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志摩诗集》有感

合集下载

黄鹂读后感

黄鹂读后感

黄鹂读后感
黄鹂,这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视为美好、吉祥的鸟类,被诗人徐志摩捕捉到了其独特的美。

他的诗歌《黄鹂》不仅仅是对一只鸟儿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对自然、对美的深刻反思。

诗中,黄鹂的出现如同春天的使者,它的艳丽色彩和动人的歌声,让整个世界都为之动容。

然而,这只黄鹂并不轻易展露自己的美丽,它只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环境下才会展露真身。

这不仅仅是对黄鹂的描述,更是对生活、对自然、对美的独特理解。

黄鹂只有在春雨、宿露中才会放声啼叫,这如同生活中的美好,往往需要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才能显现。

同样,黄鹂在朝霞和彩虹的映衬下才会展翅飞翔,这告诉我们,美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得以展现。

而在黄鹂的形象中,徐志摩不仅仅是在赞美它的美丽,更是在借黄鹂之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受。

黄鹂的鲜丽色彩、迷人叫声和矫健姿态,成为了徐志摩心中美的象征,也成为了文学创作极致的象征。

然而,现实的环境却让他感到极度的感伤。

这种感伤,既是对现实中美的缺失,也是对生活中种种困境和无奈的感慨。

黄鹂的美丽和哀愁,成为了徐志摩心中的一种隐喻。

他通过黄鹂,表达了自己对美、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黄鹂》这首诗充满了深度和内涵。

总的来说,徐志摩的《黄鹂》不仅仅是对一只鸟儿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对自然、对美的深刻反思。

它告诉我们,美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得以展现,而现实的环境却往往让我们感到无奈和感伤。

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感悟

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感悟

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感悟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感悟【1】几回读,总愿追随诗人,去往他曾经的寻梦地,究竟是旁观,还是亲临?那样怅然不舍、时空颠倒、梦境穿插,都因为,那即将的别离。

——题记近了,眼中的景,草坪、树荫、康河、那最美的彩虹、还有那彩虹般最美的康桥近了,眼中的我,衣衫、脚步、面容、思索、还有那近乎割断脐带的婴儿般的不舍轻轻地,又走上曾经轻飘过多次的草坪,像往常一样小心、比往常更小心。

对不起,不忍打搅那熟睡的心灵,不忍打搅那可爱的梦境,更不忍打搅梦境中的自己。

亲爱的,你不舍的梦中真有不舍的我吗?哦,还有你,可爱的青荇,我的小东西!在这熟睡的一刻、在这熟睡的季节里,只有你强忍睡意,不愿别离而为我送行?油油悠悠的你,在水底;轻轻的我,在你的爱意里。

因为你,做一棵水草,我甘心!在我们的爱河——康河里,柔情蜜意!吻别,我最爱的你!来到那曾经到来过的树荫下,傍着悠悠康河,蓦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心跳、脸红,做了少妇的你更加丰腴美丽。

深情地望着你,问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婚礼?当你挽着新郎夕阳而去,你那金色的艳丽、婀娜的艳丽,却成了康河和我最永久的记忆!康河为你而波光荡漾,我为康河眼中的你心头荡漾!问你是否还记得那件送给你的嫁衣?你身影前的那一面平镜,记住了你新娘的美,记住了我彩虹般的梦。

亲爱的,嫁做人妇的你,如果还在意我们曾经的倾心,那么在我离别之际,请你再看看镜中的记忆:我为你,在青草更青处撑一支长篙,漫溯;我为你,在满载的一船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我的梦啊!那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啊!我把梦献给了你,把梦留在了这里!激动,我快要哭出来,却,哽咽了。

我要把淡淡的别离、悄悄的别离、幸福的别离,留在这里!我,沉默了!夏虫为我沉默了!康桥为这一切,沉默了远了,眼中的景,草坪、树荫、康河,还有那最美的彩虹,还有那彩虹般最美的康桥远了,眼中的我,思索、面容、脚步、衣衫,还有那一步三回头的背影诗,可以有尾音;而诗意,却是那样绵长不绝。

徐志摩《偶然》读后感 - 读后感

徐志摩《偶然》读后感 - 读后感

徐志摩《偶然》读后感- 读后感徐志摩《偶然》读后感 1这首《偶然》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合作的剧本《卞昆冈》中的唱词,是徐志摩柔和清爽,细腻情感描写的代表作。

这首《偶然》中充满了各种意象性的词汇,例如“一片云”“波心”“黑夜的海上”以及“光亮”等,将时间副词“偶然”描写成具象性的事物,让读者更加形象地体会到是人想要表达的意境。

全诗充满了张力,艺术性的构思将整体内容都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景,其中“我”和“你”都不是有所指代的具体人称,而是一种意象,是泛指的一种关系,指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的任意两个人,突出了“偶然”的意境。

而这种意境,则符合题目所言的那种情形,即“我”与“你”在偶然间相遇,就像在“黑暗的海上”各自奔着不同方向航行的两艘船,不期而遇,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形成“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种偶然,象征着爱情的不期而遇,这首《偶然》是徐志摩最经典的爱情诗。

意境隽永,语言优美,让所有读它的人都感受到那份相逢、相忘的意境。

徐志摩《偶然》读后感 2每一个雨天,我都喜欢靠在窗前,啜一口咖啡,读着徐志摩的诗!西方人说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那我要说,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读徐志摩的诗,感受也大有出入——这就是一种深味,值得被反复解读的精髓!《偶然》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诗,其中暗藏的意味很值得人思考!偌大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是一种随机的偶然,那个角落的他(她)也许终我一生也不会认识,但是这种看似没有交集的人生却也存在着不可思议的联系,活在这个世界要学会的`已不仅仅是独立,更是一种与人相处的默契!我不敢说自己的存在世界,国家,甚至其他人有多大的影响,但我知道我不是一种偶然的产物,我有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许若干年后的我再回眸审视自己的人生路时,我还会读起这首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诗歌读后感2篇

徐志摩诗歌读后感2篇

徐志摩诗歌读后感2篇导语:徐志摩的诗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

他的大部分诗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

以下是分享的徐志摩诗歌读后感2篇,欢迎大家阅读!徐志摩诗集读后感(一)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徐志摩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创造无数经典,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唤醒了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和对世间的幻想‥‥‥初识徐志摩还是那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洒脱的诗句,内心也不禁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天性的思想泛滥,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今再次观赏这部作品,却发现那时的徐志摩少了份纠缠,多了些许奔放,浅露离别的忧伤,显现了浓浓的浪漫情愫,他把浓郁的离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几笔点化得淡雅、飘渺,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激起我对大学生活的深刻怀念,对职工生涯的无限憧憬。

如果你觉得徐志摩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眼界低见识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时间有幸拜读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诗,全诗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达了诗人对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无可奈何而引发感叹。

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表达了他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

每每读起他的这首诗歌都会激起我对美的无限追求,对偶遇的深切渴望。

对于二十岁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而言,正处于抉择的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美,只有拥有发掘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

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源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徐志摩面对愤怒,没有咆哮,没有慷慨高歌,甚至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淡然洒脱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精选27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精选27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精选2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精选2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篇1傍晚。

天空泛着暖暖的橙色,远处的大本钟的钟声已隐约在回荡,在一片幽静祥和的康桥,这显得有些突兀惊起的一只青鸟擦着紫灰色与银色芦穗,扑鲁扑鲁飞远了。

一位诗人正立在康桥边,他眉宇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忧伤。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是啊,黄昏,意味着即将结束,意味着这美好的一切都将成为回忆……忽然,他眼睛一亮,脸上因激动而泛出几朵红晕,但他的双眼却如蒙上了水汽一样,没有焦点,空洞,迷蒙。

他快步走向不远处的拜伦潭。

盛夏的榆树格外茂盛,在平静的潭面上映出模糊的倒影------就如诗人的这个迷离的梦,真实又遥不可及。

但他丝毫没有想到这些,他完全沉浸在了往日的回忆中了。

啊,这不是一汪清泉,而是天上虹!天空中竟出现了一道彩虹,她轻轻地飘进水中,被榆阴与缓慢浮动的水藻揉成一片片的。

散落在水中。

诗人注视着,心里孕育已久的梦,一如这夕之虹,慢慢沉淀,闪耀。

诗人的眼神越发柔和起来。

他幸福的样子就如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世界在他的眼眸里被浓缩成了半圆形的黑白影像,记忆的潮水不断涌动,升华……梦,在不断延续……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篇2我向来喜欢极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

那些文字读起来,有种恋爱的感觉。

高中的时侯我喜欢上写诗,每一个文学小青年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

如果一个文学小青年没有喜欢过诗,那么我敢说他不是标准的文学小青年。

那时,我喜欢徐志摩,因为他写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以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除了徐志摩之外,我还很喜欢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诗中这样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印度洋上的秋思读后感

印度洋上的秋思读后感

印度洋上的秋思读后感
徐志摩的《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思索的作品。

在印度洋的秋夜,诗人用深情的笔法描绘了一对情醉的男女在月光下相互倾诉、承受祝福的情景,诠释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诗中描绘的这对男女,在异国他乡,相依相偎,互诉心声,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奇妙和伟大。

而这种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的交流,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徐志摩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他以深情的笔法吟唱了自己的心声,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独白。

徐志摩的诗雪花的快乐读后感

徐志摩的诗雪花的快乐读后感

徐志摩的诗雪花的快乐读后感诗的开头就说“假如我是一朵雪花”,这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

就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那片小雪花,可以自由自在地飘。

雪花在徐志摩的笔下不是那种冰冷的、孤单的存在,而是有着自己的快乐和追求的小生命呢。

他写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这“潇洒”二字用得太妙了。

我仿佛看到雪花在空中打着旋儿,不紧不慢地飘着,就像一个风度翩翩的舞者,一点也不被什么束缚住。

而且它不是漫无目的地飘,它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它要“飞飏,飞飏,飞飏”,这三个连着的“飞飏”,就像雪花在欢快地呼喊着自己的梦想,那股子兴奋劲儿都要从诗里溢出来了。

雪花想去的地方可浪漫啦,它要“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这方向是啥呢?原来是“她”所在的地方。

这里的“她”就像一个神秘又迷人的女神,雪花把她当作自己的归宿。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也总有一个让自己满心向往的目标或者人,只要一想到能靠近那个目标或者人,就充满了力量。

雪花飘向“她”的过程描写得特别美。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就像一个坚定的追求者,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它不会被那些不好的、消极的地方所吸引,只一门心思朝着自己心中的美好奔去。

最后雪花落在“她”的身上,“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哇,这画面简直了,就像一场甜蜜的拥抱,雪花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港湾,然后消失在爱人的怀抱里,这种浪漫的感觉真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徐志摩这首诗用雪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是对爱情的向往,也可能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不管是啥,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纯粹、执着和充满诗意的情感。

读完这首诗,我就想啊,生活里要是能像雪花这么潇洒又坚定地追逐自己的快乐就好了,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朝着心中的那个方向勇往直前,那可太酷了。

而且啊,这首诗的韵律也很美妙,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一首轻快的小曲子在耳边奏响,让人心神荡漾呢。

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读后感

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读后感

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读后感【篇一:再别康桥读后感】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别是一番感叹。

徐志摩曾多次访问康桥,也曾写下数篇有关康桥的脍炙人口的文章,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

他曾醉心于古老、宁静的学术之地康桥,在河光林色的康河,发现了大自然的美。

可是在他最后所写《再别康桥》的诗作里,再也没有“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之情,也不再热切的希望再见游地,而只是悄然地的抒发着那种“绝对孤独”的感受,他是“轻轻地来,悄悄地来”来这旧游之地。

在这里,他要倾心关注的只是漫游康河上的情景。

虽然看到的仍是“柳影”、“榆荫”,但心境不同,感受不同,就是那一泓绿波,也只是彩虹般的梦,尽管像新娘一样的美妙柳影,也曾在心中“荡漾”,可是,这个梦,也不是长篙撑一叶扁舟,溯洄上流所能寻找到了的。

从康河上,目前所能找到的,不再是过去所曾愉悦过自己思想灵魂的灵丹妙药,而只是想“甘心做一条水草,在水里招摇”。

就是那过去的满船星辉放歌的日子也已消逝,如今,康桥的夜晚,只是一片“沉默”。

歌声息了,离别的笙萧不能静悄悄了,再也没有哪一位来为君奏一曲“骊歌”,就连白日满耳聒噪的夏蝉,也突然一下子沉默了起来。

在这沉默的时刻,诗人感到的不是象远离家乡时的那种“魂牵梦萦”的别情,当然也不会生发出“重游”的迫切心愿了,诗人心头萦绕回首的只是毅然的悄悄离去的黯然情愫。

【篇二:再别康桥读后感】老一辈的文学家中,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青年朋友的喜爱。

特别是他的著名诗作《再别康桥》,使得他简直就是浪漫的化身。

但在我看来,《再别康桥》除了“那美丽动听的音节和诗人飘逸,洒脱的翩翩风度”之外,一个“再”字或许更能让我们有所了解。

在《再别康桥》之前,徐志摩曾写过多篇关于康桥的诗作及散文。

在1922年,他第一次离开康桥时曾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后又曾写过《康桥西野暮色》,《康桥晚照即景》等诗,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给志摩的印象及影响都是很深刻的。

他是要从罗素才到英国的,用他的话讲是“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徐志摩诗集》有感
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
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
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
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
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
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
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
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
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
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难得
难得,夜这般的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详论,
更没有虚娇,猜忌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的干裂的口唇;
你添上几块煤,朋友,
一炉的红焰感念你的殷勤.
在冰冷的冬夜,朋友,
人们方始珍重难得的炉薪;
在这冰冷的世界,
方始凝结了少数同情的心!
这首《难得》写了一双“寂寞”灵魂深夜对视,互诉孤寂之情。但这不是一团无病呻吟,
而是令人感受到的贴近诗人心中的炉火的温,还有对现实社会冰冷现状的担忧。人们常常把
诗人和失意怯懦联系在一起,但我觉得诗句就是诗人手中的利器,在这白纸黑字上刻出了社
会的分明;诗句更是入口的良药,美化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徐志摩的诗,我感觉到了他心中那份对浪漫的执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为
什么不让它飘满浪漫的雪花”。《雪花的快乐》一诗则将浪漫与情景融为一体: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读诗并不是去钻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情到景到意象到既是读诗的大境界,
自己的心情随着诗歌文字的浮现而波动,感觉自己的思想在窗外的浮云之上随风飘荡,来到
诗人面前,感受着诗人创作的冲动。诗句结束,合上书,周围的一切还是原样,但嘴角一笑,
心里已多了份对生命的礼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