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新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2.《传统节日》【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运用汉字演变、部件分析等多种识字方法的引导,会认“传、统、贴、宵、巷、祭、舟”等15个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艾香”“大街小巷”“乞巧”词意。

3.会写“艾、舟、街”3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4.熟记文中传统佳节的时间。

5.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识记15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熟记传统佳节的时间。

2.正确、美观地书写“艾、舟、街”3个生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传统节日”1.玩游戏,猜节日:吃月饼、赏月亮——中秋节(八月十五)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祭祖、扫墓——清明节2.图上的小朋友们正在做什么?(贴窗花、放鞭炮、贴春联、拜年)3. 小朋友们,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4.理解“传统节日”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齐读课题。

2.“传统”是我们要学习的二类生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请小朋友说一说,再读一遍课题。

三、随文识字,熟读儿歌。

1.播放朗读录音,小朋友们小声跟着读。

2.自由朗读,不会认的字请求帮助。

3.随文识字:(1)指读1、2句。

指导识字:元宵、大街小巷(2)指读3、4句。

指导识字:艾香、小舟(3)指读5-8句指导识字:乞巧4.老师把词语挑了出来,你们会读了吗?——你读我听5、读背儿歌(1)男女生比赛读。

(2)师生合作读。

(3)游戏朗读,老师把部分字擦掉,你还能读吗?四、熟记传统节日时间1.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结合板书,讲解记忆方法)元宵七月初七端午五月初五中秋八月十五春节正月十五重阳正月初一七夕九月初九2.如果按时间来排列,你可以排出来吗?他们的顺序是: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五、指导写字,练习说话:1.出示三个字:街、艾、舟(1)指导观察(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活动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第【2】篇〗活动设计寒假将至,无意之中我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寒假到了,我们要过一个节日,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他们摇摇头。

我告诉他们是春节,对于春节现在的孩子知道的越来越少了,我想通过这节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以及一些风俗习惯,增强孩子的名族自豪感,从而加深对春节的认识。

活动目标1、认识新年、喜欢新年、盼望新年,发展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体会新年的气氛,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扮节日氛围。

3、知道新年是哪一天,了解新年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用完整话表述春节的故事。

2、制作礼物。

活动准备1、有关新年的ppt。

2、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水若干。

3、以往过新年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将幼儿慢慢带入活动室。

(活动室内的窗户上贴满窗花,棚顶上挂满彩条,门上贴上春联、福字、活动是前方挂几挂鞭炮,放《过新年》的音乐)1、你看到了什么,跟我们平时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2、想想这些东西在什么时候会看得到?3、看到这种场景,听到这个音乐你有什么感觉?二、基本部分。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一、内容概览课文《传统节日》是一篇描绘中国传统节日的生动文章,选入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和美好习俗。

文章开头先介绍了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描绘了家人团聚、欢庆新年的温馨画面。

随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依次展开,每个节日都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特色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比如元宵节的花灯璀璨,清明节的扫墓祭祖,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等。

接下来是课文的主题部分,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述,传递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让读者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章还强调了这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教学方面,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特点,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的朗读、背诵和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节日》是一篇富有情感、生动有趣的课文,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案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1. 简述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当我们翻开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时候,会发现其中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传统节日》。

这篇课文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还传递了深厚的文化情感。

那么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首先这套教材是教育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二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语文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

部编教材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旨在通过生动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下面是由我们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一起来看下吧!《传统节日》课文原文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传统节日》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10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10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念着神州谣,饱览了中华美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识字,学课文,领略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1.齐读课题,注意生字读音2.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师:什么是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这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过的节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又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呢?来,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生字,边读边找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1、找找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节日?生:我找到了春节、元宵节,我找到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重阳节,我找到了七月七。

生:7月7可不是一个节日名称,它是中国传统历法农历的一个日期。

这一天是乞巧节,也有七夕节的叫法。

每年农历7月初七晚上,女子会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祈求让他们变得更加心灵手巧。

这里的巧就是灵巧的意思。

大家看看拼音,两个第三声的字碰在一块,第一个字可以变调,读第二声,注意听老师的读音“乞巧”。

师傅板书,生读准节日名称三、深入研读(一)学习第一句师:这些日子里,人们会做什么呢?1.圈一圈“贴窗花”“放鞭炮”师: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喜气洋洋过春节。

你来读读这一句。

春节人们做什么?贴窗花、放鞭炮,来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这两个词语圈出来。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及端午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春节图,播放春节歌曲)学生看图听歌,说节日名称,交流节日习俗。

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词。

(1)“传”,翘舌音,声母是“ch”,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识记:传—专—转。

(2)“统”,后鼻音,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纟+充=统。

(3)理解“传统”:你和家人每年都过哪些节日?你们是怎么过节的?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对照注音多读几遍。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赛认一认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

3.检测预习成果。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①指名读,教师正音:“传、舟、赏”是翘舌音,“统、巷、堂、郎、饼、赏”是后鼻音;“乞、巧”二字均读三声,注意在语流中“乞”的变调;“巷、祭”易误读,借助拼音和词语读准确。

②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自由读、齐读、分小组比赛朗读。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4.指8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一人一句,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观察“贴、街、舟、艾”的结构及字的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强调书写要点,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贴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

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3.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说说好在哪里,提出意见,学生再练写,同桌互评。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3.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4.研究“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1—请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精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搜检。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

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出示课件)传(chuán)统(XXXɡ)贴(tiē)窗花大街(jiē)大街(xiànɡ)祭(jì)扫(sǎo)赛龙舟(zhōu)XXX(ài)香满堂(XXXɡ)乞(qǐ)巧(qiǎo)XXX(lánɡ)织女月饼(XXXɡ)赏(shǎnɡ)菊(jú)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â)闹(nao)(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讲授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个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留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â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3、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2—1.指名学生读童谣,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称号。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五、七夕、重阳)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爱哪一个节日?为何呢?(学生自由回覆)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工夫吗?(出示操演做一做)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号)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四、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

《传统节日》教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传、统”等 15 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并书写 15 个生字,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节相关视频,询问学生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引导学生说出春节。

2.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等。

5.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街”“舟”“转”等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时间和习俗分别是什么?2.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列出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四)深入研读,理解课文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仔细阅读相关段落,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自己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

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春节的团圆、元宵节的热闹、清明节的缅怀等。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1. 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
2.传统节日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
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全文共有8
句话,前7句话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乞
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

学习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
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
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
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 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 (清明 4月3日—5
日)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 (中秋节 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
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
(2)(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 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 )。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
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传统、张贴、元宵、祭祀、乞巧、饼干、
赏菊。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4
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四、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①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②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②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②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③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
烈士,这就是扫墓。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5
④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①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
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②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①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
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②师介绍“乞巧”。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②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③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
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②教师介绍“重阳节”。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6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
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
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能够给节日
按时间顺序排列。

2.教师总结: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
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
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将传统文化传承
下去。

3.我国还有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补充火把
节,泼水节,达努节和龙船节。

六、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街、转、热”,重点指导这三个字的书写。
(1)教师边范写边指导。重点指导“街”的结构要写紧凑,左中右三
部分要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
样高。

(2)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