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梵高生平简介
天才画家梵高

天才画家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梵高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
中学毕业后他被送到海牙一家美术商店当学徒,不久他又先后来到巴黎总店和伦敦分店卖画。
年仅16岁的梵高,就这样天天接触美术品,耳濡目染,认识和欣赏能力渐渐增强,可是这并没使他的工作受到赏识,得到认同。
一次,一位有钱的妇人为自己的新居购画,她一边喋喋不休地胡乱发着议论,一边尽挑那些在梵高看来十分庸俗、低水平的画作,还自鸣得意地大声说:“瞧,我选的都挺不错吧!”“你即使闭上眼睛,也不会比现在挑得更糟了。
”梵高忍不住顶了她一句。
他觉得这位目空一切、浅薄无知的太太实在令人讨厌。
难怪那妇人听见此话,顿时大怒:“天哪!你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店老板闻声赶来,训斥梵高不要毁了他的生意,警告他再不改过,便只好让他走人。
梵高却生气地打断老板的话,说:“怎能为了赚钱向这种愚蠢的人卖画?”“还有,为什么不懂艺术的人有资格到这儿来,而那些对优秀艺术真正有鉴赏力的穷人,却拿不出一个铜板去买张画挂在自己的墙上呢?”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他不辞而别,回到家里。
父亲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职业,便说:“卖画不成,那你就学神学吧。
”后来他在叔叔的劝说下于1877年考进阿姆斯特丹大学神学系预备部。
可他不久又彷徨起来,他认为自己在神学系背诵枯燥的希腊文和拉丁文,对那些伸着双手的穷人并没什么帮助,于是他再一次不辞而别。
不久他出现在比利时皮森特牧师等几人组织的福音传道学校里,因为这儿只要他学习三个月后就可得到一张合格证书,便可分配去工作,那时他替上帝为穷人服务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了。
我喜欢的画家梵高

我喜欢的画家梵高一级标题:梵高的生平与艺术特点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19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经典而独特,给人留下了深刻且宛如真实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梵高的生平背景以及他作品中独有的艺术风格。
二级标题1:梵高的生平背景梵高于1853年出生在荷兰,在早期曾担任过艺术交易商和传教士。
然而,很快他对这种职业感到厌倦,并决定追求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
在成为画家之前,他曾尝试学习牧师、文学和美术史,并渴望通过艺术来传达自己对人类苦难和情感的理解。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亚洲,梵高都居无定所,但这段漂泊岁月正是他创造了许多伟大作品的时期。
然而,他饱受孤独、精神问题和贫困折磨,曾多次住院治疗。
最终,在1890年,悲剧降临,他因自杀而离世。
尽管他的绘画生涯只有十年,但他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
二级标题2:梵高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笔触与丰富的色彩梵高以其独特而粗劣的田园风格和肆意的笔触闻名于世。
他常常用粗重的笔触勾勒地貌和植物,赋予作品强烈而有力的表现力。
此外,他对色彩运用得非常丰富,通过对比饱和度和亮度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纷繁复杂情感的理解。
他经常使用夸张、艳丽而又对比鲜明的颜色。
2. 人文关怀与情感传递梵高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以及自然界的美丽景色。
尽管他个人经历了许多痛苦,但他从不忘记展现人类生活中微小而珍贵的瞬间,并借画笔传递出强烈而真挚的情感。
3. 对光与阴影的独到处理梵高对光与阴影的运用是他作品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经常通过强调明暗对比来突出画面中的主题和情绪。
这种技巧不仅增加了画作的戏剧性,还使观者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到画家所追求的情感创造力。
二级标题3:我喜欢梵高的原因1. 心灵共鸣梵高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和苦难与我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
他坚持将自己所经历过的痛苦与渴望转化为具有强烈情感表达力的艺术作品,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打动。
2. 真实而纯粹梵高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真诚和纯粹,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大自然和人类情感的喜爱。
梵高艺术创作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文森特·梵高的艺术创作。
梵高,这位19世纪末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以其独特的画风和深邃的情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艺术珍品。
接下来,我将从梵高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创作理念三个方面,为大家展开一次关于梵高艺术创作的演讲。
一、梵高的生平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赞德福特的一个新教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传教士,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梵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对宗教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的职业生涯却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尝试过多种职业,如画商、传教士、教师等,但都未能取得成功。
1880年,梵高开始正式学习绘画。
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他创作了约两千件作品,其中包括油画、素描和水彩画。
然而,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他曾多次被精神疾病困扰,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1889年,梵高在法国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度过了余生,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二、梵高的艺术风格梵高的艺术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的作品色彩鲜艳、笔触粗犷,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
以下是梵高艺术风格的几个特点:1. 色彩运用:梵高在作品中大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如蓝色、黄色、橙色等。
这些色彩相互碰撞,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使画面充满活力。
2. 笔触粗犷:梵高的笔触往往粗犷有力,富有节奏感。
这种笔触使画面充满动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的内心世界。
3. 形状简化:梵高在描绘物体时,常常将形状简化,突出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对比。
这种简化手法使画面更具抽象性,更容易传达画家的情感。
4. 情感表达:梵高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都能在画面中找到对应的表达。
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梵高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梵高的创作理念1. 真实表达:梵高认为,艺术家的任务就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坚信,只有通过作品,才能让观者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梵高简介

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目录1人物简介梵高梵高(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61年梵高开始受教育,在学习语言包括法语、德语及英语表现不错,但在1868年3月中断学业,并在1869年7月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商公司见习。
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为传教士,向贫困的采矿工人传教。
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
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奥,其从不间断、无私的提供梵高经济资助。
他们终身的友谊可于他们在1872年8月前往来的多封书信间查证。
2生平经历2.1早年生活梵高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津德尔特。
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生平简介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是一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被认为是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其作品对整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却饱受贫困、病痛和心理问题的困扰。
本文将为您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
梵高于1853年出生在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严肃的牧师,他的母亲则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
自小,梵高就显示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但他的父亲并不赞成他从事绘画。
在他年轻的时候,梵高没有受到专业的艺术训练,而是在当地教堂学校就读,并且在一家艺术经销商公司工作。
在梵高16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家乡,前往海牙进一步发掘自己的艺术才华。
在那里,他进入了一家艺术学院,并且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梵高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混乱。
他不断地换工作,试图找到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同时,他也逐渐陷入了心理困境。
梵高对宗教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在他的艺术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的画作充满了内省和情感,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描绘也带有一种独特的视角。
他善于用色彩表达情感,常常使用鲜艳的颜色来传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艺术生涯早期,梵高的作品并不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的风格与当时的主流艺术风潮相悖,被认为是过于激进和独特的。
然而,梵高并不在乎他的作品是否得到承认,他坚信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表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观点。
尽管梵高的艺术才华被当时的艺术界所忽视,但他在生活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痛苦。
他的职业和私人生活都陷入了困境。
他的健康状况一直很不稳定,经常遭受抑郁和焦虑的折磨。
此外,他还与许多人关系紧张,很难与别人建立起稳定的友情。
在梵高33岁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荷兰,前往法国的阿尔勒。
在那里,梵高创作了一系列的杰作,包括《向日葵》和《星夜》等。
然而,他的心理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
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在1890年去世。
梵高的去世并没有为他的艺术事业画上句号。
梵高

梵高一、简介荷兰画家梵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
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
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
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
而在西方画家中,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朗、杜米埃和米莱(Millet)。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
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
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
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
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
《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的简介江西会昌中学金业明梵.高全名叫文森特.梵.高(下列文章中将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Zundert(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与崇拜者.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会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叔叔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Goupil&Cie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那是一个画廊,专门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又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叔叔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凡高在这段日子里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1874年,凡高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终在1876年被解雇.凡高在这时选择了宗教,1874年他进入布鲁塞尔福音传教士学校学习,但因为痛恨学校古板的教育,他没有取得毕业证书.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中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后来,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上帝"的故事......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登.他开始了艺术的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在埃登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Cornelia Adriana Vos-Stricker 1846.3.21-1918),但被拒绝了!凯回到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遗憾的离开了.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在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Anton Mauve 1838.11.18-1888.2.5 又译成毛威)家学画.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因为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妓女西恩交往)最终与莫夫绝交,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他只能X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X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妓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1883年已30岁的凡高来到他们在纽南的新家.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接触日本浮世绘.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高更,贝尔纳,劳特累克,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他的创作也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X提奥的资助生活.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Joseph Roulin),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见专题:肖像画)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妓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想了解更多请点击资料:凡高生前及死后作品买卖情况),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7月30日,举行了葬礼.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六个月后,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最终死去.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凡高的事迹打动了全世界的人.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梵高简介——精选推荐

梵⾼简介梵⾼⽂森特·威廉·梵⾼(1853年3⽉30⽇-1890年7⽉29⽇),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世纪艺术。
梵⾼早期只以灰暗⾊系进⾏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了他们的鲜艳⾊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前最后⼆年创作的,期间梵⾼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杀⼀途。
梵⾼的作品如《星夜》、《向⽇葵》与《有乌鸦的麦⽥》等,现已跻⾝于全球最具名、⼴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列。
⽬录1⼈物简介梵⾼梵⾼(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30⽇-1890年7⽉29⽇),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的作品,如《星夜》、《向⽇葵》与《有乌鸦的麦⽥》等,现已跻⾝于全球最具名、⼴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列。
1861年梵⾼开始受教育,在学习语⾔包括法语、德语及英语表现不错,但在1868年3⽉中断学业,并在1869年7⽉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商公司见习。
经历了短暂的教职⽣涯后,他成为传教⼠,向贫困的采矿⼯⼈传教。
直到约莫27岁时,梵⾼才开始了他的画家⽣涯;然⽽,在他⽣前的最后⼗年间,却创作了超过⼆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梵⾼早期只以灰暗⾊系进⾏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
梵⾼融⼊了他们的鲜艳⾊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画风,其在梵⾼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前最后⼆年创作的,期间梵⾼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杀⼀途。
梵⾼⼀⽣中的核⼼⼈物是他的弟弟西奥,其从不间断、⽆私的提供梵⾼经济资助。
他们终⾝的友谊可于他们在1872年8⽉前往来的多封书信间查证。
2⽣平经历2.1早年⽣活梵⾼⽂森特·梵⾼于1853年3⽉30⽇出⽣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津德尔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画家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梵高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梵高生平事迹简介
梵高的父亲是新教的牧师,梵高家族可以说在社会上也是很有地位的。
在梵高的几个兄弟姐妹中,梵高只与知己兼弟弟的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联系。
但是在梵高去世六个月后他的弟弟也追随梵高去了,由此梵高简介中对于这个弟弟也有详细的描述。
梵高简介中梵高曾经跟着自己的表亲学习绘画,后期梵高将早期的传统绘画与新艺术流派相结合,画作色彩鲜艳明丽。
随后他又受革新思潮与日本绘画的影响,作品中大量保持了个人的独特想法,但当时这样的作品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在当时社会,梵高最具影响的事情即“割耳事件”,梵高简介关于这件事的表述是梵高与高更发生冲突,从而导致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在爱情中是勇敢的,在美术行当小职员时他喜欢上了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可是美丽的尤金妮亚对于像老头一样的梵高并没有兴趣。
当痴情汉梵高看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在另一个男人怀里拥吻时,他伤心的离开了伦敦。
在画画时梵高遇到了妓女克里斯蒂娜,这个女人给了梵高家的温暖,但是因为梵高无法在每月赚到150法郎,使得克里斯蒂娜于他断绝了关系。
梵高是个伟大的艺术家,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他不善于人际关系,甚至于无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得他更过的时候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这个只有三十七年的男人在艺术界是伟大的。
梵高是什么画派
很多人对梵高很熟悉,一般来说,艺术领域的人对于别的领域的人来说,大多很陌生。
因为一个领域渗透到另一个领域是很难的。
普通人一般只关心周围生计,柴米油盐酱醋茶已经够他们忙的了。
但是,梵高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领域的壁垒,为世人所知。
可见其才华
横溢。
但是,梵高是什么画派的却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
有一句广告词,不走寻常路。
很多人对梵高是什么画派感到好奇。
梵高是印象画派的,在很久以前,印象画派——梵高所属的画派,同样不被当时的世人理解,原本注重画面整体性和故事性的画家们不理解,一堆用画笔随便画画点点,看起来像用抹布涂抹出来的画有什么可以值得称赞的。
但是,印象画派对光和影的关注和掌握,的确为原来陈腐的艺术界带来了生机。
而梵高所属的印象画派却不是他开创的,而是另一个天才——法国画家莫奈,但是,梵高却也在印象画派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他开创了一个后印像画派,将原本注重光和色,转向色彩更浓烈,更具装饰意味的后印像画派。
印象画派的两位辉煌时代的领导人,一个是莫奈另一个就是梵高了。
继莫奈之后,梵高再次引领他所属的印象画派走向辉煌。
他创作的《向日葵》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鲜艳而热烈的红色,表达了他的热情和向往,也真切的证实了梵高是什么画派的。
印象画派是梵高的,是莫奈的也是世界的。
但终究只有梵高,他为他所属于的印象画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梵高的画好在哪里
梵高的作品在他生前是不受人所接受的,但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沉淀,梵高的作品表现出的独特个性是被人所推崇的。
梵高在创作时总是会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想,他将抽象画法运用到极致,由此表现出内心的视觉感受。
梵高的画好在哪里的答案由此可得出,即他用抽象的笔触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世界。
因为梵高是一位有个性的艺术家,所以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非常强烈奔放的。
梵高能够为艺术献身,这就是梵高的作品好在哪里的答案,他在用生命为艺术做诠释。
梵高的作品展现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信念,所有画作中都有他的内心的展现,即生活的孤寂与呐喊。
梵高曾经接受过传统的绘画基础知识,所以他拥有雄厚的绘画功底。
当时的资本家们闹着革命,传统的旧思想不断地被新思潮冲击,作为一个艺术家,梵高很好的将新文艺融入到绘画中。
于是一幅幅颜色鲜明,个性张扬的作品流露出来。
后来梵高又受到日本绘画的影响,
使其作品基本定型。
如果说颜料和画笔是死的,那么被梵高点在画布上之后或许就是拥有生命力的精灵了。
梵高的画好在哪里更多的是因为他作品所展现吃的生命力。
梵高绘画的对象都是一些极其普通常见的物品,比如小麦,向日葵……但这些物种更多的表现的是其生命方式,普通但不可或缺。
梵高的作品以极具个性的表现在其逝世后,获得了后人的追捧。