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舌的脏腑分布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第三章_舌诊

中医诊断学第三章_舌诊

2015/8/5
中医诊断学
40
(二)强硬舌
【特征】舌失柔和,屈伸不利,或不能转 动,板硬强直。
2015/8/5
中医诊断学
41
【意义】多见于热人心包,或为高热伤津, 或为风痰阻络。 【机理】强硬舌多因外感热病,邪人心包, 扰乱心神,致舌无主宰;或高热伤津,筋脉失 养,使舌体失其柔和之性,故见强硬。或肝 风夹痰,风痰阻滞舌体脉络等,亦可使舌体 强硬不灵。
舌强硬而色红降少津——邪热炽盛所致。舌体 强硬胖大兼厚腻苔——风痰阻络所致。 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术、眩晕——中风先 兆。
2015/8/5 中医诊断学 42
(三)歪斜舌 【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2015/8/5
中医诊断学
43
【意义】多见于中风、暗痱,或中风先
兆。
【机理】多因肝风内动,夹痰或夹瘀, 痰瘀阻滞一侧经络,受阻侧舌肌弛缓, 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如常,故伸舌时 向健侧偏斜。
2015/8/5
中医诊断学
17
(二)淡白舌 特征:舌色浅淡,白多红少——淡 舌;舌色枯白,全无血色——枯白舌
2015/8/5
中医诊断学
18
意义:气血两虚,阳虚寒湿。 淡白瘦瘪——气血两虚; 淡白胖嫩——阳虚寒湿; 淡白干枯——阳不化津; 淡白光莹——脾胃之气衰败; 枯白舌——脱血夺气。 病理:贫血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新 陈代谢偏低畏寒,末梢血管收缩,血液 充盈减少、变慢,如席汉氏,粘液水肿。
而成。其形成的原因是热入营血,气血 沸涌,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而痕滞,虚 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故舌呈络色。 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 腑内热炽盛。 绛色愈深,热邪愈甚。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 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红舌与绛舌多见于基础代谢增高之疾病,如 感染、甲亢、高血压、糖尿病。

舌诊百度百科

舌诊百度百科

舌诊百度百科编辑词条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诊,诊断学名词。

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

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观指标。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进行舌诊时应将舌质和舌苔辨证结合,一般情况下二者反映病变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现象出现,这就需要综合分析,全面衡量,参考其他证候,做出正确的判断。

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试卷25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试卷25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试卷25(总分:11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肝主疏泄的各种作用中,最根本的是( )。

(分数:2.00)A.调畅情志B.促进消化C.调畅气机√D.调节血量解析:解析: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肝调畅气机的功能正常则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2.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

(分数:2.00)A.宗气B.营气C.元气√D.卫气解析:解析: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先天之气。

3.饥不欲食,舌质光红与下列哪项并见,对诊断胃阴虚证最有意义?( )(分数:2.00)A.口泛清水B.干呕呃逆√C.呕吐酸腐D.呕吐鲜血解析:解析:胃阴虚证临床表现有饥不欲食,胃脘隐痛,口燥咽干,便秘;或干呕呃逆,脘痞不舒,消瘦;舌红少苔或剥脱,脉细数。

4.下列药物中,可以入汤剂的是( )。

(分数:2.00)A.麝香B.香附√C.蟾酥D.冰片解析:解析:香附可入丸,也可煎服。

5.舌的脏腑分布,舌尖属于( )。

(分数:2.00)A.心肺√B.肺胃C.肺肾D.脾胃解析:解析:古代医家认为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心肺居上,故以舌尖主心肺;舌中部主脾胃;舌根部主肾;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

6.木瓜具有的功效是( )。

(分数:2.00)A.活血通经B.舒筋活络√C.行气化湿D.温里散寒解析:解析:木瓜的功效是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7.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 )。

(分数:2.00)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解析:解析:人参配莱菔子,人参补气,莱菔子破气,宜补者不宜破,势必相互抵消其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

8.下列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临床意义 证。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经 有热。
13
舌象特征 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 主热盛证。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
临床意义 腑内热炽盛。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 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14
全舌淡紫而无红色,称为青舌。 深绛而色暗,称为紫舌。 舌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 舌象特征 舌 红而泛现紫色者,为紫红舌。 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舌。 舌体局部出现紫色斑点,大小不等,为紫斑或紫点。
1
▪ 舌诊的意义 ▪ 舌诊的原理 ▪ 舌诊的内容
舌的形体结构 舌质 舌苔 舌下络脉
2
▪ 分辨病位浅深 ▪ 区别病邪性质 ▪ 判断邪正盛衰 ▪ 分析病势进退 ▪ 推测病情预后
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 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 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 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 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 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症 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 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 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 可验。——《临症验舌法》
19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 舌象特征
少不等。
主阴血亏虚、脾虚湿侵。 舌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阴。 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临床意义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者,则多属脾虚 湿侵。 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较浅的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 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觉者,称为先天性舌裂。
临床意义 主气血瘀滞。
15
16
齿裂点胖老 痕纹刺瘦嫩 舌舌舌舌舌
▪ ▪ ▪ ▪ ▪
望舌形
舌象特征
临床意义
老舌 嫩舌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形 色坚敛苍老者,舌色较暗 主实证。 者, 为苍老舌。

中医诊断中的舌象与脉象分析

中医诊断中的舌象与脉象分析
舌象在中医诊断中的价值
舌象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病邪深浅及 胃气存亡等重要信息。
舌面部位划分
01
舌尖
主要反映心肺病变

02
舌中
主要反映脾胃病变 。
04
舌边
主要反映肝胆病变
03

舌根
主要反映肾的病变 。
舌质与舌苔辨识
1 2
3
舌质
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润燥等,以判断脏腑虚实、气血盛 衰。
等操作,提取舌象特征。
标准化舌象数据库建立
03
将处理后的舌象数据存储于标准化数据库中,便于后续分析比
对。
脉象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术
01
02
03
脉象传感器研发
研发高灵敏度、宽频带的 脉象传感器,捕捉微弱脉 象信号。
信号调理与放大
对脉象信号进行调理和放 大处理,提高信号质量。
特征提取与识别
运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提取脉象特征并进行识别 分析。
舌苔
观察舌面上的苔质、苔色等,以判断病邪深浅及胃气存亡。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
将舌质和舌苔的变化结合起来,以全面评估病情。
常见舌象类型及特征
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象,表示健康或病情较轻 。
舌质红苔黄腻
表示热邪内盛,多见于湿热证。
舌质淡苔白厚
表示脾胃虚寒,多见于消化不良 等证。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表示血瘀证,多见于心脑血管疾 病等。

治疗方法
采用滋阴降火、生津润燥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知柏地黄丸加减。
05
现代科技在中医舌脉诊断中 应用
数字化舌面图像采集技术
高清摄像头与光学技术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望舌教程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望舌教程


外感热病见舌红绛 而有瘀点、瘀斑
内伤杂病见舌紫暗 而有瘀点、瘀斑
意义
热入营血, 热与血结。
血行受阻, 瘀血内停。
三、舌态
1. 痿软
伴舌质淡白——气血不足 伴舌红干燥——热病伤津 伴舌红少苔——内伤阴虚
舌体软弱, 无力屈伸
2. 强硬
舌体强直, 运动不灵
伴舌绛少津——热盛 伴舌苔厚腻——风痰阻络 伴语言謇涩——中风
舌体卷缩,不能伸长
四、舌下络脉
根据其颜色、形态的变化, 判断气血 运行情况。
脉络较细,颜色淡红,属气血不足;
脉络粗胀,色青紫、紫红、绛紫、 紫黑等,皆属血瘀。
第三节 望舌苔
一、苔质
1. 厚薄


主病
薄 见底, 透过舌苔 能见到舌体
邪浅病轻, 表证
厚 不见底,透过舌苔 邪深病重, 里证 不能见到舌体
严重津伤
【说明】 1)由润变燥—津液渐伤;由燥变润—津液渐复。 2)燥苔不一定属于津液损伤。
腐苔与腻苔鉴别


主病

颗粒细腻, 排列致密, 揩刮 难去,形如油腻状。
湿、痰、湿邪内蕴, 食等秽 阳气被遏

颗粒粗大, 排列疏松, 易去, 形如豆腐渣。
揩刮
浊之气
阳热有余, 蒸腾邪浊
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舌色深红色称绛舌
4.紫舌 紫舌
既主寒证,又主热证。
1)绛紫干燥、少津——热结血瘀 2)淡青、青紫而润——寒凝血瘀
较绛更深为绛紫, 淡、青而紫为青紫
5.青舌
青舌
寒证,瘀血——血行不畅
舌色暗、少 血色为青舌
淡 青,苔 白 润——阴寒内盛 青紫而胖嫩滑润——阳虚寒凝 舌青而见瘀点、瘀斑——瘀血

舌诊的原理和正常舌象

舌诊的原理和正常舌象

舌诊的原理和正常舌象
舌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颜色、苔质等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及病理变化。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舌为脏腑之海:在中医理论中,舌被认为是脏腑气血运行的反射区,具有与脏腑系统相对应的分布区域。

通过观察舌体的变化可以推断各脏腑的功能状态。

2. 反射血气状况:舌体的颜色、纹理和湿润程度等反映了血气运行的状况。

舌头鲜红多为血热、舌体苍白多为气虚,舌质发黄多为黄疸等。

3. 苔质反应身体湿热或寒热情况:舌体表面苔膜的质地和颜色可以反映体内湿热或寒热的状况。

苔厚腻多为湿热,苔薄白多为寒热等。

正常舌象一般表现为:
1. 颜色适中:正常舌体的颜色一般为淡红或淡粉红色。

2. 苔质薄白:正常舌体表面有薄而均匀的白色苔膜,不过厚薄和湿润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 纹理清晰:舌体表面的纹理应该清晰可见,表面光滑而不粗糙。

4. 湿润适度:正常舌体应该适度湿润,不过度干燥也不过度湿润。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仅作为中医诊断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够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

如果出现舌体异常,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舌象的变化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食物、药物的刺激等,因此需综合判断和慎重分析。

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下载

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下载
舌体的运动、感觉及味觉等功能与经络密切相关。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 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少阴肾经挟舌本等。
舌诊原理及方法
舌诊原理
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颜色、形态、润燥等方面的变化,判 断人体内部气血阴阳的盛衰和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
舌诊方法
包括望舌质、望舌苔两部分。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颜色、形 态、润燥等;望舌苔则主要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 。同时,还需注意舌体的动态变化,如伸缩、歪斜等。
正确使用光源和观察角度
选择自然光线或柔和 的人工光源,避免强 烈直射光。
观察时应先整体后局 部,注意舌质、舌苔 、舌下络脉等方面的 变化。
观察角度应与患者面 部垂直,医者眼睛与 患者舌头保持同一水 平。
准确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
01
02
03
舌质描述
包括颜色、形态、润燥等 方面。
舌苔描述
包括厚薄、润燥、颜色、 分布等方面。
舌苔由厚变薄
舌苔逐渐消失
舌苔突然增厚
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 情由轻变重,为病进。
表示病邪由里达表,病 情由重变轻,为病退。
是胃气逐渐来复的佳兆 。
是邪气急骤入里的表现 。
舌苔润燥情况
01 润苔
表示津液未伤,如风寒表证、 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均可 见到。
02 滑苔
主水湿内停,主寒主湿。常见 于阳虚而寒之痰饮水湿内停之 证。
03
燥苔
04
表示津液已伤,如高热、大汗、 吐泻后,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 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濡润而干 燥。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 气被遏,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 而见燥苔者,属津液输布障碍。
糙苔
苔质粗糙而不润滑,为燥热伤津 之重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功能上,舌为心之苗,脾胃之外候;在结构上,舌体通过经络、经筋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于脏腑,脏腑之精气上荣于舌,使其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

所以脏腑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气血的联系反映于舌。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象犹如一面镜子,变化迅速而又明显可见,能客观地反映人体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进退及病证的转归与预后。

据历代医书记载,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舌尖应心肺,舌中应脾胃,舌根应肾,舌边应肝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