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过故人庄》ppt课件
2024年【标准课件】《过故人庄》标准课件

2024年【标准课件】《过故人庄》标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过故人庄》这首古诗。
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唐诗欣赏》第三节。
通过详细讲解诗句含义、背景及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内涵与美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过故人庄》诗句、诗意、诗韵及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深情厚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深层含义、修辞手法及诗人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诗句理解、赏析及诗歌情感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友情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主题——《过故人庄》。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详细讲解诗句含义、背景,分析修辞手法,阐述诗人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诗句“青山郭外斜,白水绕东城”为例,分析诗句意象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表达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过故人庄》2. 诗句:书写全诗,标注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主题:友谊、思念;情感:怀念故人、感慨时光荏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过故人庄》诗句、诗意、诗韵及修辞手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唐诗,提高文学素养,进一步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注重对教材章节准确把握,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要求相符。
特别是对《过故人庄》详细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包括诗句字面意义、背后文化背景以及修辞手法运用,这些都是需要我重点准备和讲解部分。
《过故人庄》学习课件

揭题解题 拜访
老朋友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即到村庄拜访老朋友。
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
位朋友邀请到家中做客时写的。
初读古诗
◆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过故人庄》,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把不懂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注释想一想 它们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 /具/鸡黍,邀我 /至/田家。 绿树 /村边合,青山/ 郭外斜。 开轩/ 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句意: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 田家做客。
理解诗句
理解尾联意思: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日:指农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 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 指去做某事。 句意:等到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理解诗句
《过故人庄》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 当家。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二)整体感知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 /具/鸡黍外斜。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
村庄的外墙。
斜:倾斜
句意: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庄,一脉青山在城郭外
隐隐横斜。
理解诗句
理解颈联意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端起,拿。 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过故人庄》完美版课件

《过故人庄》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过故人庄》这首古诗。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chapter 章节中的古典诗词部分,详细内容为对《过故人庄》的全文解读、背景分析、意境赏析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友情、思念之情。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中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位同学扮演故人,进行简短对话,展示过故人庄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PPT课件,呈现《过故人庄》全文,并进行逐句解读。
3.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类似诗句。
5. 背诵与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背诵《过故人庄》,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1. 《过故人庄》2. 诗人:孟浩然3. 诗句解读:具体诗句及解读4. 意象与修辞手法:列表呈现5. 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过故人庄》进行仿写,要求运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参照课文,给出一个具体的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文化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操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意象:诗中的“青山”、“绿水”、“落霞”等自然景物,以及“故人庄”这一特定场景,都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感的意象。
古诗《过故人庄》课件

古诗《过故人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教材第八章《诗海漫步》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交往风俗,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掌握诗歌的基本分析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与背诵,诗歌情感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珍惜友谊,进而导入新课《过故人庄》。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背景,详细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讲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绘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句,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色,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故人庄》2. 诗人:孟浩然3. 诗歌意境:描绘美好景色,表达深厚友谊4. 重点词语:绿树、青山、故人、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堂所学,分析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表现手法,并阐述其意义。
2.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友谊的珍贵。
同时,通过“开轩面场圃”和“把酒话桑麻”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的豪爽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读、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诗歌内容,体会了诗人情感。
《过故人庄》优秀课件

《过故人庄》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教材的章节为《过故人庄》。
详细内容包括对古诗的朗读、理解、赏析,以及对作者陶渊明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过故人庄》的朗读技巧,感受古文的韵律美;2. 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深入挖掘诗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和赏析。
教学重点:朗读技巧的掌握、古诗意义的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的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过故人庄》原文、插图、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2. 学生用书:《语文》教材;3. 录音机、音响设备:播放古诗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过故人庄》。
2. 朗读:播放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邀请学生上台示范朗读,并指导朗读技巧。
3. 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字面意义,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中的意境。
4. 赏析:讲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中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一首与《过故人庄》意境相近的古诗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古诗的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一首古诗的意境,并进行分享。
7.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六、板书设计1. 《过故人庄》2. 内容:朗读技巧诗句理解作者介绍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古诗的意境,写出自己的感悟。
示例作业题目:《静夜思》意境分析。
答案示例:通过对《静夜思》的阅读和分析,我感受到了诗人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诗人夜晚看到月光照在床前,联想到家乡的雪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课后拓展:收集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下节课进行分享。
《过故人庄》优秀课件

《过故人庄》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过故人庄》这篇课文,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古诗欣赏》第二节。
课文详细描绘了诗人孟浩然访问故友庄园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风光和故人深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分析课文内容,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学习诗人的生活哲学和情感表达,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诗韵律的分析,以及诗人情感的体会。
难点:对古诗意境的深入理解,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图片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2. 课文解析a. 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b.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诗句的韵律美。
c. 逐句讲解,剖析诗人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创作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短诗。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过故人庄》2. 诗人:孟浩然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句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的田园梦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的田园梦想是拥有一个种满菊花的庄园,与好友共度重阳佳节,品味诗意人生。
2. 课后练习:背诵《过故人庄》,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过故人庄》,学生对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拓展延伸方面,可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
精美古风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学PPT课件

诗歌翻译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译文: •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 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熟读诗歌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歌注释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整体赏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 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 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 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 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整体赏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 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 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 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 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 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 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七年级语文古诗赏析之过故人庄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 和
隐居旳逸兴以及羁旅行役旳心情。
这首诗是作者早年隐居鹿门山时,应故人
山水田园诗派
以反应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盛唐旳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 韦应物、柳宗元等。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 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高林”即“丛林”,一 语双关,佛家称僧徒汇集旳处 所为“丛林”,所以“高林” 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 林旳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 情。
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 禅院幽深旳小路和后禅院景色旳幽静迷人。 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 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 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波折地体现 僧侣们内心对美旳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籍贯、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旳小 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唐才子传》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 五年(727)进士。天宝中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 旳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 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 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旳。名作如 《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 他还有某些优异旳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3卷 和《常建集》2卷。
文人旳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旳形成有紧密旳关系,但 此 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旳 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旳审美趣味。
孟浩然除了《过故人庄》以外还有《宿建德江》、《临洞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