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孙武

合集下载

孙武简介孙武:孙武,字长卿,汉族,中国

孙武简介孙武:孙武,字长卿,汉族,中国

孙武简介孙武:孙武,字长卿,汉族,中国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孙武,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

著名军事家。

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生平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

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

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记载记载孙武的史料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与孙武孙孙膑、吴起合列一传,记载如下。

孙子武者,齐人也。

孙武简介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

」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古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於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於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关于孙武的故事

关于孙武的故事

关于孙武的故事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人,创作了《孙子兵法》十三篇,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兵圣。

领兵打仗战无不胜,和伍子胥率吴军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孙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孙武的故事孙武生活的齐国内乱不止,等他去了吴国认识了伍子胥,成为好友,当时吴国的局势也是动荡不安,两人便隐居起来,待机而发。

公元前515年,伍子胥在吴王阖闾身边得到重用,吴国渐渐繁荣起来。

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孙武开始帮助吴王攻打楚国,让楚国几乎灭亡。

孙武个性严谨认真,阖闾曾经下令让他训练一支女子军队,后来因为宫女们并不听令,斩杀了吴王阖闾的两位宠妃,这也体现了他对军队管理的严肃严厉,不惧强权。

但吴王称霸后,日渐疏于朝政,沉迷酒色,贪图享乐,并将直言进谏的伍子胥杀死,孙武兔死狐悲,于是退隐朝堂,专心修订《孙子兵法》。

最终因为忧国忧民,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而病逝。

葬于吴都郊外。

《孙子兵法》一书,总共大概有五千多个字,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兵法十三篇。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兵书。

他内容非常强大,论述也非常精深,后人几乎没有可以和他相比较的。

它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人奉为兵学经典,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等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

关于孙武的故居孙武的故里问题,前人已有成说,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孙子武者,齐人也”。

最近两个世纪才出现了对孙武故里的考证。

至今,史学界广饶说、惠民说、博兴说、临淄说并存。

今人在探究孙子故里的过程中,对孙子故里的定位出现了“祖居地”与“出生地”的分歧。

持“乐安说”者以“祖居地”为故里,依据孙武的祖父孙书“食采于乐安”,而认定乐安就是孙武的故里。

持“非乐安说”者以“出生地”为故里,认为“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即为故里”。

从而依据《史记》《左传》等典籍提供的史料,得出孙武出生在前,孙书“食采于乐安”在后的结论,论证孙武的故里不可能在乐安。

春秋时期孙武——个人简介

春秋时期孙武——个人简介

春秋时期孙武——个人简介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秋时期孙武——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是吴国将领。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生平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约公元前535-?),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

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

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贵族家世精通军事的贵族家世孙武的远祖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妫完的后代。

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领域包括今河南的东部及安徽的北部,国都在陈(今河南淮阳一带)。

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婿妫满,他是舜的后代,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陶正”(官名)。

周王朝建立后,建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屏卫周王室。

姜子牙被周武王分封到齐地,建立齐国。

妫满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陈。

此后,妫满因封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

公元前707年,当陈国君位传至陈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

陈桓公的弟弟杀了兄长陈桓公,篡夺了君位,自立为王,史称陈厉公。

7年以后,陈桓公的儿子陈林又杀死了他的叔父陈厉公自立为陈庄公。

庄公在位7年,死后由其弟弟接位为陈宣公。

陈宣公立其长公子御寇为太子。

公元前672年,陈宣公的宠妃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为讨好宠妃,陈宣公废嫡立庶,杀死了太子御寇,另立宠妃生的儿子为太子。

公子妫完(字敬仲,生于公元前705年)是陈厉公的长公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知己好友。

名将孙武是谁

名将孙武是谁

名将孙武是谁孙武,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被后人称为孙子,尊称兵圣。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名将孙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孙武的简介孙武(约公元前535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齐国贵族、将门之后,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孙武年轻时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

约公元前517年,孙武因不堪齐国攻争频仍,于是离开故乡千乘,南下吴国,并在吴国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自此成为莫逆之交。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不听孙武劝阻,出兵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践,结果大败,气愤病死。

孙武及伍子胥帮助阖闾之子夫差治国练兵,并助夫差成功大败勾践,报仇雪恨。

相传孙武晚年退隐江湖,并以其战争经验改良《孙子兵法》,使之成为一代巨著。

孙武的生平简介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卒于公元前470年,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孙武的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盛典,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后世人所不可超越的兵法典著。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范围内广泛的被应用。

公元前512年,孙武被伍员推荐给吴王阖闾,那时候他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带着兵法的他被吴王极力赞赏,从此后孙武在吴国军队中大展身手,屡立奇功。

孙武在吴国的三十年,励精图治,立下卓越的战功,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正是他在军事科学方面总结和概括了丰富多面的哲学道理,确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

在孙武晚年时期,他的好友伍员被夫差所杀,孙武厌倦了世事无常,决定退隐,专心修订《孙子兵法》一书,不久后,因为忧国忧民,劳心劳力,又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而亡,最终葬于吴都郊外。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在一些史书上也有人说道,孙武是因为和伍员一起进谏,惹怒了夫差,是被夫差所杀,或是他因为是伍员的好友,被夫差迁怒,最后才被杀身亡。

孙武幼年显现文武兼备的名人故事

孙武幼年显现文武兼备的名人故事

孙武幼年显现文武兼备的名人故事孙武幼年显现文武兼备的名人故事孙武,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小名长卿,约出生于公元前534年,卒于公元前480年。

孙武原不姓孙,祖籍在春秋时的陈国,陈国公子田完是他的祖先。

公元前672年,陈国爆发内乱,田完避乱去齐国,做了一个管理百姓手工业的官。

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官至齐国大夫。

公元前526年,田书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于是,田书改叫孙书。

他就是孙武的祖父。

孙武出身武将世家,代代率军打仗,所以家中男女老幼无不舞枪弄棒。

孙武成长于这样一个家庭,从小自然也喜欢练武带兵。

但是,他的爷爷田书却不愿让他习武。

田书认为,习武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从他的先祖田完开始,代代戎马荷戟,冲杀疆场,虽然也得到了不少荣誉和封赏,但那都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特别是到了他这一代,两个哥哥先后战死,自己的七个儿子有六个为国殉难,剩下自己和小儿子孙凭仍要征战,只要一天不告老还乡,生命就朝不保夕。

田书还认为,历来都是“武将安邦,文臣治国”,武将靠的是力气,文臣靠的是嘴巴;就地位和权力而言,武将也一向不如文臣,因为武将在外征战,往往成年累月地不能回朝,稍有风吹草动,国君就会生疑;文臣则不然,天天在朝辅佐,靠近国君,深得信赖。

就此一点而言,他田氏一家,已经受了文臣不少的气。

基于上述这些经验教训,到了孙武这一代,又是独根一支,田书是坚决不让他习武了。

于是,从孙武三岁起,田书就命专人向他传授诗书礼乐,并且令所有家人从这天起,谁也不准当着孙武的面谈武、习武,要给孙武创造一个学文的良好环境。

开始,孙武也的确听话,专心学习诗书礼乐,加之他天资聪慧,一学即会,到五六岁时,不但对所学内容倒背如流,还能释其意,田书见了,很是欢喜。

但是,他学文空闲也常常习武,只是不敢让祖父知晓罢了。

公元前526年,齐景公准备进攻莒国,在老将田书的陪同下到校场比武选将,应选将领百余人,唯独田书的儿子田凭连发三箭,箭箭正中靶标红心。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简介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简介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简介孙武,字长卿。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孙武的简介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卒于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孙武的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盛典,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后世人所不可超越的兵法典著。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范围内广泛的被应用。

公元前512年,孙武被伍员推荐给吴王阖闾,那时候他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带着兵法的他被吴王极力赞赏,从此后孙武在吴国军队中大展身手,屡立奇功。

孙武在吴国的三十年,励精图治,立下卓越的战功,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正是他在军事科学方面总结和概括了丰富多面的哲学道理,确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

在孙武晚年时期,他的好友伍员被夫差所杀,孙武厌倦了世事无常,决定退隐,专心修订《孙子兵法》一书,不久后,因为忧国忧民,劳心劳力,又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而亡,最终葬于吴都郊外。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在一些史书上也有人说道,孙武是因为和伍员一起进谏,惹怒了夫差,是被夫差所杀,或是他因为是伍员的好友,被夫差迁怒,最后才被杀身亡。

孙武的成就军事成就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

公元前512年(卫灵公二十三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

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

关于国学人物孙武介绍

关于国学人物孙武介绍

关于国学人物孙武介绍孙武出身于一个封建领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一)孙武,即孙子,生卒为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

孙武祖上有确切的世系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

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当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

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阀父之子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周王并对满赐以妨姓。

满称为胡公,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

陈厉公之子完,因内乱不得立,而奔往齐国,他是孙武的直系祖先。

陈完在齐国积极活动,至四世孙无字已官为“上大夫”。

陈无字是孙武的曾祖父,其次子书封得“乐安”的采邑,这样就另立孙氏宗族。

孙书生凭,凭生孙武。

孙武出身于一个封建领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

春秋末年,晋、鲁、齐等黄河流域的中原国家,都出现了卿大夫之间武装兼并,又进而谋图夺取诸侯君位的战乱,齐国的卿大夫之间也有几乎无休无止的倾轧斗争。

孙武不愿在其中纠缠,而萌发了投奔他国,另谋出路的想法。

著作简介(二)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

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

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孙子兵法》每篇均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这些构成了孙武极其丰富的军事思想。

兵法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

16孙武

16孙武

孙武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 搜索本文介绍的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

关于辛亥革命人物,详见“孙武(民国)”。

孙武孙武(孙子)铜像,矗立于日本鸟取县汤梨滨町的燕赵园孙子、兵圣男约前535年齐国?吴国姑苏?齐国前512年担任吴国军师前506年率吴军攻破楚国《孙子兵法》查·论·编孙武(约公元前535年 - ?),孙氏,名武,字长卿。

出自妫姓或姬姓,[注 1]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今日在山东、江苏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目录[隐藏]∙ 1 生平o 1.1 著书立说o 1.2 崭露头角o 1.3 训练军队o 1.4 大破楚军o 1.5 助吴称霸o 1.6 晚年境遇∙ 2 注释∙ 3 外部链接∙ 4 参看条目∙ 5 相关影视作品∙ 6 参考生平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注 2]出身于齐国世族田氏,是陈完八世孙,孙书之孙,孙凭之子。

[注 3][1]孙武年轻时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

约公元前517年,孙武因不堪齐国攻争频仍,于是离开故乡千乘,南下吴国,并在吴国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自此成为莫逆之交。

著书立说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现藏于山东博物馆孙武到达吴国后,便隐居于吴国都城姑苏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乐,并在此时著成了旷世巨著《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被尊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学经典之首,被定为武学的教范。

崭露头角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孙武意识到他是有为之君,因此便在公元前512年,请伍子胥引荐,献上其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

吴王阖闾阅后大为赏识,但却因为孙武只是一介草民,对其能力半信半疑,因此便要孙武即场展现其练兵之法给他看,以确定孙武的才能。

训练军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王故意考验孙武,挑选了180名宫女接受孙武训练,并由两名爱妃负责卒长之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 搜索
本文介绍的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

关于辛亥革命人物,详见“孙武(民国)”。

孙武
孙武(孙子)铜像,矗立于日本鸟取县汤梨滨町的燕
赵园
孙子、兵圣

约前535年
齐国

吴国姑苏?
齐国
前512年担任吴国军师
前506年率吴军攻破楚国
《孙子兵法》
查·论·编
孙武(约公元前535年 - ?),孙氏,名武,字长卿。

出自妫姓或姬姓,[注 1]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今日在山东、江苏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目录
[隐藏]
∙ 1 生平
o 1.1 著书立说
o 1.2 崭露头角
o 1.3 训练军队
o 1.4 大破楚军
o 1.5 助吴称霸
o 1.6 晚年境遇
∙ 2 注释
∙ 3 外部链接
∙ 4 参看条目
∙ 5 相关影视作品
∙ 6 参考
生平
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注 2]出身于齐国世族田氏,是陈完八世孙,孙书之孙,孙凭之子。

[注 3][1]孙武年轻时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

约公元前517年,孙武因不堪齐国攻争频仍,于是离开故乡千乘,南下吴国,并在吴国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自此成为莫逆之交。

著书立说
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孙武到达吴国后,便隐居于吴国都城姑苏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乐,并在此时著成了旷世巨著《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被尊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学经典之首,被定为武学的教范。

崭露头角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孙武意识到他是有为之君,因此便在公元前512年,请伍子胥引荐,献上其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

吴王阖闾阅后大为赏识,但却因为孙武只是一介草民,对其能力半信半疑,因此便要孙武即场展现其练兵之法给他看,以确定孙武的才能。

训练军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王故意考验孙武,挑选了180名宫女接受孙武训练,并由两名爱妃负责卒长之职。

刚开始,纵使孙武“三令五申”重复表明会执行军法,众宫女皆不理孙武的号令,于是孙武便将作为卒长的两名吴王爱妃斩首,即使吴王阻止亦不理会。

于是众宫女即时变得严肃起来,对军令绝对依从。

吴王看到了孙武斩杀自己的爱妃非常生气,但又知道他是在立军威,所以,认为牺牲两名爱妃换取一位奇才是绝对值得的,因此便拜孙武为最高统帅上将军。

大破楚军
公元前512年,孙武刚任将军便帮助吴王消灭楚国的两个保护国钟吾国及徐国,吴王想乘胜进攻楚国,但孙武制止,认为吴军已疲惫,不宜再战,于是吴王引兵回国,由此可看出孙武的冷静思考。

不久,伍子胥提出“疲楚误楚”之略,轮番骚扰楚国达六年,使楚军认为吴国只敢骚扰,不敢进攻,放松了警惕。

公元前506年,楚国进犯吴国的保护国蔡国,蔡国求救于吴,唐国也愤怒于楚国的蛮横,帮助吴国进攻楚国。

吴王倾国之力,阖闾亲率其弟夫概、伍子胥、孙武和伯嚭等统率3万吴军奇袭楚国。

孙武认为兵贵神速,所以率领3500精兵采取
迂回战略,避实击虚,在蔡、唐两国协助下,夺下了楚国北部三个险隘,进抵汉水东岸。

此时楚昭王大惊,派出囊瓦、沈尹戍等人率兵抵抗吴军。

沈尹戍建议主将囊瓦率主力拖延吴军,自己率兵往方城迂回至吴军侧后,截其退路,封锁三个险隘,再前后夹击吴军,消灭他们,本来这条计策可以成功打败吴军,拯救危急的楚国,但囊瓦受到部下挑拨怂恿,贪功下在沈尹戍往方城后改变策略,渡过汉水,不等沈尹戍包抄吴军侧后,就发动攻击。

孙武见其渡过汉水攻击,佯装后退,退到大别山,楚军在吴军后退时连战数场,皆败,楚军士气不断下降,疲惫不堪。

孙武见楚军陷于被动,于柏举与楚军决战,阖闾之弟夫概进谏:“囊瓦不受楚人支持,楚军必不愿死战到底,不如先以小部队进攻,使楚军溃乱,再投入主力攻击,必定大胜。

”但阖闾谨慎,不敢用此计,夫概就私下领五千士兵进攻楚军,楚军果然溃乱,阖闾就投入主力攻击,楚军溃败,囊瓦逃奔郑国。

吴军发动战略追击,于柏举西南的清发水重创楚军残部。

再追,于雍澨再大破囊瓦军残部。

吴军再与由方城回救的沈尹戍部队交战,激烈战斗后楚军大败,沈尹戍伤重而死。

其后吴楚于麦城之战再大败楚军,至此吴军五战五胜,成功消灭楚国,吴军于柏举之战十日后攻陷郢都。

吴军攻陷郢都后屠城,楚国军民死伤十万以上,楚昭王逃奔至随国。

孙武以3万吴军大败20万楚军,攻灭了强楚,于是一战成名,震惊中原诸国。

其后楚大夫申包胥求救于秦,秦哀公派出500乘兵车攻打吴军,秦楚联军击败吴军,吴国本土又发生内乱,吴军就被逼返回吴国,楚国才免于灭国之难。

助吴称霸
吴国后来因秦国干预及越国偷袭,而被逼由楚国撤军,但是已使楚国元气大伤,不能威胁吴国。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不听孙武劝阻,出兵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践,结果被其大败,并气愤病死。

孙武及伍子胥帮助阖闾之子夫差治国练兵,并助夫差成功大败勾践,报仇雪恨。

而其后夫差北上称霸,于黄池大会诸侯,亦是因为孙武令士兵训练有素的成果。

晚年境遇
虽然孙武助吴国称霸,但夫差在称霸后却开始变得骄傲,并将伍子胥杀死。

《越绝书》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

去县十里,善为兵法。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载:“臣观吴王,为数战伐,士卒不息,大臣内引(引退的意思),谗人益众。


史书中对孙武的后期生活并无记载,不过确信的是,孙武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于是退隐江湖,并以其战争经验改良孙子兵法,使之成为一代巨著。

孙武深知吴王为人,遂邀伍子胥一同退隐,伍子胥并未答应,直到死前一刻才后悔没同孙武离开。

孙武之子孙明被吴王封为富春侯,是为富春孙氏之始。

孙武墓目前最优看法是在苏州城北陆墓。

注释
1.^孙子为妫姓出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但根据《全唐文》所载《唐幽州
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孙武源出卫国姬姓孙氏。

2.^孙子故里现在仍在争议中,有乐安说,惠民说,临淄说三种
3.^《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的记载中,
孙武是卫武公的后裔
外部链接
∙孙武英文网站
∙历史名将孙武生平介绍
1.^《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碑文参看条目
∙孙膑
∙孙坚
相关影视作品
∙《孙武 (电视剧)》(孙彦军)
∙《孙子兵法 (电视剧)》(郑则士)
∙《孙子 (电视剧)》(师小红)
∙《兵圣》(朱亚文)
∙《孙子大传》(张丰毅)
参考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作者:孙武
∙春秋末期吴国军事思想家——孙武∙孙子兵法中英文全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