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相对运动和参照物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知识点二、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5、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看一看: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典型例题分析】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人行道上也向东行走,如以汽车为参照物,这个人的运动状态是()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处于静止D.不能确定2.有一个人坐在青岛开往上海的轮船上,在快到上海时说:“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边!”他说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物是()A.上海 B.青岛 C.另一艘和该轮交会的货轮D.他坐的轮船3、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初中物理运动方法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方法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概念。

3.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强调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

2. 学生通过实例判断运动和静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10分钟)1. 教师讲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例子。

2. 学生通过实例判断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速度的计算(10分钟)1. 教师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

3. 学生动手实践,测量物体的速度,并记录数据。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一辆汽车的速度?如何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加速还是减速?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分享答案。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

2. 学生实践:学生是否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速度,是否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讨论: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导学案一:力的引入物理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涉及到物理的知识,例如,汽车行驶、物体的重量等。

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从而探索自然的奥秘。

导学案二:力的性质与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性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形状、速度、方向等。

力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 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与其他力的相互作用效果来确定;-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记作N;- 力是可以叠加的,多个力合成的结果等于它们的矢量和。

2.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 使不运动的物体开始运动,称为力的作用力;- 使运动的物体改变速度或方向,称为力的改变力;- 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称为力的变形力。

导学案三:力的测量与力的合成1. 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通过重力秤、弹簧测力计等进行测量。

重力秤的原理是利用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球引力相等,以此测量物体的重量。

2.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称为合力。

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图示法进行求解。

其中,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由各力的方向共同决定。

导学案四:力的分解与力的平衡1.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不同方向上的几个力。

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利用向量的性质将力分解为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力。

2.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分析力的平衡主要用到平衡方程,即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分别相加,使其等于零。

导学案五:摩擦力与弹力1.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平滑而产生的阻碍力。

根据不同情况,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弹力弹力是弹性物体受到挤压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学习目标1.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 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1.收集信息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运动的世界活动1:请看教材图2-1~图2-3,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二、运动的描述活动2:①阅读课本19页内容,思考:(1)诗人画家音乐家如何赞美运动的?说明本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世界的美好,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音像资料效果更好本环节意(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②阅读课本上的“交流与讨论”思考: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花花跑动却说花花跑得真快呢活动3:探究“什么是运动和静止?”⑴讨论:①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书包呢?②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③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⑵总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你对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了吗?⑶分析: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②以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③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在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让学生分析生活实例,为“参照物”做下铺垫本环节采用设疑,提问讨论的方法,要完全交给学生,可采用小组互相置疑,在矛盾碰撞中理解“参照物”,从而明白分析运动静止是离不开参照物的活动4: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分析的结果是不同的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第1章:机械运动1.1 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了解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

1.2 学习图像法表示物体运动,掌握x-t图像、v-t图像的解读。

1.3 学习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案内容:第2章:力和运动2.1 学习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

2.2 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3 学习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教案内容:第3章:能量和能量转化3.1 学习能量的概念,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

3.2 学习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3 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原理。

四、教案内容:第4章:电路和电流4.1 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的绘制。

4.2 学习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基本规律,掌握欧姆定律。

4.3 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了解电阻的测量和功率的计算。

五、教案内容:第5章:声音和光5.1 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5.2 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色散原理。

5.3 学习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原理。

六、教案内容:第6章:温度和热量6.1 学习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6.2 学习热量和热传递,掌握热量传递的三个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6.3 学习比热容的概念,了解热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七、教案内容:第7章:力与运动综合应用7.1 学习圆周运动的概念,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

7.2 学习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7.3 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了解滑轮组、杠杆等机械的省力原理。

八、教案内容:第8章:电磁现象8.1 学习磁场的概念,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8.2 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掌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

8.3 学习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了解电磁波谱和电磁波的应用。

1.2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1.2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观察课本16页甲、乙、丙图可知这些物体都在_____
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结论: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2—4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收割机是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车辆是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再举三例。、、。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D、铁生锈了
5、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的物体叫参照物。
6、一起描述图1.2—4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收割机是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车辆是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整理学案: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
当堂反馈
1、有一首歌曲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云朵C、人D、月亮
2、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2.运动的描述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备课人:刘金锁学区(校)审核:杨彦军中心教研组审核:局领导审核:课题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总课时1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教学资源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导案学案教师复备栏导入定向视频:播放孙悟空“腾云驾雾”有关镜头。

问: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你知道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欣赏,思考。

推进(一、机械运动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学生思考并归纳。

新课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思考讨论:正在走动的钟表的指针是否做机械运动?你能找到不运动的物体吗?二、参照物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归纳: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实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学生可以进行辩论,了解物体位置的改变可能是距离的改变,也可能是方向的改变,或者可能是距离和方向同时改变。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对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学会选择参照物,掌握速度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学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学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相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同学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方法,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如何计算速度,如何判断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讲解相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方法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 曲线运动的特点5. 相对运动的概念6.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运动情况,并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你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3. 举例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4. 请画出一个人在跑步时的相对运动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在讲解知识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在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相对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相对运动和参照物导学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lative Motion and Reference Material Guidance Ca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相对运动和参照物导学案
课程标准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具准备
幻灯片、机械运动图片、两辆火车的运动视频、《闪闪的红星》电影插曲、同步卫星运动动画。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小组讨论:
举出一些你见到的运动现象,分析这些运动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展示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机械运动?
二、观看短片:哪辆火车在运动?
思考:
1、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什么是参照物?
例举:指出下面相对运动的参照物
两名同学并肩前进,一般地我们说他们在运动,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其中一人作参照物,另一人就是_____的,这说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
可见运动和静上是____.
三、观看短片《闪闪的红星》插曲,回答问题
问题: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江山两岸走”,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

当堂练习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心情激动
d、铁生锈了
2、(通过动画演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4、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第一句是选_____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_____为参照物的。

5、观看影片,回答: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住飞行的子弹?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简单易懂,课堂教学力求唯美有趣,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争论、思考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的。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