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静--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宁波四中教师公开课教案-宁波第四中学

宁波四中教师公开课教案-宁波第四中学
(1)接下来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上面的那个问题
从中让学生复习运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
F
a
G
通过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释现象。
(2)用PPT学生展示“扬场机”的机械结构
请学生讨论机械原理。
请学生回答
(3)给学生两个课题
第一个:如何鉴别生鸡蛋和熟鸡蛋(在不打破的情况下)
第二个:研究拔河问题中的力学问题
课题二:增大手与绳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选择质量大的选手参加比赛;
增大脚底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力要齐,
(4)举例生活中,体育运动中的其他一些物理现象,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5)布置作业
授课教师课后自评
学生比较活跃,就是场面不好控制,因为有很多学生提出的方法没有办法解释。
听课教师意见
想法很好,实施的时候要注意细节
教学方法
讲授发探究实验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备课分析
前一阶段学生刚刚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也做了一些练习。第一册的内容已经上完了。为了经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前一段的知识特意设计了这一节课。
橡皮筋
二.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教师手里拿着一个如图自己制作的杯子
当放手时物体会自动落回杯子里
2.新课教学
接下来吧学生分成八组进行分组研究讨论,两个课题各四组。
个学生十分钟的谈论时间
请每一组派代表上台总结组里面的研究成果
结论大致如下
课题一:把鸡蛋对着光照,透明的是生鸡蛋;
用手摇一摇,感觉到一面有流动的是生的;
用相同的力转鸡蛋,生鸡蛋转得慢,熟鸡蛋转得快;
用手按住旋转的生鸡蛋,放手后生鸡蛋继续旋转,熟鸡蛋不会;
教研组评议

汪泉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汪泉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坝镇汪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强化学校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总体目标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组织领导为了确保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决定成立汪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光茂副组长:蔡国开张兴虎成员:景生永尤志强顾艳霞王海燕学校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分工,靠实责任,负责召开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会议,研究和部署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工作,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开发我校在继承艺术、国学诵读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通过筛选、改编、补充、拓展已有的课程和新编校本课程,开发《安塞腰鼓训练指导手册》《国学经典诵读手册》《书法技法指导手册》《舞蹈训练指导手册》《口风琴训练指导手册》等五本校本教材,现正在编写。

同时在开展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在2016年3月前编写完成。

四、课程实施(1)根据每门校本课程的内容,结合品德、体育、音乐、美术等自身学科的特点,增加有关校本课程的内容,将校本课程的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各年级设立音体美等兴趣活动小组,每周举行两次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将校本课程向课处延伸。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及图片资料。

滨河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滨河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滨河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思维的灵活创新、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3.艺体技能类——舞蹈、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围棋、花样篮球、呼啦圈、田径等四、实施原则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韩永新,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张晓梅,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李吉宇李佩吉李丹刘万平李华张华梁红勇尹鹏(二)确定课程实施责任人与相关课程承担教师课程承担教师课程李佩吉李吉宇尹鹏花样篮球李吉宇李佩吉郑玉红马永萍花样足球刘万平任虹顾文英刘志红呼啦圈李丹程燕魏海燕李海霞扇子舞刘志红程燕任虹张晓梅空竹李丹尹鹏顾文英梁红勇花样跳绳梁红勇兰英霞棋类李华马永萍硬笔书法张华郑玉红绘画各班任课教师兔子舞小苹果各班班主任经典诵读(三)校本课程实施保障措施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下)

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下)

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学生名册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点名册校本课程:电子琴任课教师:付海红参加活动的“√”,没有参加活动的“×”,请假的“○”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简单的节奏练习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五线谱是用来区别的音的高低,如爬楼梯一样,楼梯越如下面的图示:把你的左do re mi fa so 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可以在手上记忆。

)三、在五线谱上书写高音谱号。

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mi fa so la xi这七个音符。

三、学习弹奏c调音阶进行穿指跨指练习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1.集体复习弹奏《吹号》2.按老师给定的节奏齐奏3. 学生独自复习《小雨点》4.按电子琴上的节奏学生自行弹奏5.集体随着节拍器的节奏弹一弹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按=60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按练习扩指弹法学习弹奏《铃儿响叮当》第一乐段按=60二、学习弹奏《铃儿响叮当》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按按=60第一乐段按=60按=70按=70《铃儿响叮当》.按组织学生学习第二乐段先读谱组织学生按集体齐奏练习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按按第一、二乐段按第三乐段按=70按=80按=80《铃儿响叮当》.按组织学生学习第三乐段先读谱组织学生按集体齐奏练习马昌营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按按按=80按=90按=90《铃儿响叮当》.按组织学生按。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58)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58)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12 精读和略读主备教师:卢燕备课时间:2008年3月31日教学内容:课时编号:38精读和略读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浏览”“走马观花”造句。

2、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重点:1、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2、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并能灵活的应用在实践中。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进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还记得吗?板书课题:12 精读和略读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二、初读指导1、朗读课文,画出5个生字,要做到会读会写。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小黑板出示)浏览浩如烟海精读梗概走马观花略读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

①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要在下面加圆点呢?也就是说哪些是关键词语?②朗读这两句话,注意关键词语。

(2)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什么是略读?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略读能力呢?(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2)略读有什么作用?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关键词语。

交流:“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朗读第3自然段。

(3)怎样进行略读?默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讨论: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对一本读物来说,又如何略读?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4)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读第6、7自然段)讨论交流。

3、学习第三段。

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侧重介绍了什么?谁说一说?板书设计:11 精读和略读精读认真、反复、逐字逐句、深入钻研、透彻理解略读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作业设计:1、开放作业。

姚寨总校沙屯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姚寨总校沙屯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杨爱英姚寨总校沙屯学校姚寨总校沙屯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国家,地方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国家,地方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1、学生培养目标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得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我校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全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贯彻与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组织与实施: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苏瑞强副组长:杨爱英成员:各班主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以校本课程构建学校文化

以校本课程构建学校文化

以校本课程构建学校文化-政治论文以校本课程构建学校文化王静慧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

一所学校要发展成一所真正有特色的学校,最重要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学校代代积淀而成的一种精神。

为了更好推进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校文化,基于本校“成德达才”的价值追求,结合校本选修课程“追问人生:演绎古希腊神话”的开发实践,笔者结合选择校本课程内容的思考管窥课程走向学校文化的路径。

关键词:成德达才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王静慧,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

一所学校要发展成一所真正有特色的学校,最重要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学校代代积淀而成的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源于师生,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形成能持续释放的强大感染力。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只有走向学校文化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为了更好推进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校文化,基于本校“成德达才”的价值追求,结合校本选修课程“追问人生:演绎古希腊神话”的开发实践,笔者结合选择校本课程内容的思考探索课程恚向学校文化的路径。

一、聚焦学校精神文化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课程开发走向学校文化,关键是走向学校的精神文化。

学校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日复一日的传承,更在于其对传统与现代的兼容与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校文化,教师应梳理学校文化的历史脉络,从中寻找课程开发主题。

(一)梳理文化历史脉络,寻找课程主题纵观我校历史传承,“成德达才”的育人目标是贯穿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其内涵随着历史变迁不断地得到发展与丰富。

现阶段,在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我校发扬传统、立足现实,赋予“成德达才”以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成德”即明德,明晓道德;养德,修养道德;厚德,丰厚道德。

平阴县少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平阴县少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谷邑春秋》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平阴县少岱小学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2010-10-8《谷邑春秋》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学校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学校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掘本地深厚文化底蕴,构建我校的课程体系,特制定我校《谷邑春秋》学校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实施“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决策。

我国学校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因此,进行学校课程开发是本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逐步形成,我校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座落于平阴县西南部的东阿镇,系山东省乃至全国历史文化古镇之一。

悠久的历史,优良的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流经全境九泉汇成的狼溪河,迷人的“古东阿八景”,见证历史的孟庄汉墓,造型奇特的明代永济桥,令人遐想的黄石公祠、苍桑古老的东城门……,遍布全境,美不胜收。

春秋时期的管仲、晏婴、秦朝的黄石公、三国的曹植、晋朝的慧静和尚、宋朝的水利学家应言法师、明朝“文为一时之冠”的文学家于慎行,或分封于此,或做官于此,或隐居于此,或生长于此,他们都名噪一时,留下了不少佳作佳话,现存的诗词歌赋、策论碑文、兵书教义,以及民间传说,构成了东阿镇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东阿镇是著名的“阿胶之乡”。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注,阿胶因产于东阿而得名。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曾来东阿考察,给予阿胶极高的评价:“狮耳山前,狼溪河畔,千载珍品,扬名中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制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通过剪、切、割、贴等方法,及对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设计制作出代表自己小组思想的物质文化。

3、通过交流感受,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利用有限材料以及自带的废旧材料精心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以及制作后有所收获。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思考,把这节课再创新、升华,将班级硬文化上升到软文化。

三、活动方式:
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自己的文化。

实物演示法、集体讨论法、教学演示法。

教学手段: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班级文化小组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开阔学生的思维。

活动准备:彩纸8张/组,剪刀1把/组,双面胶一卷/组,彩笔两盒。

废弃的纸盒、日历、漂亮的包装纸等辅助材料自备。

四、活动过程:
(一)我们的思想
1、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班级文化,并欣赏了很多各具特色的作品,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出我们自己的小组文化,并组建成我们班的班级文化。

2、幻灯出示搜集的班级文化图片,仔细观察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说出自己小组的结构和特点,自己的小组文化要体现什么样的思想。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课题,以出示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我们的设计
1、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小组成员的特点,及自己小组的特征、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文化(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2、老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设计和制作方法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3、提醒学生分工合作,节约时间。

4、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文化作品,并为在班内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体验成功的乐趣。

〔设计意图:制作自己小组文化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我体验,通过制作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直接感受到实物所具有的可塑性,可变性,可操作性。

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解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我们的作品
1、分组讨论班级文化组合方案,对制作的小组文化进行规划,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品布局的合理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2、小组合作将小组文化组合成体现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陈列到班级的各面墙壁之上。

(四)我们的感受
1、在陈列的过程中注意将各小组的文化糅合成一体,不能过于突兀,这就要求将各小组的作品进行适当的增减。

2、让学生谈感受(如何让集体生活既多彩又和谐?班级纪律的建设等)
3、给班级文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介绍各小组的小组硬文化,及由此体现的思想。

〔设计意图: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比一比,赛一赛(本环节将在课下进行)
1、将班级文化制作成图文资料,并将各班作品集中展示,教师邀请大家参观。

2、各班级代表介绍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3、评奖并颁奖。

〔设计意图: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

分享各班的班级文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布置下节课用具
1、瓦楞纸、剪刀、胶水、手工纸、圆规、直尺。

2、收集各种标志:衣服商标、交通标志等。

1、我们的设计
2、我们的作品
3、我们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