 果
2
手 术 过 程 均 顺 利 , 术 时 间 2 7 i, 均 4 . i。 手 5~ 5r n 平 a 5 5m n
本 组 病 例 术 后 均 得 到 随 访 , 访 时 间 3个 月 一 随 2年 。7例 患 者 中腹 股 沟 斜 切 口疼 痛 3例 , 骨 结 节 处 刺 激 痛 2例 , 股 沟 斜 耻 腹 切 口伴 大 腿 根 部 区放 电样 痛 1例 , 口胀 痛 1 ( 口 内触 及 切 例 切 肿 块 经 穿 刺 抽 出血 性 液 体 ) 。7例 患 者 均 在 3个 月 内症 状 逐 渐 消 失 , 中 1 经 腹 股 沟 内侧 耻 骨 结 节 处 局 部 封 闭 注 射 好 其 例 转 , 切 口血 肿 经 数 次 抽 液 加 压 包 扎后 疼 痛 消 失 , 1例 1例 口服
针对疼 痛的处理可予 物理治疗 , 如理疗 、 针灸 ; 口服 营养 神经药物 ; 神经阻滞 用 0 5 . %利多卡 因局部神 经阻滞 ; 外科手
发率 。但无张力疝修 补手术 后疼痛 的问题 时有发生 , 有关文
献报道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疼痛 的发生率是术后 复发率的 3~
5倍 。 笔 者 在 多 年 的 临 床 实践 中发 现 其 原 因 有 以下 几 方 面 :
疝气患者补片术后疼痛原因的分析和处理

疝气患者补片术后疼痛原因的分析和处理目的分析疝气患者补片术后疼痛原因及处理方式。
方法分析2013年来我院进行疝气补片的27例病例。
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处理,分别分析患者术后疼痛原因。
结果我院对疝气患者进行的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修补术相比,无张力修补术的疼痛率比传统修补术低。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疝气患者补片术后的疼痛。
但要配合规范的手术操作,适当的药物治疗,对减轻患者疼痛有明显效果。
标签:疝修补术;疼痛;对比研究就目前腹股沟疝手术临床病例分析来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进行补片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后都伴有多种并发症。
例如伤口复发、睾丸萎缩、射精疼痛等。
对于术后疼痛并发症的治疗,还没有快速、有效的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本文结合2013年我院治疗的27例病例,对疝气补片术后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研究出快速、有效的减轻疼痛的办法。
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来我院进行腹股沟疝补片手术的共27例。
其中男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32岁,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40岁。
我院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子,包括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
对照组7例,包括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先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具体方法是口服萘普生片,2次/d,5mg/次,1个疗程为3w。
3个疗程后进行观察,根据情况再进行局部阻滞。
具体方法是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周围有明显压痛点部位注射1%利多卡因10 ml加醋酸氢化泼尼松25 mg。
同样的3个疗程后,若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或传统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组采用Bard公司的聚丙烯单股编织的预裁补片,首先对患者进行皮切口,解剖腹股沟管,用Bassini修补法对患者游离精索及高位结扎疝囊进行修补,将修建平整的人工补片从精索后方覆盖于腹横筋膜前。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何帮勇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为了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对策。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120例资料,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统计慢性疼痛发生患者例数,计算百分比并分析慢性疼痛发生原因。
结果:120例资料术后随访结果腹股沟手术切口附近有持续性疼痛患者2例,腹股沟手术部位和大腿根部有放电样疼痛的1例,患者耻骨连接处持续性疼痛的3例,手术部位周围和睾丸刺痛感觉的1例,慢性疼痛发生率为5.8%。
结论:患者手术部位神经受累,耻骨结节处的骨膜受到损伤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而防止术后慢性疼痛的对策以手术的规范操作为主,另外治疗原则坚持先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的原则。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慢性疼痛,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的概念是美国医师Lichtenstein最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
这种手术主要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能够显著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该手术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手术(即不用补片的缝合修补法)方式对人体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使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该手术也可能会引起患者不同原因的慢性疼痛[1-3],为了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对策,笔者回顾性总结2007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120例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07年5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120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31岁-67岁,平均年龄为(50.1±19.9)岁,120例资料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统计慢性疼痛发生患者例数,计算百分比并分析慢性疼痛发生原因。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防治

从 而 达 到较 强 的 镇 痛 效 果 … , 简 单 、 是 经
济、 低风险的疗 法。② 药 物治疗 : 目前 治 疗慢性疼痛 的药物主要有 : 甾体抗 炎止 非 痛药 、 阿片类药 、 三环类 抗忧郁 药和其 他
3 00 5 0 1福建医科大 学教学 医院闽东医院
摘 要 目的 : 讨 腹 股 沟疝 无 张 力修 补 探
于 比较瘦 小 的病人 , 其是 皮下 组织 较 尤
薄 的 病 人 , 后 因 网 片 形 成 一 块 纤 维 板 术
块, 对其 下 的组 织 , 尤其 是 神经 的 压迫 ,
引 起 疼 痛 , 些 病 人 , 切 口下 方 明显 可 这 在
触及 块状 异物 , 压之有 明 显的神 经反 射
带内面及联合腱 固定 。 术后 疼 痛 :l例 患 者 术 后 } 不 同 2 H现
程 度 的疼 痛 。其 中 5例 患 者 术 后 仅 出 现 腹股 沟 区 间接 性 刺 痛 ; 患 者 出现 腹 股 6例 沟区及同侧 阴囊 间接 性神 经放 射 痛 ( 其 中有 2例 局 部 皮 肤 感 觉 麻 木 ) 1例 患 者 ; 术 后 出现 腹 股 沟 区持 续 性 疼 痛 , 后 发 现 术 切 口皮 下 出 血 , 口隆 起 , 予 清 除 血 肿 切 给 及止 血 后 疼 痛 渐 进 性 缓 解 ; 患 者 感 切 4例 口胀 痛 不 适 感 , 口下 方 可 触 及 条 索 状 结 切 节 , 压 痛 ; 例 患 者 感 切 口下 方 烧 灼 感 , 有 3 并伴 有 阵 发 性 针 刺 感 ; 患 者 在 高 抬 腿 2例
张力疝修 补 术后 疼 痛原 因分析 : ①
神 经 受 累 : 腹 下 神 经 在 腹 股 沟 管 上 方 髂 l c ~2 m处 , 开 腹 外 斜 肌 腱 膜 在 内 环 上 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
作者:赵俊张晓东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10年9月426例实施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疝修补术组(n=210)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n=216)。
术后疼痛发生率,传统疝修补术组为90%(19/210),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为42%(9/2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慢性疼痛;原因;治疗
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是指疝修补术后持续存在时间超过3个月,范围超过手术累及区域的疼痛,是该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近年来,隨着传统疝修补术的减少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普及,术后慢性疼痛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10年9月实施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426例,随访发生并发症70例,其中慢性疼痛28例,比例高达657%,其中传统疝修补术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90%,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42%,就其原因和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10年9月实施疝修补术4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n=210)和聚丙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组(n=216)。
前者男180例,女30例,年龄28~82岁,平均57岁;其中斜疝150例,直疝60例;单侧疝190例,双侧疝20例,原发疝192例,复发疝18例,按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学组于2003年8月制定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的分型法[1],Ⅰ型疝23例,Ⅱ型疝56例,Ⅲ型疝113例,Ⅳ型疝18例,发病时间6个月至10年。
后者男190例,女26例,年龄25~88岁,平均60岁;其中斜疝160例,直疝56例;单侧疝180例,双侧疝36例,原发疝195例,复发疝21例,Ⅰ型疝24例,Ⅱ型疝54例,Ⅲ型疝117例,Ⅳ型疝21例,发病时间5个月至11年。
12方法
121传统疝修补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即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强行缝合;无张力疝修补术用聚丙烯材质为北京天助畅运善释补片。
取腹股沟斜切口,长约5~6cm,解剖腹股沟管,游离精索及疝囊,高位结扎疝囊。
对疝环口和缺损的腹橫筋膜作适当的修补,将人工补片修剪后平整覆盖于精索后方,按照Li chtenstein等[2]方法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缝合腹外斜肌肌腱、皮下组织和皮肤。
122术后疼痛治疗
首先采用局部物理治疗如针灸等,对症状较重的加用止痛药物,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而弱阿片类止痛剂一般作为最后的措施,对部份患者因长期疼痛影响工作和休息的可加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晚间服用50mg。
对有明显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疼痛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用05%的利多卡因作局部阻滞注射,疼痛能有效地缓解者称为阳性反应,然后将类固醇或可乐定加入局麻药中重复注射,注射的部位主要在髂腹下、髂腹股沟和生殖股神经的周围。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A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术后慢性疼痛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疼痛出现的时间在手术后的1周至18个月内。
传统疝修补术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90%(19/210),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42%(9/2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疼痛治疗结果
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理疗,药物,神经阻滞等治疗,治疗后疼痛逐渐消失。
时间最长6个月。
3讨论
腹股沟区的深层簿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缺陷,这个簿弱区被称为“耻骨肌孔”,人直立时耻骨肌孔区的压力增加3倍,而此区仅有一层腹横筋膜来低当腹内腔的压力,因而引起成人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是腹横筋膜的簿弱,缺损或裂开,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特别是高龄,腹压增高者。
成人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Bassini和McVay等手术为了加强后壁将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肌腱两种不同解剖结构组织强行缝合,是一种错位对合的高张力性缝合,不符合解剖生理,难以抵抗腹内的压力,且易撕裂,也容易出现术后疼痛不
适,发生率高达90%,且复发率高[3]。
近20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复发率低、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已经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术后引起的慢性疼痛其发生率为42%,发病原因主要与神经受累、耻骨结节骨膜损伤、充填物压迫,切口内血肿,精索受压、血管损伤等因素有关。
结合本组资料,聚丙烯材质补片是当今外科领域使用最广泛的植入体之一,但它的表面粗糙,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植入体内后随即启动宿主组织的(亚)急性炎症反应并伴有持续的纤维化过程和发生机械性固定,由于炎症反应重,可导致植入体内后,补片长度皱缩20%或仅有最初大小的40%,有时可出现折叠和锐利的边缘[4],产生异物感和神经血管的压迫,造成慢性疼痛。
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诊断并不困难,主要依据手术史、临床表现和检查,凡具有以下2点均可诊断:①疝修补术后3个月以上,手术区仍然存在持续性疼痛。
②疼痛可为持续性或间隙性,在屈髋时能减轻,活动或伸髋时加重,可伴有感觉异常或向大腿内侧和会阴的放射痛。
治疗可采用理疗,神经阻滞,药物、手术等方法,结合本组资料,我们认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症状轻,疼痛呈间隙性者多采用理疗加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类药及弱阿片类止痛剂。
对神经受累者多采用局部神经阻滞,注射局麻药加类固醇混合剂,注射部位为受累神经周围,主要是髂腹下、髂腹股沟和生殖股神经。
传统疝修补术无法预防术后慢性疼痛。
预防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主要依靠规范的手术,严格遵照疝修补的原则,避免神经损伤,选用大小适当的充填物,安置补片应与神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此外在选用补片时尽量采用柔软、舒适而抗张力强度又大的补片材质,一个理想的补片要符合重量轻,厚度薄,孔隙较大,有一定的硬度,无“记忆效应”,置入后能保持平坦的特点[5]。
此外,其他手术术式在减少术后慢性疼痛方面是否优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126.
[2]Kurzer M,Belsham PA,Kark AE The Lichetnstein repair Surg Clin North Am,1998,78:1025.
[3]侯锡斌.植入补片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1,3(4);19.
[4]张立成,石俊忠,孙惠军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及对策中华全科杂志,2008,6(8):829.
[5]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与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