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对华投资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东盟国家地理概况

东盟国家地理概况


2010年1至 9月,中国 -东盟双边 贸易额达 2113亿美元, 同比增长44 %。东盟成 为中国第四 大贸易伙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 国的积极影响?
(1)、贸易方面看,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
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 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欧盟和美国的市场 的依赖。 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能够扩大出口规 模; 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 通过互补性贸易优化贸易结构降低出口市场波 动,实现多元化战略,
马来西亚



地处十字中心。面积33.02万平方公里,人口 2720万,城市人口占57%。 全境被中国南海分隔成东马和西马两部分。西马 的大汉山海拔2190米。 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锡矿带,锡储
量具世界前列,并有石油、天然气、铁、金、钨、 铝等;森林覆盖率为58.7%。 有30多个民族,马来族人占61.5%、华人占 23.6%、印度人占7%。伊斯兰教为国教。 首都:吉隆坡 语言:马来语
农业是绝大多数东盟国家的基本生产部门, 农产品的商品率高。东盟是世界上出口稻米 最多的地区,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的1/2。 在东盟的出口商品中,制成品占60%以上,主 要有半导体、集成电路、汽车、家具以及石 油、液化气、棕油、稻米、硬木等;进口商 品多为机械零部件、半成品和粮食等。 (895.3亿美元)

历程回顾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
2001年,中国与东盟双方领导人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在10 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2002年11月4日,双方签订了《东盟一中国自由贸易区全面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开 始实施 。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中国-东盟的直接投资关系:趋势与发展

中国-东盟的直接投资关系:趋势与发展

外 直接投资 ( D ) F I的重要 地 区 , 与此 同时 , 国也 中
东 盟对 华 直接 投 资 主要 来 源 于 新 加 坡 、 马
是一 些东盟 国家 重要 的F I 源地 。 总体上 , D来 但 双 来 西 亚 、 国 、 律 宾 和 印 尼 五 国 , 他 国家 投 泰 菲 其 新 据 边投 资流动 的潜 力还没有充 分挖掘 出来 。为 了进 资额极 少 。 加坡 是对 华投 资最 多 的国 家 。 中 04 步密切 双边投 资关 系 ,推 进双边 经济合 作 , 有 国商 务部 统计 ,以 实 际利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计 ,截 至2 0
☆东 南亚纵 横 AR U O T E S SA 2 0 .☆ O NDS U H A TA I 0 68
维普资讯
国F I 95 21 显 著特 点 : 是 早期 投 资的规 模 较小 , 来 则迅 机前 ,东 盟5 D 流入 量从 1 8 年 的2 0 万美 一 后
( ) 一 东盟 对 华 投 资
72 7 O4 % 8 亿 7 2 世 纪 8 年 代 以来 ,随着 东盟 国家经 济 的 国2 . 亿 美 元 、.9 , 菲 律 宾 1 .8 美 元 、 O O 强劲 增 长 ,东盟 企业 开 始从 事 大规 模 的海 外 直 O3 % ,印 度尼 西 亚 1 .3 .3 3 亿美 元 、.4 ,文莱 7 O2 %

D存 5. 9 必要 就 双边直 接 投 资关 系 的发 展趋 势 及前 景进 年 ,中 国吸 收 新 加 坡 F I 量 高 达 2 53 亿 美 元 , 中国F I 入存量 总 额 的45 %。 占 D流 . 4 与新加 坡 行分析 。


F I 向流动 的总体 动 态 D双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

也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区域合作的动力来源问题:政治主导下的经济驱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合作,究竟在多大成分上是出于经济考虑的,如何平衡经济与政治、外交利益是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双方之间的经济竞争性与互补性来看,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使东盟担心失去自身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以新加坡为例,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在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再加工制造的(该类产品结构与新加坡极为类似)。

中国与东盟单个国家的制造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果与整个东盟相比,双方的制造业结构非常相似。

机电设备是中国和东盟中发达成员最大的制造业产业,服装、制鞋等轻工业产品则是东盟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新成员国的主要制造业。

原有的东盟发达成员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与中国竞争,新加入的成员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与中国竞争。

东盟的中等发展水平的成员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都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对国际出口市场的争夺上。

因为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均无一例外的高度依赖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市场。

(二)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问题:中国主动但不主导1.东盟牢牢把握住区域合作的主导权。

东盟国家由于市场狭小,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的整合。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探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探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探析作者:郑慧礼徐洁香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09期摘要: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本文通过建立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赋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东盟十国的投资环境差异明显,其中投资环境最好的是新加坡,最差的是柬埔寨。

同时,还计算出了各一级指标权重,发现生产要素、经济环境等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明显。

因此,建议中国企业要因地制宜,中国政府要加大对海外企业的扶持力度,各东道国也要提高自身生产要素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东盟十国;投資环境;模糊综合评价;一带一路一、前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大倡议的结合体,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致力于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地区建立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从而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合作网络。

东南亚地区发展程度较高、华人华侨数量最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又与中国地理位置接近、文化背景相似,一直以来双方都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往来。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东南亚地区成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心所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中国企业对东盟十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特点等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各个国家的利润增长点和潜在风险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投资具有盲目性。

因而,评价和分析东盟十国的投资环境,有助于我国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助于中国政府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同时也有助于东盟各国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水平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扩大,这一趋势引发国内学者的关注,并对东盟十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曹标(2016)从基本需求、经济效率、创新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东盟国家的现状,并综合三者得出了各国全球竞争力指数和排名。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56-- 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56-- 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8 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2019年9月21日,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韩正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8年、特别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年来,始终与时俱进、携手前行。

近年来,双方战略互信达到新高度,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人文交流呈现新气象,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了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

韩正指出,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

东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中方愿同东盟各国一道,积极弘扬丝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全面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携手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印度尼西亚总统特使、海洋统筹部部长卢胡特,缅甸副总统敏瑞,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老挝副总理宋赛,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朱林,越南副总理武德担,波兰企业与技术部国务秘书奥切帕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随后,韩正宣布博览会开幕,并与嘉宾共同启幕。

开幕式后,韩正巡视博览会展馆,并与卢胡特共同出席印度尼西亚国家馆开馆仪式。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东盟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化,其在本地区的地位也越发重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实现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2.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

对于中国与东盟来说,迈向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经贸合作是重要内容,双方既要巩固传统优势,又要努力拓展新领域,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一)合作概况描述1.贸易额稳定增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2022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其贸易额是稳步增长的。

而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所占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995年的2.8%逐步提高到2022年的5%,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22年的16.6%。

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实施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双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相比东盟而言,在稍高层次的制造品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2.相互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投资额逐年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稳步上升,在数十年间发展迅速,连续数年投资总量仅次于来自东盟内部成员和欧盟的直接投资。

而东盟对华投资虽然近年来放缓,但是也在2022年攻破七十亿美元的大关,总投资量达到空前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效应在区内降税之前,中国和东盟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双方的关税水平较高,如印度尼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纺织品(20%)、电子产品(21%)、塑料产品(18%)。

尤其是东盟新加入的成员国,关税水平均在15%以上。

中国对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一些产品上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比较高,比如对泰国的大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高水平进口关税及配额。

2021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二):微专题十二 推动中国-东盟融合发展的新一代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二):微专题十二 推动中国-东盟融合发展的新一代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十二推动中国-东盟融合进展的新一代【背景材料】2022年7月26日,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闭幕。

其间,第四十九届东盟外长会、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相继进行。

通过中国与参会国家,特殊是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系列外长会始终保持对话与合作的基调,为今后中国—东盟关系开拓了奇特的前景。

在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上,中方强调连续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愿与东盟以纪念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推动双方关系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迈向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针对有个别国家外长在东亚峰会外长会发言中提及南海仲裁案,王毅表示,仲裁从程序和法律适用、事实认定以及证据采集等多方面都布满了疑问和谬误。

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不合法”:一是仲裁的提起不合法;二是仲裁庭的成立不合法;三是仲裁的结果不合法。

中国实行的立场完全正值,目的是维护国际公正与正义,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本次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聚焦合作、进展。

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通伦·西苏里在东盟外长会开幕式致辞时说,在过去49年中,东盟经受种种考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往来不断增加。

作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东盟已经形成单一市场与生产基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6万亿美元。

2022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

假如说这25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成长期,将来25年就是双方关系的成熟期。

成长期的关键词是从无到有,中国已经跟东盟之间建立起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构架,而成熟期的关键词是提质升级。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税收的作用。

当前,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而消退税收障碍已成为税收国际协调的重要特征,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国际协调的历史进程应与地区税收国际协调的一般步骤大致相同,即关税协调、其他间接税协调和直接税协调。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稳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望未来,随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和2010年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之后,双方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于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签署《投资协议》。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关税水平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自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三年实现目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开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但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中国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

2009年,双边贸易虽然下降,但也达到2130.1亿美元,减少7.9%,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降幅低6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3亿美元,减少7%;中国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减少8.8%。

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双方在自贸协定框架下大幅降低和取消关税为促进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7月,《协议》开始实施,中国按照规定削减了3408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进口关税由9.9%降至8.1%。

2007年1月,中国进行第二次降税,降低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关税进一步下降为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亚洲十国/地区(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日本、澳门地区、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地区)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83.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77.1%;欧盟主要国家(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3.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7.5%;北美(美国、加拿大)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3.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2.2%;部分自由港地区(毛里求斯、巴巴多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萨摩亚)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1.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9.3%。

表 1 2018 年主要投资来源地前 15 位国家/地区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
(一)东盟对华投资市场地位
东盟是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8年成为继欧盟、美国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在中国的前7大贸易伙伴中,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增长最快。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东盟对华累计投资额1167亿美元,东盟首次超过英属维尔京群岛,跻身继香港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

(二)投资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1987-2018年,东盟在华的新设企业数及实际投入金额规模占比稳步提升,至1999年达到巅峰,之后逐渐呈下降趋势。

到2018年,扭转连续多年下降趋势,东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09家,同比增加35.5%,占当年全部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的 2.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7.2 亿美元,同比增加12.5%,占当年全部实际投入外资金额的4.1%。

图1 1987-2018 年东盟对华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
2018 年,东盟投资行业前5 位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5 个行业新设企业数占比67.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80.0%。

表2 2018 年东盟对华投资前5位行业
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
(三)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得益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人文地缘临近的优势,中国继续是东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及目的地。

随着双边经济合作的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的实施,将吸引越来愈多的东盟国家企业来华投资。

两地之间
的投资活动仍有可观的增长潜力。

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 近年来,东盟对华投资行业构成出现了分散化、多元化的格局。

突出表现在:第一,随着中国服务业逐渐放开,东盟在保险、银行、房地产、零售和旅游等服务业的投资有所加大,所占比重日益提高。

第二,在经济作物种植、花卉栽培及水产养殖等第一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

2. 长期以来,制造业一直是东盟对华投资流入的主要领域,服务业和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额均保持增势。

长江经济带受到全球投资者青睐;分国别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额也在快速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