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银行被并购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荷兰银行被并购案例分析

荷兰银行被并购案例分析

荷兰银行被并购案一、背景介绍<1>被收购方荷兰银行2000年以来,荷兰银行表现稳定,截至2006年底股东回报率约为55%(含股息)。

自2002年以来,在全球投资银行、北美商业银行和亚太地区商业银行方面稳步扩张。

2006年公布业绩显示:销售额增长20%,利润增长7%,经营利润增长4.5%。

尽管业绩综合水平数据不错,但远低于销售额增长的利润增长还是让其自身运营效率缺失、业绩增长缓慢的弊病暴露无疑,股东们显示出对投资回报率的极大不满,要求以股息或股票回购的形式尽快获得应有的回报。

<2>第一竞标方英国巴克莱银行巴克莱银行是位列汇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的英国第三大银行。

与荷兰银行一样,巴克莱银行也是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的银行,在其2006公布的业绩报告中,商业银行业务占据了一半以上税前利润。

虽然其投资银行部门巴克莱资本近年来表现出色,盈利节节上升,但前些年收购的按揭贷款银行伍利奇却表现不佳,几经整合也不见效,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巴克莱银行的整体业绩。

同时,相比多年来荷兰银行致力在美国、意大利、巴西以及亚洲开拓新市场,巴克莱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表现出严重不足,从花旗银行挖来资深银行家西格斯负责国际商业银行业务部门,仅仅是加快国际化要迈出的的第一步而已。

<3>第二竞标方三国银行财团1.苏格兰皇家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成立于1727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

总部设在英国的爱丁堡,是欧洲领先的创新型金融服务集团。

2000年2月,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举成功收购了比自己资本规模大3倍的国民西敏寺银行,跃进为英国第二大、世界第五大商业银行,完成了跨入世界著名商业银行的关键一步。

该项收购涉及金额达210亿英镑,创下了当时英国历史上银行业收购的最高金额记录。

2.西班牙国际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有限公司,也叫桑坦德银行。

桑坦德集团创立于1857年,总部设在西班牙的桑坦德。

2004年7月26日桑坦德银行1股股份另25便士的价格收购英国第六大银行阿比国民银行的每1股股份,交易价值89亿英镑,阿比国民银行拥有英国抵押贷款市场11%的份额以及1800万客户,741家分支机构。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篇: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

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

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

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

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

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

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

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

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

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

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

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

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

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

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

企业并购案例——中国平安海外出击饮恨滑铁卢

企业并购案例——中国平安海外出击饮恨滑铁卢

盈利能力风险
• 2001年前的富通,着力打造“银保结合” 的双头鹰,着力发展本业保险业以外,选 择有特色,能够提供差异外服务的银行作 为并购对象,因此获得较好的利润率。而 在银行业务逐渐有了起色时,富通开始仅 仅以利润为导向,抛弃自己的本业而追逐 自己并不精通的银行业,因此再也无法获 得以前的营业利润率了。
财务风险
• 流动性 • 盈利能力 • 偿债能力
流动性风险
• 2006年至2007年,富通银行吸收大量同业 资金经营非存款业务,导致账面现金不足, 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风险。 • 投资荷兰银行是导致富通被资本被资产市 场抛弃的直接原因。收购荷兰银行富通支 付了大部分现金,根本无力支付高达240亿 欧元的现金。
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险业 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 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后, 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后,成 为低地三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为低地三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业务也扩展至 全世界。业务范围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 全世界。业务范围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 2007年收购荷兰银行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 年收购荷兰银行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 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 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银行风险分析
如同世界上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一样, 任何一次投资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当 欧美企业卷入这场金融危机而股价大幅度 下挫时候,国内投资者更多看到的是低廉 的成本会在未来产生高额的收益,而忽略 了即使低廉的成本也是存在风险这个事实。 同样,在此次平安投资富通的活动中,平 安似乎更多的看到是此项投资后能够获得 的利益而忽略了富通存在的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

中企海外并购成功案例联想:并购IBMPC业务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

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

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

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

海尔:居高临下,步步为营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

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

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

2009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点评:吉利作为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品牌战略的先行者,如果能安全度过磨合期,在实现技术资产有效转移和与工会达成一致上有所突破,真正掌控国际著名品牌,吸收一流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之路获得成功。

中国平安并购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并购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驶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KEx2318)上市,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601318)上市。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三、富通集团简介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

四、背景分析此次收购机会的出现,是富通集团首先抛出了橄榄枝。

在加入财团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富通集团计划在对荷兰银行资产重组的同时,积极拓展亚洲市场,从而主动提出了希望引入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意向。

在海外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中国平安,便成为其首选的合作对象之一。

富通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并早已建立银保综合金融平台,这与正致力于建设综合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极为类似。

富通集团在银保综合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将为中国平安带来很大帮助。

对于平安和富通集团将来的合作路径,平安和富通高层昨日均透露了有关信息。

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富通集团就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交叉销售等形式由富通向平安传授相关技术与知识。

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

荷兰银行收购案案例分析

荷兰银行收购案案例分析

荷兰银行收购案案例分析历时6个多月,巴克莱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财团对荷兰银行的竞购终于尘埃落定。

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财团凭借高额的价格(包括较大的现金比例)赢得了荷兰银行股东的青睐,在巴克莱银行退出竞购之后成功的收购了荷兰银行,涉及金额高达711亿欧元,刷新了全球银行业最大并购案的历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也以战略入股巴克莱银行拟为其提供收购资金的形式参与了这场并购,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1、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爆发了规模空前的银行业兼并收购浪潮。

这场银行业并购浪潮显示强强联合战略、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的交叉并购及“市场外”合并等趋势。

特别是随着欧元的流通,银行经营者开始以欧元区范围的概念来重新考虑企业定位和前途。

荷兰银行收购案便是这场并购浪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2007年2月浮出水面的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对这场荷兰银行的并购案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全球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冲击。

从遭受冲击和损失的程度看,欧洲的金融机构远大于美国的金融机构。

这场危机对巴克莱银行股价所造成的冲击是造成其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参与方背景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是一家享誉世界的国际性金融集团,在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4500个分支机构,自1903年首次进入中国设立分行,进入中国已经整一百年,现今已发展成为在华最重要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

苏格兰皇家银行财团,是由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和富通银行(Fortis Bank)三家银行共同组成。

其中为首的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是欧洲第二、全球第六的银行集团,业务遍及英国和世界各地,在零售、保险、财务管理等方面颇具业务特色。

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是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总行设在伦敦。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

通过跨国并购,银行能够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市场份额,实现国际化战略。

本文以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并购的动因、交易流程及对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本案例选取了近年来发生的一起典型的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中国银行收购巴西Banco Panamericano。

2019年,中国银行以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巴西Banco Panamericano 55%的股份,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并购方式为现金收购,融资方式为内部资金和外部银团贷款。

在人员架构方面,中国银行保留了Banco Panamericano 的原管理团队,并委派部分中方人员加入,以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和业务合作。

本并购案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国银行希望通过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以应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巴西作为金砖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丰富的金融资源,中国银行通过并购能够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客户资源;中国银行希望借鉴和吸收巴西金融业的经验和做法,以提升自身的战略转型和业务创新。

方案提出:中国银行在深入研究巴西金融市场后,决定提出收购Banco Panamericano的方案。

讨论与确定:中国银行与Banco Panamericano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了收购协议。

融资安排:中国银行通过内部资金和外部银团贷款的方式筹措了足够的资金,以确保收购的顺利进行。

交易实施:在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后,中国银行完成了对Banco Panamericano的收购。

整合与优化:中国银行在收购后对Banco Panamericano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协同效应和业务提升。

通过对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跨国并购是商业银行提高国际化水平和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财务、战略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不同银行的并购动因可能存在差异;并购交易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流程,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整合优化。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银行并购的案例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银行并购的案例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银行并购的案例分食华尔街华尔街正遭分食。

那么这次金融风暴的尘埃落定、华尔街版图改写后,谁将是银行业,尤其是高额利润的投行业的领军者?随着次贷危机的升级,华尔街狼烟一片。

当下各方势力混战,酷似中国秦朝末年,群雄虎视眈眈,逐鹿中原,瓜分华尔街、欧美和世界金融市场。

金融风暴中,华尔街版图被改写,全球银行业、尤其是高利润投行业的座次将被重新排定。

今年9月,全球共有12项数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金融并购案例,总数额超过1255亿美元,为历史单月份数额之最。

这其中有许多政府介入的廉价收购。

经济不景气期间收购方均比较谨慎,不愿出资大肆采购,但是次贷风暴也使得众多金融机构的股价严重扭曲,创造出投资的天堂。

在美国,除了美联银行被花旗和富国银行争相收购外,美国银行收购全美最大券商美林集团、摩根大通收购全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下称“WaMu”)。

高盛从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募资50亿美元。

在英国,巴克莱银行火速收购了雷曼在美国的投行和资本市场业务,奠定了其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地位以及全球投行中的前10名地位。

英国劳埃德TSB 银行(Lloyds TSB)以222亿美元收购该国房贷龙头哈利法克斯银行(HBOS),两家银行合并后将占有英国房贷市场28%的份额,短期内由于英国房市的低迷而受损,但垄断地位将带来长远利益,并为今后海外扩张打下基础。

英国政府表示,为了促成这一并购案例,将修改反垄断规定。

在欧洲大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政府将接管富通集团(Fortis),分别向富通集团在三国的银行分支机构注资约46亿、40亿和26亿欧元资金,共112亿欧元(约163亿美元),三国政府将分别持有富通银行在三国分支机构49%的股份。

西班牙国际银行将以6.12亿英镑(11亿美元)收购英国抵押贷款银行布拉德福德—宾利(Bradford & Bingley,下称“B&B”)的零售存款业务和分支机构,加上此前的两项收购,进一步扩大了其在英国零售存款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兰银行被并购案
一、背景介绍
<1>被收购方荷兰银行
2000年以来,荷兰银行表现稳定,截至2006年底股东回报率约为55%(含股息)。

自2002年以来,在全球投资银行、北美商业银行和亚太地区商业银行方面稳步扩张。

2006年公布业绩显示:销售额增长20%,利润增长7%,经营利润增长4.5%。

尽管业绩综合水平数据不错,但远低于销售额增长的利润增长还是让其自身运营效率缺失、业绩增长缓慢的弊病暴露无疑,股东们显示出对投资回报率的极大不满,要求以股息或股票回购的形式尽快获得应有的回报。

<2>第一竞标方英国巴克莱银行
巴克莱银行是位列汇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的英国第三大银行。

与荷兰银行一样,巴克莱银行也是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的银行,在其2006公布的业绩报告中,商业银行业务占据了一半以上税前利润。

虽然其投资银行部门巴克莱资本近年来表现出色,盈利节节上升,但前些年收购的按揭贷款银行伍利奇却表现不佳,几经整合也不见效,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巴克莱银行的整体业绩。

同时,相比多年来荷兰银行致力在美国、意大利、巴西以及亚洲开拓新市场,巴克莱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表现出严重不足,从花旗银行挖来资深银行家西格斯负责国际商业银行业务部门,仅仅是加快国际化要迈出的的第一步而已。

<3>第二竞标方三国银行财团
1.苏格兰皇家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成立于1727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

总部设在英国的爱丁堡,是欧洲领先的创新型金融服务集团。

2000年2月,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举成功收购了比自己资本规模大3倍的国民西敏寺银行,跃进为英国第二大、世界第五大商业银行,完成了跨入世界著名商业银行的关键一步。

该项收购涉及金额达210亿英镑,创下了当时英国历史上银行业收购的最高金额记录。

2.西班牙国际银行
西班牙国际银行有限公司,也叫桑坦德银行。

桑坦德集团创立于1857年,总部设在西班牙的桑坦德。

2004年7月26日桑坦德银行1股股份另25便士的价格收购英国第六大银行阿比国民银行的每1股股份,交易价值89亿英镑,阿比国民银行拥有英国抵押贷款市场11%的份额以及1800万客户,741家分支机构。

3.比利时富通银行
富通银行成立于2000年3月21日,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富通银行的母公司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险业务为主。

富通银行是由比利时通用银行、荷兰Meespierson银行、比利时Aslk/Cger Bank 储蓄银行与荷兰Vsb Bank 储蓄银行等多家银行,合并组成的欧洲银行。

三家银行都是通过兼并、收购其他银行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银行,在通过跨国兼并扩张业务和规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狂热的野心。

在巴克莱银行向陷入危机的荷兰银行发出收购邀约之后,三国银行以拆分荷兰银行为约结盟竞购:苏格兰皇家银行获得全球投资银行、企业银行和北美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获得拉美商业银行业务、意大利业务和银行消费者金融业务;富通银行获得荷兰本土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二、并购过程
收购荷兰银行的历程始于2007年3月,于2007年10月结束。

期间,收购方巴克莱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财团分别有两次报价,荷兰银行管理层的态度也经历了偏向巴克莱银行至中立选择苏格兰皇家银行前头的财团的一波三折的过程,最终由于巴克莱银行的收购要约仅仅被0.2%的荷兰银行股东接受,巴克莱银行不得不撤销收购要约,而由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家银行和富通银行组成的财团得到了86%荷兰银行股东的支持,以将荷兰银行分拆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收购。

三、并购结果
2007年10月,巴克莱银行宣布放弃收购计划,尽管竞购过程中深得荷兰银行高管青睐的“白衣骑士”巴克莱银行曾经一度胜券在握,但在这场资本主义的战斗中,金钱才是永恒的砝码,利益是不变的度量衡,财大气粗的三大银行财团
的胜出体现的是私有制状态下股东对于利益最大化的不懈追求。

在荷兰银行86%持股股东的支持下,以苏格兰皇家银行为首的第二竞标方以折合约1010亿美元(93%以现金形式出资)收购荷兰银行全部股份,组建RFS 控股完成后续交接:
苏格兰皇家银行以272亿欧元获得投资银行业务和亚洲分部;
西班牙国际银行以240亿欧元获得巴西与意大利业务;
比利时富通银行以199亿欧元获得荷兰本土零售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四、并购之后
顺利完成收购一度令苏格兰皇家银行欣喜不已,但由于次贷危机爆发,近一年之后,这笔在市场最高点达成的交易很快招致激烈批评,被广泛认为是重大的战略失误,并直接导致RBS走上下坡路,该行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黯然离职。

2008年,苏格兰皇家银行税前亏损达241亿英镑,其中150亿英镑为收购荷兰银行带来的巨额商誉减值。

2009年2月,新任首席执行官表示,为剥离非核心资产,确保银行重新盈利,计划在未来3‐5年压缩或出售大约20%的资产,其中主要是收购的荷兰银行资产。

西班牙国际银行是收购荷兰银行的三巨头中比较幸运的一方。

获得了原荷兰银行再巴西和意大利赢利能力出色的两家银行之后,西班牙国际银行实现了有效的业务范围和规模的扩展,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了优良的股权结构和市场成长性,投资稳定获得回报。

2009年,推动巴西子公司在圣保罗和纽约同时上市,创造巴西最大新股上市记录;2010年,以16.5亿英镑买下苏格兰皇家银行在英国300余家分支机构,打入英国市场。

靠从事保险业发迹的荷兰富通集团难以在银行业长盛不衰,2008年10月,仅在并购股权转换完成后不足20天内,富通银行以165亿欧元的价格将其通过RFS持股所持有的原荷兰银行全部股份和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全部转让予荷兰政府。

比利时政府随后向资金不支的富通银行注资,并有巴黎银行以74.93%比率控股,收购后新成立的银行易名为BNP Paribas Fortis,昔日比利时最大的银行不复存在。

五、教训和启示
鉴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与启示:
第一,要制定清晰的并购战略并始终贯彻执行;
第二,海外并购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量力而行;
第三,并购业务发起时机选择需要慎重考虑;
第四,要高度重视尽职调查在并购中的重要作用;
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则体现在:
第一、重视并防范私募股权基金介入的风险;
第二、认真制定引资与应对方案;
第三、加强相关监管措施。

总而言之,并购战略制定、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操作过程、并购整合等过程中都可能隐藏风险,必须加以准确识别和有效防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