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名县发展格局分析

合集下载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是探讨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大部分学者主要 选择工业化水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 财政支出等自变量对应变量做出解释。方霞等通过细化政府支 出结构专门来研究其对浙江省县域经济的影响。李政等考虑了 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王智勇等更偏 重气候、地形、温度等因素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利用高程地图 (DEM)获得起伏度对云南省县域经济深入研究。
地区东部,部分集中在陕南地区中部。在数量变化上,低低类型的
区域由 2009 年的 5 个县域增加到 8 个县域。从地理位置上看,大
荔县、华阴市、蒲城县、潼关县等县域都位于西安都市圈的外围,
没有与西安直接毗邻,受西安高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比较小。其
136 2021年 11 期 总第 944 期
经济视野
随着研究的深化,研究对象逐渐从省域经济向县域经济转 变。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与模型选择的不断创新。随着地理信息技术(GIS)的运 用,评价指标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化。比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经验贝叶斯修正的 Moran’s I 指数、层次分析法(AHP)建立 的权重指标。除了指标的选择,分析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使用传 统的因子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来对空间差异的机 制进行分析。许多学者通过回归分析探索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李会等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空 间极化现象。近年来,修正传统引力模型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 手段。孟德友等借助结合 GIS 技术的引力模型分析江苏区域经 济联系强度与方向。赵雪雁等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 经济联系并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
时间窗口为 2009 年 -2017 年。(由于白水县、富县、黄龙县、紫阳 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经

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一一以陕西旬邑为例

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一一以陕西旬邑为例

2019年5月下半月刊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以陕西旬邑为例张 波在我国,由于受区位、资源存赋及经济状况方面的制约,部分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但近些年,旅游消费所表现的趋势与全域旅游理念的结合,导致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上述地区中具备一定旅游资源基础,生态、文化环境保存相对较原始的地区在区域旅游网络空间的功能上重新被界定。

本文以陕西旬邑县为例,通过对其旅游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全域旅游的理念,提出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旬邑县概况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总面积1 811平方公里,为山区型县域。

旬邑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其中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较为丰富。

2017年总人口29.56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22.02亿元,为国家级贫困县。

旬邑古称豳,秦封邑,汉置县,革命战争年代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关中分区和陕北公学所在地。

近些年,旬邑县依靠比较独特的渭北旱塬景观和多样的人文类旅游资源,结合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旬邑县旅游发展条件(一)区位条件通常认为,旅游区位是旅游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强调旅游地与其他区域在空间上所表现的位置关系,一般从自然区位、资源区位及交通区位等方面论证旅游地区位的优劣。

但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旅游区位的含义应有所改变,还应考察旅游区在更高一级旅游系统中的地位及未来被赋予的功能。

旅游区的区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在宏观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全域旅游发展进程中的时序、水平、结构和组织等。

旬邑县位于咸阳辖境的北端,黄土高原向关中平原过渡地带,东临铜川,北接甘肃庆阳,为咸阳、铜川及甘肃庆阳交界地带。

地理位置制约着地貌、植被、水系、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组合,并进一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旬邑县自然类旅游资源以渭北旱塬景观组合为主,人文类旅游资源以当地居民长期适应、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为主,大致可归纳为“红色、古豳、绿色、民俗”四类,旅游资源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陕西地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陕西地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资方式不灵活 。③精品线路打造缓慢、资源利用率低 。
3 陕 北地 区 。 . 延 安 是陕北 发展 旅游 业过 程 中的一 朵奇 葩 ,红 色旅游 已成 为延 安的一张名片 。据调查显示 ,陕西省具有 影响的红 色旅游资源 总共有 4 6 ,延 安就 占3 0 ;延 安的红色 旅游 8个 6个 资源 总数 、五 级红 色 资源 数 量、 四级 红色资源 数量 、三级 红色 资源 数量分别 占到陕西省 的7 . 7 % 0 % 5 7 % 4 0 4 、1 0 、8 . 1和 8 . 7 。延 安 旅游 业 具 有 三 方 面 的优 势 :一 是 延 安 的革 命 遗 68% 产资 源具 有垄 断性 ,是 不可 替代 的旅游 资源 ,其吸 引力优 势 、 竞 争 优 势 非 常 明 显 ; 二 是 延 安 已成 为 我 国 的优 秀 旅 游 城 市、 国家级历史文 化名城,具有 良好 的发展基础 ;三是延 安 直是游 客向往的革命 圣地 ,国内外认知度非常高 。

理体制有潜力 可挖 。其三 ,发展 思路准确 ,带动作用 明显 。 思路新 ,发展 快,旅游业 已完成 了从 “ 接待产业型 ”到 “ 一 般 产业型 ”再 到 “ 培育支柱产业 型”的升级过程 。其 四,旅 游 资源挖掘潜 力大 ,开发前景不可 限量 。随着资金 的进 一步 投 入及科学技 术水平的进一步提 高,我们相信更 多的宝贵资 源将 逐渐被发掘 出来,西安对广大游 客的吸引力也会 大大的 增加 。 ( )存 在 的问题 。 目前西安旅 游业 即依仗 上述 的各 种 2 优势 ,进行粗放经 营,简单再生产 ,在 客源 空间结构及 市场 空间拓展 中面 临着 一些不能忽视 的问题 :① 旅游生态环境 缺 乏 保护 ,为 了追 求短 期 的经 济效 益 ,西 安旅 游业 一直 遵循 次性投入 ,持 续性消耗 ”的发展模 式,不重视对 资源 环

陕西旅游资源富集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华阴市为例

陕西旅游资源富集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华阴市为例

Ree rh o v lp n o e fCo n y Ec n my o go sR c n T ,s s u c s i h rd P o i c s a c n De eo me tM d l u t o o fRe in i h i mL m Reo r e S a r vn e o i n e
陕西旅游 资源富 集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 华 阴 市 为 例
王文文 , 严 艳
( 西 师 范 大学 旅 游 与 环境 学 院 , 西 西 安 706 ) 陕 陕 102
摘 要: 陕西省作为我国的旅游 资源大省 , 通过着力发展 比较优 势明显 的旅游产业来促进 县域 经济 发展本是大势所趋 , 目前旅 但 游业与工农业发展的孤立性又是约束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道“ 紧箍咒” 如何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实现旅游产业 与县 域经济 的互 动 , 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意义 。通过分析华阴市 20 -20 02 09年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能力 , 实考虑 当前该市县 域经 切 济发展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从旅游产业的视角出发 , 归纳出陕西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的模式 , 以期为陕西 省县域经 济的 发展提供对策 和建 议。
po ess rcse
tu i , d sr n c 1 rl e e p n t rs n B h ot —n c ft e d v lp n fc u t c n my Ho o raie te itr cie o r m i u t a d a u t a d v l me t ee tW Ste b t e e k 0 e eo me to o ny e o . w t e l h e t s n y u o ap l h o z n a v d v lp n ew e u i n u t n o ny e o o y u d rteb c go n f o r h n i uim e eo me t a ey i otn e rt e eo me tb t e n t rs id sr a d c u t c n m n e a k ru do c mp e sv t r d v lp n d v r o m y h a e eo s h mp r t h o ei a t — c la d pa t a inf a c . i p p r tru h a M f fte tu i id s il c nr u o bl y fr c u t c n my o a i o t i a n rci l s i c e , s a e , ho g n y s o h o r m n ut a t b t n a i t o o y e o o f Hu yn C u y n c g in nI i s r o i i i n n

陕西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

陕西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

陕西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陕西全省从北至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陕西总人口373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8%。

陕西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同时境内有西岳华山、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骊山、太白山等自然风光。

陕西旅游业依托历史人文底蕴,旅游资源以历史遗迹与建筑为主。

旅游资源角度,陕西省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文史类占比高达93.3%,其中建筑与设施类占比42.2%;遗址遗迹类占比33.82%,而自然类资源仅占6.69%。

截至2016年底,全国5A级旅游景区达249家,其中陕西共8家上榜,在全国统计的31个省市中数量排名第12位;全国4A级景区1086家,其中陕西93家,高级别景区总量占比居全国前列。

陕西省8家5A级景区名录公开资料整理陕西旅游业发展居全国前列,旅游GDP带动地区产值。

2016年,陕西省共接待游客4.49亿人次,同比增长16.45%,旅游总收入3813亿元,同比增长26.87%,同期全国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速分别为11.27%和15.19%,陕西省旅游发展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5年陕西省旅游业GDP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5%,而全国这一比例为4.9%;对地区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率为14.88%,而全国为10.8%,旅游业对于陕西省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

陕西省旅游接待人次增速保持在15%以上公开资料整理陕西省旅游收入增速高于人次增速公开资料整理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8.8%,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旅游业总收入、旅游投资总额、旅游就业量比2015年翻一番。

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之一,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1100年的建都史。

陕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陕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中期(至2015年)目标: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约303万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11%,旅游外汇收入19.3亿美元,年均增长14%;年接待国内旅游者约1.69亿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约1304亿元,年均增长12%;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1458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3.1%。
2、规模目标
基数:2005年,全省接待境外旅游者93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12.9%,国内旅游收入316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18.7%。
近期(至2010年)目标: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0万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10亿美元,年均增长17.3%;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1000万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12.9%,国内旅游收入740亿元,年均增长18.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2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4%。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
近期规划为2006-2010年;
中期规划为2011-2015年;
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陕西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3、《陕西省旅游发展规划项目任务书》;
4、《陕西省旅游业“十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规划》;
2、可操作性原则
尊重各市(区)、各部门编制的各项规划及各相关规划中制定的准则、措施和具体安排;尊重当地政府、居民、游客和旅游部门的合理意见;全面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资源、文化、社会经济等),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使产业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3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1月上旬刊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对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同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并且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陕西应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精会神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大限度释放县域经济追赶超越动力和潜能。

文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中心课题组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县域增速高于全省,区域之间更趋均衡。

前三季度,陕西全省77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44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有36个县(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2017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关中占据5席,陕北占据3席,陕南占据2席,结束了陕南没有十强县的历史。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围绕中省“十三五”规划、特色优势产业、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积极包装谋划大项目。

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县乡公路和农村道路的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等为重点,夯实县域发展基础。

一手抓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引进,一手抓就业密集型项目引进,大力开展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项目加快落地。

前三季度,全省77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有61个县(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三次产业稳定增长,新动能加快成长。

以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为统领,茶叶、冷凉蔬菜、时令水果、食用菌、小杂粮等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218.3万吨,连续八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

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到198个,形成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前三季度,全省77个县(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823.10亿元,同比增长9.5%。

农村电商销售规模稳居西北第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达71个,涌现出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知名品牌。

宝鸡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宝鸡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宝鸡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宝鸡,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咸阳的邻近城市,宝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被誉为“陕西名县之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宝鸡的旅游资源也日渐受到游客的重视。

本文将对宝鸡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宝鸡旅游发展现状1.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宝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

首当其冲的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这是世界上闻名的历史遗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宝鸡还有蒲城石窟、太白山、岐山等一系列的文化景观,使其成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旅游目的地。

2. 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除了历史文化遗产,宝鸡还拥有着壮丽而多样的自然景观。

太白山是宝鸡最著名的自然景点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壮丽的山水景观吸引了大量的登山爱好者和自然风光爱好者。

此外,岐山、鳌太湖、乾坤湖等自然景点也是宝鸡重要的旅游资源,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3. 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近年来,宝鸡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改善和发展。

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不断提高,高铁和飞机等快速交通工具的建设,使得游客更容易抵达宝鸡。

同时,宝鸡的酒店、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便利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二、宝鸡旅游发展未来趋势1. 深度游将成主流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深度的旅游体验。

宝鸡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城市,具备了发展深度旅游的潜力。

未来,宝鸡可以通过挖掘和整合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出更多具有深度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深度游客。

2. 国际化旅游市场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关注国际旅游目的地。

未来,宝鸡可以借助陕西省的区位优势,将其作为出发点或中转站,向国际游客推广宝鸡旅游。

同时,宝鸡还可以吸引国际旅游投资,引进国际品牌酒店和旅游企业,提升宝鸡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 1000
500 0
1102
567
260
62
55
41
宝塔 宜川县 黄陵县 志丹 洛川县 延川
31
30
延长 黄龙县
2014年延安各区县旅游接待量(万人次)
乡村休闲正崛起,红绿互补促进延安旅游多元发展
➢2015年,延安市首届乡村旅游季体验活动正式启动
宝塔区 黄龙县 洛川
首届乡村旅游季
安塞县
“黄土风情大舞台”演艺活动
距西安75km
一圣四杰故里,西北革命摇篮 山水型:药王山、锦阳湖; 文化型:照金香山
522.3
距西安85km
秦岭山水,美在柞水
山水型:牛背梁、柞水溶洞、九天山; 文化型:凤凰古镇、秦楚古道
500
距西安225km
史记韩城,黄河特区
山水型:龙门; 文化型:司马迁祠、韩城老城、党家村
380.2
距西安230km
距延安365km,西安670km
神奇白云,魅力佳县
310
休闲型:黄河漂流
山水型:灵官峡、通天河、凤凰湖、嘉陵江源; 文化型:消灾寺、古羌
距宝鸡110km,距西安275km
水韵江南、七彩凤县
300
示范区; 休闲型:《凤飞羌舞》
距延安140km,距西安170km 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 山水型:龙池; 文化型:黄帝陵、千佛寺石窟;
旅游名县圈层特色鲜明,基地有望融入第三圈层,发展需以特色山水、 休闲娱乐突围
分类
名称
游客接待量 与西安距离
(万人次)
产品示例
特色小结
第一 圈层
临潼、长安
15-35km
阿房宫、秦始皇帝陵 大文化, 1000-2300 博物院、骊山、华清 紧邻西安、
池、《长恨歌》 城市休闲
洋县、扶风、
70-290km
华山、壶口瀑布、牛 大山水、
基地
黄帝历史文化旅游板块
延安≈红色旅游
➢发展目标:以“红色旅游”为龙头,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全球炎 黄子孙朝圣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地、黄土风情文化传播地 ➢2015年超过10万人次的景区:延安枣园广场、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 旧址、壶口瀑布景区、黄帝陵景区五个景区 ➢游客接待分布差异明显,与高等级景区一致,集中于市区及宜川、黄陵
260
山水型:紫柏山; 文化型:张良庙; 休闲型:紫柏山国际滑雪场、褒
距汉中80km,距西安350km
全域留坝、四季旅游
149
斜栈道漂流
22
延安市旅游发展分析
延安红色旅游独大,黄龙生态休闲、红绿互补打造旅游新亮点
黄土风情文化旅游板块
延安综合性旅游中心
延安中心红色旅游板块
黄河自然 遗产旅游板块
黄帝陵南部门户型旅游中流
365
山水型:南宫山、千层河、蜡烛山、神河源; 休闲型:岚河漂流; 民
距西安280km
灵山秀水,神奇岚皋
354
俗型:杨家院子
距安康90km,距西安210km
秦巴水乡,石泉十美
山水型:汉江、燕翔洞、鬼谷岭、中坝大峡谷
320
山水型:黄河峡谷、白云山; 文化型:毛泽东故居等、云岩寺、香炉寺
圣域法门,人文扶风
文化型:法门寺
785.6
距西安120km
山水华阴,大美华山
山水型:华山; 休闲型:华山御温泉
682
距咸阳35km,西安70km
大唐盛世,体验关中风情 文化型:唐昭陵、昭陵博物馆、唐建陵; 民俗型:袁家村
617.9
距延安160km,西安290km
华夏第一瀑
山水型:壶口瀑布、蟒头山
567.5
第二 华阴、礼泉、
,100km 500-1000 背梁、法门寺、袁家 文化/民俗
圈层 宜川、耀州、
左右为主
村、凤凰古镇
休闲
柞水
韩城、商南、 第三 岚皋、石泉、 200圈层 佳县、凤县、 350km
黄陵、留坝
150-500
黄帝陵、金丝峡、司 特色山水
马迁祠、党家村、燕 主题文化
翔洞、紫柏山国际滑 休闲娱乐
旅游红叶节
宜川县
“魅力宜川情满丹州”国庆摄影展
苹果节
2015年延安各区县十一旅游相关活动
33
雪场、丹江漂流
11
【链接:陕西省旅游名县分析】
地区 临潼
长安 洋县 扶风 华阴 礼泉 宜川 耀州 柞水 韩城 商南 岚皋 石泉 佳县
凤县 黄陵 留坝
区位
旅游形象
主要产品
2014年游客量(万人次)
距西安市区33km
中国御温泉之都
山水型:骊山; 文化型:华清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休闲型:华清 宫温泉、华清西汤、《长恨歌》
2272
距西安市区15km
山水型:翠华山、祥裕森林公园;文化型:阿房宫、关中民俗艺术博物 极目大秦岭,天地有长安
院; 休闲型:秦岭野生动物园、南山温泉、秦龙温泉
1117
距汉中60km,西安220km
汉上明珠,朱鹮之乡
山水型:华阳长青自然保护区、朱鹮梨园、两角山;文化型:华阳古镇
878.57
距宝鸡85km,西安110km
陕西省旅游名县分析
陕西旅游名县大山水大文化,黄龙需强化特色山水和休闲娱乐、打造县域旅游新标杆
旅游示范县建设成为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自2012年开始,陕西省先后创立17个旅游示范县,涌现出“凤县传奇”、 “留坝精神”、“临潼经验”、“岚皋特色”等示范经验。2014年17个旅
游示范县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占全省游客量比例约3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