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的故事

合集下载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本文是关于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拼音]tiěchǔmózhēn
[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典故出处]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十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十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十篇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付出足够的努力,事情自然会有结果。

【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着名诗人。

【相关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中国谚语。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相关出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地址:在眉州象耳山下主要涉及:人物世传李太白2、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3、出处<原文>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成语故事1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闲逛,他自言自语说道:“这么好的天气,整天在屋子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李白看到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粗粗的铁棍子。

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在做什么呢!”老婆婆拾起头笑着回答:“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一根绣花针”“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是啦!”“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李白不解地问道。

老婆婆反问李白:“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的话语让李白很惭愧。

手是他再也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后来人们常常用铁杵成针来形容做事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肯定能成功。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2一、教学目标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

(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精选7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精选7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精选7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篇1铁杵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但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

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

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

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铁杵磨成针【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篇2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来源: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成针的故事铁杵成针的故事铁杵成针的故事1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李白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李白的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铁杵成针的典故:有一天,李白在做功课,外面来了一群小朋友,李白想:“反正做不完,出去玩一会儿再说。

”于是,他就从窗户爬出去了。

师父发现了,叹息道:“哎,孺子怎么不可教也!尽管聪明,一点就通,可惜心不在学习上面啊。

”于是,有一位师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练武的时间到了,李白依旧心不在焉。

趁师父不注意,李白朝伙伴们做了一个鬼脸,伙伴们忍不住笑起来了,师父见了,一掌就把李白打倒在地,不容李白解释,师父就撵走了这恨铁不成钢的徒弟。

李白想:“我也不想学,师父也不喜欢我,算了回家。

”伙伴们都在挽留他,你一句我一句,可是李白两耳如同生锈根本听不进去,眼睁睁地看着李白收拾行李走了。

其实这一切都在师父的安排之中。

师父把这一切的后果都交给了一个老奶奶去处理了。

李白在回家的路上,口渴了,看到前面有个亭子,就绕进去了,问:“老奶奶,可不可以给我一碗水喝。

”老奶奶说:“可以,在桌上。

”李白这时发现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

天生的好奇心让李白停住了脚步,就上前问:“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铁杵?”老奶奶答到:“我想要一枚针。

”李白就更不明白了,铁杵那么粗,针那么细,这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啊!李白问老奶奶:“值得吗?”老奶奶答道:“当你把铁杵磨成针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了。

”李白的好奇心来了,说:“能给我磨一下吗?”老奶奶答道:“你这细皮嫩肉的恐怕做不了!”李白气匆匆地走了,当他走到门口时,老奶奶又说到:“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李白顿了一下,琢磨了一下这句话,懂得了老奶奶的用意。

这时,师父也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铁杵磨针的故事

铁杵磨针的故事

铁杵磨针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和小朋友跑到街上去去玩。

有一天,小李白又逃学,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他来到一个破茅屋前,准备躲进这个破茅屋里。

忽然看尽在破茅屋前有一个老奶奶,她手里拿着一根有大树干那么粗的铁杵在磨刀石上一上一下地磨着。

李白觉得很奇怪,便走过去问老奶奶在干什?
老奶奶微笑地说:“我要把粗粗的铁杵磨成细细的针呢!”李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需要磨多少年才能够磨成呢!”
老奶奶听到小李白的话,便放下手中的铁杵,慈祥地看着小李白说:“这铁杵虽然又粗又大,要把他磨成细细的绣花针的确很困难,可是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总有一天会把它磨成绣花针的。

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感到很惭愧,想起自己平时都不肯下功夫读书,连老奶奶都比不上呢!于是,他马上就回学校去认真读书去了,从此在没有逃过课。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内容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内容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内容
铁杵磨成针是一个寓言故事,常用来形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努力。

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农夫,他家境贫困,生活艰辛。

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传说:只要用铁杵反复磨砺石头,最终可以磨成一根针。

于是,农夫决定尝试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他每天默默地拿起铁杵开始磨砺石头,无论多么辛苦,他都没有放弃。

经过漫长的时间里,铁杵渐渐磨损了,而石头也被磨得越来越细。

终于,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铁杵真的变成了一根针。

农夫感到非常欣喜和满足,因为他用自己的毅力和坚持,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地努力,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铁杵磨成针的寓意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即使最困难的事情也能够实现。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铁杵成针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

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

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都能成功。

拓展资料:铁杵成针:[ tiě chǔ chéng zhēn ]详细解释1.【解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努力,事情就会成功。

2.【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3.【例句】: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

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的。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00字左右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05字故事梗概如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

有一天,李白趁老师不在学堂,就又偷跑出去玩耍,他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回答他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棒怎么可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对他说只要天天磨,总能越磨越细,最后肯定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后深受感动,从此用功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2)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扩展阅读: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chéng zhēn【定义】杵:用来打饭或衣服的棍子。

谚语比喻只要你有决心,肯努力,多么困难的事情都可以成功完成。

【出处】宋朝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杵磨针的故事
文,弃去,(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还卒业,曰。

铁杵磨针太白感其意,未成:磨针溪。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他路过一条小溪:欲作针。

铁杵磨针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过小溪。

媪自言姓武,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老妇人说。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磨针溪,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在眉州象耳山下。

今溪旁有武氏岩: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译文,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
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你好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成功,就放弃了,在一条小溪边遇见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很奇异便问她:老婆婆,你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我要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问:能成功吗?老婆婆回答:只要功夫深!李白听了很惭愧,回去努力读书终于完成了毕业。

老婆婆姓武,在岩石边,有武氏岩。

《铁杵磨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恒心,有意志就能把事情做完!谢谢O(∩_∩)O请投我一票!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
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